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种改进的诱发拟南芥产生系统抗病性的方法



全 文 :2002-07-02收到 , 2002-11-08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070395)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E-mail:xuyuquan@hotmail.com)。
一种改进的诱发拟南芥产生系统抗病性的方法
何逸建 戚益平 许煜泉*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上海 200240)
摘要:报告了诱发拟南芥产生系统抗性的改进的方
法。通过直接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
cent)M18 菌悬液浇灌植株根际代替收集菌体与土壤混
合的方法 、以直接播种替代移苗以及以病原菌喷雾接
种法替代蘸叶接种法 , 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生态型 Columbia 中 , 有效地建立了诱导性系统抗性
(induced sy stemic resistance , ISR)的实验模式。这种改
进的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 ,缩短了试验周期 ,使大规模
筛选 IS R突变体成为可能 , 同时还能避免因移栽引起
的各种其他抗性反应的干扰。
关键词:拟南芥;荧光假单胞菌;诱导的系统性抗病
(ISR)
中图分类号:Q945
  诱发植物产生系统性抗病的途径分为两条 。
经典的途径是通过接种病原菌 ,植物体产生超敏反
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HR),在其未接种的其它
部位产生对病原体的广谱抗性 ,称为系统获得性抗
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 SAR)(Hammer-
schmidt和 Kuc 1995)。病原菌诱导的 SAR途径与
水杨酸的内源性合成有关(Malamy 等 1990), SAR
途径还伴随有一系列与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
lated ,PR)蛋白的表达 , 这常被看作 SAR 的标志
(Van Loon 1997)。另一条诱导系统性抗病的途径
是根际细菌诱发的诱导性系统抗性(induced sys-
temic resistance , ISR)。根际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
根系表面 ,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和溶解物为营养物
质。某些根际细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被称
为植物促生根际菌(plant g row th-promo ting rhi-
zobacteria , PGPR),其中一些株系能够诱导植物产
生系统抗性 , 称为根际细菌诱发的系统抗性 。目
前 , IS R现象已经在黄瓜 、烟草以及模式植物拟南
芥等多种植物上观察到。 ISR与 SAR 很相似 , 都
能有效地使植物在诱导处以外的部位获得广谱抗
性。但是 ,与 IS R相比 ,致病菌诱导的系统抗病性
往往与植株的损伤反应相联系 ,抗损伤反应的信号
分子与抗病性信号分子 ,会交叉在一起 ,难以严格
区分 , IS R由非致病性的 PGPR诱导 ,相对来讲 ,该
系统较为单一 ,更有利于分析系统抗性发生的信号
传递途径 。
Pieters等将短日照条件下生长的拟南芥幼苗
移栽入混有 PGPR菌 WSC417r 菌体的土壤中 ,诱
导植株产生 ISR抗性 ,使用蘸叶接种法在植株上接
种病原菌 ,通过评估发病严重程度判别植物是否产
生了 IS R抗性 ,建立了以拟南芥为基础的模式系统
用于研究 ISR 发生的分子机制 , 取得了重要进展
(Pieterse等 1996)。利用对各种拟南芥 IS R突变体
分析 ,已经证明 IS R是一条独立于 SAR的新的信
号传递途径(Pieterse等 1998),它与茉莉酸甲酯的
内源性合成有关。目前 ,深入开展 ISR分子机制研
究的主要障碍仍然是缺乏大量的可供研究的突变
体 ,新的突变体是从分子生物学上研究并阐明 ISR
生命过程的最有价值的材料 。但是 , Pieterse 的方
法试验周期较长 ,工作量大 ,容易产生伤害等其他
抗性的干扰 ,不适用于开展大规模的突变体筛选。
为此 ,本实验室对 Pieterse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直接
用 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 luores-
cent)M18菌悬液浇灌植株根际代替收集菌体与土
壤混合的方法 ,减轻了工作量;病原菌喷雾接种法
取代了蘸叶接种法 ,简化了操作步骤;采用直播幼
苗替代移栽苗 ,避免因移栽所引起的各种其他抗性
的干扰;用长日照取代了短日照 ,缩短了试验周期。
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态型 Columbia
上建立了 IS R模式系统 ,使大规模筛选 ISR突变体
成为可能 。采用本方法对 6 000多株 M2 代拟南芥
个体展开筛选 ,已经获得了 ISR抗性明显改变的突
变个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拟南芥的种植
将拟 南 芥 (Arabidosis thal iana)野 生 型
Columbia(Col-0)种子直接播于人工土中 , 4℃下春
化 72 h , 然后转入人工培养室(相对湿度 80%,温
度控制在 20 ~ 24℃,光照强度 80 ~ 200 μmol m-2
75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3 , 29(1):75-79
s-1 , 光照周期:短日光照为 9 h/d ,长日光照为 15
h/d)
1.2 微生物培养
非病原性根际细菌荧光假单胞菌 M18 的培
养 ,使用 King氏 B培养基(King 等 1954), 28℃培
养过夜 ,离心收集菌体 ,悬浮于 MgSO4 10 mmol/L
溶液 ,菌悬液稀释成 107 cfu/ml。
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由 Andrew Bent 提
供)的培养使用 King 氏 B培养基 , 28℃培养过夜 ,
离心收集菌体 ,溶液悬浮菌体 ,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菌
悬液。
1.3 诱导处理
本试验采用根部处理诱发拟南芥产生 ISR。
拟南芥苗龄为 2周 ,将终浓度为 107 cfu/mL 的荧光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 luorescent)M18菌悬液浇
灌于植株根部(每株浇菌悬液约 5 mL)。空白对照
组用 MgSO410 mmol/L 溶液作根部处理 。
1.4 病原菌接种及发病状况的评估
根部处理的植株 ,经 3周短日照或 2周长日照
后进行病原菌接种 。接种前保湿(RH 为 100%)24
h 。使用病原菌 DC3000 的菌悬液(含0.01%(V/
V)表面活性剂 Silwet L-77 ,终浓度 2.5×107 cfu/
mL进行叶片喷雾或蘸叶接种 。病原菌接种 4 d
后 ,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 16株进行发病状况的评
估。植株叶片的发病状况按照严重程度分成 4个
级别(图 1),计算植株的病情指数(方中达 1998):
病情指数=΢(病级叶数×级数)/(叶数总和×发
病最重级的级数)。
图 1 发病的分级标准
Fig.1 Ranking of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A:First rank;B:Second rank;C:Third rank;D:Fourth rank.
  对接种病原菌叶片中的 DC3000 细菌计数:每
个处理组中随机取 10片叶 ,称重 ,用无菌水洗涤后
在 MgSO410 mmol/ L溶液中匀浆 ,适当稀释后涂布
在 King 氏 B培养基(含利福平 50 mg/ L 和放线菌
酮 100 mg/ L)上 ,28℃培养 48 h后统计菌落数 ,计
算出每克病叶所含病原菌数目(Pieterse 等 1998)。
1.5 根际细菌M18的计数
取土壤 0.5 g 放入 50 mL MgSO4 10 mmol/L
溶液的三角瓶中 ,瓶中含玻璃珠 , 剧烈振荡 , 适当
稀释后 , 涂布于含有 M18抗生素标记(amp50 rif 10
tet10sp100)的培养基上 ,28℃培养 ,48 h后统计菌落
数 ,计算出每克土壤所含 M18数目 。
每个处理组各取 10株植株 ,取根部称重 ,放入
含玻璃珠的 10 mL M gSO4 10 mmol/L 溶液中剧烈
震荡 ,稀释后涂布于 M18的抗性培养基上 ,28℃培
养过夜后统计菌落数 ,计算出每克根系上定植的
M18菌数。
2 结果
2.1 M18在植株根际的定植
用浓度为 107 cfu/mL 的 M18菌悬液浇灌植株
根际后 ,土壤中 M18的含量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
里保持在 105 cfu/mL 这个数量级上。植株根部定
植的 M18也可以达到 105 cfu/mL 这个数量级 ,并
保持一个阶段(图 2)。
图 2 M18 在土壤及植株根部的含量变化
Fig.2 Population changes of M18 in soil and rhizosphere
76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9 卷
2.2 病叶中的病原菌 P.s.tomato DC3000含量
无论在何种光照条件下 ,与使用 MgSO4 10
mmol/L 溶液处理的对照组相比 ,经过 M18根部处
理的植株可以明显地抑制病原菌 P.s.tomato
DC3000在叶部的繁殖(图 3 、4),与统计得到的病
情指数的差别相符合 ,表明植株产生了对病原菌的
ISR抗性。短日照条件下经过 M18根部处理的植株
的病情指数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极显著(图
5)。
图 3  长日照条件下叶部病原菌群数的变化
Fig.3 Population changes of phytopathogen on leaf under long-day
condition
图 4 短日照条件下叶部病原菌群数含量变化
Fig.4  Population changes of phytopathogen on the leaf under
short-day condition
图 5 不同光照条件下病情指数的变化
Fig.5  Disease index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day lengths
P<0.01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Long:F =46.96 , F0.01=
7.56;Short:F=40.16 , F0.01=7.56)(n=16).
2.3 不同接种方法对发病状况的影响
比较两种不同的病原菌接种方法 ,使用蘸叶接种
法的植株病情指数比喷雾接种的略高些 ,但差异不明
显。无论采用何种接种方法 ,经过M18根部处理的植
株的病情指数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极显著
(图6 、7)。
图 6 不同接种方法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Fig.6  Disease index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ways of inoculation
P<0.01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praying:F=67.93 , F0.01=
7.56;Dipping:F=79.43 , F0.01=7.56)(n=16).
图 7 发病状况的比较
Fig.7 Effect of rot treatment with M18 on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A:Control;B:Root treatment with M18.
771 期            何逸建等:一种改进的诱发拟南芥产生系统抗病性的方法
3 讨论
通过吸收 、改进前人的方法(Pieterse等 1996),在
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Col-0)中 ,成功地建立了诱发
产生 ISR的实验系统。经过 M18根部处理的植株可
以明显抑制病原菌 P.s.tomato DC3000的感染 ,降低
病情指数。证明 M18能有效诱发 Col产生 ISR ,可作
为诱导 ISR的一种模式系统。
Pieterse等(1996)的方法主要利用已经完成基因
定位的突变体 ,深入分析突变基因在 ISR信号传递途
径中的位点和作用 ,更着重于试验结果的精确性。为
了开展大规模的 ISR突变体的筛选 ,本方法主要的改
进之处是简化了步骤 、缩短了周期 ,从而提高了筛选效
率。与 Pieterse等方法相较 ,本系统对植株生长条件 ,
诱发植株产生 ISR抗性方法以及病原菌接种技术等
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Pieterse等人在短日照的条件
下 ,种植拟南芥植株 ,植株的莲座叶数量较多 ,叶片面
积较大 ,有利于叶部病原菌接种和发病状况的评估。
但是 ,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周期较长 ,整个试验周期相应
延长。本文采用长日照生长条件 ,虽然植株的莲座叶
数量较少 ,叶片较小 ,但诱导菌诱发植株产生的 ISR抗
性并未受到影响 ,仍然可以方便地判别植株是否产生
了 ISR抗性(图 2 ~ 4),而试验周期则缩短了约两周。
本文方法采用了 M18菌悬液浇灌植株根际的方法诱
导植株产生 ISR抗性 ,与收集菌体与土壤混合的方法
相比 ,工作量大为减少 ,但同样可以在较长的时期内中
保持诱导菌在土壤中的一定浓度 ,保证了诱导菌在植
物根际定植(图1),这对于大规模的突变体筛选工作
比较有利。更重要的是用菌悬液浇灌植株根际的方法
可以代替移苗的方法 ,这样既简化操作步骤 ,也避免了
因移苗而必然造成的根系损伤以及各种生理反应对实
验结果的干扰。Pieterse采用病原菌蘸叶接种法 ,这种
方法侵染效果好且对每株植株的侵染效果较为均一 ,
但操作较复杂 ,不利于大规模采用。本文改用喷雾接
种法 ,病原菌的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图 5),通过病情
指数的统计检验植株是否产生 ISR ,工作量大大减少。
不足之处是造成假阳性的可能增加 ,但通过严格操作
步骤可以降低这种可能性。以上改进的 ISR诱发模
式更加适合于大规模的突变体筛选。利用该系统对经
甲基磺酸乙酯(EMS)、快中子以及γ射线诱变的拟南
芥Columbia M2代进行了大规模筛选 ,已获得了若干
株诱导抗性发生明显变化的突变体(数据另文发表)。
目前 ,正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研究 ,并将进行图位克
隆 ,以期找到相关基因 ,探索根际细菌诱导 ISR途径的
分子机理。
致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海研究员对本文阅
改及提供人工培养室。
参考文 献
方中达(1998).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1
Hammerschmidt R, Kuc J(1995).Induced Resistance to Disease in
Plants.Dordrecht ,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
ers ,
King EO , Ward MK , Ranery DE(1954).Two simple media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phycocyanin and fluorescin.J Lab Clin
Med ,44:309-320
Malamy J , Carr JP, Klessig DF , Raskin I(1990).Salicylic acid:a
likely endogenous signal in the resistance response of tobacco to
viral infection.Science , 250:1002-1004
Pieterse CMJ , Van Wees SCM , Hoffland E , Van Pelt JA , Van
Loon LC (1996).Systemic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induced
by biocontrol bacteria is independent of salicylic acid and patho-
gene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Plant Cell , 8:1255-1273
Pieterse CMJ , Van Wees SCM , Van Pelt JA , Knoester M , Laan
R , Gerrits H , Weisbeek J , Van Loon LC(1998).A novel sig-
naling pathway controlling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n Ara-
bidopsis.Plant Cell ,10:1571-1580
Van Loon LC(1997).Induced resistance in plants and the role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Eur J Plant Pathol , 103:753-
765
78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9 卷
An ImprovedMethod for Inducing Systemic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HE Yi-Jian , QI Yi-Ping , XU Yu-Quan*
(College of Biotechology and Life Science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 ty ,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This report describes an improved
method for inducing systemic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This includes irrigating
plants directly w ith Pseudomonas f luorescent
suspension instead of combining collected M18
w ith soil sow ing seeds derectly w ithout the ad-
ditional step to t ransplant seedlings to soil , and
pathogen spraying instead of leaf-dipping inoc-
ulation(Fig.5).With treatment of M18 , this
improved method set up the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model effectively under long-
day and short-day conditions(Figs.2-4).Be-
cause of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shortening of the experiment periods , it makes
the large scale screening of ISR mutants possi-
ble.In addition , this method can avoid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other resistants caused
by the transfer of seedlings.
Key words:Arabidopsis thaliana;Pseudomonas f luorescent ;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 SR)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xuyuquan@hotmail.com).
2002年《植物生理学报》审稿人名单
  我刊 2002年来稿由以下专家审查。公布本名单(按姓氏拼音为序)以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书农 宾金华 蔡 可 蔡伟明 蔡新忠 陈 凡 陈昆松 陈立松 陈培元 陈日远 陈受宜
陈同斌 陈晓亚 程红炎 崔克明 崔素娟 董发才 冯献忠 高辉远 龚 明 龚蓁蓁 何玉科
何祖华 黄 海 黄健秋 黄维南 黄学林 季作梁 瞿伟菁 李春俭 李德全 李良璧 李美如
梁 峥 梁承邺 梁建生 林鸿宣 林植芳 刘公社 刘友良 骆永明 麻 密 孟庆伟 米华玲
彭长连 裴真明 戚树源 上官周平 沈革志 沈允钢 施卫民 史益敏 束怀瑞 宋纯鹏 宋凤鸣
宋松泉 宋运淳 苏维埃 孙大业 孙谷畴 孙蒙祥 孙勇如 汤章城 唐克轩 田惠桥 田世平
王宝山 王金生 王隆华 王宁宁 王天铎 王小菁 王以柔 王宗阳 魏家绵 吴 平 吴乃虎
吴永强 夏 凯 夏镇澳 徐昌杰 徐春和 许大全 许亦农 许煜泉 薛红卫 薛勇彪 叶济宇
邢 达 曾广文 张 慧 张继澍 张景六 张良诚 张其德 张荣铣 张上隆 张蜀秋 张伟成
赵广荣 赵世杰 赵毓橘 郑 重 郑光华 种 康 周 燮 周人纲 朱 祯 邹 琦 左元梅
79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3 , 29(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