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梅花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全 文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第11卷第4期
2009年12月
Vol.11 No.4
December 2009
[收稿日期]2009- 09- 03
[作者简介]张戊英(1968- ),女,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从事园林、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与教研。
梅花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张戊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资源工程系, 福建 龙岩 364021)
摘要:福建省闽西梅花山共有蕨类植物 30 科 62 属 107 种,种数 5 种以上的科有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
科 (Pteridaceae)、 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种数 4 种以上的属有卷柏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毛蕨属、复
叶耳蕨属,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蕨类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分析了该区蕨类植物资源的水平、垂直与生
态三种分布类型。 按其用途、生物学习性及资源特点将该区蕨类植物划分为药用、观赏、食用、指示、化工原料、编织、
包装、饲料和绿肥及珍稀濒危与珍贵保护蕨类植物 8 种类型,并提出加大开发力度、推广人工栽培技术、加强资源综
合性开发研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等建议。
关键词: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Q949.3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23(2009)04-0113-04
中国具有丰富的蕨类植物资源,共有 63 科 228
属 3000多种[1],蕴藏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鉴于福
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资源未见
报道,在原有科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的蕨类植
物资源进行调查, 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蕨类
植物资源提供有益的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自然地理概况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
地处上杭、连城、新罗县(区)的交界地带,是武夷山
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脉之间的玳瑁山主体, 位于
东经 116°45′25″~116°57′33″,北纬 25°15′14″~25°35′
44″,东西长 20 km,南北宽 19 km,总面积 22 168.5 hm2。
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 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
过渡的特点,冬暖夏凉,气温、湿度较为稳定,年均气
温 13~18 ℃,7 月平均最高气温 22.9~23.8 ℃,1 月平
均最低气温 7.5~8.3 ℃,极端最高温 35 ℃,极端最
低温-5.5 ℃, 年平均降水量 1 700~2 200 mm,相
对湿度 70 %~96 %,全年无霜期 290 d。 海拔 375 ~
1 811 m,平均海拔 900 m。区内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规律明显, 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红壤、 黄红壤和黄
壤。保护区有丰富的水热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被
誉为“华南虎的故乡”,适合多种蕨类植物的生长。植
被以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针阔混交毛竹林为主,有
维管束植物 184 科 734 属 1 628种(含亚种)。
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野外踏查法进行,根据梅花山的地形、
地势、景观类型选择不同生境、方向、海拔和不同的
森林群落有重点地布设路线进行野外调查[2],采集少
量标本对照文献[3]鉴定,同时对蕨类的分布、数量、
利用价值等经济性状加以记载。
3 资源特点
3.1 种类与优势种、优势属
据统计, 梅花山共有蕨类植物 30 科 62 属 107
种,分别占福建省蕨类植物 46 科 112 属 382 种(含
变种)[4-5]的 65.2%、55.4%、28.0%。种数 5种以上的科
有卷柏科 (Seiaginellaceae,1 属 5 种 )、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1 属 7 种)、蹄盖蕨科(Athyriaceae,4 属 5
种)、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1 属 5 种)、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8 属 11 种)、 鳞毛蕨科 (Dryopteri-
daceae,3 属 8 种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9 属 15
113
种)7 个科,这 7 个科共有 27 属 56 种,分别占该区
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43.5%、52.3%; 种数 4 种的科有
石松科 (Lycopdiaceae,4 属 4 种)、 瘤足蕨科(Plagiog
yriaceae,1 属 4 种)、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2 属 4
种)、 里白科 (Gleieheniaceae,2 属 4 种)、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2 属 4 种)。 种数最多的 6 个属是卷柏
属(5 种)、瘤足蕨属(4 种)、凤尾蕨属(7 种)、铁角蕨
属(5 种)、毛蕨属(4 种)、复叶耳蕨属(4 种),这 6 个
属共有 29种,占该区总种数的 27.1%。
3.2 单属科与单种属
据统计,该区有 9个科只有 1属 1种,占总科数
的 30.0%,分别是松叶蕨科(Pasilotaceae)、莲座蕨科
(Angiopteriaceae)、海金沙科 (Lygodiaceae)、蚌壳蕨
科(Cibot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裸子蕨
科 (Gymnogrammaceae)、实蕨科 (Bolbitaceae)、禾叶
蕨科(Grammitaceae)、剑蕨科(Loxogrammaceae)。 有
松叶蕨属、马尾杉属等 38 属仅有 1 个种,占总属数
的 61.3%。
3.3 地理成分
参照吴征镒教授对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标准 [6-7],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共有 10 个类型(见
表 1),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世界分布、
热带亚洲及热带非洲分布和北温带分布。 说明该区
蕨类植物区系亚热带性质十分明显, 温带成分也占
有一定比例,同时又向南亚热带过渡。
表 1 梅花山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序号 属数 占总属数/%
6
19
3
3
1
4
17
4
2
3
9.7
30.6
4.8
4.8
1.6
6.5
27.4
6.5
3.2
4.8
分布区类型
世界分布
泛热带分布
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分布
旧世界热带分布
热带亚洲及热带大洋洲
热带亚洲及热带非洲分布
热带亚洲分布
北温带分布
温带亚洲分布
东亚分布
4 资源分布
4.1 垂直分布
该区海拔相对高差达 1 436 m, 蕨类植物分布
在不同高度上有差异。 在海拔 800 m 以下的种类主
要有灯笼草、深绿卷柏、海金沙、金毛狗、瘤足蕨、井
栏边草、团叶鳞始蕨、瓦韦、扇叶铁线蕨、乌毛蕨、斜
方复叶耳蕨、剑叶凤尾蕨、毛轴碎米蕨、华南毛蕨等。
海拔 800~1 300 m 的种类主要有藤石松、伏地卷柏、
粗齿紫箕、边缘鳞盖蕨、福建莲座蕨、阔鳞鳞毛蕨、线
蕨、槲蕨、紫柄蕨、假蹄盖蕨等。海拔 1 300 m以上的
种类主要有野雉尾、普通假毛蕨、中华复叶耳蕨、垂
穗石松、江南卷柏、单叶双盖蕨等。 一些种类生态幅
度较大,从山底到山顶都有分布,如中华里白、光里
白、乌蕨、石韦、庐山石韦、狗脊蕨、金星蕨、芒萁等,
但主要集中在海拔 1 300 m以下。
4.2 水平分布
从总体来看, 在丘山—龙龟—青草岩—小高
斜—渡头连线以东和以北、 庙金山—狗子脑—雷公
岩连线以西和油婆记-梅花寨-白石阁连线沿溪流
河谷一带,由于小气候环境优势,空气相对湿度大,
种类与数量较多。 在丘山—龙龟—青草岩—小高
斜—渡头连线以西,种类与数量最少。
4.3 生态分布
蕨类植物的生长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梅
花山蕨类植物与生境的关系, 可将该区的 107 种蕨
类植物划分为 4个类型(见表 2)。
表 2 梅花山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 *
种 数
占总种数/%
生态
分布类型
石生
蕨类
合 计
3
2.8
107
100.0
藤本
蕨类
1
0.9
陆生
蕨类
71
66.4
附生
蕨类
32
29.9
* 统计时把既能附生又能石生的种类归入附生蕨类中,
把既能陆生又能附生的种类归入陆生蕨类中[2]。
5 资源类型
5.1 珍稀濒危与珍贵蕨类植物资源
该区珍稀濒危蕨类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金
毛狗。金毛狗在本区属常见种,多分布于海拔 800 m
以下、常绿阔叶林下、林缘阴湿处及路边,分布范围
较广, 但由于人为干扰, 分布范围与数量已日趋减
少。 珍贵蕨类有松叶蕨(Psilotum nudum)、华南马尾
杉 (Phlegmariurus fordii)、 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ensis)、毛子蕨 (Monomelangium pullingeri)、华
南舌蕨(Elaphoglossum yoshinagae)、抱石莲(Lepido-
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柳叶剑蕨(Loxogramme
salicifolia)等,要加以保护利用。
114
5.2 药用蕨类植物资源
据统计,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共有 30 科 53 属 76
种,占总种数的 71.0%。 分布广、蕴藏量与开发价值
较大的种类主要有蛇足石杉、金毛狗、福建莲座蕨、
阔鳞鳞毛蕨、紫萁、江南星蕨、剑叶凤尾蕨、海金沙、
乌蕨、狗脊蕨、井栏边草、深绿卷柏、江南卷柏、石韦
等。 优势科有水龙骨科(13种)、凤尾蕨科(5 种)、铁
角蕨科 (5 种 )、卷柏科 (5 种 ),优势属有卷柏属 (5
种)、铁角蕨属(5种)、凤尾蕨属(5种)。
5.3 观赏蕨类植物资源
蕨类素有“无花之美”的称誉,具有极大的发展
潜力。据调查统计,该区可作为观赏用的蕨类植物有
29 科 48 属 68 种,占总种数的 63.6%,其中观赏和
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有卷柏类、瓦韦类、石韦类、铁
角蕨属、凤尾蕨属、紫萁属、书带蕨属等的种类。 此
外,还有松叶蕨、华南舌蕨、槲蕨、福建莲座蕨、倒叶
瘤足蕨、垂穗石松、镰羽贯众、扇叶铁线蕨、江南星
蕨、金毛狗、阴石蕨、野雉尾、海金沙等也均是优良的
观赏植物。
5.4 指示蕨类植物资源
蕨类植物对土壤金属含量、酸碱性、气候以及生
境具有指示作用。 该区可作为钙质土和石灰岩土指
示的有蜈蚣草、镰羽贯众、井栏边草、毛轴碎米蕨、瓦
韦属与凤尾蕨属种类。 可作为金矿的指示植物有木
贼。土壤潮湿地的指示植物有紫柄蕨。热带或亚热带
气候的指示蕨类有福建莲座蕨、金毛狗、华南实蕨。
湿生指示蕨类有膜蕨科的华东膜蕨、小叶膜蕨、庐山
膜蕨。可作为干旱地指示的植物有福建粉背蕨。可作
为酸性土指示作用的有灯笼草、紫萁、阔鳞鳞毛蕨、
光里白、芒萁、剑叶凤尾蕨、扇叶铁线蕨及狗脊蕨属
等蕨类。
5.5 化工原料蕨类植物资源
某些蕨类植物可提取鞣质、植物胶、油脂、染料
等化工原料,是植物性工业原料的一种重要资源。该
区可作为化工原料的蕨类有藤石松、薄叶卷柏、深绿
卷柏、疏叶卷柏、笔管草、木贼、海金沙和凤尾蕨属、
狗脊蕨属、紫萁属等种类,如木贼、笔管草是金工、木
工的良好磨光材料,扁枝石松可提取天然色素等。
5.6 编织、包装和蔽阴蕨类植物资源
有些蕨类植物的根、茎、叶柄较为柔韧,富有弹
性,可用于编织席子、草帽、草包、篮子、网兜或绳索
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该区可作为编织的蕨类
有阔鳞鳞毛蕨、异盖鳞毛蕨、瓦韦、海金沙、紫萁、金
毛狗、渐尖毛蕨、光里白、芒萁、南岳凤丫蕨及石松科
种类。 可作常绿树苗的蔽荫覆盖材料的有南岳凤丫
蕨、芒萁、阔鳞鳞毛蕨和异盖鳞毛蕨等。
5.7 食用蕨类植物资源
崇尚野味、野菜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食用蕨
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和具有药理功能的山野菜,迎合
了人们渴望健康、回归自然和调剂口味的需求。该区
可供食用的蕨类主要有福建莲座蕨、 假蹄盖蕨、紫
萁、狗脊蕨、乌毛蕨、金毛狗、槲蕨等 7 种,可进一步
加以开发利用。
5.8 饲料和绿肥蕨类植物资源
有些蕨类可作为家禽和家畜的优质饲料。 该区
可作为饲料和绿肥资源使用的蕨类主要有芒萁、中
华里白、光里白、海金沙及铁角蕨属的 5种,共 9种。
6 开发利用建议
6.1 加大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长期以来, 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未能得到应有
的重视。 调查发现,该区各种蕨类植物分布广、数量
多,很多蕨类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极大的
开发利用潜力。 所以要加大开发力度, 组织专业力
量,进一步调查,在充分掌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针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计划, 使该
区的蕨类植物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可结合
生态旅游,建立药用蕨、观赏蕨、食用蕨等蕨类专类
植物区,以供人们观赏,旅游,进行科普教育等,充分
发挥效益。
6.2 推广人工栽培技术,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野生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对经济价值大的以及
珍稀和资源较少的种类,如半边旗、扇叶铁线蕨、金
毛狗、松叶蕨、华南马尾杉、福建莲座蕨、毛子蕨、华
南舌蕨、抱石莲、柳叶剑蕨等,建立引种及繁育基地,
加强播种育苗、组织培养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扩大
苗木数量,进行人工栽培,满足市场需要,实现可持
续性发展。
6.3 加强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研究,提高经济效益
蕨类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可药用、观赏、
食用、指示、化工原料、编织和包装、饲料和绿肥等,
115
但目前对蕨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应对经济价
值较高的种类进行生物生态学与化学成分等方面的
研究,为综合开发提供参考,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
产业。
参考文献:
[1]王长宝,何兴金,马永红,等 .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
物区系分析[J] .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 1) :138-143.
[2]魏开炬 . 九阜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
与市场,2009,25( 7) :644- 646;589.
[3]《 福建植物志》 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 福州:福建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 236.
[4]丘云兴.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
保护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2003,17(3):43-45.
[5]兰思仁 . 福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J]. 林业经济
管理,2005( 4) :55- 58.
[6]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Ⅳ) :1-139.
[7]吴征镒 .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增订和勘误 [J].
云南植物研究,1993( 增刊Ⅳ) :141-178.
[8]周繇. 长白山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 3) :38-321.
[9]张光飞,翟书华,苏文华,等 . 云南文山县薄竹山的蕨类植
物资源[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4):49- 53.
[10]黄水文,胡献明. 浙江衢州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 (2) :169- 173.
[11]郝朝运,刘鹏 . 浙江磐安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山地学报,2005,23( 5) :606-615.
[12]邓云飞. 湖南省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 2) :58-61.
责任编辑:潘伟彬
Utilization of Pteridophyte resources in Meihuashan Mountain
ZHANG Wu-ying
(Resources Engineering Dept.,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ongyan,
Fujian, 364021, China)
Abstract:30 families, 62 genus and 107 species of Pteridophyte resources have been found
in Meihuashan mountain,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which include more than 5 species of resources
like Selaginellaceae, Pteridaceae, Athyriaceae, Aspleniaceae, Thelypteridaceae, Dryopteridaceae and
Polypodiaceae and over 4 genus of plants like Selaginella, Plagiogyria, Pteris, Asplenium,
Cyclosorus and Arachniodes as well as Cibotium barometz, the second state specially-protected
Pteridophyte. By analyzing three patterns of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in this
area, the essay show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Pteridophyte in this region. What s mor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rganism study and resource features, it also divides the Pteridophyte
resources of this region into 8 types like medicine, appreciation, food, instruction, chemical
material, weaving and packaging, fodder and green mature, rare, endangered and precious,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xploit and utilize them are put forward as well.
Key words:Pteridophyte; utilization; Meihuashan nature reserve area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