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制川乌反法半夏的初步试验——中药“十八反”相互作用的研究之一



全 文 :32
·
( 总 9 6) 成鱼少里堂~暄兰丝
实验研究
制川乌反法半夏的初步试验
一中药 “ 十八反 ” 相互作用的研究之一
凌一扮 罗光宇 李玉纯 谭新 向丽 欧芳春 向永 臣
【提要】 本文时传统地道 中药制川乌与法半夏相 配伍 的煎剂进行 了毒理 学和 药
效学初 步试验观 察, 结果未发现制川乌与法半夏配伍 后 , “ 能产生毒性反应 或副作
用 ” , 也未见其各 自药效的降低 。
主题词 : 乌头 / 毒性 半夏 / 毒性 中药配伍
“ 十八反” 是 中药配伍理论中的重要内
容 。 历代本草几乎均把 “ 十 八 反 ” 列 为 禁
忌 , 如 《神农本草 经 》 、 《证 类 本 草》 、
《本草纲目》 等都是如此 。 现今 《药典 》 亦
多沿用此说 , 言 “ 相反 、 相畏仍称 不 宜 同
用 ” ( 《中国药典》 第一部 , 1 9 7 7年版 ) 。 ·
然而 , 古今医家配伍使用相反药者 , 仍不乏
其人 。 李时珍则云 : “ 古方多有相恶 、 相反
者也 ” 、 近代学者有关 “ 十八反” 的实验和
临床研究亦众说纷纭 。 为此 , 我们对制川乌
反法半夏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
一 、 试验材料
(一 ) 、 药材来源 -
川乌 : 为毛直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
购自传统主产地四川省江油 县 , 为 地 道 药
材 。
半夏 :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的 干 燥 块
茎 , 购自传统主产地四川省安岳县 , 为地道
药材 。
(二 ) 、 药材炮制
制川乌: 按 《中国药典》 7 年版 , 川乌
项下规定炮制。 法半夏 : 按 《中国药典》 6 3
年版 , 半夏项下规定炮制 。
(三 ) 、 药物剂型及制备
剂型为水煎剂 , 采用搪瓷容器 以蒸馏水
煎制。 共有以下几种 : ,
1
. 制川乌单煎剂: 称取定量药材 , 加
适量蒸馏水 “ 抢洗 ” 两次 , 除去杂质 , 用 6
倍量的蒸馏水浸泡半小时 , 加热 煮 沸 半 小
时 , 4 层纱布过滤 , 药渣再加 3 倍量蒸馏水
煮沸半小时 , 同法过滤 , 合并两次滤液 , 离
心 ( 4 0 0 0转 / 分 , 离时 6 分 ) 去渣 , 浓缩半
小时至所需体积和浓度 。
2
. 法半夏单煎剂 : 制法同制川乌单煎
剂 。
3
. 制川乌加 法半夏混煎剂 : 有 l : l
与 1 : 3 两种 。 煎制方法同单煎 工号 。
二 、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 ) 、 毒性试验
1
。 急性毒性试验 :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 选健康昆明种小 白
鼠 , 体重 19 士 (S D ) 3 克 , 雌雄 各半 。 按
体觅随机均匀分组 , 每药分 5 个剂量组 , 每
个剂量组用小自鼠10 只 , 腹腔注射 , 一次给
药 , 观察 3 天 ( 72 小时 ) , 用简化机率单位
法求得 L D 50 值 , 如表 工 。
DOI : 10. 13593 /j . cnki . 51 -1501 /r . 1987. 02. 020
19 8 7年 第十卷第 2期 ( 总9 5 )· 33
表 1: 受试动物各组间 D L5 0测定值
药物
制川乌组
法半夏组
制川乌十 法半夏组
制川乌 十 法半夏组
配伍比例 动物数 ( 只 ) 给药途径
腹腔注射
< D 5 0 g/ k g
1 1
.
5 3士 0. 0 2 1
6 2
.
5 5 士 0. 309
5 1

6 6 士 0. 0 14
3 3

9 1士 0. 90 0
卜,上同
八Unù和O阳a101勺
2
。 亚急性毒性试验 :
从幼年健康家兔中 , 经 两 周 观 察 , 选
肝 、 肾功能和外周血象正常的家兔 60 只 , 体
重 1 . 7 8土 ( S D ) 0 . 1 8公 斤 , 随 机 分 成 1 0
组 。 其中 1 、 2 、 3 组为 大 剂 量 组 , 4 、
5

6 组为中剂量组 , 7 、 8 、 9 组为小剂
量组 , 第10 组为对 照组 。 每组家兔 6 残 雌
雄各半 , 每日上午喂食前灌胃给药一次 , 连
续给药 14 天 。
第 1 、 4 、 7 组给制川乌煎剂 , 其剂量
分别为每日每公斤体重 3 0 . 0毫升 , 4 . 0毫升 ,
0
.
5 8毫升 ,第 2 、 5 、 8 组给法半夏煎剂 ,
其剂量分别为每 日每公 斤 休重 9 0 . 0毫 升 ,
1 2
.
0毫升 , 1 . 7 3毫升 ; 第 3 、 6 、 9组给川
乌法半夏 1 : 3 混煎液 , 其剂量分别为每日
每公斤体重 12 0 . 0毫升 , 1 6 . 0毫升 , 2 . 29 毫
升 ; 第10 组用蒸馏水 , 剂量为每 日每公斤体
重 1 5 . 0毫升 。
给药 14 天后 , 将试验组动物采血后 , 随
机处死一半 , 余下动物停药 14 天采血后再处
死 。 动物被处死后 , 立即解 剖 、 观 察 各 系
统 、 组织 、 器官的情况 , 称取主要内脏器官
的重量 , 并采取病理镜检组织块 。 其观察结
果如下 :
表 2 : 药物分组给药方案
剂量组别 药物
制川乌
法半夏
制川乌 十法半夏
制川乌
法半夏
制川乌 + 法半夏
制川乌
法半夏
制川乌 + 法半夏
蒸馏水
配伍比例 动物数 (只 ) 给药途径 、美甜天 、 , 4天 )上胃灌同八b一ó丹b六七O内b丹ló J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同上
小剂量组
对照组
同上
同上
3 0

0
9 0

0
1 2 0

0
选。 O
1 2

0
1 6

0
0

5 5 8
1

7 3
2

2 9
1 5
.
Om l
( 1 )
、 一般外观行为的观察 : 给药前
各兔表现活泼 , 反应敏锐 , 被毛有光泽 , 紧
贴身体 , 食量及大 、 小便无异常 , 眼 、 口 、
鼻无分泌物 。 给药后 , 多数被试动物活动减
少 , 而制川乌大剂量组 , 则出现活动增加 、
好动等兴备现象 , 至第 13 天左右更为显著 。
法半夏大剂量组 , 给药初两天内有短暂食量
减少 , 大便变得较干 。 棍煎液大剂量组食量
好 , 实验开始 3一 5天内 , 有安静伏卧 , 活
动减少等表现 。 中剂量组中 , 除混煎液组无
· 息雀· ( 色9 6 )
变化外 , 各组动物外观行为与相应的大 flJ 量
组动物相比 , 则反应轻微 , 持续时间短暂 ,
小剂量各组与对照组动物外观行为无异常 。
( 2 )
、 对体重变化的影响 : 方法 : 在
给药前称量实验动物休重一次 , 给药后每隔
三天再称量其体重各一次 。 每次称二对间 ,
均在早晨喂药前进行 。 结果 : 除中剂量制川
鸟组和对照组体重有下降之外 , 其余各组动
物的体重均有缓慢的增加 。 停药 后 除混 煎
液中剂量组之外 , 其余各组体重 均 明 显 增
加 。 大剂量混煎液组 , 中剂量法半夏组 , 小
剂量法半夏组和混煎组试验动物的体重 , 亦
逐 日增加 。 表明混煎液组对试验动物的健康
和生长 、 发育状况无 明显的有害影响 。
( 3 )
、 对红细胞 、 白细胞 、 谷丙转氮
酶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 : 对红细胞 、 白细胞
计数和谷丙转氨酶 、 血液尿素氮的测定 ,分别
于给药前和给药 14 天后及停药 14 天后进行 ,
测定结果 , 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 无显著
性差异 ( 表略 ) 。
( 4 )
、 对病理形态学检查 : 各组动物
分别在给药 14 天后处死一半 , 另一半于停药
后 14 天处死 , 并进行了如下检查 :
成,都少医学险学丝
①尸体肉眼观察 。 处死动物后立即进行
解剖 , 经肉眼大体解剖观察 , 无异常发现 。
②病理镜检 。 处死动物 后 , 立 即 选 取
心 、 肝 、 肾 、 肺及部分大脑组织作 H E P A S
( 肝组织 ) , 碱性磷酸酶染色 。
观察记录标准 : “ + ” 表示有组织损伤或
有其它病变 ; “ 一 ” 表示无组织损伤及其它
病变 。 糖原及碱性磷酸酶之含量记录标准 :
“ 拼 ” 表示大量 。 可见每个细胞内均含有密
集的糖元或碱性磷酸酶 ; “ ++ ” , 表示中等
量 。 可见`每个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糖元或碱性
磷酸酶 。 “ 十 ” 少量 。 表示每个细胞内只含
有少量或部分细咆内含有中等量的糖元或碱
性磷酸酶 。
观察结果 : 1 ) 、 H E 染色 : 各实验组动
物之心 、 肝 、 肾 , 及随机抽取的 12 只动物脑
组织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损伤性病理变化 。 各
实验组上述组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 , 在组织
改变方面并无质和量的差异 。
2 )

P A S染色 : 实验 动物肝细胞内
糖元经 P A S染色后呈鲜红色颗粒 , 经淀粉酶
消化后 P A S对照染色为 “ 一 ” , 结 果 见表
3

剂量组别 药 物
表 3 。 肝细胞糖元含量程度
含量程度
给药 14 日后 停药 14 日后
动物数 ( 只 ) + ++ 牛什 动物数 (只 ) + 斗+ +斗+
制川乌 3 2 2 3 3
大剂量组 法半夏 3 3 3 1 1
制川乌 + 法半夏 3 1 2 3 3
中剂量组 制川乌 3 1 2 3 1 2
法半夏 3 1 2 3 3
制川乌 + 法半夏 3 3 3 1 2
小拍!量组 制川乌 3 3 3 1 2
法半夏 3 1 2 3 3
制川乌 + 法半夏 3 3 3 3
对照组 蒸馏水 2 2 3 1 2
: , 竿一一 ~ ~一于~ , 一~ ~ , ~ ~ ~ ~卿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以:
19 87年第十卷第 2期
3 )
、 碱性磷酸酶染色 .①肝组织碱性
磷酸酶染色均在肝窦壁细胞内显示出活性 ,
肝细胞则呈 “ 一 ” 反应 。 观察记 录 中所 见
“ 士 ” , 均为窦壁细胞酶反应扩散至邻近的
( 总9 7 ) · 3 5 ·
肝细胞所致 , 故未列表分析。 ②肾脏近曲小
管上皮细胞刷状缘端均显示出酶活性 , 其含
量见表 4 。
丧 4 : 肾脏近 曲小管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
剂量组别 药 物
含鼻拜拷一一~ 一 ~ — 一一` 二毒谷井给药 14 日后
动物数 (只 ) + + + 料子
停药14 日后
动物数 (只 ) 十 料 讲
O口13,自
31
ó
,曰9自
,二11
32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O白1上ō lJlgJ,13
3
勺山
对 照 组
制川乌
法半夏
制川乌 十法半夏
制川乌
法半夏
制川乌 + 法半夏
制川 一乌
法半夏
制川乌 + 法半夏
蒸馏水
( 二 )相互作用的药效学试验
为了观察制川乌与法半夏配伍后 , 对各
自主要药效有无影响 , 我们作了以下实验 。
1
. 镇痛试验 。 选健康雌性 昆明种小 白
鼠 , 体重 1 7 . 8 士 ( S D ) 1 . 8克 , 用小白鼠足
厮刺激法 , 使用 Y S D— 4 型药理生理多用仪 , 接通输出导线与导电铜丝板盒 。 将小鼠
置于导电铜丝板盒内 , 调节 电 压 于 1 0 V ,
然后通电 ,记录时间 , 从通电开始到小 白鼠出
现第一声尖叫时 , 立即停止通电 , 这一时间
作为该鼠的痛闭 , 如此于 10 分钟连续测试两
次 ,取其平均数作为该鼠用药前的正常痛阂 。
在 30 秒以内出现反应者为合格 , 将合格小鼠
随机分成 4 组 , 每组 10 只 , 腹腔给药 , 于给
药后 30 秒 、 60 秒和 90 秒进行痛阂测定 , 结果
如表 5 、 6 。
表 5 : 制川乌与混煎剂对痛阂的影响
~
~ 一 -一— 一— —_ _ 一一~ 一 -~ 一 - - - - - ~ 一~ . ~ . .一一一动 物数 (只 ) 正 常 痛 阂(秒 ) ( X 士 S E ) 给药后痛团变化 (秒 )组 别 剂量 3 I0 ( X + S E )I9 0
. . . . 州. . 口 . . . . . . . , 一 , 口门. . . . 叮 . . 曰. . . 口
制川乌组
制川乌 十 法
半夏 (1 , 3)
制川乌 十 法
半夏 ( 1 ` 1 )
0
.
0 5 9 / k g 4

4士 0 . 7 1 9 . 8 士 5 。 8 2 4 . 4士 5 . 8 1 3 . 0士 3 .
0
.
1 9 / k g 5

6士 1 2 5 . 0士 4 . 5 3 6 . 1土 4 . 2 2 6 . 8 士 4 . 7
0
.
2 9 / k g 2 士 0 . 9
4士 0 。 6
.
8 土 5
8 士 0 .
6 2 4士 5 . 4 1 7
对照组 (蒸馏水 ) 0 . 2 m / g 2 6 . 8士 1 . 9 5
.
7 土 4 .
.
2士 1 .
23.
:
Ré1一
101010
3台· 心艺9 8 )
表 6 : 给药 60 分钟镇痛比较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制川 一乌组 制川乌 十
( 1
法半夏组
:
3)
制川乌 十法半夏组
( 1
: 1 )
蒸馏
水组



给药60 分钟的镇肩闹 (秒)
( X十 S E )
一一簇潇砚雨诙一一与制川乌组比
2 4
,
4

4 5
.
8 3 6
.
1 士 4 . 2 2 4 . 0 一卜5 . 4 6 . 8 士 ] . 9
1 布而
-
. 一万石丁叮 , -
一 卜 O 一 ()5>
< 0
.
0 5
0
.
0 5 二
与制组比川乌
十 法半夏
( 1
: 1 ) > 0
.
0 5
2
. 镇吐试验 。 选健康小狗 9 只 。 体重
1
.
27
一卜 ( S D ) 0 . 2公斤 , 雌雄兼有 , 随机分
成 3 组 , 每组 3 只 。 分别灌胃给予法半夏单
煎液 / 公斤 , 法半夏配制川乌 ( 1 : 1 )混
煎液和同体积蒸馏水 。 待 2 小时 30 分钟后 ,
每狗皮下注射伙酸去水吗啡 0 . 0 25 毫克 /公
斤 , 并记录呕吐出现时间 , 强度 、 ·次数 、 呕
吐量和持续时间 。 观察表明 , 法半夏单煎液
和法半夏 、 制川乌混煎液均 育镇吐作用 , 经
秩和检验丧明 , 两组镇吐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
三 、 计论
( 一 ) 、 由表 1 可见制川乌配 法 半 夏
混煎组 L D 50 值大 于 制川乌 L D 50 值。 说明
制川乌与半夏配伍后毒性没 有提 高 。 随 着
法半夏在混煎剂中的比例增加 , 其 L D50 值
亦随之增加 , 提示在制川乌配伍法半夏 时 ,
其毒性有随法半夏 比例的增加而 降低 的趋
势 。 两者配伍的 作 用 方 式 , 按 混 合 毒 物
L D 50 ( L
。 。 w e 方法 )判断 , 不 是 增毒 作
用 , 而是相加作用 。
( 二 ) 、 本资料有关亚急性毒性试验的
各项观察结果也表明 , 制川乌配 伍 法 半 夏
后 , 其各自的毒性不因配伍而增加 。
( 三 ) 、 从表 4 一 5可见 , 制川乌组和
混煎组在服药后 , 于各个观察时间的痛闭值
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以用药后 60 分
钟后其痛阂值为最大 。 此时制川乌与法半夏
配伍之混煎剂组的痛阂位与制川乌组相比 ,
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5 ) , 提 示制川乌配
伍法半夏后 , 其镇痛作用并不降低。
本资料镇吐实验初步结果亦表明 , 制川
乌与法半夏配伍后 , 法半夏镇呕作用不因配
伍而降低。
( 四 ) 、 木实验结果未见制川乌与法半
夏配伍有 “ 相反 ” 作用产生 , 但是 , 由于药
物配伍后的相互作用受众多因素 ( 如药材的
选择 、 贮存 、 炮制 、 制剂 、 配伍比例等 . )的
影响 , 加之人与动物对药物反应本身又存在
着种属差异 , 因此 , 不能单凭本实验结果而
否定 “ 十八反 ” 的理论 , 但本实验提示 , 以
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 , 对于
评价 “ 十八反 ” 理论是有极贡要的意义的 。
《湖北中医杂志》 一九八七年征订启示
《湖北中医杂志》 反映中医医疗 、
“ 老中医经验” 、 “ 临床报道 ” 、 科研
、 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辟有 “ 学术探讨 ” 、
“ 古医籍阅读与整理 ” 、 “ 湖北名医与书刊评介” 、 “ 方
药与治法 ” 等主要栏目 。 根据读者要求 , 将进 ’一步充实 “ 专题文摘” 和 “ 晋升考 试 试 题 选
解 ” 等方面的内容 。
双月刊 , 逢双月 10 日出版 。 国内代 一号: ’ 38 一 52 , 国外代号 : B M 7 5 3 ,每期定价。 , 45 元 。
欢迎新老读者到各地邮电局 (所) _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