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台湾对“一叶兰”的研究



全 文 :检定圃 , 从事测验杂交亲本及其后代的抗病
性能 。 1 9 6 9年起仅由省农试所嘉义分所及 台
东区农业改良场 ( 关山 ) 两处办理 检 定 汇
总 。 据历年检定结果的统计 , 在抗叶稻瘟病
方 面 , 中抗 以上的品系比率 , 已由 19 68 年的
35
.
4肠提高到 1 9 8 3年的 6 9 . 3肠 , 尤其釉稻的
新育成品系 , 抗叶稻瘟的水准 , 都已到达 中
抗以上 。 对稻瘟病抗性的稳定性问题方面 ,
省农试所以混合品种和多品系品种等方法进
行 田间试验 。 用 “ 台南 5 号 ” 与 “ 嘉 农 8
号 ” 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育种 , 布合北 、 台
中 、 嘉义等地的田 间病圃中选育出的品系组
成的混合品种 ; 和以不同生理小种的病原菌
在室内进行人工接种选育出的同源系构成的
多品系品种 。 这些混合品种和多品系品种 ,
与其轮回亲本进行田间试验 , 结果表示 , 无
论是混合品种或多品系品种 , 对叶稻瘟病的
的抵抗力均较原品种强 , 尤其混合品种表现
更佳 , 认为采用田间病圃选育抗稻瘟病品种
的方法 , 比室 内接种选育法效率高 。
( 3 ) 白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方面 , 省
农 试所于 1 9 6 8年检定了 39 5个釉稻品 种 , 未
发现抗性种源 。 台湾抗 白叶枯病育种的抗源
以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引进的种 源 为 主 。 据
1 9 8 3年检定新育成品系的抗 白叶枯病情况 ,
中抗以上品系已占供 试品系的 6 4 % , 表示育
种机构已重视 自叶枯病的抗性育种 , 因此大
部分新育成品系已具抗 白叶枯病特性 。
4
. 分期育种问题 , 台湾地区的稻作主要
分第一期作和第二期作两期栽培 。 第一期作
平均产量 比第二期作低 20 肠 , 认为现行的水
稻 育种不分期作 , 而是两期连续进行选拔 ,
有可能淘汰了特别适合于一期作的系统 。 另
外观察 了 1 06 个品种的期 作反应 , 认 为 引 进
的釉稻品种 , 较适合台湾二期作栽培 。 这些
问题都准备作进一步研究 。
( 根据 “ 科学农业 ” 3 3卷 9 、 1 0期
材料整理 )
崔崔浓炭来赛渊浓浓斑浓炭炭崔浓炭浓翅浓浓浓崔岌裕溉在浓炭米炭浓渊孙竺暇〕矢渊浓炭
台湾对 “ 一叶兰 ”
的 研 究
钟 敏 修
翻戏联浓知渊拱芳之斌浓洲转:斌米洲斗:浓琅来浓渊神乏洲孙:崔浓娜兼艰浓舞汉(众烹戏来残戏
一 、 台湾一叶兰 ( p l e i o n e f o r m o s a n a
H a y a at ) 在世界上早负盛名
一叶兰 ( lP o io n e ) 为兰科植物的一属 ,
约有 20 多种 , 分布于 中印边界的 喜 马 拉 雅
山 ,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 、 西藏和台湾 。
原产台湾的 “ 一叶兰 ” , 在世界园艺界中最
负盛名 。 台湾一叶兰是随阿里山林区的开发
而为世人所发现 , 日侵占台 湾 期 间 的 19 1
年 , 日本植物学家早 田 ( H a y a t a ) 文藏博士
对其命 名 为 p 生e i o n c f o r m o s o n a H a y a t a ,
1 9 1 4年已被英国人 引种 , 种植于英 国皇家植
物园 , 1 9 2 0年首次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奖 , 至
1 9 7 5年共获奖 6 次 。 以野生台湾一叶兰为父
母本交配而得的杂交种 也有获奖的 。 台湾一
叶兰过去在台湾产量极为丰富 , 由于外销市
场好 , 遭受商人连年大量的采取而使产量锐
减 , ( 年外销量约 30 万球 ) 现在台湾当局已
限制出口 , 列为极侍保护的植物 。
二 、 台湾一叶兰的生长习性
台湾一叶兰主要分布于海拔 1 5 。。~ 2 5 0 。
公尺森林茂密的山区 , 北 自桃园插天山 , 南
到屏东大武 山 , 均有她的踪迹 。 原生地一叶
兰着生于陡直岩壁或稀疏光 可透入的林地 ,
球茎埋于水苔或腐叶中或倒生在树干上 。 春
天开花 , 每朵花寿命 1 一 2 星期 , 花期约一
个月 。
一 1 5—
DOI : 10. 16006 /j . cnki . twnt . 1986. 02. 004
根据么湾大学李 口年教授的研究 ,他分析
了一叶兰原产地阿里山 、 种植地台湾大学的
溪头农场 、 梅峰农场等海拔 1 2 0 0~ 2 2 7 4公尺
的高山区气候情 况 , 认定合湾一叶兰的生育
环境 , 需夏天冷凉 , 气温在 10 ~ 25 ℃ , 冬天
不冻 , 气温在 l ~ 10 ℃ , 于 4 ~ 9 月 ( 花后
长球茎期)生 一长季 中有充沛雨量的高 山区 。李
教授进行人工栽培试验 , 在 日/夜温 2 0/ 巧℃
下 , 一叶兰生育最好 , 开花品质最佳 ; 生长
于 日 /夜温 2 5 / 2 5℃的 , 叶长最大 , 但夏天花
芽分化缓慢 , 不少花芽夭折枯死 ; 日 / 夜 温
3。 / 2 5℃的 , 只长芽不开花 。 台湾平原 地 区
春 、 夏 、 秋三季气温过高 , 不适宜一叶兰生
育 , 她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山植物 。
据观察一叶兰的球茎由叶基下第五节间
肥大而成 。 台湾 2 0 0 0公尺的高山区或人工气
候室日 /夜温 20 / 15 ℃环境条件下 , 于 6 月芽
体发生 , 第二年 6 ~ 8 月花芽形成 , 第三年
春天开花 、 夏夭结球 , 至第四年春天晋升为
母球 , 供应子球开花及球茎细胞分裂增大的
养分 , 随之老化消失 , 历 时三年半 。 一球茎
的形成需要二年半的时间 。 一叶兰新球茎肥
大方式与唐营蒲球茎相似 , 由当年生花茎基
部肥大而成 , 母球开花时 , 幼小子球及其芽
( 孙球 ) 早 己分化 , 其每年母球消失子球取
而 代之 。 球茎于秋末落叶进入休眠后采收 ,
在 5 一10 ℃下冷藏 。
用组织培养试管苗 。
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李 。羊,进行一叶兰的
组织培养研究已历时五年多 , 目前已可采收
第二代种球 , 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瓶苗
移植田间后的成活率 。组织培养一叶兰 ,能快
速获得花色纯 白 、 金黄 (原产云南省 ) 、 粉红等
较稀有的纯系品种 。 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刘
华荣先生也在研究一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
四 、 人工栽培技术的探讨
三 、 球茎的吴秘
一 叶兰是一种球很花卉 , 她的球茎与水
仙花 J一洲以, 只要放在浅钵杯盆 中 , 养 以 清
水 , 在 3一 4 星期内就会开花 ( 室温在叨℃
左右 ) , 花色清紫或自色 ( 白雪一介卜兰 ) ,
清新秀丽 , 每朵花可维持 l 一 2 星期 。 球茎
生命力极强 , 可以全年冷藏 , 适 宜 长 途 运
输 , 很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 目前因为野生种
已极缺 , 同时野生球茎多为长园锥形 , 开花
率也不稳定 , 所以人们已开始用人工栽培或
台湾应用人工栽培一叶兰 , 一般成本偏
高 , 因为繁殖种球必须在海拔 1 5 0 0~ 2 。。 。公
尺的山区上 , 时间需 2 ~ 3 年 。 在台湾大学
的梅峰农场 , 已栽培了几十万株的花球 , 据
说即将形成商品投向市场 。
李啤教授对一叶兰的人工栽培 , 已进 行
多年的研究 , 探讨其关键性的技术 , 具有一
定进展 。
1
. 遮荫试验 : 在南投县梅峰农场 ( 海拔
2 1 0 。公尺 ) , 于四月上旬 , 一叶兰开花 同时
叶开始伸展时 , 予 以不 同程度的遮荫 , (用不
同遮光度的黑色尼龙纱网 ) 利用测光仪测得
叶面 自然 日光的25 肠 、 50 肠 、 75 肠为度 , 结果
50 肠遮 荫的球茎产量最高 , 品质佳。 不遮荫
及遮荫 25 肠的 , 叶片 日烧严重 , 球 茎 产 量
低 , 并球茎灼腐败率增加 。 遮荫 75 肠的 , 虽
产量与遮荫 5 。肠的相近 , 但消蕾率增加 , 降
低开花品质 。
2
. 施肥试验 : 栽培试验中其栽培介质是
用高山原生水苔 、 腐叶及蛙石 、 真珠砂各以
等量体积混合而成 , 采用一定的肥料配方 ,
结果是每周施肥一次的较每 2 或 4 周施肥一
次的好 。 过去 人们认为一叶兰的栽培介质 中
一半是有机物 , 可缓慢地释放营养分供其生
长的需要 , 事实上是个误解 , 这种营养只能
维持其生命基水的需要 。 生长期间每周施肥
能使其生长处于最佳状态 。
( 参考资料略 )
一 1 6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