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日本矮生沿阶草上的真菌分离与鉴定



全 文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26  PR ACTICAL FORES TRY TECHNOLOGY
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林业实用技术
日本矮生沿阶草上的真菌分离与鉴定*
赵桂华1  蒋新瑞2  闵祥举2  蒋为民1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 212400;2.山东省费县王沟林业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No.2005-16)。
[ 摘要]  通过对日本矮生沿阶草的枯黄和
健康叶片进行分离培养 , 获得了 71 个真菌
菌落。形态学比较和鉴定证明, 属于半知
菌亚门 ,丝孢纲 , 丝孢目 , 丝孢科和暗色孢
科的 3 属 4 种 , 分 别 是 稻 球 黑 孢
(Nigrospora oryzae), 链格孢 Alternaria
alternata , 杏 链 格 孢 (Alternaria
armeniacae)和 绿 色 木 霉(Trichoderma
viride),日本矮生沿阶草是它们在我国的
新寄主。
[ 关键词]  日本矮生沿阶草 真菌分离
 鉴定
日本矮生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m(L.F.)Ker-Gaw l.)是
近几年从日本引进的 ,已在江苏地
区小面积栽培。它以耐阴性强 ,易
管理等优良特点 ,深受园林绿化部
门的欢迎 , 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
根基部腐烂现象 ,地上表现为成丛
叶片发黄 、枯死 。
内生菌是一个很大的类群 , 普
遍存在于植物茎 、叶中 ,形成长期共
存 、互惠互利 ,使植物内部的生态平
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没有外
因的影响 , 这种平衡会长期持续下
去 ,不引起明显症状 ,包括潜伏在植
物体的病原菌 ,但菌根真菌除外[ 1] 。
关于日本矮生沿阶草上真菌的
研究 ,国内仅报道过在根部的丛枝
菌根真菌[ 2] ,未见到其他真菌的报
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和鉴定在
日本矮生沿阶草上的部分真菌 ,以
便为今后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6年 9 月和 12
月采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
绿化带的日本矮生沿阶草 ,在自来
水龙头上洗净 、晾干后 ,把病叶和健
康叶组织分别在 70%的酒精浸泡
10 s , 转移到 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5 min ,最后转移灭菌水中连续洗 5
次 ,剪成小段 , 放在 PDA 上 , 在 25
℃下培养 。每次取健康和生病组织
各 30块。
1.2 真菌鉴定
把纯化 、并产生孢子的菌种 ,用
载玻片培养法培养 ,在显微图像分
析系统(XSA -J)照相和测量形态
大小 。
2 结果
2.1 真菌分离
从分离结果可以看出 ,枯黄叶
上的真菌数量明显多于细菌 ,而在
健康叶片中则相反 。在 60 块病组
织 ,得到真菌菌落 43个 ,占 71.7%,
细菌菌落 17个 ,占 28.3%,而在 60
块健康组织中 , 得到细菌菌落 32
个 ,占 53.3%, 真菌菌落 28 个 , 占
46.7%。
2.2 真菌鉴定
通过对71个真菌菌落比较 ,有38
个菌落产生分生孢子 ,鉴定为 3属 4
种 ,33个不产生孢子的真菌菌落和细
菌未作鉴定。具体真菌种类如下:
(1)稻 球黑 孢 [ N igrospora
oryzae(Berk et Br.)Petch ] [ 3 , 5] 属
于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 , 丝孢目 ,暗
色孢科 ,黑孢霉属[ 3] 。从枯黄和健
康叶片上分离到 。菌落初为白色 ,
后变为深褐色 ,菌落较厚 ,无气生菌
丝。在 PDA 培养基上 3 ~ 4 d 产生
孢子 。分生孢子梗单生 ,直立 ,又有
分枝 ,具隔膜 ,直径 3 ~ 6 μm ,无色 ,
顶端细胞倒梨形 ,(6.3 ~ 7.5)μm ×
(7.5 ~ 10.0)μm ,其上产生 1个单细
胞 ,黑色 ,侧面观扁球形 ,俯视观球
形的分生孢子大小为(10.0 ~ 13.5)
μm ×(10.0 ~ 12.5)μm , 平均 12.5
μm×10.6 μm 。
N.o ryzae 系在我国栽种的日
本矮生沿阶草上首次报道。在我
国 , N.o ryzae 能引起玉米种粒的霉
烂[ 6] , 水稻衰老的叶片和颖壳霉
烂[ 3] , 在印 度和 泰国 引起 竹子
(Bambusa bambos , B.nutans , D.
strictus , Gigantochloa.
Hasskarliana)的叶斑病[ 7] 。该真菌
除了在禾本科植物上有报道外 ,在
河南省柏树(Cupressus f unebenis
End l.)上引起了枝叶枯死[ 8] 。
黑孢属的真菌种类较少 , 到目
前为止 ,全世界承认的共 12种。作
者对 40 多种木本植物内生菌的分
离培养 , 在所有的材料中都能分离
到黑孢属(N igrospora Zim.)的真
菌 ,在 1种裸子植物上能分离到 5 ~
10个以上的黑孢菌菌株 ,这说明我
国黑孢菌属资源相当丰富。
(2) 链 格 孢 A lternaria
alternata (Fr.:Fr.)Keissl., Beih.
bot.Zbl., Abt. 1 29(2):434
(1912)[ 9] -Synonymy :
Alternaria f asculata (Cooke
& Ellis)L. R. Jones & Grout ,
Bull.Torrey bo t.Club 24(5):257
(1897)
Alternaria rugosa McAlpine ,
(1896)
Alternaria tenuis Nees , Syst.
Pilze (Wǜrzburg):72(1817)
Macrospo rium fasciculatum
Cooke & Ellis , G revillea 6 (no.
37):6 (1877)
Torula alternata Fr., Syst.
myco l.(Lundae)3(2):500(1832)
分类地位属于半知菌亚门 ,丝
孢纲 , 丝孢目 , 暗色孢科 , 链格孢
属[ 3] 。从枯黄和健康叶片上分离。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PR ACTICA L FORES TRY TECHNOLOGY 27 
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林业实用技术
菌丝褐色 ,有分隔 ,分枝 ,直径
2.5 ~ 3.0 μm 。分生孢子梗褐色 ,大
多不分枝 ,有分隔 ,(25 ~ 87.5)μm×
(3.8 ~ 5.0)μm ,平均为 53.6 μm ×
4.2 μm;分生孢子 2 ~ 5 个横膈膜 ,
1 ~ 3个纵 、斜隔膜 ,串生 ,褐色 ,长梨
形 , (25.0 ~ 37.5)μm ×(6.3 ~
12.5)μm ,平均 29.4 μm ×9.8 μm;
少数分生孢子顶端有喙 , (12.5 ~
25)μm×(3.5 ~ 4.0)μm , 平均 29.4
μm×3.8 μm 。
黑杨新秀丹红杨 杨树国里最风光
丹红杨 、巨霸杨是中国林科院培育的新一代速生抗虫杨良种 , 已通过国家良
种认定 ,并享有新品种保护权 。它们均具有特速生 、抗病虫 、易成活 、干形好 、耐水
湿等优良性状 ,可成为今后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
丹红杨 、巨霸杨先在豫北 、苏北试验 ,幼树胸径年生长量达 5.8 cm 和 6.5 cm ,
而且生根快 ,特抗桑天牛 , 综合优势极其显著;又在湖北潜江试验 , 4 年生丹红杨胸
径超过 25 cm ,高达 20 m , 遥遥领先于与之对比的当代众多著名良种 ,而且成活率
高 ,抗粉锈病 、黑斑病 、溃疡病 , 且干形通直 , 树冠较小 , 综合性状特别优异 。巨霸
杨是丹红杨最佳姊妹株系 , 其早期优势亦很明显。丹红杨 、巨霸杨已多处规模化
种植 ,生长量均显著优于当地其它品种 ,甚至成倍增长 , 是我国杨树良种大世界的
两颗璀灿新星。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刘锦军于 2002 年底将丹红杨引入湖北潜
江 ,继而又引入巨霸杨 , 并获得丹红杨 、巨霸杨种苗生产 、销售权 , 苗木品种纯正。
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 , 均不得以商业目的从事丹红杨 、巨霸杨种苗生产
销售 ,否则 , 将依法追究其侵权(含假冒)责任。
另可供速生少球法桐 、水杉 、红豆杉苗木。
中国·潜江丹红杨巨霸杨种苗基地 刘锦军
咨询电话:0728-6951929 13307228262 13349717599
A lternaria al ternata 在我国记
载有 50多种寄主 ,生长在各种基物
上 ,如杂草 、土壤 、枯枝落叶 、牛粪 ,
甚至人类的眼组织内都分离到了该
菌种[ 4 , 9] ,但日本矮生沿阶草是该菌
的新寄主 。
(3)杏 链 格 孢 (Alternaria
armeniacae T.Y.Zhang et W.H.
Yang)[ 9]
分类地位属于半知菌亚门 , 丝
孢纲 , 丝孢目 , 暗色孢科 , 链格孢
属[ 3] 。在 PDA 上 ,菌落平铺 ,无气
生菌丝 ,墨绿色 ,绒毛状 ,日生长量
1.0 cm 左右 。分生孢子梗单生 ,直
立 , 但褐色 , 分隔 , 有时有分枝 ,
(17.5 ~ 57.5)μm×(3.3 ~ 5.0)μm ,
平均 37.5 μm ×4.4 μm;分生孢子
褐色 ,长梨形或圆筒形 ,1 ~ 5个横膈
膜 、0 ~ 3 个纵 、斜隔膜 ,有的分生孢
子从侧面萌发芽管后继续产生分生
孢子 ,少数分生孢子表面有瘤突 ,无
喙。大小(15 ~ 35)μm ×(7.5 ~
12.5)μm , 平均 27.5 μm×9.9 μm 。
在我国 , 日本矮生沿阶草是
A.armeniacae的新寄主 。该菌也是
一个病原菌 ,在自然界可引起叶斑
病 ,杏 、桃 、李果实膨大 ,果面生不规
则的暗红色小点 ,在成熟的果实上
引起黑斑[ 9] 。
(4)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 3 , 10]
分类地位属于半知菌亚门 , 丝
孢纲 ,丝孢目 ,丝孢科 ,木霉霉属[ 3] 。
从健康叶片上分离到。在 PDA 培
养基上菌落初呈白色 ,后渐变为黄
绿色至深蓝绿色。分生孢子梗无
色 ,多分枝 , 不成轮状 ,其上产生瓶
梗 ,(6 ~ 10)μm×(3 ~ 4)μm;分生孢
子单细胞 , 无色至淡绿色 ,卵圆形 ,
(2.5 ~ 3.0)μm ×(2 ~ 3.5)μm 。该
菌在日本矮生沿阶草上首次被记
录 ,是一种内生真菌 。它能引起玉
米果穗的木霉病 ,也能作为防治土
壤丝核菌(Rhizoctonia sp.)[ 3 , 11] 和
草坪 镰刀 菌 枯 萎 病 (Fusarium
oxy sporum)[ 12]的生物防治菌。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日本矮生沿阶草健康叶
片的分离培养 ,确定有内生菌存在 ,
数量远不止本文所涉及的种类 ,而且
种类多样性明显 。实际上 ,在真菌的
分离过程中 ,由于培养基质和手段的
限制 ,没有把日本沿阶草内的真菌全
部分离出来 ,即使分离出来了 ,还有
相当一部分真菌没有产生孢子 ,给真
菌的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真菌的
鉴定 ,应采用形态鉴定和分子手段相
结合的方法 ,对一些真菌的鉴定会更
准确。内生菌的分离法和培养基质
的选择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刘丽莉 , 吕国忠 , 孙晓东.林木内生
真菌研究进展 [ J] . 菌物研究 ,
2006 , 4(2):54-59.
[ 2]  程东庆 , 余志仁 , 潘佩雷 , 等.麦冬
内生菌与生长期的研究[ J] .中药
材 , 2006 , 29(3):205-206.
[ 3]  陆家云.病原植物真菌学[ 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
[ 4]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79.
[ 5]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M].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 , 539.
(6 ~ 12 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