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thics

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全 文 :第 6卷 第 4期
1 9 9 8年 1 2月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ECO—AGRICULTURE RESEARCH
V01.6
Dec t
No 4
1998
,/ 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王宏康
Z 7.-
(中国农业太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
摘 要 茼连了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和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讨论了生态伦理观与绿色经济的关
系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生态伦理观不但主持将伦理中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延伸至当代所有的
人群(同代问的平等标准),而且还将其延伸至未来的后代人(不同代际闻的平等标准)。源生态
学则要求更高,提 出一个道德参照敏,延伸至非人类的权力和利益(动物、植物、物种和生态系
统)。
关键词 生杰伦理学 环境伦理 绿色经济
— — _ — — 一 — — — ~ 、 — · _ — 一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thics.W ang Hongkang(Resource and Envi-
ronmental College,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t EAR,1998,6(4):8~11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tcal ethics are briefly described both in
western country and in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ethics and green economies
as wel as its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 are discussed.Ecological ethics supports not only an
extension beyond current individuals to cover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urrent generations
(intragenerational equity criterion),but also beyond[uture ge nerations([ntergenerational equi-
ty criterion)of humans.But deep ecology goes much furthe r and opens up the moral re[erenee
class to cover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on—human nature(animals.plants,species and
ecosystem).
Key words Ec ological ethics,Environmental ethicst Green economies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从道德角度来研究人与未来的后代 ,特别是人与自然的交叉学
科 ]。它根据生态学揭示的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
当代人与未来后代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此,它是研究人与未来后代人和自然间道德关系
的科学 ’“]。主要确立、制定人与未来后代人和 自然问的道德准则及规范,是人类哲学、
文化和伦理学新近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当今控制人口、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节
约能源、资源等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伦理依据。
人类的未来后代人对环境和资源等的继承有无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环境和各种生物
是否存在伦理关系,倘若有,其具体内涵又是什么?人类及其未来后代人究竟有多大价值,
各种生物是否有生存的权力以及它们又有多大价值,这些都是生态伦理观必须回答的基
· 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专家组专家
收稿 日期:1998-02-0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王宏康 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9
率内涵
。伦理”和“道德”可视为同义词,但道德多指人们之间的实际道德关系,而伦理则指这
种关系的道理和理论0]。生态道德活动是指人与未来后代人和自然关系中围绕一定的善
恶观念而进行的个人行为与群体活动。生态道德规范是指人与 自然现象的评价和指导人
们的善恶准则。
1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兴起
西方伦理思想的建立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公元前 4世纪亚里士多德首创了伦理学
但直到施韦兹(A、Schweitzer,1923)才提出人对周围所有生物负有个人责任,并从哲学
和生态两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伦理产生的必要性“ 。此后莱奥波尔德(A.Leopold,1933)抨
击了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对传统伦理学进行扩展,提出了创立新的伦理学的任务 “ 。卡
尔松(R、Carson,1 962)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敲响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警钟,现已成为
环境保护的经典著作,对生态伦理观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欧美从 70年代始先后创办了
环境伦理、生态哲学、深生态学、伦理和动物、环境价值和环境经济等方面学术期刊,频繁
召开涉及人与自然的国际会议,欧洲还悄然兴起了绿党。近年有不少代表作问世 “” ,
这些著作大多都涉及生态伦理哲理、自然价值、环境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深生态学等,注
重于密切联系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热点的实践。
2 我国生态伦理思想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的道德思想可追溯至尧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思想的发
展很活跃,儒家代表孔子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之后孟子发展了孔子
的“仁”的学说,并将“仁义”相结合。老子提倡“无为”作为人类活动的最高准则,同时提倡
崇尚自然、少私和寡欲的道德思想 ],这些先哲的学说体系对保护生态平衡至今仍具有重
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 265~556年)佛教传入我国,佛学宗教伦理倡
导众生平等、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博爱精神,并以禁欲主义为理想目的。在小乘五戒中
提出了戒杀生和禁酒等戒规 ]。儒家则提倡“在树木生长期,斧斤不入山林;在鱼鳖繁殖
期 ,罔罟毒药不入泽,不灭其生,不绝其长。 这是我国古代保护生态平衡的范倒。此后,
程朱理学提出了 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清朝戴震主张“归于自然,适完其自然”等等,反映
了我国古代先哲们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我国近代生态伦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始于本世纪
80年代。1983年 l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辩证 自然观学术研讨会;1994年 l0月在北京召
开了首届环境伦理学研讨会等。近年已有较多的代表专著相继问世 ’ 。
3 生态伦理观与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在持续发展基础上能自我复制的经济,它必须是超越时间的,使经济
输出增长和环境冲击脱钩(Decoup[~ng)。要求对资源的利用更有效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
极小等,这包括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人口增长率加以冻结。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条件实现
它,因为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很低
(约为5‰),经济增长率也较低(约为2%),对他们具有相对的正确性。而对发展中国家则
不同,如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较高(约为 8 ),而人口增长率也较高(约为 l0‰),要使经
济和人口零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0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第 6卷
当今环境主义思想家多种多样,各领千秋,各具不同观点,但多反映出不同的绿色色
彩(Green shades)或绿色水平(Green levels)口 。可将众多环境学家大致分为 2个阵营,
即技术中心论(Teehnoeentrism)和生态中心论(Ecoeentrism)。每个中心论又分为 2个发
展阶段,共 4个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绿色标志、经济类型、管理策略、伦理和发展的持
续性为:丰饶技术中心型(Cornicopian technocentrism),这是极端的技术中心论。他们不
希望对个人消费者或市场加以约束,支持无束缚的自由市场,坚信技术的力量足以克服环
境限制 这一系统是反绿色经济的,属于传统的伦理观,其发展仅有很弱的持续性 ;供给技
术中心型(Accommodating technocentrism),这一类型是比较不极端的。只有个人、集体
和政府都是绿色思想及行动的支持者,自由市场才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效果(绿色经济)。
如若经济要持续发展,应与环境破坏脱钩。有关的环境限制必须维护,如生态系统和排放
废弃物的同化容量。某些环境资源,即临界自然资本(Critical natural capita1)必须严格保
护.同时维护固定资本律(Constant capital rule),这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该类型认为.
传统的伦理观必须延伸,主张同代人间、代际间的权利均等,其发展是弱持续性的;共产主
义的生态中心型(Communist ecocentrisrn ),这一类型属稍深绿色经济。这时经济发展的
范畴和水平不应下降,也不应增加,即限制思想占主导地位,使经济和人口为零增长,同时
建立固定态经济(Steady state economy)。有些发达国家,如北欧现已不再追求过分的利
润增长,而让人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享受更高的教育、艺术、文化,美学、娱乐、旅游、休假
和疗养等活动,其伦理观延伸为生态伦理,其发展具有较强的持续性;深生态的生态中心
型(Deep ecology ecocentrism)_1 ’” ,这是指深生态和深绿色经济,其经济系统应为最
小的资源索取与环境冲击。这一转变只有通过经济活动绝对量的减少,经济输出为负值和
人口减少才能完成,这种极端是否被大家接受和窭现尚无确论,该类型接受生态伦理观,
甚至将其延伸的范围更远,直至非生物范畴。
4 生态伦理是跨越种族、未来后代与物种的
生态伦理观认为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是平等的(同代人均等原则),种族没有优劣之
分,只有发展的阶段不同 关心他人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持续发展要求对当今发展仍
很落后的人群增加福利,发达国家应将其资金和技术等援助发展中国家;对贫困地区、灾
区、残疾人和辍学儿童给予帮助等。
传统伦理学一般只涉及当代人与当代子女的关系,并未明确涉及尚未出生的未来后
代人。生态伦理学则要求“代间的平等”和代际财富的转移,即把美好的环境和足够的临界
资源贮存,超越时间和跨越代际间而留传给未来的后代人,使未来后代人的生活福利比现
在更好,在代与代之间应有一种责任链的传递和社会契约 为了未来的后代人生存需求,
当今的经济活动应受一定自然环境容量的限制及约束,这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义务道德的
投入。如现今实施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措施,对当代人并未立即产生很大影响,其目的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为未来后代人的生存需求着想,这就是一种代际问责任链传递的伦理
实践。
生态伦理观把设立的道德标准扩展至非人类的自然利益与权力以及植物、动物和生
态系统的权利。非人类的自然具有内在的固定价值(1nstrinsic value)0’“ ,应有价值遗传。
生物多样性是种内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生物复合体,包括拥有的所有基因,是自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王宏康:生态伦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11
界的财富,生态伦理观要求珍贵地保护它们,并向未来的后代人传递。极端的生态伦理观
则要求更高,把道德关系延伸至没有自觉的非生物,认为它们都具有内在价值(Infrinsic
value)“ 。目前开展的保护热带雨林,发展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挽救濒危珍稀动植
物和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等,都是生态伦理观的伟大实践
参 考 文 献
李春秋t陈春花.生态伦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叶 平.生态伦理学.暗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刘湘溶 生志伦理学.长沙:期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魏英敏.新伦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5~81
方立天.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式.哲学研究,1995(6):58~63
叶 平.^ 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学.哲学动态,1994(1O):14~16
撩 兰.垒国首届环境伦理学研讨会概述.哲学动态,1994(1。j:12~14
余谋昌.环境道德是可持续生存的道德.哲学动态,1994(10):20~21
叶 平.^ 与自然,生态伦理的价值观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5):41~44
章建刚.^ 对 自然有伦理关系吗?哲学研究.1995(4):46~51
叶 平.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哲学研究,1995(1);68~73
叶 闯. 深绿色”思考的理论构成及其未来.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
王宏康 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商榷.生态农业研究,[995,3(4) 13~16
R Kerry Turner.David Rearce,lan B~temen. Enviroameatal ethics in environmetltal Economics”(Fad.
Tu邝er ).HarvesteF wheatshef.1994.28~ 40
A.Leopold.Saad county A[manac.Ox rd:Oxf0rd Univ Press.1949
B.G.Nortant Context and hierarchy in Atdo I eopold’s theory of enviraamenta[management .F.co[. Eco.
nomics,1990,2:119~ 127
Joanna D.Uaderwood,groping our way toward an enviroamenta[ethics,~land Press,1992
J。seph R.Des jardius.Environmental ethics,Calif Wadsworth Pub.Co.,1993
Donald Van De Veer.The environmental ethos& Policy Book.Wadsworth Pub.Co..1994
Robert El Liot EnvIr0 maI ethics Oxf0rd:Oxford Uaiv Pr 1996
· 订启事 ·
欢迎 订阅 1999年《福建农业 》
《福建农业》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和福建省农业厅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普
期刊,设有政策法规、农村论坛、经营管理、粮油作物、果蔬园艺、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良种
I程、植物医院、能源环保、土壤肥料、科教*农、闻台农业、贮藏加I、科普天地等栏 目,适
于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本刊为月刊,国内刊号:
CN35—1085/S,每期定价 1.80元/册,全年 21.6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汇款至杂志社订阅
(全年另加邮资5、00元)。地址 (350003)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 153号《福建农业》杂志社
发行部。
2 3 8 9 n 他 n H " 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