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vo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agro-ecoeconomlc system in low-hilly red earth areas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全 文 :第 6卷 第 4期
1 9 9 8年 1 2月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ECO—AGRICULTURE RESEARCH
Vo1.6
Dec.
No.4
1998
} 一 1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
— —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王明珠
_ _ _ - — _ - — ^ — 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s l
摘 要 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分析了低丘红壤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的发展阶段。研究现
状表明,农村进入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恋环境退化钌步得以遏制的新时期,其发展对策是进一步
加强基础设蓝建设,提高农业生志系统稳定性,建立立体大农业市局,形成种养结台食物链;瞄
准优势资源t实施农村经济 三、二、一”产业战略;优化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生冬笺济调控能士。 h 1
关键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对策 兰垒堡至,喀 多巷 争乏 j 磐1
r
Evo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t agro-ecoeco nomlc system in low—hilly red earth are~ts.W ang
Mi“gzbu(Inst tute of Soil Se~nce,CAS,Na兀]ing 210008),EAR,1998,6(4):57~ 59
Akstract Taking Y[ngtan City as an example.the evo[ution of
low hilly red earth area are analysed.Its present condition states that new period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cosystem improvement in village has appeared.Serial management counter—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basis insta[1ations,building the stereo distribu-
tion of forestry(hil top),fruits(hill side),cropping(valley)and fishery(pond),and so on,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Agro—ecoeconomic system ,Evolution,Countermeasure,Low—hill red earth are,~
我国低丘红壤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丘陵区,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的
江南丘陵区,包括金衙盆地、赣中吉泰盆地、湘中长衡盆地及皖南丘陵等,总面积27.2万
km“ t约占红壤总面积的 28.2 ,为南方适宜发展农林牧和种植业潜力最大的土地资
源。近 50年来迫于人 口增长压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该区现已成为红
壤区开发的重点。本文以赣东北鹰潭市低丘红壤区为例,分析了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
演替、现状及其发展趋向,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调控方法。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
据对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
替大致分为三千阶段:1949~1 979年以粮、猪为主体的单一化结构;1 980~1990年以农林
牧副渔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结构;1991~1 997年第一、二、三产业全面综合发展结构。
该区以粮、猪为主体的单一化结构阶段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业活动主体多局限于
·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分内窖
收稿日期 1997—09—26 改回日期:1997—12-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第 6卷
丘陵低各盆地农田粮食生产,称为。沟谷型”农业 ]。该阶段未能发挥资源优势,丘岗坡地
因管理不善,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粮(稻谷)、猪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80 以上 通过
兴修水利以及旱地改水田、单季稻改双季稻、冬闲改冬种绿肥等耕作制度的改革,水稻播
种面积增加 1/3,单产增加近 1倍,总产量增加 1.64倍。
该区以农林牧副渔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结构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
重大变化,由传统的粮、猪单一化结构逐步发展为农林、农果、农牧渔结合等多种复合农业
生态经济系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红壤荒山丘陵上垦坡建设果茶桑园,种养结
合,多种经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由 1976年的 75.5 降
至 1984年的 71.4 和 1 996年的 45.9 ,其中粮食产值比例由 1976年的 80.1 降至
1990年的55.2 ,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由19.9 增至43.8 林牧副渔业中牧业所占比
例由1976年的 13.9 增至 1 990年的24.8 和 1996的 3"/.1 。
该区第一、二、三产业全面综合发展阶段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转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利
用当地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铜、化肥配套加工及商业 旅游等第二、三产业。以 1990年不
变价计,1996年第一产业产值仅比1990年增长 47.4 ,第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78.2 和
529.5 ;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由37.6 降至 25.3 ,第二产业由38.6 降至 36.1 ,第三
产业由23.8N增至 38.6 。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农业综合商品
率由1 990年的 52.7 增至 1 994年的 65.3 。
2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
江西省鹰潭市农村经济变化表明,该区农村经济已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但总体生
产力水平发展仍较低,各业发展不平衡。这种现状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瓶
颈”。50~70年代由于农村政策不稳定,乱砍滥伐森林 ,致使生态环境退化,生物逆向演
替,伏秋干旱频率和强度加大,林草覆盖率减少 1 5.1 ,水土流失面积由 20.3 增至
36.0 ,河沟淤塞,排水不良,土壤退化,中低产田约占耕地面积的 e/3。80年代后调整农
业结构,大力造林和建果茶桑园,林地及果茶桑园分别占农用地的 54.8 和 5.1 。但林
果园生态效应一般滞后 5~10年 ,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状况尚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各业发展不平衡。国际通用的农村现代化指标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依次为
25 、35 和 40 ,江西省鹰潭市目前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49.6 、34.·4 和
15.oN。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50 ,林业比重很低,3倍于耕地的丘陵山岗林业产值仅占
农业总产值的5 左右;种植业中粮食产值占 65.3 ,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仅占 34.7 。
第二产业中加工业产值占农村工业总产值的 50 以上,冶金、电力、化工、能源等基础工
业仅占15 。第三产业主要为民办商业、饮食业和交通业,信息、科技、教育、金融等行业
发展很慢。
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并存 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劳动力
结构性供求矛盾.根据 大国模型”推算,该区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格局应为 54 、
20 和 26 ,而 1 996年该医产业就业结构分别为 78.1 、5.0 和 1 6.9 ,第一产业劳
动力剩余,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短缺。在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同样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现
象 ,第一产业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但从事农业广度和深度开发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王明珠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与对策 59
产业从事加工业劳动力偏多,基础工业劳动力相对较少,第三产业从事商业、饮食和运输
业劳动力偏多,从事信息、科技、金融、教育者少。
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1994年该区农民家庭经营人均总收入 1568.7元,其中第一产
业占 50.2 ,第二、三产业仅占 35.4 和 14.4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23.69元中农业占
52.8 ,非农业仅占47.2 。这表明农民收入结构仍未彻底摆脱农村各业依赖农业,农业
依赖种植业,种植业依赖粮食的格局,农民经济收入增幅速度相对低缓。
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对策
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目标是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并重,寓治理于开发之
中,形成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其主要对策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与开发并重。对 1956~1995年该区伏秋干旱统计资料的分
析表明,平均每 2.3年发生 1次伏旱、秋旱或伏秋连旱,严重影响了作物合理配置及高产。
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应因地制宜兴建山塘水库,筑坝打井蓄水,注重等高开垦、建
造梯田,增加物质投入,培肥地力等,促进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种养结合的立体大农业格局。该区低丘红壤区坡缓土厚,适于发展农林牧业。丘
陵上部土层瘠薄干旱,宜种根系分布深、抗逆性强、保水土的薪炭林、水保林和用材林等林
灌草;丘陵坡麓土壤相对肥厚湿润,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饲料作物;丘陵中部适宜发展能
吸收心土层水分,生态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果茶桑园;丘陵间塘库则放养鱼和珍珠,构成顶
林 腰园一谷农 塘渔立体种植模式。林、园、农比例因丘陵坡度和高差而异,一般坡度 5。~
l0。、高差 l5~50m处林、园、农比例以 3:3;4为宜;平缓处以 2 t3(或 4):5(或 4)为宜;峻
陡处以 5(或 4):3(或 4):2为宜。实施立体种植,种养结合,构成多种形式食物链 如基塘
模式,即在塘边建猪(禽)场,以林草枝叶、青饲料、配合饲料喂猪(禽),猪(禽)粪尿育蘑菇
及制沼气,沼肥、蘑菇渣入塘养鱼和培育珍珠,塘淤返田,培肥塘基与集水基面,种粮、果、
青饲料等。种养结合使丘陵间塘库与其周围红壤的集流面各部分形成一有机整体,良性循
环.物质多层利用,多级增值,提高整体综合效益。
实施农村经济“三、二、一 产业战略 该区应立足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运输、商业
和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矿产资源和农产品附加值含量,重点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铜、银、
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加’陕农村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畜牧、水产、蚕
桑、蔬菜等第一产业,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
优化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生态经济系统调控能力。随着生态经济系统开放力度加大,
输出产品增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公司加农户、基地
连农户的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在优化生产
中特别要注重增加物质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培养新型农村科技队伍,建立多层次、多
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协作网络,引进、吸收高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强对生态经
济系统的调控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杨炎生普主编 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练台开发利用和对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1 48-1 52
2 席承藩主编 南方山区的出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 8~3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