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色及生长的影响



全 文 :  收稿日期:2008-05-14
作者简介:黄辨非 , 1957年生 ,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特种水产
养殖研究。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色及生长的影响
黄辨非 ,冯端林 ,罗静波 ,王晓娟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34205)
摘要:对红草金鱼分别投喂红辣椒粉添加量为 0、7%、10%、13%、16%和 19%的人工配合饲料 ,每隔 15d
测定一次皮肤和鳍条的色素吸光度 ,并同时进行体长及体重的测量。实验时间 45d。结果表明 , 红辣椒粉具
有增强红草金鱼色素沉积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添加量为 13%时 , 鱼的鳍条和皮肤的吸光度最大 , 与对照组差
异显著(P<0.05);红辣椒粉添加量为 7%时 , 鱼的体长增加值最大 , 添加量为 10%时 , 其体重的增加最大;3
次测定同一添加水平组之间增色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红辣椒粉;红草金鱼;增色;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5.8, S96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8)04-0052-03
  艳丽的体色是观赏鱼类的首要指标。鱼类色彩的出
现与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黑色素 、喋呤和鸟嘌呤等
有着复杂的关系 , 其中类胡萝卜素尤为重要 [ 1] 。鱼体内
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 , 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 2] 。目前人们
研究和利用较多的色素源主要来自于藻类(螺旋藻 、小球
藻 、雨生红球藻)、酵母菌及甲壳动物中的类胡萝卜
素 [ 3~ 5] 。
美国建明公司曾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类胡萝卜素 , 与
从万寿菊中提取的黄色类胡萝卜素混合后用于鲑鳟鱼和
虾的着色 [ 6] 。但采用不经加工提炼的红辣椒粉直接添加
在饲料中进行鱼虾着色的研究在国内还一直未见报道。
本实验直接选取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红辣椒粉作色素源 ,
探讨其对观赏鱼着色及生长的影响 , 旨在为观赏鱼的饲
料配制及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鱼及饲料
在同池中选择健康 、大小基本一致 、体色为浅桔红色
的红草金鱼 , 共 150尾。运回实验室后 ,先称体重 、测体长
(体重 15 ~ 20g, 体长 8 ~ 12cm), 然后用药物浸泡消毒 ,进
行暂养。
饲料中的鱼粉 、麦麸 、酵母粉 、α-淀粉 、甜菜碱 、多维
等原料均用超微粉碎机粉碎。红辣椒为湖北荆州产湘研
6号辣椒 ,挑选红色无花斑者 , 去籽去蒂 , 经 60℃ 8h干燥
后 , 用高速植物粉碎机粉碎(10 000 r/min), 经 60目筛过
筛后密封保存备用。
饲料组成参考杭州动物园制定的金鱼饲料配方 [ 7] ,
并进行了部分调整。正式实验前进行了预实验 。设定了
5个红辣椒粉添加量的实验组 , 红辣椒粉质量分数分别是
7%、10%、13%、 16%和 19%。各组饲料配方详见表 1。
饲料制做参照文献 [ 8]的方法进行 , 用颗粒饲料机加工成
硬颗粒沉性饲料 , 每组饲料重复加工 2次 , 饲料颗粒直径
约 0.2 cm, 在 60℃下烘干密封保存备用。
表 1 饲料配方
原料 对照组
实验
1组
实验
2组
实验
3组
实验
4组
实验
5组
鱼粉 /g 333.4 333.4 333.4 333.4 333.4 333.4
麦麸 /g 444.4 374.4 344.4 314.4 284.4 254.4
酵母粉 /g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α-淀粉 /g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甜菜碱 /g 4.4 4.4 4.4 4.4 4.4 4.4
多维 /g 6.7 6.7 6.7 6.7 6.7 6.7
辣椒粉重量 /g 0 70.0 100.0 130.0 160.0 190.0
辣椒粉比例 /% 0 7 10 13 16 19
1.2 实验分组
从暂养 1周的红草金鱼中选择体质健壮的个体 126
尾 , 随机分为 6组 ,实验 5组 , 对照 1组 ,每组设 3个平行。
养殖容器为蓝色塑料水族箱(67cm×51cm×36cm)。实
验前全部投喂对照组饲料 1周。第 2周进行正式实验 ,即
对各实验组分别投喂辣椒粉含量不同的饲料。日投饵率
2% ~ 3%, 上 、下午各投喂 1次。采用电磁式空气压缩机
定时充气增氧 , 每天下午采用虹吸法排污 , 换水量为总水
量的 1/3。实验期间水体溶氧量为 5 ~ 8 mg/L, pH值 6.8
~ 7.5, 水温变化范围为 19 ~ 25℃。
1.3 测定项目与分析
正式实验共进行 45 d, 每 15 d从各组中随机选取红
草金鱼 6尾 , 测定皮肤(含鳞片)和鳍条中色素的含量以
及红草金鱼的体长和体重。测定色素的方法参照文献
[ 5]进行。操作步骤:分别对各组鱼同一部位的皮肤(含
鳞片)和鳍条各取样 0.6g, 加 Na
2
SO
4
0.2 g研磨 , 再加适
量丙酮溶解 、抽提 ,然后离心 5 min(2 000 r/min), 分离色
素后 , 定容到 100 mL, 用 721型分光光度计在 480 nm波
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在测定色素含量取样之前进行红草金鱼体长和体重
的测量。据下列公式计算日瞬时生长率 [ 9] 。
SGRL(%)=(lnL2 -lnL1)/(t2 -t1)
SGRW(%)=(lnW2 -lnW1)/(t2 -t1)
式中:SGRL为瞬时体长生长率 , SGRW为瞬时体重
生长率 , L2、L1分别为时间 t2、t1时的体长平均值 , W2、W1
·52· 2008年 7月              水 利 渔 业             第 28卷第 4期DOI :10.15928/j.1674-3075.2008.04.028
分别为时间 t2 、t1时体重的平均值。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 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 显著性检验
采用 Duncan′s法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色的影响
红草金鱼皮肤(含鳞片)及鳍条的红色素吸光度值见
表 2和表 3。
实验 3组红草金鱼鳍条及皮肤的色素吸光度值最
大 , 表明饲料中添加 13%的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的着色
效果最好。在 3次不同饲养时间的测定中 , 鳍条的色素
吸光度值除实验 1组和实验 5组外 ,其它各实验组与对照
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在色素添加量低和高的
组 , 皮肤较鳍条更易于着色。
表 2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鳍条红色素吸光度值的影响
组别 红辣椒粉 /%
吸光度(平均值 ±标准误 )
第 15天 第 30天 第 45天
对照组 0 0.2615d±0.0005 0.2610c±0.0007 0.2600c±0.0007
实验 1组 7 0.2628d±0.0013 0.2650c±0.0004 0.2680c±0.0004
实验 2组 10 0.2878b±0.0006 0.2878b±0.0066 0.2860b±0.0009
实验 3组 13 0.3130a±0.0011 0.3110a±0.0008 0.3140a±0.0004
实验 4组 16 0.2728c±0.0009 0.2888b±0.0002 0.2890b±0.0004
实验 5组 19 0.2550d±0.0003 0.2560c±0.0007 0.2630c±0.0009
  注:表中同列数字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表 3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皮肤(含鳞片)红色素吸光度值的影响
组别 红辣椒粉 /%
吸光度(平均值±标准误)
第 15天 第 30天 第 45天
对照组 0 0.2345d±0.0010 0.2380d±0.0004 0.2330d±0.0002
实验 1组 7 0.2555c±0.0010 0.2460d±0.0008 0.2478c±0.0004
实验 2组 10 0.2550c±0.0008 0.2580c±0.0004 0.2505c±0.0002
实验 3组 13 0.3085a±0.0003 0.3150a±0.0006 0.3050a±0.0003
实验 4组 16 0.2788b±0.0012 0.2700b±0.0004 0.2780b±0.0002
实验 5组 19 0.2550c±0.0004 0.2550c±0.0004 0.2520c±0.0002
  注:表中同列数字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实验 1组红辣椒粉的添加量最少 , 沉积量也最小;而
添加了 16%和 19%的高质量分数实验组 ,红色素的沉积
并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或者维持在某一较高水平 ,
相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目前人们对色素在机体的代谢
研究较少 , 故只能推测红色素在体表的沉积随着添加量
的增大会受到某种因子的抑制。
同一添加水平组 3次测定结果见表 4, 其差异不显
著 , 说明色素的沉积并不随持续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表 4 投喂时间对红草金鱼皮肤和鳍条红色素吸光度影响
测定
时间
吸光度(平均值 ±标准误)
皮 肤 鳍 条
第 15天 0.2646a±0.0105 0.2755a±0.0088
第 30天 0.2637a±0.0112 0.2783a±0.0086
第 45天 0.2611a±0.0106 0.2800a±0.0084
  注:表中同列数字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水平上差
异显著 ,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2.2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见表 5。
3次测定 ,均以实验 1组(红辣椒粉添加量为 7%)金
鱼体长的日瞬时生长率最大 ,实验 2组(红辣椒粉添加量
为 10%)金鱼体重的瞬时生长率最高。饲料中红辣椒粉
的添加量在 7% ~ 10%的水平 ,对金鱼的促生长作用最为
明显。
表 5 红草金鱼体长和体重日瞬时生长率 %/d
组别
红辣
椒粉 /
%
体  长 体  重
第 15

第 30

第 45

第 15

第 30

第 45

对照组 0 0.016 0.024 0.026 0.158 0.223 0.225
实验 1组 7 0.316 0.347 0.312 0.923 0.943 0.914
实验 2组 10 0.197 0.269 0.248 1.069 1.119 1.055
实验 3组 13 0.157 0.211 0.234 0.826 0.733 0.741
实验 4组 16 0.127 0.128 0.120 0.464 0.526 0.555
实验 5组 19 0.142 0.095 0.126 0.510 0.552 0.631
3 小结与讨论
在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投喂红草金鱼 , 第 15天即可
见到明显的增色效果。Tanaka在饲料中添加合成色素裸
甲酮 , 4周后显示效果;用一定浓度的类胡萝卜素饲喂对
虾 , 4周后能看到色彩的改善 [ 10] 。研究结果不一致 , 表明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的着色速度比其他色素要快 , 这可
能与受试对象和所用色素种类的不同有关。
红辣椒粉添加量为 13%时 , 红草金鱼皮肤和鳍条的
色素沉积量最大。向枭等研究表明 , 在饲料中添加 400
mg/kg的类胡萝卜素对花玛丽鱼体色影响最为明显 [ 11];
表明饲料中添加的各种类胡萝卜素水平与机体的最大沉
积量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关系。有研究表明 , 增色剂在鱼
虾体内的沉积速率 ,受增色剂的种类 、结构和增色对象的
品种 、大小 、健康状况以及养殖条件的影响 [ 6] 。本实验作
·53· 第 28卷第 4期              水 利 渔 业            2008年 7月
为色素源的红辣椒粉添加剂量较大 , 与红辣椒粉未经加
工提炼有关。 同时须指出的是 , 由于辣椒的品种 、产地 、
采收期等原因都可造成辣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的
不同 , 因而最佳添加剂量也会有所变化。
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的促生长效果十分明显。一些
学者的研究也表明 , 类胡萝卜素能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
利用率 , 提高增重率 [ 5 , 12] 。但关于类胡萝卜素促生长机理
的研究较少 , 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行。
各实验组饲料 7种原料中 , 麦麸和红辣椒粉用量不
同 , 参照《中国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 13]计算各实
验组饲料的主要营养水平为:蛋白质 25.71%±0.02%、
脂肪 3.56%±0.73%、粗纤维 5.39%±0.85%, 由此可认
为各实验组饲料的营养水平基本一致。导致各实验组金
鱼增色效果和生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红辣椒粉添加
量不同。
参考文献:
[ 1]  张甬波.水产饲料的特殊添加物———着色剂 [ J] .
国外水产 , 1990, (1):30 ~ 35.
[ 2]  鸿单章二 , 桥木周久.水产利用化学 [ M] .郭晓凤 ,
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51 ~ 155.
[ 3]  BarbosaMJ, etal.Effectofcarotenoidsourceanddi-
etarylipidcontentonbloodastaxanthinconcentration
inrainbowtrout(Oncorhynehusmykiss)[ J] .Aquacul-
ture, 1999, 176(3-4):331 ~ 341.
[ 4]  NakanoT, TosaM, TakcuchM.Lmptovementofbio-
chemicalfeaturesinfishhealthbyredyeastandsyn-
theticastaxanthin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
Chemistry[ J] .1995, 43(6):1570 ~ 1573.
[ 5]  何培民 , 等.螺旋藻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 J] .
水产学报 , 1999, 23(2):162~ 168.
[ 6]  李志琼 , 汪开毓 ,杜宗君.类胡萝卜素对鱼虾体色改
善的研究 [ J] .饲料研究 , 2001, (1):15 ~ 18.
[ 7]  李素梅.实用养金鱼大全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 69 ~ 70.
[ 8]  林海.简明鱼虾饲料手册 [ M] .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2, 172 ~ 188.
[ 9]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53 ~ 54.
[ 10]  TanakaY, MatsuguchiH, KatayamaT, etal.The
biosynthesisofastxanthin-XVIII.Themetabolismof
carotenoidsintheprownPenaeusjaponicusBate[ J] .
BulJapSocSciFish, 1996, 42:197 ~ 202.
[ 11]  向枭 ,曾学润 , 李晋平 , 等.类胡萝卜素对花玛丽鱼
体色影响的最适量研究 [ J] .北京水产 , 2000, (1):
52 ~ 53.
[ 12]  金征宇 , 过世东 , 吕玉华.饲料中添加富含虾青素
的法氏酵母对罗氏沼虾的体色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J] .饲料工业 , 1999, 20(10):29 ~ 31.
[ 13]  曾庆 ,杨柳.无公害水产养殖关键技术 [ 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9 ~ 57.
(责任编辑 张俊友)
(上接第 47页)
3.2 盐度突降对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盐度是影响咸水性种褶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的
主要外源性因素之一。 Lubzens等 [ 8]研究发现 ,他们所研
究的褶皱臂尾轮虫在 100%的海水(30℃时盐度为 38)中
无混交雌体形成 , 即使种群密度大于 40个 /mL时也一
样。但当将其移入 50%(盐度 14左右)或 25%(盐度 7
左右)的海水中时 , 90% ~ 100%的个体产生混交雌体。
本试验的群体试验也发现低盐度各组在第 4、5天雄体的
密度均大于对照组 , 而且最终休眠卵的产量也均大于对
照组 , 说明大幅度的盐度突降对诱导褶皱臂尾轮虫休眠
卵的形成效果明显 , 与 Lubzens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其中
盐度从 20以上突降至 6是诱导休眠卵形成的最佳盐度
值 , 盐度为 6的组形成的休眠卵量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及盐度为 8、10、12的组。所以在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
规模化生产中 , 可以在 25左右的盐度下将轮虫培养到较
大密度 , 然后突然降盐度到 6,促其大量形成休眠卵。
有关盐度影响褶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的机理 ,
目前尚不清楚。 Pourriot等 [ 9]推测 , 较高的盐度可能阻止
混交雌体的出现 , 而当培养液盐度一旦降低 , 这种阻止作
用便会消失 , 混交雌体便在其他一些环境因子的诱导下
形成。
参考文献:
[ 1]  周利 , 相建海.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usplicatilis)复
合种休眠卵孵化的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J] .海洋科学集刊 , 2003, 45:192 ~ 201.
[ 2]  周利 , 相建海 ,郑严.不同年度收存的褶皱臂尾轮虫
休眠卵的孵化及滞育胚胎 “激活”效果的研究 [ J] .
海洋与湖沼 , 2002, 33(6):648~ 656.
[ 3]  商占恒.不同饵料对轮虫产生休眠卵的影响 [ J] .海
湖盐与化工 , 2002, 31(2):28 ~ 30.
[ 4]  闫冬春 , 董双林 ,黄倢.轮虫休眠卵研究进展 [ J] .海
洋湖沼通报 , 2005, (3):95 ~ 102.
[ 5]  陈云波 , 禹爱民.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其休
眠卵孵化的影响 [ J] .水产科学 , 1997, 16(5):12 ~
16.
[ 6]  金送笛 , 刘青 , 周一兵 , 等.几个生态因子对卜氏晶
囊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 [ 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1, 16(3):168 ~ 174.
[ 7]  陈世杰.单细胞藻 、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 J] .福建水
产 , 2004, 4:52 ~ 56.
[ 8]  LubzensE, FishlerR, Berdugo-WhiteV.Induction
ofsexualreproductionandrestingeggproductionin
Brachionusplicatilisrearedinseawater[ J] .Hydro-
biologia, 1980, 73:55 ~ 58.
[ 9]  PouriotR, SnelTW.Restingeggsinrotifers[ J] .
Hydrobiologia, 1983, 104:213 ~ 224.
(责任编辑 杨春艳)
·54· 2008年 7月              水 利 渔 业             第 28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