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应用昆虫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4, 51(6): 1641−1645. DOI: 10.7679/j.issn.2095−1353.2014.193
* 资助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40407)
**通讯作者,E-mail: yuguoyue@aliyun.com
收稿日期:2014-10-10,接受日期:2014-11-02
火炬树和黄栌新害虫——双线棘丛螟生物学
特性观察*
赵洪林 1 虞国跃 2** 王 合 3 姚凤水 1 冯术快 4 刘 曦 3
(1.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 102600;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3.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 100029;4. 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北京 102200)
摘 要 本文记述了北京火炬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双线棘丛螟Termioptycha bilineata各虫态的形态特
征和生物学特性。在北京,1 年 2 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 5 月底成虫开始羽化。幼虫为害期在 6 月底
至 7 月下旬和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除为害火炬树外,它还能为害黄栌。记录了 2 种捕食性天敌:侧条宽
颚步甲 Parena latecincta 和细黄胡蜂 Vespula flaviceps。最后提出了为害严重时的防治建议,即在 6 月初使
用 20%除虫脲悬浮剂 5 000 倍液均匀喷雾。
关键词 双线棘丛螟,缀叶丛螟,形态学,捕食性天敌,防治
Morphology and life-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insect pest of the staghorn
sumac and the smoketree: the pyralid moth Termioptycha bilineata
(Lepidoptera, Pyralidae)
ZHAO Hong-Lin1 YU Guo-Yue2** WANG He3 YAO Feng-Shui1 FENG Shu-Kuai4 LIU Xi3
(1. Daxing Forestry Protection Sta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2600,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Beijing 100097, China; 3. Forest Protection Sta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0029, China; 4.Changping Bureau of Landscape and Forestry of Beijing, Beijing 1022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rphology and life-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s, eggs, larvae and pupae of the pyralid
moth Termioptycha bilineata, an important pest on the staghorn sumac (Rhus typhina Linn.) in Beijing, illustrated with color
picture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male genitalia). This species has 2 generations per year and overwinters as pupae in cocoons in
soil. The beginning of eclosion is at the end May. The peak damage periods are from the end of June to last 10-days of July,
and from the last ten days of August to the middle ten days of September. The pyralid moth also damages the smoketree
(Cotinus coggygria Scop. var. cinerea Eng.) in a limited area. Its natural enemies include 2 predators; a ground beetle, Parena
latecincta and the blackjacket wasp, Vespula flaviceps. A suggested chemical control of heavy infestations is spraying a
5 000×water solution of 20% diflubenzuron (SC) at the beginning of June.
Key words Termioptycha bilineata, Locastra muscosalis, morphology, predators, control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属于漆树科,
原产北美,1959 年引入我国。因其春季开白花,
夏季绿叶绿果,秋季树叶变红,果实 9 月成熟后
呈火炬形,经久不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
耐干旱、盐碱、贫瘠,极易繁殖,病虫害发生较
少,在北方园林绿化中深受欢迎。2000 年前后,
火炬树作为彩叶树种,在北京市六环路、京藏高
速公路等主干道两侧及浅山风景区等处大量栽
·1642· 应用昆虫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51 卷
植。对于火炬树是否属于入侵生物,不同的学者
有不同的看法(刘全儒等,2002;张川红等,2005;
陈佐忠等,2006)。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 var. cinerea
Eng.)属于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初夏花
后,淡紫色羽毛状伸长花梗宿存于树梢,如成片
栽植时,远望宛如成缕罗纱萦绕林间, 如烟雾
笼罩,英文中又有“烟树”(Smoketree)之称;
进入深秋,叶片变红,呈现“看万山红遍, 层林
尽染”。由于黄栌独特的色彩和优美的树型、叶
型、花型,一直深爱人们的喜爱。
2007 年 8 月在北京植物园的火炬树叶片上
发现一种螟蛾类幼虫(图 1:I),吐丝粘叶成筒
状,或将多叶粘在一起成巢状,居于其中取食叶
片(虞国跃,2015)。2010 年 8 月,潮白河右堤
路怀柔段数千米的火炬行道树叶片被这种螟蛾
吃光,且树上有白色丝网,严重影响景观。为此,
我们开展调查、采集标本,并于 2011 年 5 月开
始观察其生物学,2012 年 6 月鉴定为双线棘丛
螟 Termioptycha bilineata (Wileman,1911)(属
鳞翅目 Lepi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2014 年
6 月发现它为害黄栌。双线棘丛螟过去记录于我
国湖北、四川和日本(宋士美和贺眉寿,1997),
最近记录于北京和河北(虞国跃,2014)。现将
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形态特征观察
依据采于大兴区六合庄林场、昌平王家园等
地的标本,在解剖镜下观察,并在野外观察、拍
照各期虫态,记述双线棘丛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1.2 生物学观察
在大兴区六合庄林场内,东经 116°41′10.2″,
北纬 39°41′42.8″,海拔 39.9 m,建 8 m×6 m×3 m
的大型养虫笼,笼内种植火炬树树苗 30 株,秋
季采集双线棘丛螟幼虫,释放于其内,使幼虫
在其内危害,自然下树化蛹越冬,翌年观察其
生物学。
在大兴区京开路东侧天宫院火炬片林设标
准地,具体地点位于东经 116°19′7.5″,北纬
39°39′51.1″,海拔 27.3 m,在害虫发生期,每周
调查双线棘丛螟发生情况。
在昌平区北流镇流禾路西侧北流村的火炬
片林设标准地,具体地点位于东径 116°1′34.6″,
北纬 40°6′27.7″,海拔 164 m,在害虫发生期,
每 2 周调查双线棘丛螟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鉴别特征
成虫(图 1:D~F):体长 9.8~11.0 mm,前
翅长 9.6~11.0 mm;体背浅,红褐色;下唇须大,
上伸,远过于头顶,其中第 2 节长,约为基节或
端节的 3 倍;雄蛾 2 条下唇须紧密合在一起,粗大,
雌蛾左右下唇须分离,纤细;触角线状,雄蛾触角
基半部每节具从多纤毛,在基部可长于触角直径的
2 倍,后渐变短;雌蛾触角纤毛短,不明显;前翅
浅红褐色,横线黑色,内线斜的伸向后侧缘,稍呈
弧形,不达前缘,前缘的外侧具黑斑;外线在中部
明显外凸,有时在线外侧具大片暗褐区;翅基、中
室内及端脉上具黑褐色鳞丛;后翅及前后翅反面灰
白色,端部灰褐色。雄性阳茎细长,筒状,顶端具
一列刚毛,端部着生一镰刀形角状器。
卵(图 1:G):椭圆形,扁平,长 0.95~1.02
mm(平均 0.99 mm),宽 0.60~0.66(平均 0.62
mm),桃红色,有时具蜡白色斑块或条纹。
幼虫(图 1:H~J):幼虫 6 龄。初孵幼虫淡
黄色,后期体背两侧可见 2 条浅红紫色纵线,颜
色较浅;随着龄期的增加,纵线明显,且线的数
量可能增加,甚至可以出现浅色的背中线。老熟
幼虫体长 25 mm,头浅黄色或黄绿色,具红褐色
或黄褐色众多斑点;胸腹部基色为淡黄绿色;从
前胸至腹末具多条纵线,体侧明显可见 2 条褐紫
色线,上线细,下线粗;在下线的下方尚有一同
色的线,但仅在后胸中部之前、第 8 腹节中部之
后;线的粗细、多少变化较大:有些个体背中线
也呈褐紫色,有些体侧的上线粗而下线细,不见
第 3 线;或上下线变粗,合并呈一大紫褐色粗线。
6 期 赵洪林等: 火炬树和黄栌新害虫——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1643·
腹背 1~8 节两侧前后各具 2 根细长的刚毛,刚毛
着生处深色,周围浅色(在黑色个体明显可见刚
毛着生处);腹足为环形趾钩。通常幼虫老熟时
体色变深。
图 1 双线棘丛螟的形态特征及捕食性天敌
Fig. 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ermioptycha bilineata and its predator
A. 黄栌上的为害状 Damage on the smoketree; B. 火炬树上的缀叶 Larval leaf-tying on the staghorn sumac; C. 双线棘丛
螟(上)和缀叶丛螟(下)幼虫共处一巢 Termioptycha bilineata larva living with Locastra muscosalis; D. 雌成虫 Female
adult; E. 雄成虫 Male adult; F. 雄性外生殖器(下图为阳茎)Male genitalia(bottom: penis); G. 卵 Egg; H. 多条低
龄幼虫在一巢 Several younger instar larvae living together; I. 体色浅的老龄幼虫 Lighter colored matured larva; J. 体色
深的老龄幼虫 Darker colored matured larva; K. 茧和蛹 Cocoon and pupa; L. 侧条宽颚步甲的成虫和幼虫 Adult and
larva of Parena latecincta.
·1644· 应用昆虫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51 卷
茧(图 1:K):椭圆形,柱状,幼虫吐丝结
薄茧,丝茧外粘缀土粒或沙粒(依化蛹的土壤而
定),茧色和周边土壤颜色一致;茧长 13.0~16.5
mm(平均 14.7 mm,N=11),宽 5.4~9.9 mm(平
均 9.1 mm)。
蛹(图 1:K):初化蛹为绿色,后逐渐变色,
最终为红褐色或褐色,长 10.2~13.1 mm(平均
11.9 mm,N=7),宽 2.9~4.0 mm(平均 3.5 mm);
体腹部各节前后缘均无齿列;腹末端具横向排列
的臀棘 8 根,臀棘顶部具弯钩。
2.2 分布、寄主植物及为害
分布: 中国(北京、河北、湖北、四川),
日本。
寄主植物:北京记录的寄主植物有火炬树和
黄栌(虞国跃,2015);日本记录的寄主植物有
罗氏盐肤木(Rhus javanic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Aoki,2009)。
为害状(图 1:A,B):幼虫吐丝粘叶成筒
状(瓦片状),或将多叶粘在一起成巢状,居于
其中取食叶片。
2.3 年生活史
双线棘丛螟 1 年发生 2 代,以蛹在薄土茧中
越冬,茧在枯枝落叶下及浅土表中,深度不超过
3 cm,茧上有一层沙土。
5 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至 6 月中旬仍有
越冬代成虫羽化,6 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6 月
底进入第 1 代幼虫危害盛期(直至 7 月下旬),7
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化蛹,7 月中旬第 1 代
成虫羽化,到 8 月中旬还见到羽化的成虫。第 2
代幼虫危害时间从 7 月下旬持续至 10 月份,危
害期长,且虫龄不整齐,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是
第 2 代幼虫危害高峰期。9 月底至 10 月下旬,
幼虫老熟陆续下树入土,结土茧化蛹越冬。
2.4 生活习性
初孵幼虫吐丝,在丝下取食叶肉,留下下表
皮;有时可在叶背面取食;2 龄幼虫即可将 2 个
小叶缀起,居其中啃食;龄期稍大后,可缀起 3、
4 片叶,居内取食,随虫龄增长开始取食整个叶
片,仅留主脉。取食后将粪便、碎叶等囤积在巢
内。该虫 5 龄后食量增大,开始进入暴食期。室
内饲养时观察,大龄幼虫喜欢夜间暴食,1 头幼
虫一夜可吃光 3 片火炬树叶。幼虫有转移危害习
性,当巢周边树叶取食殆尽时,开始转移重新缀
叶成巢取食危害。一虫可缀多巢,留空巢及丝网
挂于树端,虫量大时整株树都是残丝缀网。低龄
幼虫可多条(有时可达 11 条)在一个虫巢内生
活和取食;双线棘丛螟的幼虫可利用其他螟蛾废
弃的虫巢 [如缀叶丛螟 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1865)],偶尔可见它与其他螟蛾的
幼虫一起生活在后者的虫巢内(图 1: C)。
幼虫吐丝粘缀复叶端部的数个小叶,在其中
危害,取食叶片。虫量小时,多在萌蘖或下部叶
片上危害;量大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整株树
上有幼虫吐丝缀成的白色薄网幕。
幼虫极其活泼,一旦受惊即在巢内退缩爬
行,虫龄大的会从网巢内坠到地面,迅速躲避于
枯枝落叶中。受惊扰时,虫体可弹跳离开地面,
爬行速度快。近老熟时,幼虫体色由原来绿色蜕
变为红褐色。
成虫羽化后,喜在僻静的地方静伏,两翅自
然向下铺开,头和尾部向上翘起。成虫有趋光
性。成虫产于叶正面,散产,多位于叶主脉附
近,也可见于叶缘或其他小脉处;偶可见 2~3
个在一起。
火炬树片林,边缘虫多,危害重,林子中部
虫量小,危害相对较轻。
目前仅发现 2 种捕食性天敌,即侧条宽颚步
甲 Parena latecincta (Bates,1873) (图 1: L)
的成虫和幼虫在缀叶内捕食双线棘丛螟的幼虫,
细黄胡蜂 Vespula flaviceps(Smith,1870)捕食
缀叶内的幼虫。这 2 种均是食性很广的捕食者。
3 讨论
3.1 双线棘丛螟与缀叶丛螟在形态和习性上明
显不同
双线棘丛螟最先描述于日本(Wileman,
1911),1975 年描述了雌雄外生殖器(Inoue and
Yamanaka,1975)。我国于 1997 年记录于湖北
6 期 赵洪林等: 火炬树和黄栌新害虫——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1645·
和四川(宋士美和贺眉寿,1997),该文有详细
的描述及雄性外生殖器图。徐公天等(2007)记
录了缀叶丛螟 Locastra muscosalis 可以为害火炬
树,并附有多张彩色图片,这些图片存在混淆现
象(并无缀叶丛螟成虫图)。其中 2 张成虫和 3 张
幼虫图片为双线棘丛螟。这两种螟蛾,可从下列特
征进行区分:双线棘丛螟成虫个体较小,颜色浅,
前翅具有外突的外线和幼虫具有浅色的头部;卵散
产,茧椭球体。缀叶丛螟成虫个体较大,颜色深,
前翅外线呈锯齿形,在中部稍外突;幼虫具黑色的
头部;卵成块,茧扁平,饼形。同时习性也明显不
同:缀叶丛螟低龄幼虫几十头至数百头群集于叶
面,吐丝结网,幼虫在网下取食叶肉,仅剩下表皮,
稍大后,由一窝分为几群,将叶片缀集成筒状,
幼虫于其中危害,幼虫长到 20 mm 后分散危害,
将 2~4 个复叶缠在一起,呈团状。双线棘丛螟幼
虫多为单头幼虫缀集叶片成筒状或粘缀多个小叶
成巢状,居其中取食叶肉,低龄时偶见几头、十
几头在粘缀的叶片下或单一叶片上取食叶肉。
3.2 双线棘丛螟可取食多种寄主植物
过去文献上并未记录双线棘丛螟的寄主植
物, Aoki (2009)在网页上记录了两种寄主植物:
罗氏盐肤木(Rhus javanic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火炬树是一种外来植物,双线棘丛
螟产于日本和中国,是一种本地种,它应当有本
地的寄主植物。2014 年 6 月才发现它能为害本地
的黄栌(虞国跃,2015),多寄生在黄栌的大型嫩
叶上。目前对黄栌的为害不算严重,仅在个别地
块发现有为害,但对于黄栌的危害是否会加重,
仍值得关注。上述 4 种寄主植物除麻栎外,均属
于漆树科。盐肤木、黄连木等有可能也是它的寄
主植物,但这 2 种植物在北京地区比较少见。
3.3 双线棘丛螟是火炬树的一种重要害虫
在日本,双线棘丛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螟蛾,
自 1911 年描述后的 50 年里,日本未能重新发现
这种螟蛾(Inoue and Yamanaka,1975)。我国除
三峡库区有报道外(宋士美和贺眉寿,1997),未
见其他地区有报道。火炬树的引入和大面积栽种,
可能为双线棘丛螟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
北京,不少区县均有双线棘丛螟为害火炬树,如
大兴六合庄林场、昌平北流镇、海淀北京植物园、
怀柔雁栖湖、平谷金海湖林场、密云五座楼林场、
门头沟清水镇等。一些地区火炬树上的发生量很
多,常在秋季大片火炬树林叶片被食光,仅见枯
黄带丝的残留缀叶。有时与缀叶丛螟等其他螟虫
混合危害,影响植物生长和景观。
双线棘丛螟在北京 1 年发生 2 代, 9 月底
至 10 月下旬,幼虫老熟陆续下树入土结土茧化
蛹越冬。在三峡库区采集到的成虫标本更晚,10
月 6 日还能采到标本(宋士美和贺眉寿,1997);
从此推测在四川等南方地区,1 年发生的代数应
该更多。
双线棘丛螟发生期不整齐,且具有暴食性,
所以防治的重点应以第 1 代低龄幼虫为宜。在 6
月初使用 20%除虫脲悬浮剂 5 000 倍液均匀喷
雾,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致谢: 感谢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馆初宿成彦先
生提供珍贵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Aoki S, 2009. Termioptycha bilineata. http://aoki2.si.gunma-u.ac.jp/
youtyuu/HTMLs/futasujifutomeiga.html (last visited: 2014-09-13).
Inoue H, Yamanaka H, 1975. A revision of the Japanese species
formerly assigned to the genus Macalla Walker (Lepidoptera:
Pyralidae). Bull. Fac. Dom. Sci. Otsuma Womans Univ., 11:
95−112.
Wileman AE, 1911. XV. New and unrecorded species of Lepidoptera,
Heterocera from Japan.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59(2): 189−407.
陈佐忠, 董保华, 杨宗贵, 2006. 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调查. 林业资
源管理, 2006(1): 54−58.
刘全儒, 于明, 周云龙, 2002.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
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8( 3): 399−404.
宋士美, 贺眉寿, 1997. 鳞翅目: 螟蛾科. // 杨星科主编, 长江三
峡库区昆虫(下).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096−1220.
徐公天, 杨志华. 2007. 中国园林害虫.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6−197.
虞国跃, 2015. 北京蛾类图谱.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7.
张川红, 郑勇奇, 李继磊, 王玲, 2005. 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萌孽繁
殖扩散.生态学报, 25(5): 978−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