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全 文 :第 39 卷 第 4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39 No. 4
2011 年 4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pr. 2011
1)国家“948”项目(2002 - 08(2) )。
第一作者简介:兰丽婷,女,1987 年 5 月 24 日生,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硕士研究生。E - mail:lanting -
2004@ 126. com。
通信作者:董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
教授。E - mail:dongleah@ yahoo. com. cn。
收稿日期:2010 年 10 月 26 日。
责任编辑:张 玉。
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1)
兰丽婷 李 冲 任爽英 董 丽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 为建立萱草新品种(Hemerocallis‘Fooled Me’)组培再生体系,对其外植体筛选、愈伤组织诱导、丛生
芽增殖、生根、移栽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Hemerocallis‘Fooled Me’的再生方式为器官发生型。外植体种类及
6 - BA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的影响,最佳外植体为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和 < 1 cm花蕾上的花托;外
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为 75% C2H5OH(30 s)+ 0. 5% NaClO(14 min) ;最佳启动培养基为 MS + 6 - BA2. 0 mg/L +
NAA0. 01 mg/L。6 - BA /NAA 影响丛生芽的增殖,以 50 倍最好,其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 6 - BA0. 5 mg /L +
NAA0. 01 mg /L。Hemerocallis‘Fooled Me’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 IBA0. 5 mg /L。移栽基质中以蛭石和
V(蛭石)∶ V(珍珠岩)= 1∶ 1 的成活率较高。
关键词 Hemerocallis‘Fooled Me’;组培再生体系;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生芽
分类号 S682. 1 + 9
Establishment of Tissue Cultur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Hemerocallis‘Fooled Me’/Lan Liting,Li Chong,Ren
Shuangying,Dong Li(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loriculture,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P. R. Chi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2011,39(4). - 14 ~ 17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tissue cultur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Hemerocallis‘Fooled Me’by explant
selection,callus induction,auxiliary bud multiplication,rooting and transplan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y for regen-
eration of Hemerocallis‘Fooled Me’is organogenesis. Explant type and 6-BA concentr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al-
lus induction. The optimal explant was the branching stem of young scape and the receptacle of bud whose diameter was
less than one centimeter,which were first disinfected with 75% alcohol for 30 s,then immerged in 0. 5% NaClO for 14
min. The best medium for initiation was MS supplemented with 2. 0 mg /L 6-BA and 0. 01 mg /L NAA. The multiplication
of clusters was influenced by ratio of 6-BA to NAA and the best ratio was 50. The optimum medium for proliferation of
Hemerocallis‘Fooled Me’was MS with 0. 5 mg /L 6-BA and 0. 01 mg /L NAA;and the best medium for rooting was 1 /2
MS with IBA 0. 5 mg /L. The survival rate of Hemerocallis‘Fooled Me’was the highest on the medium for transplanting
with volume ratio of vermiculite to perlite of 1∶ 1.
Keywords Hemerocallis‘Fooled Me’;Explants;Calluses;Auxiliary buds
萱草(Hemerocallis spp.)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花
卉,其花色鲜艳,适应性广,是城市绿化不可多得的优良材料。
目前国内常用的萱草属植物多为单色花,而从荷兰引进的萱
草新品种(Hemerocallis‘Fooled Me’)的花为红黄两色,黄色
喉部和狭窄皱红边相对应,鲜艳夺目,花径 13 ~ 14 cm,花期
6—7 月。如果其能在园林中大量应用,必然为城市添姿增
景。Hemerocallis‘Fooled Me’的自然分株能力较低,难以适应
商品化生产要求,因此建立有效的组培再生体系是解决其在
国内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萱草组织培养,在国外研究较早,
Meyer[1]、Krikorian A. D.[2]、Johnny Carter[3]、Jeffrey Adel-
berg[4]、Chen J[5]等先后对萱草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国内对
萱草的组培研究较晚,杨乃博、王汉海等陆续进行了研究报
道,但结果不尽相同[6 - 8]。这说明,萱草品种间差异性大、品
种特异性强,因此,针对每一萱草品种都应系统地进行其组培
快繁研究。本试验对 Hemerocallis‘Fooled Me’的组织培养进
行了研究,期望建立其有效的组培快繁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从荷兰引进的萱草新品种(Hemerocallis‘Fooled
Me’)作为试验材料,以其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幼嫩子房、无
菌苗叶片及不同发育程度的花托为外植体。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筛选:采用75% C2 H5 OH(30 s)与
NaClO组合灭菌。NaClO体积分数为 0. 5%、2. 0%;灭菌时间
为 6、10、14 min。1 周后统计外植体污染率、褐化率与成活率。
外植体种类及启动培养基筛选:采用 3 因素(外植体种
类、6 - BA、NAA)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外植体种类为 < 1
cm花蕾上的花托(d)、1 cm≤d < 2 cm 花蕾上的花托、2 cm≤d
<3 cm花蕾上的花托、3 cm≤d < 4 cm 花蕾上的花托、幼嫩花
茎分枝处茎段、无菌苗叶片及幼嫩子房;6 - BA 质量浓度为
1. 0、2. 0、3. 0、4. 0 mg /L;NAA 质量浓度为 0. 01、0. 10 mg /L。
所用基本培养基选用 MS,添加蔗糖 30. 0 g /L、琼脂 6. 0 g /L;
pH = 5. 8 ~ 6. 0。
接种后经常观察启动培养情况,统计各外植体在不同培
养基中的愈伤诱导率、产生愈伤位置、愈伤颜色、愈伤紧实度、
愈伤透明性。
继代与增殖培养基筛选:采用 2 因素(6 - BA、NAA)完全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 - BA质量浓度为 0. 5、1. 0、2. 0 mg /L;
NAA质量浓度为 0. 01、0. 10、0. 50 mg /L。继代 1 个月后统计
丛生芽增殖系数。所用基本培养基选用 MS,添加蔗糖 30. 0
g /L、琼脂 6. 0 g /L,pH = 5. 8 ~ 6. 0。
生根培养基筛选:采用单因素 7 水平(不添加激素,NAA
质量浓度为 0. 1、0. 3、0. 5 mg /L,IBA质量浓度为 0. 1、0. 3、0. 5
mg /L)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基本培养基为 1 /2 MS,添加蔗糖
30. 0 g /L、琼脂 6. 0 g /L,pH = 5. 8 ~ 6. 0。2 周后统计试管苗生
DOI:10.13759/j.cnki.dlxb.2011.04.018
根率、株高、根长、二级根数、叶片数等。
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移栽基质为①蛭石;②V(草炭)∶
V(沙子)= 1∶ 1;③V(蛭石)∶ V(珍珠岩)= 1∶ 1。1 个月后
统计移栽成活率。
数据统计与分析:①外植体污染率 =(污染的外植体个
数 /接种总外植体个数)× 100%;②外植体褐化率 =(褐化的
外植体个数 /接种总外植体个数)× 100%;③外植体成活率 =
(成活的外植体个数 /接种总外植体个数)× 100%;④外植体
诱导率 =(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个数 /成活的外植体个
数)× 100%;⑤增殖系数 =增殖后丛生芽个数 /接种前丛生芽
个数;⑥增殖率 =(发生增殖的丛生芽块数 /接种的丛生芽块
数)× 100%;⑦增殖度 =增殖系数 ×增殖率;⑧生根率 =(生
根的无根苗个数 /接种的无根苗总个数)×100%;⑨移栽成活
率 =(成活的组培苗数/移栽的组培苗数)×100%。以上试验数
据采用 Excel和 SPSS17. 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25 ± 2)℃,光照强度 25. 1 ~ 25. 3
μmol·s - 1·m -2,光周期 16 /8 h。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灭菌处理对外植体污染率、褐化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试验将花蕾与花茎段组成的小段花序(图 1a)作为整体
进行灭菌,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看出,随 NaClO 体积分数增
大与灭菌时间增加,外植体污染率逐渐降低,褐化率逐渐升
高。当 NaClO体积分数为 2. 0%时,虽然外植体污染率比体
积分数为 0. 5%时有所降低,但褐化率升高幅度更大,外植体
成活率普遍较低。当 NaClO 体积分数为 0. 5%、灭菌时间 6
min时,外植体褐化率仅为 2. 86%,但较高的污染率使得外植
体成活率仅为 74. 29%;灭菌时间 10 min和 14 min,在灭菌效
果上无显著差异,但灭菌 14 min时,外植体污染率较低、成活
率较高。综合比较,Hemerocallis‘Fooled Me’小段花序外植体
灭菌宜采用 75% C2H5OH(30 s)+ 0. 5% NaClO(14 min)。
表 1 不同灭菌处理对 Hemerocallis‘Fooled Me’外植体的影响
NaClO体积分数 /% 灭菌时间 /min 污染数 /个 褐化数 /个 成活数 /个 接种总数 /个 污染率 /% 褐化率 /% 成活率 /%
0. 5 6 7 1 26 35 20. 00 2. 86 74. 29
0. 5 10 97 42 596 735 13. 20 5. 71 81. 09
0. 5 14 23 40 309 372 6. 18 10. 75 83. 06
2. 0 6 4 2 18 24 16. 67 8. 33 75. 00
2. 0 10 5 5 34 44 11. 36 11. 36 77. 27
2. 0 14 1 3 15 19 5. 26 15. 79 78. 95
2. 2 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接种数天后,外植体均有不同程度翻卷、膨大。14 d 后,
材料开始有愈伤组织产生,随培养时间增加,愈伤组织开始出
现丛生芽的分化。30 d后,统计启动培养结果(见表 2)。
表 2 6 - BA和 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 Hemerocallis‘Fooled Me’几种外植体启动培养的影响
培养基类型
6 - BA质量浓度 /
mg·L -1
NAA质量浓度 /
mg·L -1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 /%
嫩花茎分枝
处茎段(a)
< 1 cm花蕾
的花托(a)
1 ~ 2 cm花蕾
的花托(b)
2 ~ 3 cm花蕾
的花托(b)
3 ~ 4 cm花蕾
的花托(b)
无菌苗
叶片(b)
幼嫩子
房(b)
1. 0ab 0. 01 33. 33 31. 82 12. 00 0 0 0 0
2. 0a 0. 01 59. 47 62. 07 13. 33 0 0 0 0
3. 0ab 0. 01 42. 86 21. 66 0 0 0 0 0
4. 0b 0. 01 23. 08 0 0 0 0 0 0
1. 0ab 0. 10 21. 05 26. 67 0 0 0 0 0
2. 0a 0. 10 66. 41 35. 61 0 0 0 0 0
3. 0ab 0. 10 50. 00 43. 24 0 0 0 0 0
4. 0b 0. 10 0 6. 67 0 0 0 0 0
注:采用 LSD检测方法(α = 0. 05)。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从表 2 可看出,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和 < 1 cm 花蕾上花
托适宜作启动材料,其愈伤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类外植体。
花茎分枝处茎段通常接种 14 ~ 25 d后,在分杈伤口处产生愈
伤组织;< 1 cm花蕾上的花托接种 17 ~ 28 d 后,在花托与培
养基接触处产生愈伤组织。这两种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均
可分为两类:Ⅰ类愈伤(图 1b)淡绿色或白绿色、含水量大、透
明、结构疏松;Ⅱ类愈伤(图 1c)黄白色或黄绿色、含水量小、
不透明、结构紧致,愈伤呈瘤状突起。Ⅰ类愈伤在培养过程中
分化率较低,且分化出的丛生芽多为畸形芽;而Ⅱ类愈伤分化
率较高,在形成愈伤后 7d 左右开始分化出白色透明芽点,后
芽点逐渐转绿,最终形成健壮的丛生芽。当所用激素质量浓
度较高时,Ⅰ类愈伤组织较多;当所用激素质量浓度较低时,
Ⅱ类愈伤组织较多;即使把Ⅰ类愈伤组织转接到空白 MS 培
养基上,其也很难向Ⅱ类愈伤组织转化。
1 ~ 2、2 ~ 3、3 ~ 4 cm花蕾上的花托接种后虽均有膨大,但
几乎没有愈伤组织产生;幼嫩子房接种后膨大变形,20 d后干
枯死亡;无菌苗叶片接种后翻卷、膨大,但亦无愈伤组织产生。
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6 - BA 的不同质量浓度差异显
著,其中 2. 0 mg /L的效果显著好于 4. 0 mg /L的效果。随 6 -
BA质量浓度的增加,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
趋势;而 NAA质量浓度的高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则无显
著影响。
综合考虑,对于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和 < 1 cm 花蕾上的
花托这两种外植体,启动培养基均以 MS + 6 - BA2. 0 mg /L +
NAA0. 01 mg /L +蔗糖 30. 0 g /L +琼脂 6. 0 g /L 为宜,此时愈
伤组织多为Ⅱ类,器官发生能力高,丛生芽生长健壮。
2. 3 外源激素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将启动培养基上分化形成的丛生芽(图 1d) ,连同愈伤组
织一起分割转移至增殖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表 3 为
Hemerocallis‘Fooled Me’在相同培养基上连续继代 2 次后分
51第 4 期 兰丽婷等: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化情况的统计,表 4 为对试验结果进行的极差分析。
表 3 6 - BA和 NAA 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 Hemerocallis‘Fooled Me’
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处理
6 - BA质量浓
度 /mg·L
NAA质量浓
度 /mg·L
6 - BA /NAA
的值
增殖
系数
增殖
率 /%
增殖

J1 0. 5 0. 01 50 5. 22 100. 00 5. 22
J2 0. 5 0. 10 5 4. 94 100. 00 4. 94
J3 0. 5 0. 50 1 4. 25 91. 67 3. 87
J4 1. 0 0. 01 100 6. 14 77. 78 4. 60
J5 1. 0 0. 10 10 5. 29 94. 44 4. 91
J6 1. 0 0. 50 2 4. 66 94. 44 4. 34
J7 1. 5 0. 01 150 5. 39 73. 33 4. 00
J8 1. 5 0. 10 15 5. 02 100. 00 5. 02
J9 1. 5 0. 50 3 5. 04 90. 10 4. 59
表 4 Hemerocallis‘Fooled Me’试管苗增殖培养阶段的极差分析
数据处理 6 - BA NAA
水平 1 增殖度之和 K1 14. 03 13. 82
水平 2 增殖度之和 K2 13. 85 14. 87
水平 3 增殖度之和 K3 13. 61 12. 80
X1 = K1 /3 4. 68 4. 61
X2 = K2 /3 4. 62 4. 96
X3 = K3 /3 4. 54 4. 27
极差 = Xmax - Xmin 0. 14 0. 69
从表 4 可看出,因素 NAA 极差较大,说明在此试验中
NAA对结果影响较 6 - BA大,随 NAA质量浓度增加,增殖系
数大体呈降低趋势。虽各组合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对比 6
- BA /NAA的不同比值,仍可看出,当 6 - BA /NAA比值在 50
以下时,丛生芽增殖率较高,均达到 90%以上;但当其比值大
于 50 时,丛生芽增殖率明显下降,仅为 77. 78%与 73. 33%,
且 50 倍的优于 100 倍的,100 倍的优于 150 倍的。
增殖度是丛生芽增殖系数与增殖率的综合体现,从增殖
度看,当 6 - BA /NAA 比值在 50 以下时,增殖度随比值降低
呈下降趋势:50 倍(5. 22) ,15 倍(5. 02) ,10 倍的(4. 91)≈5
倍的(4. 94) ,3 倍(4. 59) ,2 倍(4. 34) ,1 倍(3. 87) ;当 6 -
BA /NAA比值在 50 以下时,增殖度随比值的增加而降低:50
倍(5. 22) ,100 倍(4. 60) ,150 倍(4. 00)。这说明,Hemerocal-
lis‘Fooled Me’丛生芽的分化与增殖较适合的 6 - BA /NAA
值在 50 倍左右,太高或过低都会使增殖度降低。试验过程中
发现,较高质量浓度的 6 - BA 与 NAA 组合影响试管苗的质
量,使畸形苗增多。综合试管苗质量、增殖率、增殖系数等多
方面因素,Hemerocallis‘Fooled Me’试管苗的分化与增殖,培
养基以 MS + 6 - BA0. 5 mg /L + NAA0. 01 mg/L +蔗糖30. 0 gL +
琼脂 6. 0 g /L为宜。
2. 4 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无根苗生根的影响
壮苗后选择 2 ~ 3 cm、生长健壮的试管苗进行生根试验,
结果见表 5。
Hemerocallis‘Fooled Me’试管苗在 7 种生根培养基中生
根率均为 100%,但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的根在颜色、含水
量、软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含有 IBA的培养基中,根黄
白色、细长柔软、不易折断、二级须根多,组培苗较高且健壮,
随 IBA质量浓度的适当增加,试管苗及根的质量逐渐增强;
当 IBA质量浓度为 0. 5 mg /L时,试管苗平均根长 7. 3 cm、平
均二级须根个数 8. 5 个、平均株高 8. 6 cm,生根状况在几种培
养基中最好(图 1e)。在空白的 1 /2 MS培养基中,根黄白色、
柔软、含水量小、不易折断、有一定的二级须根。在含有 NAA
的培养基中,根多畸形、白色、普遍含水量大、粗且脆、极易折
断、基本无二级须根,且随着培养基中 NAA质量浓度的增加,
根的畸形程度逐渐加大。
表 5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 Hemerocallis‘Fooled Me’生根的影响
激素种类与质量
浓度/mg·L -1
生根
率/%
平均株
高/ cm
平均叶
片数/个
平均根
长/ cm
平均最长
根长/ cm
平均一级
根数/个
平均二级
根数/个
蛭石中移栽
成活率/%
无激素 100 7. 3 4. 2 3. 9 7. 7 1. 8 4. 9 100. 00
NAA0. 1 100 6. 5 4. 5 3. 8 6. 9 1. 6 2. 5 100. 00
NAA0. 3 100 6. 4 4. 3 3. 8 4. 6 2. 0 2. 3 90. 91
NAA0. 5 100 5. 4 4. 2 3. 5 4. 1 1. 4 2. 2 80. 00
IBA0. 1 100 7. 6 4. 5 4. 0 7. 8 2. 0 4. 9 94. 12
IBA0. 3 100 7. 4 4. 8 3. 7 7. 8 1. 8 7. 8 87. 50
IBA0. 5 100 8. 6 4. 4 7. 3 9. 2 1. 9 8. 5 100. 00
综合株高、叶片数、根长、一级与二级须根数、移栽成活率
等因素,Hemerocallis‘Fooled Me’试管苗宜采用 1 /2 MS 培养
基添加 IBA0. 5 mg /L。
2. 5 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组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不同基质中,移栽后 7 d 幼苗发
出白色新根,3 种基质以蛭石和 V(珍珠岩)∶ V(蛭石)= 1∶ 1
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分别为 90. 82%和 93. 18%;而在 V(草
炭)∶ V(沙子)= 1∶ 1 中,移栽成活率仅为 61. 72%。
3 结论与讨论
Hemerocallis‘Fooled Me’组织培养的再生方式为器官发
生型。其组培再生体系流程为:选用幼嫩花茎分枝处茎段和 <
1 cm花蕾上的花托为外植体,采用 75% C2H5OH(30 s)+ 0.
5% NaClO(14 min)对外植体进行灭菌;灭菌后将外植体接种
于 MS + 6 - BA2. 0 mg /L + NAA0. 01 mg /L的培养基上进行愈
伤组织的诱导;然后将愈伤组织及其分化产生的丛生芽一起
接种至 MS + 6 - BA0. 5 mg /L + NAA0. 01 mg /L的培养基上进
行试管苗的分化与增殖;采用 1 /2 MS培养基添加 IBA0. 5 mg /
L对试管苗进行生根培养;最后经空白 MS 培养基壮苗后移
栽至 V(珍珠岩)∶ V(蛭石)= 1∶ 1 中。
Hemerocallis‘Fooled Me’不同外植体在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子房、无菌苗叶片内部细胞分化程
度高,较难脱分化。幼嫩花茎分枝处的茎段由于有分生组织
的存在,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较高。花托实际上是一种茎端
结构,在个体发育及基本结构上很像茎端[9],存在大量幼嫩
组织,容易获得愈伤组织;花蕾发育早期(< 1 cm) ,其上花托
较幼嫩,诱导率高;随着花托的不断发育,其再生能力随之降
低。这可能是伴随花蕾、花托的逐步发育,其内的组织逐渐成
熟而致。这一结论与王汉海等[10]的结论相反。
在启动培养过程中,研究发现,Hemerocallis‘Fooled Me’
愈伤组织的产生与不定芽的形成是相伴发生的,不存在长期
只有愈伤组织而不分化成芽的情况。这一结果与王晓娟
等[11]的研究相同。诱导出愈伤组织后,一般经 7 d,在启动培
养基中即可分化出不定芽,而不用进行专门的不定芽分化培
养。这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启动培养基中所用激素及配比恰
好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培养基中的外源激
素刺激愈伤组织的表皮细胞使其分化;②愈伤组织形成后,其
体内的内源激素即可使不定芽形成。
启动培养中两类愈伤组织的产生与 6 - BA 的浓度有一
61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9 卷
定的关系。当 6 - BA质量浓度达到 2 mg /L以上时,外植体产
生的Ⅰ类愈伤组织明显多于Ⅱ类愈伤组织,且很难向Ⅱ类愈
伤组织转化。这说明,高质量浓度的 6 - BA 易导致 Hemero-
callis‘Fooled Me’愈伤组织的畸形,且降低愈伤组织的器官
发生能力。
图 1 Hemerocallis‘Fooled Me’的再生过程
低质量浓度 NAA 有利于 Hemerocallis‘Fooled Me’丛生
芽的增殖,且 6 - BA与 NAA的配比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6
- BA /NAA = 50 时,丛生芽的增殖度最大,高比例会导致芽的
畸形,而低比例则会导致根的大量发生,进而影响芽的质量。
在 Hemerocallis‘Fooled Me’组培过程中发现,试管苗的
芽生长常伴随着根的形成,在几种增殖培养基及空白 MS 培
养基中,均可生根,这说明 Hemerocallis‘Fooled Me’极易生
根。在其组培过程中可考虑不经生根培养,利用增殖培养中
产生的根直接移栽,既缩短成苗时间,又节约成本。
参 考 文 献
[1] Meyer M M,Jr. Propagation of daylilies by tissue culture[J]. Hort
Science,1976,11(5) :1027 - 1028.
[2] Krikorian A D,Kann R P. Plantlet production from morphogeneti-
cally competent cell suspensions of daylily[J]. Annals of Botany,
1981,47(5) :697 - 686.
[3] Johnny Carter,Seema Dhir. An in vitro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mass production of daylily (Hemerocallis fulva L.) [J].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0,35:387 - 519.
[4] Jeffrey Adelberg,Maria Delgado,Jeffery Tomkins. Exploratory fac-
torial for nutrient and water use in liquid culture micropropagation of
diploid and tetraploid daylily (Hemerocallis sp.) [J]. HortScience,
2005,40:993 - 1147.
[5] Chen J,Hall D E,De Luca V. Effects of the growth retardant pa-
clobutrazol on large-scale micropropagation of daylily (Hemerocallis
spp.) [J]. 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2005,41(1) :58 - 62.
[6] 杨乃博.杂种大花萱草的试管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
(5) :39.
[7] 王汉海,程贯召,杜延飞,等. 大花萱草新品种“金娃娃”的组织
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5) :458.
[8] 刘志养,李海涛,朱祥春,等.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J]. 东北
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 :43 - 45.
[9] 李正理,张新英. 植物解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0] 王汉海,程贯召,杜延飞,等. 大花萱草:金娃娃的初代和无性
系的建立[J].潍坊学院学报,2002,2(2) :9 - 16.
[11] 王晓娟,金樑,陈家宽. 大花萱草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
比较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5,9(3) :

242 - 246.
(上接 10 页)
参 考 文 献
[1] 河南省《泡桐》编写组.泡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泡桐组,河南商丘地区林业局. 泡桐研究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3] 倪善庆.泡桐[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蒋建平.泡桐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 熊耀国.泡桐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 崔永兰,吕国政,石俊阁.泡桐接干类型划分及干形相关性状的
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1) :70 - 73.
[7] 茹广欣,袁金铃,冯胜,等.泡桐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抗病性
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1) :53 - 56.
[8] 王新建,张秋娟,杨玉金,等. 31 个泡桐无性系性状相关性研究
[J].林业科技通讯,1999(2) :7 - 11.
[9] 刘震,毕会涛,蒋建平,等.泡桐侧枝萌发成枝接干规律[J]. 林
业科学,2005,41(4) :42 - 47.
[10] 刘震,耿晓东,秦素玲,等.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
接干间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5) :65 - 69.
[11] 叶金山,崔永兰,杨文萍.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J].
林业科学,2008,44(3) :87 - 93.
[12] 叶金山,胡伟华,谢青,等. 毛泡桐 ×白花泡桐杂种 F1 无性系
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
(6) :1 - 4.
[13] 叶金山,杨文萍. 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J]. 东北林业大学学
报,2009,37(2) :6 - 7,24.
71第 4 期 兰丽婷等: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