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0年 11月第 17卷第 11期 ·论著·
犁头草敷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何才勇, 姜自伟, 吴卫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 目的 观察研制的犁头草敷料对兔子慢性骨髓炎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 12 只兔子造模成得慢性骨髓炎, 对造模成功
的 10 只兔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只。 实验组予研制的犁头草敷料贴敷患骨处; 对照组予空白的泡沫碳纤维敷料贴敷患
骨处。 两组均采用间断负压封闭引流, 每天 3 次, 每次半小时, 治疗一周后拆除敷料, 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白细
胞 (WBC)、 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的变化, 术后两周 X 线检查对比。 结果 实验组治疗一周后 WBC、 ESR 和
CRP 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或 P <0.01);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 WBC、 ESR、 CRP 的降低作用显
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或 P <0.01)。 治疗两周后实验组兔子骨质病灶稳定, 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骨质破坏逐渐修复; 对照
组未见明显变化,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 结论 研制的犁头草敷料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既能起到局部消炎杀菌作用, 又能促进局部
创面的修复, 从而提高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犁头草敷料; 负压封闭引流;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36/j.issn.1674-4659.2010.11.022
Experimental Study on Litoucao Dressing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HE Caiyong, JIANG Ziwei, WU Weiyuan
(Department of Trauma Orthopid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Litoucao dressing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abbits with chronic osteomyelitis.
Methods 12 rabbits were made into modeling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10 rabbits with successful model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
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 in each. Developed Litoucao dressing sticked on diseased bo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rbon
fiber blank foam dressing sticked on suffering bone area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intermittent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3
times a day, every half-hour, removal of dressings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s and compare white blood cell
(WBC),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nd to compare
X-ray check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one week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BC, ESR and CRP levels de-
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P <0.05 or P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 WBC, ESR,
CRP reduced more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or P <0.01). Two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tability of rabbit bone lesions, good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the gradual destruction of bone repair;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Developed Litoucao dress-
ing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playes the role of local anti-inflammatory bacteria, and contributes to local wound repair, thereby enhanc-
ing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Key words] Chronic osteomyelitis; Litoucao dressing;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Experimental study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 疑难病, 治疗周期长且易复
发, 给患者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
抗生素或手术治疗, 疗效均不令人满意, 而现代中医药对本病
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 我科在手术治疗和
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大剂量岭南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
治疗慢性骨髓炎, 疗效明显提高, 复发病例明显减少 [1]。 为了
寻求更好的发挥犁头草药性对慢性骨髓炎疗效的方法, 拟研制
新型的泡沫碳纤维浸泡犁头草的复合敷料, 用犁头草敷料对 5
例得慢性骨髓炎兔子进行治疗, 跟用空白泡沫碳纤维敷料治疗
的5 只兔子进行比较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资料
1.1 慢性骨髓炎兔子的造模
1.1.1 诊断标准
依据 《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 为: ①既往有急性发
病史或开放性损伤史; ②局部肿痛或形成疹孔; ③实验室检
查: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血沉增快, 脓液培养可
发现致病菌; ④X 线照片显示骨质破坏、 死腔及死骨形成。
1.1.2 造模方法
按 1 ml / kg 的 2%戊巴比妥钠耳朵静脉慢推麻药, 麻醉成功
后, 取右股骨内侧纵切口 3 cm,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显露右
股骨干内侧, 剥离局部骨膜后用 3 mm 钻头在该处钻洞至骨髓,
注射器抽少量骨髓, 然后用小干棉球浸沾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约 0.3 ml, 填入骨髓腔内 , 再从钻孔注入 5%鱼甘油酸钠 0.5
ml, 以骨蜡封闭骨缺损处, 反复冲洗切口, 全层缝合切口。 术
收稿日期: 2010-08-03 修回日期: 2010-09-01
作者简介: 何才勇 (1965- ), 男, 广西贵港市人, 骨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 研究方向: 骨与关节损伤。
·22·
2010年 11月第 17卷第 11期
后一周按原切口入路取出棉球, 缝合切口。 术后观察兔子精神
状态, 步态, 切口愈合情况, 窦道有无, 体重及肛温的变化,
术后四周静脉采血对比 WBC、 ESR、 CRP 水平 , 摄右下肢 X
光片, 骨组织病理检查, 以诊断标准确定造模成功。
1.1.3 一般资料
造模成功的 10 只兔子均出现进食量减少, 体重降低, 跛
行, 切口红, 不同程度肿胀, 最后均出现窦道, 流出脓液。 术
后体温升高, 实验室检查 WBC、 ESR、 CRP 水平较术前均有增
加, X 线片见骨质破坏, 增生, 硬化, 形成死腔, 甚则出现病
理性骨折, 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有坏死骨组织。
1.2 犁头草敷料的研制
将犁头草药材加 8 倍量的水浸渍半小时, 煎煮 1 小时, 滤
过; 再加 5 倍量的水煎煮 1 小时, 滤过, 合并两次煎液, 浓缩
至相对密度为 1.05 ~ 1.08 (75 ℃ ~ 80 ℃), 取上述浓溶液, 加
乙醇适量使含醇量达 80%,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回收乙醇,
浓缩至约 1 g / ml, 置冷, 滤过, 搅匀分装。 取泡沫碳纤维材料
高压湿热灭菌后浸泡于制作好的犁头草水溶液中 24小时, 取出
泡沫碳纤维材料, 置于 75 ℃烘箱中缓慢烘干, 无菌包装待用。
2 治疗方法
2.1 实验组
实验组兔子按 1 ml / mg 的 2%戊巴比妥钠耳朵静脉慢推麻
药, 麻醉成功后, 按原切口入路, 切开皮肤、 逐层分离皮下组
织, 清除周围坏死的软组织, 显露右股骨干内侧, 用生理盐水
冲反复冲洗伤口, 犁头草敷料紧贴右股骨患处, 皮肤缝合切
口, 贴上半透膜, 将兔子固定在经过加工的兔子固定架上, 接
上负压引流器, 调整压力为 20 ~ 40 mm Hg, 每次负压引流半
小时, 每天三次。
2.2 对照组
对照组兔子按 1 ml / mg 的 2%戊巴比妥钠耳朵静脉慢推麻
药, 麻醉成功后, 按原切口入路, 切开皮肤、 逐层分离皮下组
织, 清除周围坏死的软组织, 显露右股骨干内侧, 用生理盐水
冲反复冲洗伤口, 用空白的泡沫碳纤维敷料紧贴右股骨患处,
皮肤缝合切口, 贴上半透膜, 将兔子固定在经过加工的兔子固
定架上, 接上负压引流器, 调整压力为 20 ~ 40 mmHg, 每次
负压引流半小时, 每天三次。
两组均间断负压引流一周, 一周后拆除敷料。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 1994 年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 治愈: 全
身和局部症状、 体征消失, 肢体功能恢复, 瘘管闭合, 死骨排
出, X 线片显示患部骨质清晰, 病灶稳定 (骨质密度均匀, 无
死骨死腔), ESR 水平接近或恢复正常 , 病灶 1年未复发。 显
效: 全身和局部症状、 体征基本消失, 肢体外形基本正常, 无
疼痛, 功能好, 窦道基本稳定 (窦道明显缩小, 分泌物少), X
线片对比检查示骨质病灶稳定, 死骨排出, 骨质破坏在逐渐修
复中, ESR 水平接近或恢复正常。 有效: 全身症状减轻, 肢体
时有疼痛, 功能部分障碍, 窦道分泌物减少(或窦道缩小), X
线片显示病灶不稳定, 死骨排出或存在, 骨密度不均匀, 局部
骨质硬化, ESR、 CRP 水平逐渐降低。 无效: 症状、 体征未消
火或加重, 窦道不稳或遗留窦道长期不愈, 分泌物多, 功能未
改善, X 线片显示病灶无变化或有发展, 出现死骨死腔。
3.2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兔子一般情况, 切口愈合, 有无窦道形成, 治
疗后一周与治疗前外周血 WBC、 ESR、 CRP 水平的变化, 两周
后X 线片检查对比,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疗效, 并进得统计
学分析结果。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
采用χ2 检验; 重复测量数据符合球形检验, 采用方差分析; 两
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3.4 结果
3.4.1 疗效评价
两组兔子治疗后精神状态好, 活动时拐步态较前减轻, 体
重呈进行性增加, 肛温较前降低, 实验组平均肛温较对照组
低, 切口无红肿, 无窦道形成, 拆除敷料时见骨面有新鲜肉芽
组织覆盖, 实验组较对照组旺盛, X 线片示实验组兔子骨质病
灶稳定, 骨质破坏逐渐修复, 对照组较前未见明显变化。 说明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4.2 两组治疗前后WBC 水平比较
表 1 结果显示, 治疗后实验组的 WBC 水平均显著下降 ,
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实验组 WBC
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期比较, P <0.05。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WBC 水平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WBC in both groups (x±s) (109 / L)
3.4.3 两组治疗前后 ESR 水平比较
表 2 结果显示, 治疗后实验组的 ESR 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
疗前比较, P <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实验组 ESR 的
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P <0.05。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ESR 水平的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ESR in both groups (x±s) (mm / h)
3.4.4 两组治疗前后 CRP 水平比较
表 3 结果显示, 治疗后实验组的 CRP 水平均显著下降, 与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实验组 5 9.0480±0.2981 8.5596±0.1555
对照组 5 9.0152±0.2706 8.8758±0.2458
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实验组 5 2.5938±0.1689 2.0976±0.2257
对照组 5 2.5196±0.1694 2.4004±0.1838
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1;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010年 11月第 17卷第 11期
治疗前比较 P <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实验组 CRP 的
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P <0.05。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 CRP 水平的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CRP in both groups (x±s) (mg / L)
4 讨论
慢性骨髓炎是发生于骨组织的慢性感染, 病变可涉及骨
髓、 骨质、 骨膜及周围软组织, 引起骨髓破坏、 骨质坏死、 骨
膜穿破、 皮肤破溃, 形成一个或多个瘘管、 窦道、 反复排出脓
汁或死骨, 瘘口周围, 皮肤色暗及抵抗力下降、 局部肿胀、 疼
痛加剧, 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之后可再次破溃、 流
脓, 经久不愈, 致使局部肌肉萎缩、 全身消瘦, 神疲乏力、 食
欲减退, 腰膝酸软等症状, 慢性骨髓炎骨质破坏严重, 可并发
病理性骨折、 肢体畸形、 关节强直、 癌变等并发症。 因其病情
复杂、 病程漫长, 易并发慢性窦道, 皮肤瘢痕及缺损、 骨折、
骨缺损, 手术失败率、 感染复发率高; 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可
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 因此目前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治
疗较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骨髓炎是附着于骨的
深部脓疡。 急性骨髓炎叫附骨痈, 慢性骨髓炎叫附骨疽。 发病
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 内因是身体虚弱、 抵抗力下降;
外因或为热病后热毒未尽, 深蕴入内流注于骨繁衍聚毒为病;
或为金刃所伤、 邪毒侵延注骨为病; 或为筋伤后淤血化热、 深
蕴入里、 留于筋骨、 经络阻隔、 气凝血滞、 腐筋蚀骨、 蕴郁成
脓、 破溃而出。
犁头草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犁咀草, 紫金锁、
三角草、 犁头尖等, 生长于广东、 江苏、 浙江等地 [2], 多生于
山坡林边、 溪边或荒山草地中, 资源极为丰富.全草入药, 夏季
至秋初, 于花正开放时采集。 性昧苦、 辛、 寒, 无毒。 犁头草
为民间常用药, 据 《植物名实图考》 等文献记载, 犁头草能清
热解毒, 除脓消炎.治痈疽、 疔毒、 外伤感染、 出血、 毒蛇咬伤
和湿热肠痈下血、 角膜实质炎及匐行性角膜溃疡、 扁桃体炎、
肺炎 盆腔炎、 疮疡等症, 内服并外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犁
头草主要含有黄酮类及其他有效成分, 从微量元素角度来看,
其主要含 Cu、 Fe、 Mn、 Zn、 Ca、 P、 Si等七种元素。 这些微量
元素对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全成, 免疫功能细胞繁殖都有直接或
间接的作用, 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修复, 使细胞分裂增加。 可
见痈疮流注等组织的愈合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联系。
童延清等通过对各种致病菌的 MIC50 的测定表明: 犁头草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菌、 粪肠球菌、 大肠埃希
菌、 变形杆菌等有效强的抑制作用, 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制作用尤其明显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名
老专家陈基长教授认为其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 根据陈老
的经验, 我们对犁头草内服外敷治疗慢性骨髓炎进行了临床观
察, 取得较满意的的疗效。
泡沫碳纤维是一种有良好吸附性的矿物质材料, 它具有一
定的刚性, 表面平整, 有一定抗压、 抗弯强度, 抗腐蚀性, 是
一种新型的医用材料, 对人体无毒、 无刺激性, 生物相溶性
好。 以该医用泡沫碳纤维作为载体将犁头草有有效成分浸入其
中制出新型复合敷料, 运用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患骨面治疗。 负
压封闭引流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引流手段, 是一种全方位的
引流 [3], 伤口周围的水肿降低了伤口床的血液供应, 既不利于
伤口愈合又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而负压引流的原理主要是
可以使细小动脉扩张形成新的血管床, 显著提高创面血流量祛
除多余液体, 减轻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负压引流可及时
吸走伤口渗液, 局部坏死组织、 分泌物、 细菌, 彻底清除创面
及腔隙内的渗液, 防止液体积聚成为细菌培养基, 同时伤口被
透明防水薄膜封闭可以阻止细菌进入, 保持伤口洁净和适当湿
度, 有利于伤口愈合生长。 组织学检检查证实, 负压封闭引流
的创面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 增生期胶原合成出现较早, 修
复期可见到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强 [4]。
犁头草敷料相对单纯用泡沫碳纤维敷料贴敷在骨面处治疗
后白细胞、 血沉和 C-反应蛋白的指标下降快, X 线示骨破坏修
复好, 而白细胞、 血沉和 C-反应蛋白作为骨与关节感染性疾
病的重要炎症观察指标, 是临床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 犁头草
敷料贴敷通过局部的透壁吸收作用使病变部位组织获得药物较
快, 浓度较高, 从而得到较迅速的抗炎作用, 配合负压引流技
术, 起到去腐生肌作用, 促进肉芽的生长, 减轻局部软组织的
炎症反应, 从而既能起到局部消炎杀菌作用, 又能促进局部创
面的修复, 对治疗慢性骨髓炎反复破溃、 流脓有较好疗效, 对
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晓辉, 刘毓, 张志强, 等. 中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敷对慢性骨髓炎I
临床疗效的影响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7 (l) : 6-9.
[2] 颜正华. 中药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69.
[3] 卢德文, 杨雪英, 陈华, 等.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J] . 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3) : 320-321.
[4] 裘华德, 王彦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J]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 233-234.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实验组 5 1.7044±0.187 1.0998±0.2131
对照组 5 1.7164±0.1844 1.4734±0.1462
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1;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责任编辑: 常海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