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本文于 2011-05-04 收到,2011-05-26 收到修改稿。
* 中国与保加利亚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 (11-2) ;农业
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 (NB07-2130135-20)。
董文轩为通讯作者,电话: (024)88487143
试验研究 辽宁省山楂资源微核心种质
的构建方法和评价*
高书燕,董文轩,梁 敏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 110161)
摘 要 以 30 份辽宁省山楂资源为试材,利用 35 个农艺性状的鉴定数据 (形态指标法)、13 条
ISSR引物的扩增结果 (分子标记法)和二者的总体数据 (综合法) ,采用优化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
分别获得了组成不完全相同的 8 份核心种质资源。再根据原产地把 30 份资源划分为数量均衡的 2 组,
每组采用同样方法分别获得了由 4 份不完全相同资源组成的核心种质。通过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位点
覆盖率分析了各组资源和所得核心种质的特征。结果发现,不分组时所构建 8 份核心种质的农艺性状
和分子标记位点占有量的累加值明显高于分组又合并所得 8 份核心种质的各项数据;在本研究中形态
指标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和可用的。
关键词 山楂 资源 微核心种质 构建方法 评价 辽宁
Hintum[1]等认为,核心种质库是能以最少
的样品集最大范围地代表一个种及野生近缘种
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基因与基因型遗传多
样性的种质材料,能够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
率。大果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 )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重要仁
果类果树,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共保存有
山楂资源 280 份,其中大果山楂品种 (系)
209 份、伏山楂品种 (系)9 份、山楂野生资
源 50 份、其他山楂属野生种和类型 12 份。这
些资源原产于辽宁的大果山楂品种 (系)较
多,且树体生长健壮,多年形态学调查数据完
整;为此,本研究选择了山楂圃内 30 份辽宁
省的山楂资源作为构建辽宁省山楂微核心种质
的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形态指标法、分子标记
法和综合法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筛选,并将所得
结果进行了比较,供以后同类研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供试的 30 份原产于辽宁省的大果山楂资
源来自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品种如下:
辽阳紫肉、甜水、辽红山楂、秋金星、鸡冠山
山楂、鞍山紫肉、秋丰、桓仁向阳山楂、山城
1 号、山城 2 号、牛心台 1 号、本溪 2 号、本
溪 4 号、本溪 7 号、红山岭、寒丰;马刚早
红、东陵山楂、辽宁 10 号、马刚大金星、铁
岭山楂、西丰铜台白野生、白里、开原 1 号、
西丰红、汤池 2 号、建昌山楂、紫丰、亮山
红、朝新红。
1. 2 常规观测项目及赋值方法
2009—2010 年参照 《山楂种质资源描述
规范和数据标准》[2]采集了 30 份山楂种质资
源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数据和果实品质特
性数据,经选择,对其中的 16 个描述性状、
13 个数值性状和 6 个二元性状 (本文统称为
农艺性状)的观测结果进行赋值和分析。描
4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DOI:10.16626/j.cnki.issn1000-8047.2011.05.014
述性状数据的分项标准参照 《山楂种质资源
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而赋值均采用顺序排
列的方法。16 个描述性状共计 81 个描述项,
13 个数值性状共计 51 个描述项,6 个二元性
状共计 12 个描述项。
16 个描述性状具体如下:树姿、成枝力、
叶片色泽、幼叶颜色、叶背茸毛、叶裂、花梗
茸毛、花药颜色、果皮颜色、果点多少、果点
大小、梗洼、萼片着生状态、果肉颜色、果实
风味、鲜食品质;13 个数值性状的具体分级
赋值方法是:根据 30 份山楂资源间观测值的
极值大小将 1 年生枝节间长度 (1. 6 ~ 3. 8
cm)、叶片长度 (7. 1 ~ 11. 5 cm)、叶片宽度
(4. 3 ~ 11. 1 cm)、叶柄长度 (3. 2 ~ 5. 1 cm)、
每花序花朵数 (9. 1 ~ 21. 0 朵)、花朵坐果率
(13. 6% ~ 44. 9%)、果实发育期 (110 ~ 148
天)、可食率 (68. 8% ~ 88. 5%)和果实含酸
量 (1. 3% ~3. 7%)均分为 3 级 (1 ~ 3) ,将
果实大小 (3. 7 ~ 9. 3 g)、果实硬度 (4. 4 ~
14. 4 kg /cm2 ) 和 果 实 含 糖 量 (3. 3% ~
19. 5%)均分为 5 级 (1 ~ 5) ,将种仁率
(1. 7% ~90. 0%)分为 9 级 (1 ~ 9) ,数值小
者为 1 级,共计 51 个描述级;6 个二元性状
包括:针刺、托叶腺点、副花序、果皮光泽、
梗基特征、萼片茸毛,分别用 0 和 1 赋值。
1. 3 DNA提取及 ISSR分子标记分析体系
2010 年春季采集 30 份山楂资源的幼叶,
每份约 100 mg,在液氮中研磨,采用改良
CTAB法[3]提取总 DNA。然后,选择 13 对 IS-
SR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扩增后对所获得的
谱带进行数字化统计,同一位置有带者记为
1,无带者记为 0,组成 1,0 矩阵。试验采用
优化后的 ISSR分析体系:PCR 反应体积为 20
μL,在 PCR反应缓冲液 (buffer)中内含 3. 0
mmol /L MgCl2,0. 2 mmol /L dNTP,0. 3 μmol /
L 引物,0. 5 U Taq DNA 聚合酶,50 ng 总
DNA;扩增程序为 94 ℃ 3 min;94 ℃ 30 s,
退火温度 1 min,72 ℃ 2 min,38 个循环,72
℃ 7 min[4]。
1. 4 核心种质的取样比率及筛选方法
整体取样时,核心种质的取样比率 25%
左右;分层取样时,核心种质的比率也控制在
25%左右;2 个小组的取样数量根据 Brown[5]
提出的 S 策略 (平方根法)计算确定。分组
时将 30 份山楂资源中原产于辽阳、本溪和鞍
山的资源分为 1 组,称辽宁 1 组,共 16 份,
即供试材料的前 16 份资源;将原产铁岭、朝
阳等地的资源分为 1 组,称为辽宁 2 组,共
14 份,即供试材料的后 14 份资源。
本研究核心种质筛选方法是优化的 LDSS
法[6],即优化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其具
体步骤为:计算原群体各个样品间的遗传距
离,利用遗传距离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结果找出最低分类水平上遗传距离最
小的几组,删除各组中与所有样品距离之和最
小的样品,另一个样品被保留。若组中包含 2
个以上的样品,则只保留遗传距离最大的样品
进入下一轮聚类,其余样品去除。然后对保留
的样品重新计算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
分析,用同样的方法对群体进行缩减。如此循
环,直到剩余样品数达到取样比例所要求的数
目,就构成了核心子集。具体的聚类方法是利
用 DPS7. 05 统计软件[3],采用非加权配对算
术平均法 (UPGMA)对 30 份辽宁省山楂资源
和分组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每组
的核心种质。
2 结果与分析
2. 1 山楂核心种质的取样量及所占比率
30 份大果山楂资源计划筛选核心种质的
数量为 8 份,占样本量的 26. 7%;16 份辽宁
1 组计划筛选核心种质的数量为 4 份,占样本
量的 25. 0%;14 份辽宁 2 组计划筛选核心种
质的数量为 4 份,占样本量的 28. 6%。13 条
ISSR引物共获得谱带 54 条,其中多态性带 46
条,多态性带比率 85. 19%。图 1 为部分资源
5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用引物 UBC835 进行扩增后的 ISSR 分子标记 图谱。
图 1 用引物 UBC835 对部分辽宁山楂基因组 DNA扩增的 ISSR图谱
2. 2 各组山楂资源的总体特征
通过调查和计算,30 份山楂资源的 16 个
描述性状共涉及 59 个描述项,占描述项总数
81 项的 72. 84%;13 个数值性状共涉及 45 个
分级项,占分级项总数 51 项的 88. 24%;6 个
二元性状共涉及 12 个描述项,占描述项总数
12 项的 100. 00%。辽宁 1 组 16 份山楂资源的
16 个描述性状共涉及 53 个描述项,占 81 个
描述项的 65. 43%,占 30 份资源描述项 59 项
的 89. 83%;13 个数值性状共涉及 42 个分级
项,占分级项总数 51 项的 82. 35%,占 30 份
资源分级项 45 项的 93. 33%;6 个二元性状共
12 个 描 述 项,占 描 述 项 总 数 12 项 的
100. 00%;13 条 ISSR 引物共获得谱带 54 条,
其中多态性带 39 条,多态性带比率 72. 22%,
占 30 份资源多态性带 46 条的 84. 78%。辽宁
2 组 14 份山楂资源的 16 个描述性状共涉及 55
个描述项,占描述项总数 81 项的 67. 90%,
占 30 份资源描述项 59 项的 93. 22%;13 个数
值性状共涉及 40 个分级项,占分级项总数 51
项的 78. 43%,占 30 份资源分级项 45 项的
88. 89%;6 个二元性状共涉及 10 个描述项,
占描述项总数 12 项的 83. 33%;13 条 ISSR引
物共获得谱带 50 条,其中多态性带 30 条,多
态性带比率 60. 00%,占 30 份资源多态性带
46 条的 65. 22%。
2. 3 不分组条件下核心种质的构建及特征
在不分组条件下,根据 30 份辽宁省山楂
资源 35 个农艺性状的观测结果 (简称形态指
标法)、13 条 ISSR 引物进行分子标记的结果
(简称分子标记法)和两部分结果综合在一起
的总体数据 (简称综合法)分别构建了 8 份
辽宁省山楂核心种质,3 种途径构建的山楂核
心种质名称及主要特征见表 1。
从表 1 结果看出,不同方法构建的辽宁省
山楂核心种质资源不完全相同。3 种方法中都
包含的山楂核心种质资源只有 1 份,即寒丰;
分子标记法构建的辽宁省山楂核心种质与形态
指标法和综合法构建的辽宁省山楂核心种质相
同率是 25. 00%;而形态指标法和综合法构建
的辽宁省山楂核心种质的相同率是 62. 50%。
不同方法构建的山楂核心种质在农艺性状覆盖
率上有较大差异,但在 ISSR 位点覆盖率上相
差不大。
2. 4 分组条件下核心种质的构建及特征
采用形态指标法、分子标记法及综合法分
别构建辽宁 1 组山楂的核心种质 4 份,资源名
称及主要特征见表 2。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构
建的辽宁 1 组山楂核心种质不同,3 种方法所
构建的辽宁 1 组山楂核心种质中只有 1 份相
同,即秋金星;分子标记法构建的辽宁 1 组山
楂核心种质与形态指标法和综合法构建的核心
种质的相同率是 25. 00%;而形态指标法构建
的辽宁 1 组山楂核心种质与综合法构建的核心
种质相同率为 75. 00%。不同核心种质的各项
特征指标之间相差不大。
6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表 1 30 份辽宁山楂资源不分组条件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及其特征
观测项目
构建方法
形态指标法 分子标记法 综合法
核心种质名称 秋金星,桓仁向阳山楂,
牛心台 1 号,辽阳紫肉,
鞍山紫肉,寒丰,铁岭山
楂,西丰红
秋金星,鸡冠山山楂,秋
丰,本溪 4 号,红山岭,寒
丰,亮山红,马刚大金星
甜水,鸡冠山山楂,牛心
台 1 号,辽阳紫肉,寒丰,
辽宁 10 号,铁岭山楂,西
丰红
农艺性状覆盖率 (%) 描述性状 86. 44 (62. 96)a 71. 19 (51. 85)a 77. 97 (56. 79)a
数值性状 80. 00 (70. 59)a 91. 11 (80. 39)a 77. 78 (68. 63)a
二元性状 100. 00 (100. 00)a 83. 33 (83. 33)a 91. 67 (91. 67)a
ISSR位点覆盖率 (%) 位点总数百分率 94. 44 96. 30 94. 44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84. 31 (93. 48)b 84. 62 (95. 65)b 84. 31 (93. 48)b
注:a 括号外数值和括号内数值分别指本组内核心种质的描述项数量或位点数量占本组 (30 份)总数量的百分率和总体总
数量的百分率,b 括号外和括号内数值分别指本组内核心种质的多态性带占总体 (30 份)总带数和总体多态性带的百分率。
表 2 辽宁 1 组 16 份山楂资源的核心种质及其特征
观测项目
构建方法
形态指标法 分子标记法 综合法
核心种质名称
秋金星,辽阳紫肉,寒丰,
辽红山楂
秋金星,本溪 4 号,本溪 7
号,红山岭
秋金星,辽阳紫肉,寒丰,
牛心台 1 号
农艺性状覆盖率 (%) 描述性状 62. 26 (40. 74)a 52. 83 (34. 57)a 64. 15 (41. 98)a
数值性状 54. 76 (45. 10)a 59. 52 (49. 02)a 57. 14 (47. 06)a
二元性状 91. 67 (91. 67)a 83. 33 (83. 33)a 100. 0 (100. 0)a
ISSR位点覆盖率 (%) 位点总数百分率 92. 59 (92. 59)a 92. 59 (92. 59)a 94. 44 (94. 44)a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70. 00
(89. 74;76. 09)b
70. 00
(89. 74;76. 09)b
70. 59
(92. 31;78. 26)b
注:a括号外和括号内的数值分别指本组内核心种质的性状数量或位点数量占本组 (16 份)总数量的百分率和总体 (30
份)总数量的百分率,b括号外数值和括号内第 1、第 2 个数值分别指本组内核心种质的多态性带占本组内总带数的百分率、
本组内多态性带的百分率和总体 (30 份)多态性带的百分率。
采用形态指标法、分子标记法及综合法分
别构建辽宁 2 组山楂核心种质 4 份,资源名称
及主要特征见表 3。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构建
的辽宁 2 组山楂核心种质不同,3 种方法构建
的山楂核心种质中有 2 份相同,分别为铁岭山
楂和西丰红;而且 3 种构建方法中,任何 2 种
方法间构 建 的 核 心 种 质 的 相 同 率 均 为
75. 00%。各组核心种质资源的各项特征指标
之间相差不大。
2. 5 构建核心种质方法的评价
将所得辽宁省山楂核心种质的特征值综合
并进一步比较可以看出:从构建方法看,形态
指标法构建资源的总体覆盖量最大为 490 项,
略高于分子标记法和综合法的 484 项;进一步
分项计算发现,形态指标法在农艺性状上的覆
盖项目最高为 237 项,分子标记法最低为 227
项;但在 ISSR位点上的覆盖项目,分子标记
法最高为 257 项,形态指标法最低为 253 项;
7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表 3 辽宁 2 组 14 份山楂资源的核心种质及其特征
观测项目
构建方法
形态指标法 分子标记法 综合法
核心种质名称 铁岭山楂,西丰红,辽宁
10 号,白里
铁岭山楂,西丰红,辽宁
10 号,马刚大金星
铁岭山楂,西丰红,马刚
大金星,白里
农艺性状覆盖率 (%) 描述性状 63. 64 (43. 21)a 65. 45 (44. 44)a 58. 18 (39. 51)a
数值性状 67. 50 (52. 94)a 65. 00 (50. 98)a 67. 50 (52. 94)a
二元性状 90. 00 (75. 00)a 90. 00 (75. 00)a 80. 00 (66. 67)a
ISSR位点覆盖率 (%) 位点总数百分率 94. 00 (87. 04)b 96. 00 (88. 89)b 94. 00 (87. 04)b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57. 45
(90. 00;58. 70)b
58. 33
(93. 33;60. 87)b
57. 45
(90. 00;58. 70)b
注:数据说明同表 2。
综合法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位置,分别为
229 项和 255 项。因此,总体来看,在本试验
条件下,形态指标法所构建的核心种质资源是
有效和可用的 (表 4)。
表 4 各种方法和各个组别所得辽宁山楂核心种质特征值
观测项目
构建方法
形态指标法 分子标记法 综合法
组别 A B C A B C A B C
核心种质数量 (份) 8 4 4 8 4 4 8 4 4
核心种质特征 农艺性状占有量(项)描述性状 51 33 35 42 28 36 46 34 32
数值性状 36 23 27 41 25 26 35 24 27
二元性状 12 11 9 10 10 9 11 12 8
小计 99 67 71 93 63 71 92 70 67
ISSR位点占有量 (个) 位点总数 51 50 47 52 50 48 51 51 47
多态性位点数量 43 35 27 44 35 28 43 36 27
小计 94 85 74 96 85 76 94 87 74
两类占有量项目总计 (项) 490 484 484
注:各个项目的最大值及总和最大值为:81+51+12+54+46 =244;在组别中,A代表辽宁省山楂、B代表辽宁 1 组、C 代表
辽宁 2 组。
从分组情况看,辽宁 1 组山楂核心种质所
涉及全部项目的合计值为 457 项,辽宁 2 组山
楂核心种质所涉及全部项目的合计值为 433
项,说明分组对辽宁山楂核心种质的特征有影
响。进一步将辽宁 1 组和辽宁 2 组分别所得的
4 份核心种质再合并为 8 份山楂核心资源并计
算这些资源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方法
所构建的 8 份山楂核心种质依然是不同的,3
种方法中都含有的山楂资源是 3 份;分子标记
法构建的资源与形态指标法所构建资源的相同
率是 50. 00%,与综合法所构建资源的相同率
也是 50. 00%;形态指标法与综合法所构建资
源的相同率为 75. 00% (表 5)。
与不分组直接获得的 8 份辽宁山楂核心种
质 (表 1)相比,在各对应组别的资源构成上
也不完全相同:其中,形态指标法所得资源的
相同率是 62. 50% (秋金星、辽阳紫肉、寒
丰、西丰红和铁岭山楂) ;分子标记法的相同
率是 50. 00% (秋金星、本溪 4 号、红山岭和
马刚大金星) ;综合法的相同率是 62. 50%(辽
8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表 5 分组又合并条件下 30 份辽宁山楂资源的核心种质及其特征
观测项目
构建方法
形态指标法 分子标记法 综合法
核心种质名称 秋金星,辽阳紫肉,寒丰,
辽红山楂,铁岭山楂,西
丰红,辽宁 10 号,白里
秋金星,本溪 4 号,本溪 7
号,红山岭,铁岭山楂,西
丰红,辽宁 10 号,马刚大
金星
秋金星,辽阳紫肉,寒丰,
牛心台 1 号,铁岭山楂,
西丰红,马刚大金星,白
里
农艺性状覆盖率 (%) 描述性状 71. 19 (51. 85)a 67. 80 (49. 38)a 71. 19 (51. 85)a
数值性状 75. 56 (66. 67)a 77. 78 (68. 63)a 75. 56 (66. 67)a
二元性状 91. 67 (91. 67)a 91. 67 (91. 67)a 91. 67 (91. 67)a
ISSR位点覆盖率 (%) 位点总数百分率 92. 59 94. 44 94. 44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48. 00 (44. 44)b 70. 59 (66. 67)b 62. 75 (59. 26)b
注:数据说明同表 1。
阳紫肉、寒丰、牛心台 1 号、西丰红和铁岭山
楂) ,因此,在分子标记法中的共有资源率较
低。此外,从表 1 和表 5 结果还可发现,直接
构建的核心种质在形态指标法中包含辽宁 1 组
的核心资源的 75. 00%,在分子标记法中包含
75. 00%,在综合法中包含 62. 50%;而包含
辽宁 2 组核心资源所占的比率明显小于辽宁 1
组。但是,在分组又合并的 8 份辽宁山楂核心
种质中辽宁 1 组和辽宁 2 组资源各占
50. 00%。由此,可进一步看出分组与否在构
建核心种质中的效应。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在国内外不同植物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中总体取样比率通常为该物种总资源的 5% ~
30%,总资源多的物种或遗传多样性小的样
本,其核心种质所占的比率可小一些,反之取
样比率可以适当提高[3],本试验最终确定辽
宁山楂核心种质比率占总体资源量的 25%。
总结试验,建议辽宁山楂核心种质的构建程序
是:划定资源范围—确定是否分组—合理配置
资源—确定核心种质资源比率—选择各种性状
并合理赋值—资源数据标准化—筛选核心资源
—获得核心种质。这与刘勇等提出的程序基本
相同[7]。
本研究共选用山楂 35 个农艺性状并分为
3 类进行赋值和标准化,是在对辽宁山楂资源
长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这些性状中既包含有
重要的经济性状也包含有普通的形态性状,是
我们认为重要的性状。
辽宁省 30 份山楂资源的核心种质,在不
分组条件下采用形态指标法所筛选的核心种质
代表性好,8 份资源为:秋金星、桓仁向阳山
楂、牛心台 1 号、辽阳紫肉、鞍山紫肉、寒
丰、铁岭山楂、西丰红。
试验证实在所选的构建山楂核心种质资源
的 3 种方法中,虽然农艺性状的观测结果易受
环境影响,但依此所得核心种质资源的相关数
据仍具有高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所以形态指标
法在本试验条件下构建山楂核心种质资源时是
切实可用的。
在本试验中,不分组时所得辽宁山楂核心
种质的各项数据及特征值最好;建议在资源量
较少、形态学数据较完整条件下采用不分组的
方法筛选核心种质。
参考文献
1 Hintum van Th J L,Brown A H D,Spillane C,et al. Core
collection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IPGRI) :A Wiley - Sayce Publication,
1995
2 吕德国,李作轩 . 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 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91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
3 姜英林 . 67 份山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2009
4 代红艳,郭修武 .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遗传
多样性的 RAPD和 ISSR 标记分析 . 园艺学报,2008,35
(8) :1117-1124
5 Brown A H D. The case for core collection. In:The use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36-156
6 章秋平,刘威生,刘 宁,等 . 普通杏初级核心种质资源
的构建及评价 . 果树学报,2009,26 (6) :819-825
7 刘 勇 . 柚类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 武
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本文于 2011-06-07 收到,2011-07-03 收到修改稿。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KJ111109) ;重庆市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201040)。
汪开拓电话: (023)85731520
茉莉酸甲酯抑制贮藏葡萄扩展
青霉菌试验及机理研究*
汪开拓1,2,郑永华2,饶遵全1
(1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系,404100) (2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 要 研究了茉莉酸甲酯对 (1±1)℃贮藏期间巨峰葡萄青霉病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了其对
葡萄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以及主要致病菌扩展青霉 (Penicillium expansum )离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
明,茉莉酸甲酯可显著降低贮藏期间葡萄青霉病的发病率,并可显著诱导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
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在离体条件下也明显抑制扩展青霉的孢子萌发率和芽
管长度。因此,茉莉酸甲酯可间接诱导葡萄果实抗病性,并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显著抑制果实
采后腐烂的发生,在葡萄采后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葡萄 茉莉酸甲酯 腐烂 扩展青霉菌 葡萄青霉病 机理
葡萄 (Vitis vinifera L. )为我国主要的经
济水果之一,鲜食与加工价值高。但葡萄作为
典型的浆果类水果,其果实含水量高、组织娇
嫩,且采后生理代谢旺盛,在贮运过程中易发
生腐烂、脱粒与干梗等现象。这其中由扩展青
霉 (Penicillium expansum )引起的葡萄青霉
病为葡萄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由此导致的果实
腐烂极大地降低了葡萄商业价值,给产销业者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传统的化学药剂
处理虽可有效抑制葡萄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
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化学药剂的
使用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寻找绿色环保的处
理方法成为葡萄采后保鲜研究的新热点[2]。
近年来,采用绿色环保的激发子来诱导果
实抗病性成为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有效方法。
茉莉酸甲酯 (Methyl jasmonate,MeJA)作为
植物中的天然化学物质,能充当信号分子调控
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反应和次生代谢产物
的合成[3]。根据我们前期研究,现已证实采
后 10 μmol /L 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有效诱导杨
梅[4]、草莓[5]和枇杷[6]等多种水果果实抗病
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采后腐烂的发
生。但有关茉莉酸甲酯处理抑制葡萄采后腐烂
的最适条件尚未见报道,同时其发生机理也不
明确。因此,我们分析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
处理对葡萄采后腐烂的影响,再从果实抗病相
关酶活性以及病原菌离体生长的角度探讨相关
机理,以期为茉莉酸甲酯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02
中国果树 China Fruits 2011 (5) 2011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