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重楼2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 - 4829(2012)01 - 0318 - 04
收稿日期:2011 - 04 - 19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强省计划“药用植物资源繁殖入库、鉴定
评价及信息平台建设”(2007C0219Z)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
专项“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子项目—云南药用植
物资源调查”(2006FY110702-10)
作者简介:赵振玲(1960 -) ,女,河北省保定人,副研究员,主要
从事植物病理及植物组织培养工作,E-mail:lqlzhaozl@ 163.
com,* 为通讯作者,E-mail:jihang1516@ sina. com。
滇重楼 2 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赵振玲1,张金渝1,陈 翠2,杨绍兵1,杨天梅1,金 航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3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对栽培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鉴定,明确滇重楼白霉病由半知菌类的柱隔孢(Ramularia)引起,褐斑病由细交链孢菌(Alter-
naria tenuis Nees)引起,并针对这 2 种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关键词:滇重楼叶斑病;柱隔孢白霉病;交链孢褐斑病;生态调控
中图分类号:S435. 672 文献标识码:D
Study on Two Kinds of Fungal Diseases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ZHAO Zhen-ling1,ZHANG Jin -yu1,CHEN Cui2,YANG Shao-bing1,YANG Tian-mei1,JIN Hang1*
(1. Medicinal Plant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nnan Kunming 650231,China;2. Research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nnan Lijiang 674100,China)
Abstract:The diseases of cultivated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were investigated and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ite
mould disease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was caused by Ramularia and the brown spot was caused by Alternaria tenuis. The ecologi-
cal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two kinds of fungal diseas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leaf spot;Ramularia;Alternaria tenuis;Ecological control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Hand. -Mass]为延龄草科(Trilliaceae)重
楼属(Paris L.)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七叶一
枝花、独角莲等[1]。以根茎入药,性微寒、味苦,具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平喘、凉肝定惊等功效,主
治疮疡肿毒、蛇虫咬伤、肺病、乳腺炎、咽喉肿痛、跌
打损伤、惊风抽搐等症[2]。滇重楼是云南白药、宫
血宁胶囊、楼莲胶囊等云南品牌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植物,需求量大,仅云南每年用量就需数百吨。由于
长期掠夺式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
求,重楼已被列为云南省 30 种稀缺濒危天然药物之
一。人工栽培可从根本上缓解对野生重楼的压力,
目前云南已建立了几个重楼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
生产。
重楼野生变家种后,其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各类
病菌小种也随之改变,弱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新病
害不断增加,且在原生态中是轻病,大片种植后变成
重病,滇重楼病害研究与防治又是新领域,在国内外
文献中记载甚少,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尚
不清楚,给生产上的预防带来一定困难。为弄清栽
培滇重楼的各种病害发生情况,课题组在产区进行
病害调查,采集病害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
离鉴定,病菌分类地位根据其形态参照比对魏景超
的《真菌鉴定手册》[3]及张中义的《植物病原真菌
学》[4]来鉴定确认,已初步了解到滇重楼的病害有
线虫类根腐、病毒病、褐斑病、白霉病等。现就滇重
楼 2 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作一介绍,
并提出建议性防治措施,以指导生产上防病避病。
1 柱隔孢白霉病(Ramularia)
1. 1 症状
该病主要是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
渍状灰褐色病斑,后病斑变成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
形,潮湿时病斑正反面有灰色或灰白色霉层,叶背更
81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年 25 卷 1 期
Vol. 25 No. 1
DOI:10.16213/j.cnki.scjas.2012.01.020
多;后期病斑成黑褐色,中心灰白色,病斑上覆盖白
色霉层,为病菌的子实体,有的病斑成溃疡状孔洞,
病斑边缘的深褐色带明显(图 1)。
1. 2 病原菌
病菌分离较困难,多次分离最后在 PDA +滇重
楼叶汁液培养基上分离成功。在温度为 24 ℃、黑暗
下培养,培养基平板上菌落圆形,微隆起,菌丝生长
慢,不发达,绒线状,灰白色,分生孢子梗散生且短,
分生孢子比叶片病斑上的小,为 32. 5 μm ×3. 0 μm,
无隔或有一横隔。叶片组织内病菌子座褐色,圆形,
大小不等,为 0. 4 ~ 11 mm。病菌分生孢子梗束状从
叶片气孔穿出,无色,具一横隔或无隔,直立或曲膝
状弯曲,产孢处痕迹明显,大小 40 ~ 107μm ×3. 75 ~
5. 0 μm。分生孢子单生,无色,圆柱形,具 1 ~ 4 横
隔,多为 3 横隔,横隔处稍缢缩,孢子一端钝,另一端
渐细,大小 35. 8 ~ 82. 5 μm × 3. 75 ~ 7. 5 μm。该病
原菌为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长隔孢霉属(Ramu-
laria Sacc.) (魏景超)[3]或叫柱隔孢霉属(Ramu-
laria Unger.) (张中义)[4]。从形态上来看,引起滇
重楼白霉病的柱隔孢菌较记录的 170 多种植物的柱
隔孢菌及其变种[5]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要大一
些,与车前柱隔孢(29. 2 ~ 81. 4 μm ×3. 1 ~ 4. 5 μm)
和尾孢状柱隔孢(15. 6 ~ 90. 0 μm × 2. 6 ~ 6. 0 μm)
及藜单直双孢变种(26 . 6 ~ 81 . 8μm × 4 . 6 ~ 5 . 6
μm)相近似,滇重楼柱隔孢的分生孢子有 0 ~ 4 横
隔,多为 3 隔,而这些近似种的分生孢子有 0 ~ 3 横
隔,多为 1 隔。植物病原真菌属以下种名多以寄主
的名称通过形态鉴定方法来定名,本研究暂把引起
滇重楼白霉病的柱隔孢菌定名为重楼柱隔孢菌
(Ramularia paris) ,并期待通过电镜、分子等鉴定方
法得到进一步修定。
1. 3 病害发生与循环
该病滇西有发生,发病株率 90 %以上,而昆明
地区尚未发现。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
冬,第 2 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侵染叶片致发病,病部产
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其它叶片行再
侵染。湿度有利于病菌生长萌发,病害一般 7 月底
8 月初出现,所以苗期病轻或无病,到 9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发病最严重直至倒苗。
2 交链孢褐斑病(Alternaria tenuis)
2. 1 症状
该病主要感染叶片,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
病。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接着失绿变黄,以后变
浅褐色,慢慢病斑扩大或随病情发展,病斑相融合,叶
片边缘枯卷。病斑不规则,浅褐色或深、浅褐色相间,
具轮纹,连续多天阴雨或高湿条件下,病斑两侧中部可
出现少量灰绿至黑色小霉点,为病菌子实体(图 2)。
a、b:症状;c、d:柱隔孢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a,b:The symptoms;c,d:The conidiophore and conidium of Ramularia
图 1 滇重楼白霉病
Fig. 1 The white mould disease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9131 期 赵振玲等:滇重楼 2 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a、b:症状;c、d:交链孢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a,b:The symptoms;c,d:The conidiophore and conidium of Alternaria tenuis
图 2 滇重楼褐斑病
Fig. 2 The brow spot disease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2. 2 病原菌
病害由半知菌类交链孢属的细交链孢菌(Alter-
naria tenuis Nees)引起。PDA 培养基上初期菌落圆
形,绒状,菌落中部灰橄榄色或深橄榄色,菌落边缘
灰白色,菌落背面榄褐色,后期菌落深橄榄色至黑
色,背面黑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或单生,淡褐色或
淡榄褐色,有分枝或无分枝,直立或弯曲,梗端屈曲
状或膨大,为 17. 5 ~ 67. 5 μm × 3. 75 ~ 5. 0 μm。分
生孢子椭圆形、卵形、肾形、倒棍棒形或长梭形,淡或
深褐色,表面平滑,无喙或有喙,喙直,喙上有 0 ~ 3
隔膜,喙大小为 1. 25 ~ 12. 5 μm × 1. 25 ~ 4. 5 μm。
分生孢子有 3 ~ 7 横隔膜,隔膜处缢缩,有 0 ~ 3 纵隔
膜,大小(不含喙)为 27. 5 ~ 53. 75 μm ×10. 5 ~ 19. 0
μm。分生孢子萌发时可从纵、横隔膜隔开的任何一
个细胞上萌发生出芽管,有时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
相连成链状。
2. 3 病害发生与循环
该病在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重楼苗期、成株期
只要给予足够的湿度均可发病。病菌以菌丝及分生
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 2 年温湿度适宜时,
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幼苗上,发病产孢后
通过风、雨水和灌溉水进行再侵染。用分离培养的
该病菌及川芎、滇龙胆等其它植物上分离出的细交
链孢菌相互接种会各自发病,所以该病害的初侵染
来源广泛。
3 防治建议
3. 1 清洁田园,消除病残体
滇重楼 2 种叶斑病的病原菌都是附着于植株病
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第 2 年危害新发出的植株。
每年冬季倒苗时收集植株残体深埋,清洁田园干净,
减少病菌积累即可减轻危害。
3. 2 控湿防病
植物病害大多在高湿环境下容易暴发,如果重
楼密植,植株间不通风透光,湿度加大,为病菌繁殖
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大了病害发生与暴发。雾大、湿
度大的山区提倡稀植,搭荫棚种植的地块雨季要掀
棚除湿几次,使植株通风透光,这样可改善病菌繁殖
的湿度条件,减轻危害。
3. 3 间套种或仿生境栽培
与玉米、果树、伴生林木等高杆作物间套种,增
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对隔离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改善生态环境有好处。野生重楼病少、病轻或不得
病,是因为在它周围环境中存在许多伴生植物,这些
02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5 卷
伴生植物会克制危害重楼的病菌生长与繁殖,或者
说伴生植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正向化感作用,即可保
护重楼病轻或不得病。自然界中野生条件下所有的
植物都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植物在野生条件下病
少、病轻,而大面积家种后暴发成灾的原因。另外,
重楼栽培需要遮荫,将其种于果树、林下即可自然遮
荫。
3. 4 土壤改良
在苗床或种植田块上施用石灰氮(50 %氰氨基
钙颗粒剂 1200 kg /hm2)、农家肥、植物油饼粕、腐殖
土等并盖上稻草、秸秆碎屑翻耕覆盖薄膜(最好在
雨后覆膜)20 d以上,使膜下变成高温高湿环境,既
可改良土壤,又可杀死部分土壤中越冬病菌,然后再
育苗或移栽重楼。
3. 5 种苗处理
大田移栽前用 50 %多菌灵、75 %百菌清、30 %
特富灵(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0 %世高(噁醚唑)
水分散颗粒剂 500 倍液、40 %福星(氟硅唑)水分散
颗粒剂 1000 倍液浸泡种苗 10 min再移栽。
3. 6 重点防治中心病株
在系统观察田间病害动态的基础上,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化学杀菌剂重点防治发病急、进程快的中
心病株及田块,以减缓病害进程减轻危害。可用 75
%百菌清、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40 %福星(氟硅唑)3000 倍液、10 %世高(噁醚唑)
水分散颗粒剂、30 %特富灵(氟菌唑)可湿粉 1000
倍液喷雾控制中心病株。
参考文献:
[1]熊海浪,易继财,张宗申,等. 滇重楼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 :47 - 49.
[2]毛玉东,梁社维,何忠俊,等.土壤 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
总皂甙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 :985 - 989.
[3]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植物病原真菌学[M].成都:四川科
技出版社,1988.
[5]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真菌志(第二十六
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王家银)
1231 期 赵振玲等:滇重楼 2 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