全 文 :第 10卷 第 2期
2 0 0 2年 6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0 No.2
June, 2002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黄立洪 林文雄 郭玉春 陈芳育
(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 福州 350002)
摘 要 发展 绿色经济 是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 与防 治环 境 恶化 的有效途 径。简述 了我 国农 业环境 资源 存在 的 问题 ,
阐明了绿色经 济概念 ,并分析 其对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性 ,提 出发展绿色经 济及其 可持续发 展的对策 与建议。
关键词 污 染 绿色经 济 可持 续发展 对 策
Gree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UANG Li—Hong,LIN W en—Xiong,GUO Yu—Chun,CHEN Fang—Yu
(Institute of Countryside Develop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Fuzhou 350002),CJEA,2002,
10(2):139~14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nom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con—
trol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makes comments on,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
mental resources of agriculture.Then it expounds the conception of the‘Green Economy’,analyzes its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and the Green Economy.
Key words Polution,Green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 untermeasures
1 我国农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水 土资源紧缺 ,目前 全国人均耕地 0.106hm ,有 666个县人均耕地
不足 0.053hm ,其中463个县不足 0.033hm2;耕地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3%,美国的 1/6,印度的
1/2。且现有耕地中 2/3属于中低产田,耕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 30%以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
结构的调整 ,西部生态建设与退耕等速度的加快 ,耕地数量继续减少仍是必然趋势 。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
出。80年代我国水资源缺口为 400亿 m ,其中北方地区的缺水量占2/3,尤其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
突出。由于地表水不足 ,地下水超采严重 ,许多地方出现地 下漏斗 ,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 、地下水咸化等 。
黄河断流的时间与范 围越来越长 ,1997年断流达 226d、断流长 700多 km,占下游 流程 的 80%以上 。二是水
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 ,我 国水土流失 面积 367万 km ,约 占国土总面积 的 38%,其 中水力 侵蚀面积 179万
km ,且每年 以 1万 km 的速度递增 ,全 国每年 水土流失土壤 50亿 t,由于泥沙淤积 ,全 国湖泊 面积缩 小 了
186万 km ,江河引水能力降低 ,灾害频发 。我 国现 已成为全世 界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发展 中国家之一 ,
全国现有荒漠化面积 262.2万 km ,目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 2460km 的速 度发展 ,造成草场退化 达 8418.8
万 km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后果。三是水体与农田污染,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持续
发展的一大障碍,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 ,1999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 226亿 t,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仅
为 51.8%,生活污水排放量达 189亿 t,处理率不足 20%。另据 近期对全 国 130个湖泊调查结果 分析表明 ,
目前 51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占调查总数的 39%,占调查面积 的 33.8%;1996年有 80%的湖泊总 N、总
P超标 。农 田污染途径较多 ,其中主要是污水灌溉 以及过量的农药 、农膜、化肥使用等 ,此外还有酸雨 等大气
污染,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四是农业废弃物污染,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加快,畜禽粪便和农作
物秸秆等种养废弃物的环境污染 问题 日趋突 出。据初步估算 ,我国每年畜禽粪便总量达 25亿 t,其 中有相当
部分无处理或回收利用,这些粪便一方面造成周边环境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排到水体后造成河流、湖泊、海
域的富营养化。五是农产品的污染与健康质量 ,农药、化肥的过量与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并直接
危害人畜健康。据农业部对 6省 26个基地县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 60.1%,残留超标率达 1.12%。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99一z一101)资助
收稿 日期 :2001—03—09 改回 日期 :2001—04—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0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0卷
一 些大城市郊区蔬菜农药检 出率超过 50%以上 。此外还面临着一系列 的生态环境灾难如大气污染 ,气候变
暖 ,森林锐减 ,臭 氧层变薄 ,物种灭绝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发展绿色经济 已迫在眉睫 ,不容忽视。
2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是指 由绿色食品 、绿色产品 、绿 色企业 、绿色产业 等组成 的经 济,是一种 良性循环 的新型经济 ,
它反对采取对自然界“先掠夺,后恢复”的“竭泽而渔”发展道路;而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
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是指当代人在满足 自己需要时,不以损害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过度
消耗有限资源为代价,从而达到保护后代利益的目的,二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选择 ,对促进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 可充分利用我国的物种资
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我国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质资源 ,在 21世纪世界经济产业中尤其
发展以遗传基因工程与生命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生物技术产业和医学产业,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未来生物
技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在国际产业实力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发展绿色经
济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江河流域的综合整治,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将尽快跨越“高消耗,
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化学农业”发展阶段,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绿
色经济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控制工业污染有效途径,化工、造纸、钢铁、电力等行业是我国工业污染的重点
行业 ,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弱 、技术水平较差 的企业污染则更 为严重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 ,可积极促成企业 以清
洁原料、清洁工艺及其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生产出清洁无公害的产品,也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取缔严重
污染屡不治理 的企业 ,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发展绿 色经济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外商投资,促进经
济建设发展 。
面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要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 目标 ,必须加快 发展绿 色经济 ,具体措
施一是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我国绿色资源十分丰富,有青山、绿水、绿竹 、森林蔬菜、野生药材、绿色茶叶、绿色
肉桂、绿色畜禽等无污染绿色资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和“绿色消费”前景的展现,一些未受污染的野
生可食动植物、家庭畜禽、淡水鱼等绿色食品的价值可成倍增加 ,要充分发挥该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优势
产业。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对全国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
程 ,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在保护中开发资源,在开发 中保护 资源 。三是加强研究我 国加入 WTO后经
济全球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加入 WTO后有利 于从国外 引进先进 的污染治理技术 、生态保护技术和环境管
理成功经验 ,加快环境保护的市场化 、产业化和法制化进程 ;有利于更多引进 国外国际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建
立环境保护 融资市场。同时经济全球化实际进程加快 ,又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保护产生一些负 面影 响如 污染
转移问题 ,应加强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四是积极引进、研究与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
生物技术。只有依靠科学进步、技术创新 ,才能在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同时,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
护 ,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是建设 生态经济强县 ,发展绿 色生产基地 ,生产无污染 、高品位 的产品 ,供应 大
城市和增加出口创汇。六是加快资金投入 ,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必须不断加强综合技术研
究,目前我国存在政策 、资金 、科技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引
导者和支持者,帮助有关部门从事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七是着眼全局,宏观调控。一
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环境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 、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以及各种 自然资
源系统 的自然调节能力和社会经济的 自我组织 、自我调节能力 ,有赖 于社会 的宏观调控能力 、部门间的协调
行为以及公众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要打破部 门和专业 的条块分割及地 区界 限,着眼全局 ,宏观调控 ,以保证社
会可持续 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庆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4):34~3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