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蓝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全 文 :蓝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
损 伤 的 保 护 作 用
张振涛 吴仁奇 张 威1 张 娟2
(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 010059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保定 071000 2解放军252医院·保定 071000)
摘 要 目的:观察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
注损伤模型 , 测定了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后 MDA、SOD以及肾组织 Na+ , K+—ATP 酶和 Ca2+—ATP酶活
性的变化。结果:蓝盆花组与对照组比较 ,MDA 明显下降 , SOD , Na+, K+—ATP 酶和 Ca2+—ATP 酶活性显
著上升。结论: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主题词 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疗法 @蓝盆花/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大鼠 小鼠
  蓝盆花为常用中草药 , 也是一种蒙药材(蒙药名为套森
一套日麻)[ 1] , 为川续断科植物窄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和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llensis
Grunning)的干燥花序。蓝盆花具有清热 、消肿等功效[ 1] 。本
文通过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观察了蓝盆花对肾缺
血再灌注后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
肾组织中Na+ , K+—ATP酶和 Ca2+—ATP酶活性的变化 ,观
察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Wistar大鼠 ,体重 250±30g ,昆明种小鼠 , 体重 25
±5g ,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剂 蓝盆花注射液(0.5g/L 自制),MDA、SOD及 ATP
酶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3 仪器 岛津 RF—540 荧光分光光度计 ,岛律 UV—120—
02 分光光度计。
2 方法与结果
2.1 蓝盆花对丙二醛(MDA)的抑制率 小鼠断头处死 , 立
即取肝脏 ,用 4℃生理盐水静脉灌注至黄褐色 ,用磷酸缓冲液
(PH=7.21)配成 20g/ L肝匀浆。取肝匀浆 0.1ml分别加入蓝
盆花注射液 0.1、0.2 、0.5、1.0ml中 ,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ml ,
37℃恒温水浴振荡 1h ,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 2] 。
结果见表 1。
表 1 蓝盆花对丙二醛(MDA)的抑制率
浓度(g/ L) 荧光强度(F) 抑制率(%)
0 89.2±5.3
0.005 69.4±4.7 22.2
0.010 55.8±3.1 37.4
0.025 39.7±4.3 55.5
0.050 22.3±5.1 75.0
2.2 蓝盆花对 O 2 的影响
25℃取蓝盆花注射液 0.5ml , 加入磷酸缓冲液 5ml(PH=
8.30)及 50μl邻苯三酚(50mmol/ L)。迅速摇匀 , 以生理盐水
为对照组 ,每隔 30S 测定 325nm 的吸收值[ 3] 。结果见表 2。
表 2 蓝盆花对 O 2 的影响
组别
不同时间的吸收值
  30s   60s   120s   240s   360s
对照组 0.638±0.024 0.831±0.012 1.301±0.044 1.574±0.028 1.823±0.027
药物组 0.136±0.018* 0.351±0.035* 0.513±0.014**0.668±0.031**0.818±0.030**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P <0.01
2.3 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血中MDA及 SOD的影响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 ,手术对照组 、肾缺血组:乌拉坦(1g/
kg)腹腔注射 ,麻醉后 , 腹部切开 , 切除右侧肾脏 , 以无创伤血
管夹钳闭左肾 60min。肾缺血再灌注组:钳闭 60min 后 , 恢复
肾血循环30min。药物组:术前 30min 腹腔注射盆蓝花注射液
(0.5g/kg)。上述 4组在手术结束后 , 分别下腔静脉取血 , 测
定 MDA含量及 SOD活性。结果见表 3。
表 3 各组大鼠血MDA含量及 SOD活性测定( x±s)
组别 n  MDA(μmol/ L)
 SOD
(NU/ml)
正常组 10 5.5±1.1 131±15
缺血组 10 6.5±1.6 119±16
缺血再灌注组 10 15.2±1.6* 91±13*
药物组 10 7.1±1.9■ 109±16■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再灌注组比较■P<0.01
2.4 蓝盆花对大鼠肾组织中 Na+ , K+—ATP 酶和 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 按 2.3 分组及处理方法 , 手术后切除大
鼠左肾 , 4℃生理盐水冲净 , 拭干。称取 0.5g制成 2%的组织
匀浆 , 测定Na+ , K+—ATP 酶和 Ca2+—ATP酶活性。结果见
表 4。
表 4 各组大鼠肾组织中 Na+ , K+—ATP酶和 Ca2+—ATP酶活性
的变化(μmolpi/ ng.pr.h)
组别 n Na
+ ,K +
—ATP 酶 Ca
2+—ATP酶
正常对照组 10 5.2±0.6  6.6±1.6
缺血组 10 4.9±1.4  5.9±2.0
缺血再灌注组 10 2.8±1.5*  3.1±1.1*
药物组 10 4.4±1.6■  5.5±1.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再灌注组比较■P<0.01
·96·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4年 3 月第 11 卷第 2期 March 2004 Vol.11 NO.2
3 讨论 为防止或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 需要合适的抗氧
化剂。由于化学合成制品大多有毒副作用 , 因此从天然植物
中寻找低毒或无毒的抗氧化成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蓝
盆花抗氧化作用的实验 , 发现其对小鼠肝匀浆 MDA的抑制
作用明显(P <0.01), 当浓度为 0.05g/ L时 , 抑制率为 75%。
对邻苯三酚产生的 O 2 有明显的清除 、抑制作用。 由此提
示:蓝盆花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植物。
肾急性缺血性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也是亟待
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些研究者提出通过使用一些抗氧化剂
加以解决[ 4] 。本文结果表明 , 使用蓝盆花后 , 与单纯肾缺血
再灌注组比较 ,MDA 含量明显下降 , SOD活性显著增强。由
此可以说明 ,蓝盆花可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 , 减轻肾功能损
伤。肾小管基底膜内侧膜内有 Na+ , K+—ATP酶 , 其主要作
用是将细胞内Na+泵出 ,及细胞外 K+泵入 ,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 Ca2+—ATP酶的作用亦为保持细胞内 Ca2+的适当
浓度。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 由于 Na+ , K+—ATP 酶和
Ca2+—ATP酶活性降低 , Na+、Ca2+浓度的升高 , K+的减少 ,
从而引起蛋白 、磷脂水解 , 游离脂肪酸释放 , 最终导致细胞膜
破坏 , 造成肾组织的损伤[ 5] 。本文通过使用蓝盆花后发现 ,
Na
+, K+—ATP酶和 Ca2+—ATP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酶的活性均有显著提高 ,说明蓝盆花能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
引起的肾功能损失。
目前在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时 , 使用西药较为常
见。由于其毒副作用 ,往往难以付诸实际应用。蓝盆花为中
蒙医常用药物 ,毒副作用很小 , 因此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
的保护作用有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药材标准.赤峰:第 1版.内蒙古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87:502
2 莫简.医用自由基生物学导论.北京:第 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9:219
3 邓碧玉 ,袁勤生 ,李文杰.改良的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超氧化物歧
化酶活化性的方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1;18(2):163
4 赵小昆 ,黄循 ,杨锡蓝 ,蒲黄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
研究.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3;18(4):378
5 Cohen JJ , Harring JT ,Madias NE, et al.Mechanisms of i schemic acute re-
nal fai lure.Kidney Int.1993;43:1160
(收稿:2003-02-17)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颈 椎 病 的 MRI 观 察
孟 伟 张光辉1 张 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 150001 1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 150001)
1 临床资料 男 14例 ,女 15例 ,年龄 22~ 63岁 , 平均 44.5岁。 29
例均经临床和MRI 确诊为颈椎病收入院 ,进行系统的治疗。系统治
疗前及治疗 1 个月后 , MRI 检查。 日本 TOSHIBA VISART 超导
1.5TMR扫描机 ,扫描方向包括矢状位和轴位 , 扫描序列为 T1W1和
T2W1, 扫描参数为 T1W1:TR/ TE=500/ 20ms;T2W1:TR/ TE=2000/
90ms;N(H)加权像TR/TE=2000/ 15ms。
MRI的矢状位 T1W1和 T1W1和T2W1显示:25例患者生理曲度
消失 ,其中 7例伴下段后突;23例椎体前缘或后缘可见增生;20例椎
间隙变窄 ,同水平的下腔受压变窄 、颈髓变细 ,形态不规则;4例可髓
核脱出呈高信号游离片;3例可见低信号的后纵韧带骨化影。且在
矢状位 T2W1显示:20例的椎间隙水平的高信号脑脊液白线连续性
中断;其中 10例的硬膜囊和脊髓前 、后缘均受压 、变细 ,呈典型的糖
葫芦样外观;1例脊髓囊变,显示脊髓中央小椭圆形高信号区。横轴
位 T1W2显示:20例有不同程度的间盘突出 ,相应处硬膜囊受压变
形;4例可见髓核突出;3例可见后纵韧带骨化。
2 治疗方法 (1)头部牵引治疗:用颏枕吊带作卧位水平牵引 ,头前
屈 15°,重量为 3~ 5kg 30min/次 , 1次/d , 10次为 1疗程 ,一般需 3个疗
程。(2)中药熏蒸疗法:防风、红花 、制川乌 、制草乌、透骨草 、牛膝 、独
活 、羌活 、川芎 、血竭 、伸筋草 、海桐皮各 20g ,加入梅氏蒸疗机的压力
锅内 ,加热至 40℃左右 ,恒温控制。患者采取水平仰卧位 , 颈部后方
置于带有恒温控制器的蒸汽喷孔上方熏蒸 ,每次 1h ,每天 1次 , 3W为
1疗程。(3)颈部围领:以软质泡沫塑料制成 , 按直径大小有 42cm、
52cm 、62cm3种规格 ,宽度 10~ 14cm , 在牵引、理疗后即可带上 , 应经
常戴用 ,不宜随便摘下。(4)西药治疗:B1100mg 及 B120.25mg , 1次/d ,
肌肉注射 , 16d为 1疗程;0.9%NaCl300ml , β-七叶皂甙钠 20mg , 1次/
d ,静脉滴入 , 7d为 1疗程 ,间隔 1W ,再静点 1个疗程。
3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29例颈椎病治疗前后MRI表现
主要表现 治疗前 治疗后 有效率
生理曲度 25例消失变直 19例有恢复 76%
椎间隙 20例变窄 9例有改善 45%
硬膜囊及脊髓 10例受压变形 3例有缓解 30%
总计 55例 31例好转 56.4%
4 体会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相
结合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 ,头部牵引法有
利于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及椎间关节的正常序列 ,使椎间孔牵开 ,降
低椎间盘内压 ,回复吸纳突出的间盘 ,能缓解痉挛肌肉, 减轻疼痛 ,消
除局部创伤性反应 ,还可使椎动脉二 、三段折曲缓解。药物熏蒸疗法
具有温经散寒 、理气疏络 、活血化瘀 、祛风除湿 、强筋壮骨功效 ,中药
借助药力和热力综合作用 ,并通过一定压力产生一定穿透力 ,使药物
达到病变组织 ,使静脉淤滞得到温通 ,可明显改善局部营养 ,有效消
除软组织及神经的水肿 , 缓解疼痛;颈部围领应在牵引 、理疗后经常
戴用 ,能维持颈椎的正常曲度 ,限制其异常活动 ,减少不稳定因素 ,并
支撑头部重量 ,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 ,有利于炎症的恢复, 促进水肿
的吸收 ,减少关节面的相互刺激摩擦;B1 、B12及 β -七叶皂甙钠配合
辅助治疗 , 可营养 、舒缓神经, 减少其刺激 , 促进水肿的吸收 , 使临床
症状得以改善。根据颈椎病的病理 、机理 ,本文中所述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 ,既针对其症状 ,又从根本上减轻或解除各种病因造成的后
果 , MRI检查疗后较疗前有明显改善。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有待于
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修回:2003-12-20)
·97·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4 年 3月第 11 卷第 2 期 March 2004 Vol.11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