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5-03-28
作者简介:冯国宣(1952-), 男 ,湖北巴东人 ,高级实验师 ,从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野生皱果赤 低海拔地区引种栽培研究
冯国宣
(湖北民族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艺系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低海拔地区栽培试验 , 研究了野生珍稀食用植物皱果赤 的资源特性和栽培
技术。结果表明: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 能正常生长发育;能以常规可行和繁殖方式进行生产;能提高产量和
品质。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皱果赤 ;资源特性;驯化
皱果赤 (Thladiantha henryi Hemsl.),又名癞
瓜 ,米来瓜 ,属葫芦科赤 儿属(Thladiantha Bunge)
多年来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 。产恩施自治州宣恩 、
利川 、恩施 、建始 、巴东及宜昌 、兴山 、神农架等县
(市)、林区 ,分布四川 、湖南 、陕西。生长在海拔 300
~ 1 900 m的山坡 、沟谷 、路边。果肉脆嫩多汁 , 清
香;块根肥大 ,串生 ,富含淀粉 、氨基酸 、维生素 C 等
多种营养元素 ,可作蔬菜 ,代食品 ,口感好。调查中
获得野生单株最高块根产量46 kg 。丰产性好 、抗逆
性强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有关本植物资源的研
究 ,未见报道。
1 试地条件
试验 2001年至 2004年选择在湖北民族学院实
验基地进行 。地势平坦 ,山地黄壤 ,偏粘 ,肥力低 ,
pH 6.5 ,海拔420 m ,年降雨量1 400 mm ,年平均气温
13.5 ~ 16.3 ℃,年相对湿度 80%左右 ,无霜期 280 ~
300 d。极端最高温40 ℃,极端最低温-5 ℃。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采自巴东县金甲山疏林地 ,海拔1 260 m , 气候
冷凉 、多雾 、空气湿润 。
2.2 方法
2.2.1 整地 由于皱果赤 属深根植物 ,具有喜沙
忌粘的特性 。因此 ,栽培前深翻土地 ,并按 2∶1增施
加工有机废物葛渣 。
2.2.2 种植 按株行距1.0 m×1.0 m开沟种植 ,实
行沟施垄种;施火土15 t/hm2 、复合肥225 kg 、磷肥
600 kg;为防治小地老虎施呋喃丹7.5 kg/hm2;块根
上覆土 7 ~ 10 cm;为防止暴雨溅泥伤害幼苗 ,垄上
铺干松针1 cm;覆膜保湿增温 。
2.2.3 除草 全生育期采取免耕除草 。
2.2.4 施肥 苗期封行前 ,施 2次淡粪水。
2.2.5 病害调查 为了弄清皱果赤 主要病害 ,全
生育期不进行任何药剂防治 ,仅采取摘除病叶和拨
除病株的方法 ,防止病害曼延。
2.2.6 浇水 因时制宜地浇水 ,不干不浇 ,浇则浇
透 。
2.2.7 支架引蔓 根据皱果赤 攀援向性特点 ,插
1.5 ~ 2.0 m支架 ,创造野生生态环境。
2.2.8 繁殖 采取扦插与分根 、分茎 、压节等多种
繁殖方式 ,探索最佳的繁殖方法 。
2.2.9 资源特性观察 全生育期观察皱果赤 的
生物学特征特性。
3 结果分析
3.1 生物学特征
3.1.1 根 皱果赤 侧根发达 ,主根穿透力强;块
根肥大 ,串生 ,长形 、椭圆形不等;成熟块根褐色 ,表
皮有纵向裂纹;芽胞半圆形 ,直径1 cm左右 。
3.1.2 茎 皱果赤 茎为攀援草质藤本 ,有沟棱 ,
疏被短柔毛或无毛 。茎卷多 1叉 ,少 2叉。茎分枝
能力很强 ,几乎每个腋芽均可长出1个新的分枝 ,且
—66—
第 24 卷第 5期
2005 年 10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ol.24 No.5Oct.2005
循环往复 ,无休无止 。蔸茎数 2 ~ 3根。地上茎冬季
具假死性 。
3.1.3 叶 叶片卵状 ,单叶互生 ,膜质 ,心形 ,长 8
~ 16 cm ,宽7 ~ 14 cm ,顶端急尖或短渐尖 ,基部弯缺
圆 ,上面粗糙 ,下面在稀疏短柔毛或无毛 ,边缘具胼
胝的小齿;叶柄长 4 ~ 12 cm 。
3.1.4 花 皱果赤 的花雌雄异株。雄花序聚伞
圆锥状 ,多花 ,总花梗粗壮 ,多分枝 ,长 10 ~ 20 cm ,
花梗长 1.5 ~ 3.0 cm ,花托钟形 ,花萼裂片披针形 ,
具一脉 ,花冠黄色 ,裂片卵状矩圆形 ,长 2 ~ 2.5 cm ,
宽约1.2 cm ,雄蕊 5 ,花丝粗;雌花单生或 2 ~ 5花聚
生短总梗上 ,花梗长 5 ~ 12 cm ,子房卵珠状长圆形 ,
被毛 ,多皱褶 ,基部深凹有小裂片 ,花柱短粗 ,柱头 3
裂。
3.1.5 果实 、种子 果实椭圆形 ,长 10 ~ 15 cm ,果
皮有横褶 ,横褶基部深内凹;种子较小 ,扁长圆状倒
卵珠形 ,长6 mm。
3.2 生物学特性
3.2.1 生态适应性 皱果赤 喜冷凉环境 ,耐阴 ,
喜湿怕旱 ,较耐瘠薄 。最适环境为 800 ~ 1 600 m 。
最适土壤环境为通透气性强的沙壤土 , pH 6.0 ~
7.0 ,缓坡偏阴地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调查
中获得(原产地黑 )单株块根高产量46 kg ,其生存
环境为地势平坦 ,青砂土 ,土壤深厚 ,湿润多雾 ,终年
无日照 ,土壤pH 6.5 ,海拔1 465 m。适宜的光照强
度4万 ~ 6万 lx ,当光强超过 8万 lx 时 ,叶片出现灼
伤;适宜的年平均气温 12 ~ 14 ℃, ≥10 ℃的活动积
温3 000 ℃以上 ,相对湿度 80%~ 90%;适宜的年降
雨量1 200 ~ 1 600 mm ,无霜期250 d以上 。
3.2.2 生长发育阶段 皱果赤 自萌动(芽孢分化
露白)至茎叶凋萎全生育期约 240 ~ 260 d。根据对
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 ,全生育期分共 4个阶段:
幼苗期:自芽胞纵向开裂露白至幼苗出土 ,叶片
展开为幼苗期 ,约需要 20 ~ 25 d。3月下旬 ,当气温
稳定通过10 ℃时 ,芽孢开始分化 ,随后纵向开裂露
白 ,15 d左右乳白色的幼芽形成并较快生长 , 5 d后
出土 , 见光转绿并快速生长 , 平均每天生长 2 ~
3 cm ,迅速进入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自幼叶展开至茎叶凋萎为营养生
长(含生殖生长)期 ,大约需要 240 ~ 260 d。当气温
15 ~ 30 ℃时 , 生长速度加快 ,平均每天生长 7 ~
10 cm 。当日平均气温超过30 ℃时 ,生长速度减慢。
适宜的环境下 ,营养生长旺盛 ,分枝能力特强。
生殖生长期:从花芽分化至果实种子成熟为生
殖生长期。6月上旬 ,花芽开始分化 ,6月中旬开花 ,
8 ~ 9月果实种子成熟。
休眠期:茎叶凋萎至芽胞分化前为休眠期。12
月下旬至翌年2月 ,地上茎叶凋萎呈假死性 ,地下茎
生长 ,进入休眠期 。
3.3 高温胁迫
3.3.1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温对皱果赤 生长
发育的影响较大(见表 1)。
表 1 高温胁迫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因子 海拔/m 极端高温/ ℃ 茎粗(感观)茎长/m 节间长度/ cm 叶长度/ cm 叶宽度/ cm 长势 生育期/d
原产地(巴东金甲山) 1 260 33 粗 7 ~ 10 7 ~ 12 8~ 16 7~ 14 良好 220~ 240
引种地(恩施市城郊) 420 40 细 3 ~ 5 5 ~ 10 6~ 12 5~ 10 一般 260~ 280
由表 1 可以看出 ,与原产地比较 ,在高温胁迫
下 ,皱果赤 茎显得较纤细 ,叶片长度 、宽度均小于
原产地 ,节间及茎长度明显缩短 。说明高温对皱果
赤 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引种地春季增
温快 ,冬季降温慢 ,使其生育期延长 40 ~ 80 d ,有利
于提高皱果赤 的块根产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
虑 ,是合算的。
3.3.2 对病害的影响 温度高 ,诱发多种病虫害发
生(见表 2),这是皱果赤 资源利用与保护中需要
注意的问题。
表 2 高温对皱果赤 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病虫害 小地老虎 白绢病
黄瓜花
叶病毒
烟花叶
病毒 炭疽病
原产地 轻 无 无 无 无
引种地 轻度 中度 轻度 轻度 轻度
表 2可以看出 ,由于引种地温度明显高于原产
地 ,因此 ,由温度引起病原物加速繁殖 ,加重了病虫
害发生率 。加上昆虫传播 ,引起真菌性和病毒性病
害发生增加了引种驯化和规模化生产中栽培管理的
难度 。需要我们通过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发生 ,确
保引种驯化成功。
—67—
第5 期 冯国宣等:野生皱果赤 低海拔地区引种栽培研究
3.4 繁殖方法
皱果赤 属难生根植物 ,压节和扦插繁殖基本
不能生根 。目前主要是采用块根和地下茎及分根繁
殖的方法 。是否可采用芽胞和茎尖组织培养再生植
株 ,有待进一步研究 。
3.5 栽培要点
3.5.1 繁殖 一般采用地下茎及块根繁殖。
3.5.2 栽植 建园应选择地势高燥 、土层深厚 、排
水良好 、疏松肥沃 ,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及平地
或缓坡地;块根或地下茎作种源 ,在播种前 ,用 ABT
生根粉(ABT1)或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处
理 ,有利于提前出苗;基肥每公顷施用腐熟猪牛粪
7 500 kg及火土 1.5万 kg 、复合肥300 kg 、磷肥 600 ~
1 000 kg;采用沟施垄种 ,地膜覆盖保湿增温 ,垄面需
要铺少量稻草或干松针 ,以减少暴雨溅泥对幼苗的
伤害 。
3.5.3 管理 见苗后晴天及时揭膜 ,防止灼伤;及
时免耕除草;封行前施 1 ~ 2次淡粪水 ,及时抗旱排
涝;根据皱果赤 攀援性特点 ,应采取支架引蔓 ,创
造野生环境;防治病虫害 。
3.5.4 病虫害防治 农业措施:①选地;②轮作:与
禾本科薏苡 、高梁 、玉米 、水稻 、小麦及葱蒜轮作 ,忌
与白术 、乌头 、黄苓 、花生 、生姜 、蕃茄 、辣椒 、瓜 、豆类
轮作 ,轮作时间为 4 ~ 5 a 。③改良土壤:可采取掺砂
改粘 ,深翻冬炕 、增施有机肥 、草木灰 、火土开沟排
渍 、沟施垄种 、种植绿肥等直接或间接措施 ,改良土
壤环境 。同时 ,对酸性过高的土壤 ,可在播种前按
750 ~ 1 100 kg/hm2 施石灰 ,降低酸性 ,抑制病害发
生 。④及时摘除病叶 ,拔除病株 ,并在病穴撒石灰杀
菌 。
药剂防治:①土壤灭菌 、杀虫:播种前施15 kg/
hm
2五氯硝基苯 ,杀灭土壤病菌;撒施呋喃丹7.5 kg/
hm2 ,防治小地老虎 。②发病初期对茎叶及茎基部喷
50%代森铵 800 ~ 1 000倍液 。或在田间用 15 ~
22.5 kg/hm2五氯硝基苯与适量潮湿细土混合毒土
撒于茎基部 ,或用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倍液
喷茎基部 ,防汉白绢病 。③用 70%代森锰锌 500 ~
600倍液喷茎叶及茎基部土壤 。7 ~ 8月 ,上述药剂
每 10 ~ 5 d喷 1次 ,连续 4 ~ 5次。
参考文献:
[ 1] 傅书遐.湖北植物志[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3.
[ 2] 郑 重.湖北植物大全[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3.
[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 .北京:科学出
版社 , 1987.
[ 4] 范怀忠.植物病理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上接第 65页)
随着灌水 ,可使其吸收养料。共栽植4 002 m2 地 ,平
均为4 000株/667 m2 的密度 。成活在 95%以上 。
3.6 切根移植
6月 28日在兴地村驯化实验基地挖取罗布红
麻根苗1 000余株 ,实验套种在玉米地中 ,至 7 月底
检查 ,成活率为 90%。
4 小 结
通过今年(2005 年)我们的育苗移栽试验有如
下发现:(1)罗布麻种子细小 ,幼苗顶土力弱 ,在新疆
春季土壤水分蒸发快 ,表土易干燥 、板结和反盐 ,使
罗布麻小幼苗难于出土而死亡。有些人认为罗布麻
自然大量生长在干旱盐碱地区 ,适应性很强 ,将种子
随便撒在土中可出苗成活。实验证明罗布麻种子幼
苗只能在轻的盐渍化土壤上生长成活 ,而且需要很
好的管理才能成功 。(2)研究发现 ,罗布红麻种子萌
发后其幼苗有个高速生长期 ,每天可生长2 mm高 ,
这种情况可维持生长 6 天以上 ,到苗高2.5 ~ 3 cm
时 ,生长趋于缓慢。(3)切根繁殖 ,最好在早春罗布
红麻根尚未萌动时切段栽植 ,其生长更好些。
致谢:本文得到肖正春教授的指导和修改 ,特此
致谢!
—68—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