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慌伴头晕、耳鸣、乏力明显时加服沉香十七味丸等。
2. 7 蒙医特色技术护理:遵医嘱采用循经取穴法取足太阳
膀胱经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而
起调理体素、增强体质,相对减弱赫依之功能而补益希拉、
巴达干等功效。适用于血衰症之未消型。在进行艾灸疗法
时要保持室内恒温(一般室温为 20℃左右),防止因脱衣而
引起感冒。艾灸时应防止烫伤,并且需注意掌握艾灸时间。
3 结 果
68 例患者中,护理显效 57 例,占 83. 8%,护理有效 9
例,占 13. 2%,护理无明显改善 2 例,占 2. 9%。经过问卷
调查结果患者满意度 98. 7%,医生满意度 97. 9%,责任护
士满意度 96. 6%。
4 体 会
血衰症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观察,应该对患者
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预防并发症,预
防疾病复发、感染和出血的发生,让他们了解适当锻炼、坚
持治疗、定期复诊对促进疾病痊愈的重要性。根据蒙医对
血衰症的病机从饮食、日常生活、情志、用药、特色技术护理
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其格其德. 蒙医内科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7.
163 - 167.
[2]蒙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2013 年 12 月 10 日收稿
蒙药十味贝齿灰散治疗胆囊结石痞症 50 例
巴音孟克
(鄂尔多斯市社会福利院,内蒙古 东胜 017000)
关键词:蒙医药;十味贝齿灰散;胆囊石痞症
中图分类号:R291.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4)04 - 0080 - 01
胆囊痞症是常见病,蒙医认为多由“协日”和“精华”未
消化所致,使人体“三根”沉浊,失去自己功能,伏于肝脏,
胆汁沉积,赫依蓄积成团使其生痞症。以十味贝齿灰散治
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病因与因素
胆囊石痞基本病因为“协日”,其次为脂肪、烟酒、饮食
偏凉等过盛所致,继而成为未消化,在肝脏精华不能消化,
外因以身心运动过度或过错导致引起疾病,例如长期身心
受到刺激、萎靡不振、发怒、疲劳、伤热、搏热等痼疾位于胆
囊所致。临床多见消化不良、口干吞酸、上腹部及右肋部作
痛、第十腰椎附近轻微胀痛、肩胛僵痛、心神不安、易烦躁、
目黄染等症,脉象细数、舌苔红黄色、尿黄嗅浓。
2 一般资料
共观察 50 例患者,年龄最大者 43 岁,最小者 27 岁,其
中女性 13 例,男性 37 例。胆囊石痞程度为散型沙粒性 29
例,0. 3cm者 5 例,0. 5cm 者 7 例,0. 7cm 者 5 例,1cm 者 4
例。
3 治 疗
以扶正胃火,化痞破除原则,施药主要为十味贝齿灰
散,每日 2 次,每次 3g 温开水送服。清糟粕施以五味清浊
散,清除“协日”热施以四味地丁汤,疼痛时用以嘎日迪 - 5
味丸,以此施治 21 天为 1 疗程。
4 治疗标准
消除病症,B超检查胆囊结石清除者为治愈;B 超检查
比原先颗粒缩小者为有效;B 超检查无明显的变化者为治
疗无效。
5 临床结果
通过 1 个疗程治疗后治愈者 29 例,通过 2 个疗程治愈
者 18 例,通过 2 个疗程有效者为 3 例。
6 结 论
蒙医理论观点胆囊石痞以饮食不当所致未消化,进而
形成精华未消化,积余肝脏,血精华、糟粕不能及时代谢致
胆囊搏热,以赫依作用形成胆石痞。治疗以扶正胃火,化痞
为原则,施以十味贝齿灰散为主,其效果较为显著。
2013 年 12 月 28 日收稿
08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 年 4 月第 4 期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4.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