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全 文 :第 27 卷 第 3期
19 9 9 `卜 5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A ST F O R E ST R Y U N IV E R S IT Y
V o l
.
27 N 0
.
3
M a y 1 999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
陆世光 吕庆茹 曹洪梅
(哈尔滨市园林科研所 哈尔滨 巧 0 0 4 0) (哈尔滨市道里区苗圃 )
摘 要 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证明 . 哈尔滨市早熟禾锈病是 由冠锈 菌 (八 ,’( 初 ia 。 , r洲 lt a va r · 。 ()r 。 ` aI
` , : ,。 n , i n s ) 引起的 . 其转主寄主为 : 小叶鼠李 ( hR a n , a 。 : , : 尸a vr i fo l i a ) 、 金刚鼠李 ( R . d ia 。 , a n r i〔、 a ) 和东北鼠
李 ( R . 〕。 hs il n (,i ) 。 该病菌主要以冬袍子越冬 . 也有少量夏饱子可以越冬 。 用夏袍子人工接种潜育期为 9 一
14 d
, 用锈饱子人工接种在 20 ℃时潜育期为 8 一 12 d 。 早熟禾锈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 8 月上旬一 9 月中旬 . 病
情的轻重与降雨量关系较大 。 防治试脸结果表明 : 用火烧去草坪上的干枯叶能推迟和降低发病率 10 % ; 定期合理
修剪草坪 . 茬高 8 c m 能减轻发病率 40 %; 喷洒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明显
关键词 早熟禾锈病 ; 冠锈菌 ; 防治技米
分类号 5 43
S t u d y o :一 B l u e g r a s s R u s t D i s e a s e / L u Sh i g u a n g
,
L 位 Qi n g r u ( H a r b i n I n s t it u t e o f L a n d s e a P e S e i e n e e , H a r b in
1 50 04 0
,
P
.
R
.
C h i n a ) : C a o H o n g m e i (D a o li D i s t r ie t N u r s e r y o f H a r b in )/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L! n iv e r s i t y一 199 9 , 27 ( 3 )一 5 1 一 55
T h e te s t r e s u lt o f i n o e u la t io n s h o w e d t h a t b l u e g r a s s r u s t d is e a s e 15 e a u s e d b y 八` ( 、 ` , in i a ( , o r o n `了l a v a r ·
〔 、` , ,· 少`,l a l` , 〔·: `。 , n , i n s . I t s a lt e r n a t e h o s t s a r e R h a 阴 a 刀 : , 5 P a r v lf() l i a
,
R
.
d i a n 之a n t i `
·` : a n d R
.
) )( s h h i ,了0 1
.
T h e
P a th o g e n i c fu n g i o v e r w i n t e r s i n t e h o s P o r e s a n d fe w u r e d o s P o r e s
.
T h e i n e u b a t i o n Pe r i o d 15 9 一 14 a n d
8 一 12 d a y s i n u r e d o s P o r e a n d a e e i o s P o r e i n o e u l a t i o n r e s Pe e t iv e ly . T h e Pe a k o f o e e u r r e n c e 15 fr o m t h e
t ,i r s t t e n d a y s o f A u g u s t t o t h e m i d d l e t e n d a y s o f S e P te m b e r
.
D i s e a s e s i tu a t i o n h a s e l o s e r e la t i o n s w i th
一滋 in af l l
.
C o n t r o l t e s t r e s u l t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i n e i d e n e e e a n b e r e d u e e d b y b u r n i n g b lig h t le a v e s a n d
e u t t i n g g r a s s Pe r i o d i e a ll y
.
T h e e o n t r o l e fe
e t s o f s P r a y i n g 15% t r i a d im e fu n w e t t a b le Po w d e r a r e e x e e l l e n t
.
K e y w o r d s B l u e g r a s s r u s t d i s e a s e : 八 , (、`丁n i a e ,( r o刀 a r a v a r . (” )rt ,了a r a 〔 ,艺才汁 Jn Zi刀 s : C o n t r o l t e e h n iq u e
早熟禾喜欢冷凉湿润气候 , 耐痔薄 、 耐寒力
强 , 在一般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 而且具有繁殖
力强 、 耐修剪的特点 ,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草坪植
物 。 在哈尔滨市被大量应用 , 面积达 57 万 m Z、 起到
很好的效果 。 但是近年来 , 哈尔滨地区的早熟禾受
早熟禾锈病严重危害 , 发病后的叶片上产生黄色粉
状夏饱子堆和黑色冬抱子堆 , 致使有的草坪提早枯
黄甚至死亡 , 严重影响观赏和绿化效果 为了防止
该病害的继续危害和发展 , 哈尔滨市建委于 1993
年 , 下达了 《早熟禾锈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课题 .
以期尽快对早熟禾锈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条件进行
研究 , 并提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
1 早熟禾锈病发生情况调查
哈尔滨地区现有早熟禾品种 9 个 , 除当地原有
的草地早熟禾及林地早熟禾外 , 还有从美国或加拿
大 引进 的 象 菲 尔 金 ( F y l k i n g ) 、 华 盛 顿
( W a s h i n g t o n )
、 纳 苏 ( N a s s a u ) 、 午 夜
( M i o u i n g h t )
、 瓦 巴 斯 ( W a b a s h ) 、 肯塔基
( K e n t u o l e y )
、 鲁奔斯 ( R u e b e n s ) 等 。 为了解
早熟禾发病为害情况 , 19 92 一 1993 年按表 1分级
指标进行了病害调查 , 并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
调查结果见表 2 。
l) 哈尔滨市建委资助项目。
第 l 作者简介 : 陆世光 . 男 19 65 年 12 月生 , 哈尔滨市园林
科研所 , 工程师 、 ,
收稿日期 : 19 9 8年 1 1月 3 0 日 1
责任编辑 : 张 玉
2 早熟禾锈病的症状
19 9 2 年 6 月 , 在东北林业大学院内和哈尔滨市
园林科研所设固定样地 , 定期观察病害症状及变化
DOI : 10. 13759 /j . cnki . dlxb. 1999. 03. 012
52 东 北 林 业
情况 , 并作记录 。
表 1 早熟禾锈病分级指标
大 学 学 报 第 27 卷
级别 分级指标 代表值
健康
病叶占植株叶 20 % 以下
病叶占植株叶 2 1% 一 50 %
病叶占植株叶 5%1 一 75 %
76 % 以上叶片感病
表 2 早熟禾锈病发病情况调查
~
止墅费兰一 一鱼彭塑一
~l男 2年 l男3年 l男 2年 l男 3年
貂七林业大学院内 7 5 . 7 84 4 1. 9 53 . 7 1卿年播种 , 遭限濒
哈尔滨财胡晓内 97 . 3 23 62 . 9 26 . *8 1叨 2年移栽 , 纳苏
哈尔滨市苗圃 71 . 0 79 34 . 1 35 . 9 1叨2弃播种 , 菲尔金
省展览馆减浓炎乏 59 30 . 2 1男3年播种. 菲尔金
省政府有诚振 以 31 . 6 1叨 3年播种 , 菲尔金
* : 19 93 年用药剂防治并定期修剪
该病害发病初期 , 叶上产生浅色退绿斑点 , 以
后逐渐扩展变黄 、 中间色淡 , 然后 出现 0 . 6 一
2
.
0 m m 长条状小突起 , 渐呈橙褐色亮晶状再变黄
色 , 皮破后露出黄色粉状堆为病原菌夏抱子堆 。 夏
抱子堆生于叶的两面 , 以叶上表面较多 。 夏抱子堆
呈圆形或长圆形 , 散出或连生 , 桔黄色成熟后呈黄
粉状 、 、
3 病原菌
3
.
1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经过切片镜检 , 病原菌的锈抱子圆形 , 大小为
( 19
.
0 一 26 . 2 ) 拜m x ( 15 . 4 一 17 . 7 ) # m : 壁呈
褐黄色 , 上有瘤 。 夏饱子圆形或卵圆形 , 大小为
( 19
.
1 一 2 5 . 4 ) 拜m x ( 15 . 2 一 17 . 8 ) 召m : 壁呈
深黄色有细刺 , 芽孔不明显 ; 夏抱子堆中有时具有
圆形侧丝 ` 冬抱子堆生于叶的两面 , 生于表皮细胞
之下 , 后期突破表皮外露 , 呈黑色或黑褐色 。 冬抱
子双胞 、 棒状 , 上细胞宽色较深 , 下细胞色淡且
窄。 冬抱子的大小为 ( 4 3 . 2 一 60 . 8 ) # m x ( 10 . 2
一 12 . 7 ) 召m
, 在上细胞顶部有短而粗的指状突起 ;
柄短 . 且色较淡 。
.3 2 人工诱发病害试验
据文献记载 〔 ” , 该病菌为长循环型转主寄主
菌 ; 性抱子 ( O )和锈抱子 ( I ) 生长在鼠李上 ,
夏饱子 ( n ) 和冬抱子 ( 1 ) 生长在禾本科植物
上 。 黑龙江有鼠李 5种 〔 ” . 东北鼠李 ( R h a 阴 n u g
刃o s hh i n o i 入人之k i n o ) 、 兴安鼠李 ( R h . d a v u r i c a
aP l l )
、 小叶鼠李 ( R h . P a vr iof l i a B g e ) 、 金刚
鼠李 ( R h . e li a 用 a n r i e a aN k a i ) 、 乌苏里鼠李
( R h
·
u
s
u r i e n s e s J
.
V a s s i l )
。 黑龙江省植物园 4
种 , 小叶鼠李 、 兴安鼠李 、 金刚鼠李 、 东北鼠李 ;
哈尔滨市园林利研所标本园仅有兴安鼠李 。 但是在
调查中发现 . 科研所实验地中早熟禾锈病很严重 ,
而与其相邻 Z m 的标本园中的兴安鼠李都没有得
病 ; 黑龙江省政府前花坛和省博物馆前的花坛当年
播种的早熟禾周围 , 没有鼠李 , 但发病都较重 ; 哈
尔滨财政专科学校移栽的早熟禾 , 绿化材料中也没
有鼠李 , 但发病也很重 。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病菌与鼠李的转主寄主关
系 , 1994 一 1995年连续 Z a 在 5 月中旬及 6 月上
旬进行人工接种试验 〔 ” , 试验地点在哈尔滨市园
林科研所和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
材料 : 带冬抱子堆的早熟禾叶片 , 蒸馏水 , 健
康的鼠李 (小叶 、 金刚 、 东北 、 兴安鼠李 4 种 ) 及
盆栽无病的纳苏早熟禾 。
方法 : 用有生命力的冬抱子制成悬浮液 (在低
倍镜下每平裂野 30 一 40 个抱子 ) . 涂抹于健康的小
叶鼠李 、 东北鼠李和兴安鼠李的叶片上 , 套袋保湿
4 8 h

g d 后小叶鼠李上产生锈抱子器 , 13 d 后金
刚鼠李和东北鼠李相继产生锈抱子器 , 只有兴安鼠
李没有发病 。 用小叶鼠李上新鲜锈抱子堆制成锈抱
子悬浮液 , 接种于盆栽无病的纳苏早熟禾叶片上 ,
最早 s d 发病 , 最迟 12 d 发病并产生夏抱子 。 用早
熟禾 (纳苏 ) 上产生的夏饱子直接涂抹于盆栽无病
的纳苏上 、 保湿 , 最早 g d , 最迟 14 d 又能产生夏
抱子堆 。
根据以上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 , 确定哈尔
滨市早熟禾锈病是由冠锈菌 ( uP “ i in “ 。 (,I’ ()n at a
v a r
· “ o r o n a f a c u” ,m i n s )引起的 ` . ` ’ , 其转主寄主
为小叶鼠李 、 金刚鼠李和东北鼠李 。
4 病害发生规律
4
.
1 病害发生期调查
第 3期 陆世光等: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连续 3 a 的观察 , 哈尔滨地区早熟禾锈病于 7
月上 、 中旬开始出现症状 , 发病盛期一般在 8 月上
旬至 9 月中旬 。 1993 年 , 夏抱子最早出现是在 7 月
2 2 日 ; 冬抱子最早出现是 8 月 1 日 , 8 月 巧 日发
病高峰到来 , 持续到 9 月 5 日 , 这阶段感病指数最
高达 5 3 . 8 199 4 年夏抱子 7 月 11 日出现 , 冬抱子
8 月 3 日出现 。
4
.
2 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和再次侵染源
4
.
2
.
1 种子带菌检验
材料 : 进口早熟禾种子菲尔金 、 华盛顿及当地
4
.
4 早熟禾不同品种问抗病性调查
材料 : 草地 、 午夜 、 华盛顿 、 鲁奔斯 、 菲尔
金 、 纳苏等 6 种早熟禾种子 。
方法 : 每草种播两床 ( 20 m Z) , 出苗后正常管
理 , 除杂不修剪 。 调查结果表明 , 进口草种比本地
草种易感病 (见表 4 ) 。
表 4 不同品种抗病差异 ( 19 3 年 S 月 )
品 种 感病率 %
Onù. .盈,j草地早熟禾 3种种子各
十厂生产的 80 型 , 25镊离心机 (上海手术器械4 0 00 r /m in ) 。
…,了ùU了O,`,j月
草 地
午 夜
华盛顿
鲁奔斯
菲尔金
l 3
16
方法 : 把种子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浸泡
or m in
, 充分搅拌即倒出上清液 。 然后用离心机离
心 30 m in , 倾去上面澄清液后进行镜检 。 都没见到
病菌抱子 。
为进一步证明种子是否带菌 . 进行播种栽培试
验 。 取进口种子华盛顿和菲尔金及当地草地早熟禾
中子 、 于 19 94 年 3 月 31 日播种于室内准备好的盆
中 , 每一草种播 3 盆 。 4 月 1 日出苗引反整齐 , 连
绑必察, 到 7 月 fl 日室夕哟早熟禾已发病 , 7 月 30
日普遍发病 , 室内盆栽的始终没有得病 。 从以上试
验看出 . 该病害不是由种子带菌传播的 。
4
.
2
.
2 病原菌越冬方式和初侵染源
19 9 3 年 9 月大量采集带有夏抱子堆的叶片 , 放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 , 第 2 年 4 月 4 日用悬滴法
测夏抱子萌发率只有 2 . 4%, 4月 1 日萌发率为
3
.
1%
。 由此可见 , 该病菌也可以夏抱子越冬并成为
翌年的初侵染源 。
4
.
3 病害发生与降雨的关系
19 9 2 年和 1993 年连续 Z a 在东北林业大学 2 8
栋楼前设固定样地调查发病率和感病指数 (早熟禾
锈病 ) 同降雨量的关系 (见表 3 ) 。
表 3 病害与降雨的关系
5 8
7 l
纳 苏 9 8 4 8 . 3
5 病害的防治试验
5
.
1 室内药剂筛选
药剂 : 15% 粉锈宁可湿胜粉剂 , 75 % 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 , 50% 多菌灵可湿隆粉剂 , 5 % 敌克松可
湿性粉剂 ,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 50 % 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 。
方法 〔 ” : 将上述各种农药按常规使用浓度再
稀释 10 倍后与夏抱子悬浮液 (低倍镜下每视野
50 一 60 个泡子 ) 等量混合 , 用悬滴法在 25 ℃恒温
箱中进行抑制抱子萌发试验 , 每种药剂处理重复 3
次 , 以清水与夏抱子悬浮液混合为对照 、 24 h 后 ,
镜检饱子萌发率 (见表 5 ) 。
表 5 各种药剂对夏抱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19 4 年 7 月 )
杀菌剂 药剂浓度
(倍液)
检查抱子
数 / 个
萌发数
/ 个
萌发率
%
抑制效果
时 间 降雨次数 发病率 % 感耐昔数 调查日引旬
1男2年 7月 5 日
一 9月 20 日
1叨 3年 7 月 5 日
~ 9 月加 日
9 8
9 3
3 1(雷阵雨 l匀 75 . 4 1 . 9 1叩 2年 9 月 18 日
9 1
.
50
.
4
刁,06OQfl
.
.…l了67,了O月竹
4
,二
凡ó,`,尹,才/h4
,`,4
12LUó勺
, .二,j
ō,`U4,了l`JJ`4月叶1fJ, I、j,j、ù,f`
袱 雷阵雨 3 1) 84 . 0 5 3. 7 1如 3年 9 月 2 3 日
由表 3 可知 , 降雨次数越多 、 降雨量越大 , 则
该锈病的发病率及感病指数越大 , 病情越重 。
1 5% 粉 锈 宁 2 0 0 0 0
7 5% 百 菌 清 10 0 0 0
5 0% 多 菌 灵 10 0 0 0
5 5% 敌 克 松 10 0 0 0
5 0% 代森锰锌 5 0 0 0
6 5 % 代 森 锌 5 0 0 0
对 照 清 水
18
.
8
9 4
.
4
74
-
8 0
.
0
5 4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72卷
从表 5中看出 , 巧% 粉锈宁 、 75 % 百菌清 、 方法 〔 6 〕 : 处理小区随机排列 . 每个小区 5 m 2 .
50 % 多菌灵的抑制效果者哒 90 % 以上 , 其中 15% 粉 每个处理重复 4 次 。 对照区喷清水 , 在喷药前 、 后
锈宁为最好达 98 . 5% , 其它 2 种则次之 , 而 5 % 敌 对每个处理小区的病情进行调查 。 喷药时间从 7 月
克松的抑制效果只有 50 . 4% 上旬没发病或刚发病时喷药 . 每隔 巧 d 喷药 1次 ,
5
.
2 田间防治试验 共喷 5 次
5
.
2
.
1 药剂防治试验 19 9 4 年 7 月 巧 日第 1次喷药 , 9 月 15 日最后
药剂 : 15 % 粉锈宁 ( 1 00 和 2 0 0 倍液 ) 、 1次喷药 , 9 月 28 日调查病情指数 19 9 5 年 7 月
7 5% 百菌清 ( 1 00 和 1 50 倍液 ) 、 50 % 多菌灵 10 日第 1次喷药 , 9 月 10 日最后 1 次喷药 , 9 月
( 1 0 0 0 和 1 50 0 倍液 ) 。 试验草种为纳苏早熟禾 。 巧 日调查效果 (见表 6 ) 。
表 6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防治效果 %
供试药剂 使用浓度
l)I ( 药 , g) : V( 水 . m )L
调查点数 19 9 4 年 19 9 5 年
施药前 施药后 施药前 施药后 1 99 4 年 1 9 9 5年
15% 粉锈宁 * : 2 0 0 0
: 1 0 0 0
8 9
.
2
9 8
.
0
9 l
9 7
7 5% 百菌清 1 : 1 50 0 4 3 . 5 22 . 2 1 . 3 2 3 . 9 63 . 2 5 9 . 2
l : 1 0 0 0 4 3
.
1 1 9
.
1 2
.
1 2 1
.
2 6 8
.
5 6 5
.
6
50% 多菌灵 l : 1 5 0 0 4 2 . 5 13 . 9 1 . 5 19 . 4 7 7 . 6 6 7 . 7
l : 1 0 0 0 4 2
.
9 13
.
9 2
.
3 17
.
1 7 8
.
4 7 3
.
3
对 照 清 水 4 2 . 9 5 3 . 7 2 . 1 5 7 . 6
* : 15% 粉锈宁中含有粉锈宁原粉 15%和 85 % 的助剂 , 其它药剂百分比含意相同
经过 Z a 的药剂防治试验可得出 , 15% 粉锈宁 可减轻发病率 40 % . 降低病情指数近 10
的防效最好 , 基本都在 90 % 以上 , 最好可达 98 %; 5 . 2 . 3 火烧防治试验
50 % 多菌灵次之 ; 75 % 百菌清最差 、 最高防效仅 试验地点 : 哈尔滨市园林科研所草坪实验地 。
68
.
5% 试验草种为纳苏早熟禾 。
5
.
2
,
2 修剪防治试验 试验方法 : 留一床不烧做对照 。 19 c)4 年 4 月 4
试验地点设在哈尔滨市园林科研所楼前的封闭 日用火烧去其地上干枯部分 。 5 月 21 日调查 , 火烧
式草坪地 `、 草种为纳苏早熟禾 , 1993 年移栽并当年 过的返青早 , 长势好 . 高达 20 一 3 0 cn :l 没火烧的
封闭 返青晚 , 长的较整齐 , 高 10 c m 左右 、 以后任其发
方法 : 留出 10 m Z的草坪不修剪做对照 。 所用 展不做修剪 。
剪草机为美国 Y A R N 一 M A N 公司生产的自走式 7 月 1 日锈病出现在没烧过的菌床上 , 而火烧
旋转割草机 。 其余在 19 94 年 6 月 巧 日 、 7 月 3 过的菌床在 7 月 25 日才发病 。 9 月 10 日调查 , 火
日、 7 月 16 日 、 8 月 l 日连续修剪 4 次 , 留茬高 娜丈白勺感病率为 7 % 、 感病指数 47 . 6 , 没嘟丈的感
8 c m s 月 30 日调查感病率只有 21 . 7% , 感病指 病率为 85 % 、 感病指数为 52 . 3 。
数为 23 . 1、 而没修剪的感病率为 64 . 3% , 病情指数 由此看出 , 每年春季 , 返青前用火烧去草坪中
为 3 2 . 3 、 地上干枯部分 , 能推迟并减轻发病率近 10 % 。
1995 年该试验地从 6 月中旬开始每半月修剪 1 5 . 2 . 4 药剂与修剪火烧结合试验
次 , 连续修剪 5 次 , 9 月初调查感病率为 20 . 3% , 19 92 年园林科研所给哈尔滨财政专科学校辅的
感病指数为 19 . 6 。 对照发病率为 62 . 3% , 感病指数 纳苏当年发病 , 8 月 29 日调查发病率达 97 . 3% , 感
为 31 . 0 病指数达 62 . 9 。 1993 年春天先烧去草坪中干枯
从以上试验可知 , 定期修剪 , 留茬 8 c m 高 、 叶 , 在生长季节连续修剪 4 次 , 并喷 2 次 巧% 粉锈
第 3期 陆世光等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宁 1 0 0 0倍液 , 9 月 16 日调查 , 发病率降至 23 %.
感病指数降到 26 . 8 。
6 讨论与分析
剪 , 茬高 8 c m , 能减轻发病率近 50 % 。
(5) 采用 l : 2 00 倍液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从 7 月初开始 , 每隔半月喷 1次 , 可以有效地防治
早熟禾锈病 。 每公顷成本仅 150 元 。
参 考 文 献
( l) 早熟禾锈病是哈尔滨地区早熟禾草坪的重要
病害 , 人工接种试验证明 , 该病害是由冠锈菌引起
的 , 其转主寄主有小叶鼠李 、 金刚鼠李和东北鼠
李 、
(2) 该病原菌在 20 ℃ 左右的潜育期为 9 一
14 d
`
(3) 早熟禾锈病的发病高峰在 8 月上旬一 9 月中
旬 . 降雨次数越多 , 降雨量越大 , 病情越重 。
(4 ) 开春前用火烧去草坪地上干枯部分和定期修
1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76
2 周以良 . 黑龙江树木志 . 哈尔滨 : 黑龙江利学技术出版社 19 86
3 方中达 . 植病研究方法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79
4 周世国 . 细叶结缕草锈病的研究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引
(3 ) : 4 0 ~ 4 5
5 王云章 . 魏淑霞 . 中国禾本科植物锈菌分类研究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19 83
6 宋哲和 . 农药药效试验设计与分析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 9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