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定位是控制和治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揭示时间尺度对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山美水库流域SWAT模型,在对各个子流域的总氮(TN)流失强度进行模拟的基础上,从多年平均、多年月平均、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等3种时间尺度,对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关键源区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差异均十分显著,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程度以多年月平均最高,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最低;桃溪亚流域氮素流失量最大,是非点源氮污染关键源区.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类型均是影响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径流等自然因子对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的影响仅表现在不施肥月份和部分不施肥场次的暴雨洪水过程,这种规律与土地利用及施肥具有显著空间变化、而降雨径流的空间变异程度低有关.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ithin the watershed. In order to further reveal the impact of multiple time scale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nitrogen loss, a SWAT model of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otal nitrogen (TN) loss intensity of all 38 subbasin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oss and critical source areas were analyzed at three time scales of yearly average, monthly average and rainstorms flood proces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multipl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on nitrogen lo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N loss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nitrogen loss was in the order of monthly average > yearly average > rainstorms flood process. TN loss load mainly came from upland Taoxi subbasin,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land use types (such as farmland and forest) were alway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loss, while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on the nitrogen loss was only taken in no fertilization month and several processes of storm flood at no fertilization date.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use and fer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low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全 文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
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刘梅冰1,2,3 陈兴伟2,3∗∗ 陈 莹1,3
(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 3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
室培育基地, 福州 350007)
摘 要 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定位是控制和治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问题,为进一
步揭示时间尺度对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山美水库流域 SWAT
模型,在对各个子流域的总氮(TN)流失强度进行模拟的基础上,从多年平均、多年月平均、场
次暴雨洪水过程等 3种时间尺度,对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关键源区进行分析,并通过
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氮素
流失空间差异均十分显著,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程度以多年月平均最高,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最
低;桃溪亚流域氮素流失量最大,是非点源氮污染关键源区.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类型
均是影响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径流等自然因子对氮素流失空
间分异的影响仅表现在不施肥月份和部分不施肥场次的暴雨洪水过程,这种规律与土地利用
及施肥具有显著空间变化、而降雨径流的空间变异程度低有关.
关键词 非点源氮素流失; 空间分异; 多时间尺度; SWAT模型; 山美水库流域
∗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2014R1034⁃4)、福建省教育厅 B 类项目( JB12038)和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重点项目(2013N0013)
资助.
∗∗通讯作者. E⁃mail: cxwchen215@163.com
2014⁃11⁃14收稿,2015⁃04⁃10接受.
文章编号 1001-9332(2015)07-2183-09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Multiple time scales analysis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ni⁃
trogen loss within watershed. LIU Mei⁃bing1,2,3, CHEN Xing⁃wei2,3, CHEN Ying1,3 ( 1Institute of
Geograph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 Base of Humid
Subtropical Mountain Ecology (Fund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jian Prov⁃
ince), Fuzhou 350007, China) . ⁃Chin. J. Appl. Ecol., 2015, 26(7): 2183-2191.
Abstra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ithin the watershed. In order to further reveal the
impact of multiple time scale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nitro⁃
gen loss, a SWAT model of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otal nitrogen (TN) loss intensity of all 38 subbasin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oss and critical source areas were analyzed at three time scales of yearly average, monthly average
and rainstorms flood proces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multiple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on nitro⁃
gen lo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N loss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nitrogen loss
was in the order of monthly average > yearly average > rainstorms flood process. TN loss load mainly
came from upland Taoxi subbasin,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land use types (such as farmland and forest) were alway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loss, while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on the nitrogen loss
was only taken in no fertilization month and several processes of storm flood at no fertilization date.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use and fer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low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Key words: non⁃point nitrogen los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multiple time scales; SWAT;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5年 7月 第 26卷 第 7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Jul. 2015, 26(7): 2183-2191
近年来,非点源氮素流失已经成为河流、湖泊以
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恶化、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
原因[1-2]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受气象、水文、地形、
土壤结构、土地利用和农业管理措施等众多因素的
影响,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具有不确定性,不同
景观单元的单位面积氮负荷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性[3] .其中,有一小部分景观单元输出的污染物占整
个流域污染物的较大比重[4],成为非点源污染的关
键源区.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异特征,定位流
域向水体输送高氮负荷的关键源区,对于控制流域
非点源氮素污染,削减氮素流失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和
关键源区识别方面的研究.Wei 等[5]根据 10 年的平
均氮素流失强度,对各个子流域的氮产出进行分级
排序,将最高等级氮素流失的子流域定义为关键源
区;Wu等[6]分别对非点源营养盐负荷的空间分布
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多年平均营养盐产
出进行模拟,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邓欧平
等[7]基于多年平均和月平均数据,对长乐江流域非
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进行识别,发
现土壤氮库、大气沉降与氮肥施用是需要重点关注
的氮源.李兆富等[8]基于年内不同月份的监测数据,
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氮素输出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耕地与西苕溪流域氮素流失
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从以往研究来看,流域氮素流
失的空间分布及关键源区识别主要基于多年平均条
件,月尺度研究较少,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研究尚缺
乏,影响因素也主要考虑土地利用结构.而非点源污
染同时还受到降雨、径流等气象水文过程的影响,
年、月、日以及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等不同时间尺度下
的降雨、径流特征不同,对非点源氮素流失的影响也
有所差异.
研究发现,一年中氮素的大部分流失集中在汛
期的几场大暴雨洪水过程[9],场次暴雨对农田氮素
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初期冲刷与后期累加效
应[10],而从年尺度上看,降雨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氮
素的淋溶流失[11] .在水文现象中,不同时段的水文
过程表现出性质迥异的特征,短时间尺度如场次暴
雨的空间分布相对于年、月等较长时间尺度而言,具
有更大的随机性,降雨、径流空间分布的差异也会导
致流域地表氮素流失格局的变化[12] .目前,不同时
间尺度降雨、径流对氮素流失时间过程的影响已有
较多研究,而针对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
因素却鲜有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 是研究流域非点源污
染的有效途径,可以模拟预测年、月、日不同时间尺
度下农业管理措施对流域水文、泥沙和营养盐物质
的影响,在污染源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定位、
最佳管理措施模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3-15] .本
文以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泉州市饮用水源地山
美水库坝前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应用 SWAT 模型模
拟山美水库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从年、月、日不同
时间尺度模拟非点源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布,识别关
键源区,探讨影响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
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域非点源氮流失控制提供
科学依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山美水库位于泉州市晋江东溪中游,是一座集
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
枢纽工程,保证下游泉州市 400 多万人口的饮水安
全,是晋江流域目前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被誉为泉
州人民的“生命库”.山美水库大坝以上集水面积
1023 km2,水库来水主要包括上游的桃溪、湖洋溪两
大支流以及龙门滩跨流域调水(图 1).流域多山地
和丘陵,海拔约在 40~1360 m.流域气候属亚热带海
洋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约为 1600 mm,其中台风雷
雨季(7—9月)降水量大,在此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
37%~39%;而 10—12月为干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
图 1 山美水库流域子流域及各站点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subbasins and various stations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1~38: 子流域编号 Codes of subbasins. 下同 The same below.
48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20%.区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枯水年份降水量不及
丰水年份的一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约
占流域总面积的 68%,其次是园地和耕地,约占
12%和 11%,建设用地占 5%,其余有水域、草地及未
利用地等.流域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土壤类型
有硅铝质红壤、铝硅质红壤、渗育水稻土、潴育水稻
土、黄红壤和黄壤等,其中以硅铝质红壤分布面积最
为广泛.
近年来,随着流域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山美水
库库区水体不断恶化,总氮(TN)含量超标严重,主
要以 NO3
- ⁃N为主,水质基本处于Ⅴ类标准,水库处
于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发展的阶段,饮用水源地
供水水质受到影响,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饮水安
全[16] .
1 2 研究方法
1 2 1 SWAT模型 构建流域非点源 SWAT 模型需
要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本研究数据包括分
辨率为 30 m×30 m 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 ∶ 50
万福建省数字化土壤图 、2006 年土地利用数据,永
春和德化 2个气象站 1990—2010年的逐日最高、最
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以及 16 个雨量站的逐日降
水数据,来自山美水库及永春县水文站的实测水文
资料.如图 1 所示,模型将流域划分为 38 个子流域
和 297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其中,又可以根据
各子流域所处水系分成 3 个亚流域,分别是桃溪亚
流域、湖洋溪亚流域和山美水库库区亚流域.农业管
理措施主要考虑当地的水稻种植一般为一年两熟,
旱地以薯类和蔬菜为主,园地主要种植水果和茶叶,
各种农作物的耕作、施肥、收割等农业措施输入农业
管理模块.施肥主要包括无机肥和有机肥两种,其
中,畜禽养殖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以有机肥的方式
还田,详细的施肥情况如表 1所示.
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了影响产流、产沙和营养
盐过程的敏感性参数进行率定.其中,径流曲线数
CN2、土壤有效含水量 SOL_AWC、土壤蒸发补偿系
数 ESCO、浅层地下水再蒸发系数 GWQMN 和河道
有效水力传导度 CH_K2 是影响径流过程的关键参
数;泥沙输移线性补偿系数 SPCON、泥沙输移指数
系数 SPEXP、河道覆盖系数 CH_COV、河道冲刷系
数 CH_EROD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USLE_P 是影响
产沙过程的关键参数;氮渗透系数 NPERCO、20 ℃
时氨氮氧化速率 BC1、20 ℃时亚硝酸氮氧化速率
BC2以及 20 ℃时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速率 BC3 则是
影响氮营养盐过程的关键参数.
模型采用 2001—2005年和 2006—2010 年山美
水库实测入库日流量分别用于模型率定和验证,径
流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吻合程度较高,日 Ens 均超过
0.86;产沙仅有 1995—1997 年数据进行率定,月
Ens= 0.77,日 Ens= 0.58,也可以达到模拟精度要求;
由于水质数据有限,采用 2006—2008 年为率定期,
2009—2010年为验证期,率定期总氮(TN)、硝态氮
(NO3
- ⁃N) 、铵氮( NH4
+ ⁃N)浓度的相对误差都在
表 1 山美水库流域农业施肥情况
Table 1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土地利用类型
Land use type
作物
Crop
操作时间
Operation time
施肥措施
Fertilization measure
总氮 TN
(kg·hm-2)
总磷 TP
(kg·hm-2)
水田 早稻 04⁃16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77.00 34.00
Rice Early rice 05⁃01 追肥 Top dressing 33.00 -
晚稻 07⁃01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77.00 34.00
Late rice 07⁃17 追肥 Top dressing 33.00 -
旱地 蔬菜 03⁃06 有机肥(畜禽)Livestock manure 83.98 25.27
Rainfed cropland Vegetable 03⁃20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18.20 14.00
05⁃01 蔬菜追肥 Top dressing on vegetables 7.80 -
甘薯 07⁃15 有机肥(生活)Rural domestic sewage manure 51.20 10.72
Sweet potato 07⁃28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18.20 7.00
09⁃16 追肥 Top dressing 7.80 -
园地 芦柑 02⁃05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83.30 23.00
Orchard Citrus 05⁃05 有机肥(畜禽)Livestock manure 83.98 25.27
09⁃10 追肥 Top dressing 35.70 -
03⁃05 基肥 Base fertilization - 38.00
茶叶 03⁃25 追肥 Top dressing 74.90 -
Tea 05⁃15 追肥 Top dressing 32.10 -
08⁃20 有机肥(生活)Rural domestic sewage manure 51.20 10.72
- 无施肥 No fertilization.
58127期 刘梅冰等: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15%以内,验证期都在 23%以内,由于水质实测数据
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加上水文和泥沙部分的误差
也会累积到水质部分的计算,因此认为本文中的水
质误差是可以接受的.总体来看,SWAT 模型的模拟
效果达到精度要求,可以较好地用于山美水库流域
非点源污染方面的模拟.有关率定的具体过程详见
文献[17-18].
1 2 2不同时间尺度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 SWAT模型,模拟 1991—2010年气象
条件下,多年平均、多年月平均以及场次暴雨洪水过
程等 3种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布
特征.其中,多年平均尺度即统计降雨、径流及 TN流
失强度等水文要素分别在 38个子流域的 20年平均
值;多年月平均尺度即统计 38个子流域的各要素在
年内 12个月的 20年平均值;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则
从 20年的日径流序列中,每年选择一场最大洪水过
程(持续时间均为 7 d),计算各个子流域 7 d 的降
雨、径流和 TN流失强度平均值.
山美水库流域的氮素流失以溶解性无机氮为
主,其中硝态氮占总氮的 85%左右,是氮素流失的
主要形态,而有机氮含量较少.溶解态氮主要通过降
雨、径流的冲刷淋溶流失的,而吸附态(有机氮)则
通过泥沙富集进行传输.因此,在影响氮素流失的自
然因子中,本文主要选择降雨、径流作为评价因子,
不考虑地形、土壤等要素通过产沙对氮素流失产生
的间接影响.人类干扰方面主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其中流域以林地、耕地和园地为主要类型,因此重点
考虑农田面积比例(含耕地和园地)和林地面积比
例的影响.
为了分析影响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分布的自然环
境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选择降雨、径流以及农田面
积比例、林地面积比例等 4个影响因子,其中,降雨、
径流分别采用各子流域的多年平均值、多年月平均
值以及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平均值,农田面积比例则
根据现状土地利用分布图,统计水田、旱地和园地这
3种土地利用的面积总和占各个子流域总面积的比
例,林地面积比例即统计林地占各个子流域总面积
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各因子的
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各影
响因子与 TN 流失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计
算各要素的空间变异系数 CV 值,揭示自然环境和
人为干扰因子的空间变异程度对氮素流失空间分异
特征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多年平均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
2 1 1空间分布特征 由图 2 中山美水库流域各个
子流域的多年平均 TN 流失强度可以看出,流域氮
素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显著,TN流失强度范围
在 1.2~61.8 kg·hm-2,平均达到 18.61 kg·hm-2 .从
各个子流域的分布看,TN流失强度最高的子流域出
现在湖洋溪的 9、15、16号子流域,即湖洋镇中部,平
均达到 59.16 kg·hm-2;其次是 8、13、14、26、27 号
子流域,即湖洋溪的湖洋镇北部、南部和外山乡,以
及桃溪的呈祥乡、苏坑镇、锦斗镇等,TN流失强度平
均为 28.8 kg·hm-2;氮流失强度较小的有 1、5、6、
37、38号子流域,这些子流域主要集中在湖洋溪亚
流域上游源头区域以及山美水库库区,单位面积 TN
输出在 1.2 ~ 8.0 kg·hm-2 .从 3 个亚流域的分布来
看,桃溪亚流域的 TN 流失强度最高,为 21 11
kg·hm-2,氮素流失负荷量占全流域流失总量的
52 8%;湖洋溪亚流域的 TN 流失强度为 18 46
kg·hm-2,TN 流失量占全流域的 40.6%;山美水库
库区亚流域的 TN流失强度最低,为 9.81 kg·hm-2,
TN流失总量仅占全流域的 6.6%.总体来看,尽管最
大氮素流失强度出现在湖洋溪中部,但其所占面积
小,流域氮素流失仍然以桃溪亚流域最为显著,是山
美水库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关键源区.
2 1 2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非点源氮素流失的空间
分布同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
图 2 山美水库流域多年平均 TN流失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annual TN loss in Shanmei Reservoir wa⁃
tershed.
68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用,但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由表 2 可以发
现,子流域的 TN 流失与降雨、径流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农田比例、林地比例极显著相关(P<0.01),相
关系数 r 分别达到 0.960、-0.874,即土地利用类型
对流域氮素流失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以农田为主的
子流域,其氮素流失量最高可以达到林地子流域的
50倍以上,与 Wu 等[6]、Lam 等[19]、Chen 等[20]的研
究结果类似.这主要由于农田类型在农业生产过程
中大量使用氮肥,增加了流域内的氮源输入,增大了
农田氮素随降雨径流的流失风险[21];此外,农田由
于长期翻耕,土壤矿化作用强烈,硝态氮的淋溶流失
程度明显大于林地等免耕土壤[22],从而导致氮素流
失量增加.而林地主要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林下有许
多草类、矮小灌木等地表覆被,能滞留较多的氮素,
较好地保护养分不随径流流失[23] .
从表 2中的空间变异系数 CV 值可以发现,各
要素的空间变异程度是影响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分异
程度的重要原因.多年平均尺度上,流域内土地利用
类型和施肥活动的空间分异程度高,农田面积比例
CV 值高达 0. 679,与 TN 流失的 CV 值较为接近
(0 697);而降雨、径流的 CV 值较小,仅为 0.135、
0 092.由此可见,不同农田面积比例导致的施肥量
差异是导致氮流失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而流
域内部降雨、径流等自然因子的空间变异程度低,是
其与氮素流失空间分布相关性较低的重要原因.
2 2 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年内变化
2 2 1空间分布特征 在年内不同时段,山美水库
流域 TN流失强度最高的子流域与年尺度分布特征
较为接近(图 3),均出现在湖洋溪的 9、15、16 号子
流域,这主要是由于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农
田、林地等土地利用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从 3 个亚
流域来看,桃溪亚流域在汛期(4—10 月)的 TN 平
均流失强度达到 18.56 kg·hm-2,湖洋溪的 TN流失
强度为16.23 kg·hm-2,山美水库亚流域达到8 44
表 2 各要素与 TN流失的相关性及空间变异系数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annual TN loss and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项目
Item
与 TN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with TN
空间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spatial variability
降雨 Precipitation 0.135 0.050
径流 Runoff 0.092 0.078
农田比例 Proportion of farmland 0.960∗∗ 0.679
林地比例 Proportion of forest land -0.874∗∗ 0.258
总氮 TN 1 0.697
∗∗P<0.01; ∗P<0.05. 下同 The same below.
kg·hm-2;非汛期(11—3月)桃溪亚流域的 TN流失
强度为 2.39 kg·hm-2,湖洋溪的 TN 流失达到 2.05
kg·hm-2,山美水库亚流域为 1.17 kg·hm-2 .总体上
看,不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流域非点源污染依然以
桃溪亚流域最为突出.
从不同月份 TN 流失的空间分异程度来看(表
3),TN的空间变异系数 CV 值在 0.64 ~ 0.76,其中,
施肥季节(2—9 月)的平均 CV 值为 0.684,不施肥
季节(10—1月)的平均 CV 值达到 0.823,施肥季节
的空间变异程度总体小于不施肥季节.
2 2 2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从年内不同时段来看,
农田面积比例与 TN 流失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林
地比例与 TN产出呈极显著负相关;但降雨、径流与
TN流失空间分布的相关程度随季节而异(表 3).
2—9月的施肥季节,各个子流域的农田比例与 TN
流失的相关系数很高,均在 0.94 以上;而降雨、径流
与 TN流失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很弱,甚至出现负相
关的情况.在 10—12 月、1 月的不施肥季节,农田比
例与 TN流失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系数略有降低,小
于 2—9月的值;反之,径流与 TN 的相关性明显提
高 ,其中,10—12月的径流产出与TN产出的空间分
图 3 山美水库流域典型月份氮素流失强度分布(7月和 11
月)
Fig.3 Distribution of monthly TN loss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July and November).
A: 7月 July; B: 11月 November.
78127期 刘梅冰等: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表 3 不同月份各影响因子与 TN流失的相关性及变异系数
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monthly TN loss and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月份
Month
与 TN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with TN
降雨
Precipitation
径流
Runoff
农田比例
Proportion
of farmland
林地比例
Proportion
of forest land
空间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spatial variability
降雨
Precipitation
径流
Runoff
总氮
TN
1 0.402∗ 0.339∗ 0.879∗∗ -0.756∗∗ 0.067 0.191 0.805
2 0.032 0.054 0.941∗∗ -0.875∗∗ 0.043 0.098 0.655
3 0.090 -0.005 0.952∗∗ -0.850∗∗ 0.064 0.121 0.640
4 0.124 -0.119 0.956∗∗ -0.859∗∗ 0.048 0.088 0.643
5 0.197 0.091 0.945∗∗ -0.841∗∗ 0.072 0.097 0.659
6 -0.095 -0.244 0.952∗∗ -0.854∗∗ 0.067 0.079 0.687
7 -0.006 0.155 0.969∗∗ -0.893∗∗ 0.076 0.102 0.714
8 0.156 -0.013 0.961∗∗ -0.884∗∗ 0.073 0.100 0.707
9 0.215 0.186 0.950∗∗ -0.873∗∗ 0.061 0.098 0.765
10 0.402∗ 0.420∗∗ 0.925∗∗ -0.853∗∗ 0.055 0.167 0.836
11 0.044 0.495∗∗ 0.912∗∗ -0.852∗∗ 0.074 0.344 0.892
12 0.074 0.515∗∗ 0.892∗∗ -0.820∗∗ 0.069 0.227 0.761
布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1 月显著相关(P<
0.05),但降雨的相关性较小,仅 1月和 10 月达到显
著相关(P<0.05).
从表 3的变异系数 CV 值可以看出,不同月份
之间降雨的空间变异系数 CV 值相差较小,均小于
0.1,因此与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的 TN 流失的相关性
较小.径流的 CV值大于降雨,不同月份之间也呈现
较明显的差异.其中,2—9 月的径流 CV 值整体较
小,基本低于 0.1,与 TN流失的相关性很小;而 10—
1月的径流 CV 值明显大于 2—9 月,最高可达到
0 344,与 TN的相关性也随着升高,这与 TN的 CV值
分布的季节特征基本一致,即不施肥季节的 CV值大
于施肥季节的 CV值.可见,径流 CV值的季节变化特
征是影响 TN空间分异程度季节分布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 11、12 月仅有径流与 TN 流失显著相
关,而降雨的相关性很小,这主要是由于 11、12 月处
于全年中的最枯水期,降雨量少,降雨仅能反映剥蚀
土壤的能量,无法反映输出氮的能量;而径流是土壤
前期含水量和降雨的综合产物,是氮素迁移的主要
途径[12],各子流域土壤中的氮营养盐主要随径流过
程向流域出口汇聚,因此 11、12 月径流与 TN 流失
的相关性大于降雨与 TN的相关性.
2 3 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
2 3 1空间分布特征 从连续 7 d 平均的每年最大
一场暴雨洪水过程来看,流域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布
差异显著,TN流失强度最大的子流域也出现在湖洋
溪中游(图 4).从 3 个亚流域在暴雨期间的平均情
况来看,桃溪亚流域的 TN 流失强度最高,为 0 14
kg·hm-2,TN 负荷占流域总流失量的 49.1%;湖洋
溪亚流域的 TN 流失强度次之,为 0.13 kg·hm-2,
TN负荷占流域总量的 42.0%;山美水库库区亚流域
的 TN流失强度最低,仅为 0.1 kg·hm-2,TN负荷仅
占流域总量的 8.9%.由此可见,桃溪亚流域依然是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的关键源区.
图 4 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氮素流失空间分布图
Fig.4 Distribution of TN loss during maximum storm flood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A: 1991⁃09⁃03—09平均值 Average during 1991⁃09⁃03-09; B: 2004⁃
08⁃25—31平均值 Average during 2004⁃08⁃25-31.
88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表 4 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各要素与 TN流失的相关性及空间变异系数
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luence factors and TN loss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ximum storm flood and coeffi⁃
cient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暴雨洪水过程
Process of
storm flood
与 TN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with TN
降雨
Precipitation
径流
Runoff
农田比例
Proportion
of farmland
林地比例
Proportion
of forest land
空间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spatial variability
降雨
Precipitation
径流
Runoff
总氮
TN
1991⁃09⁃03—09 0.487∗∗ 0.293 0.817∗∗ -0.698∗∗ 0.166 0.226 0.441
1992⁃07⁃04—10 0.029 0.060 0.968∗∗ -0.916∗∗ 0.103 0.170 0.703
1993⁃06⁃04—10 -0.108 -0.237 0.947∗∗ -0.838∗∗ 0.121 0.150 0.561
1994⁃08⁃03—09 0.007 -0.055 0.925∗∗ -0.853∗∗ 0.157 0.266 0.670
1995⁃07⁃30—08⁃05 0.013 -0.105 0.948∗∗ -0.862∗∗ 0.119 0.195 0.617
1996⁃07⁃31—08⁃06 0.041 -0.020 0.878∗∗ -0.797∗∗ 0.179 0.286 0.690
1997⁃05⁃04—10 0.223 0.174 0.896∗∗ -0.767∗∗ 0.266 0.366 0.650
1998⁃05⁃08—14 0.350∗ 0.213 0.906∗∗ -0.799∗∗ 0.201 0.329 0.580
1999⁃10⁃07—13 0.167 -0.077 0.944∗∗ -0.854∗∗ 0.250 0.320 0.778
2000⁃06⁃17—23 -0.032 -0.141 0.855∗∗ -0.756∗∗ 0.102 0.163 0.685
2001⁃08⁃28—09⁃03 -0.161 -0.256 0.913∗∗ -0.838∗∗ 0.209 0.253 0.534
2002⁃08⁃04—10 -0.012 -0.073 0.921∗∗ -0.832∗∗ 0.135 0.230 0.651
2003⁃08⁃19—25 -0.064 -0.160 0.873∗∗ -0.751∗∗ 0.321 0.374 0.592
2004⁃08⁃25—31 0.428∗∗ 0.416∗∗ 0.799∗∗ -0.656∗∗ 0.266 0.485 0.849
2005⁃08⁃13—19 0.262 0.041 0.820∗∗ -0.765∗∗ 0.176 0.276 0.695
2006⁃07⁃13—19 0.068 -0.030 0.888∗∗ -0.838∗∗ 0.159 0.222 0.837
2007⁃08⁃13—19 0.294 0.146 0.885∗∗ -0.804∗∗ 0.155 0.183 0.642
2008⁃06⁃12—18 -0.208 -0.377∗ 0.938∗∗ -0.832∗∗ 0.130 0.172 0.617
2009⁃08⁃08—14 0.329∗ 0.279 0.946∗∗ -0.873∗∗ 0.198 0.307 0.789
2010⁃06⁃13—19 0.206 0.057 0.939∗∗ -0.836∗∗ 0.167 0.186 0.670
受到暴雨的雨量、降雨时间和暴雨中心等因素
影响,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氮素流失空间分布
特征差异显著.从表 4 可以看出,20 场洪水过程的
TN空间变异系数 CV值相差较大,其中,最小 CV值
仅为 0.441,出现在 1991年,流域内氮素流失普遍较
高,氮流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最大 CV 高达 0.849,
出现在 2004年,氮素流失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
2 3 2日尺度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由表 4 可以看
出,在 20 场最大暴雨洪水序列中,农田比例与 TN
流失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林地比例与 TN 流失均为
极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依然是影响流域场次
暴雨洪水过程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降雨与 TN流失
量显著相关的有 4 场,径流与 TN 显著相关的有 2
场,均出现在没有施肥的日期,但并非所有不施肥日
期的暴雨洪水过程都与 TN 流失密切相关.由此可
见,暴雨洪水的降水空间变化程度大,在土地利用、
施肥作用的空间变化不相匹配的情况下,TN流失表
现出来的空间分异偶然性更大.
3 讨 论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过程受到降雨、径流、土地
利用、施肥活动等因子的控制和影响,空间差异性
大,各种环境因子空间分异程度不一,对流域氮素流
失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山美水库流域在多
年平均、多年月平均、场次暴雨洪水等不同时间尺度
的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有所差异,其中,平均变异
系数 CV值按从大到小排列为:多年月平均(0.73) >
多年平均(0.69)>场次暴雨洪水(0.63).从各种因素
的影响程度来看,农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
变异程度高,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氮素流失空间分异
的影响程度均十分显著.而降雨、径流等动态变化的
自然因子的影响则有所差异,是导致流域氮素流失
空间分异的时间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多年平均尺度上,由于山美水库流域属亚热带
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较为丰富,流域内部降雨、
径流的空间差异并不大,CV 值仅为 0.05 和 0.078,
因此氮素流失空间分布基本不受自然因子影响,空
间分异程度居中.年内不同月份,降雨、径流对氮素
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施肥季节主要处于
丰水期,降雨量丰富,降雨、径流的空间变异系数 CV
值较小(0.063、0.098),对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也
小;而不施肥季节主要处于枯水期,降雨量少,降雨、
径流 CV值稍大(0.066、0.232),对氮素流失空间分
布的影响也大,尤其是径流 CV值更大,与氮素空间
98127期 刘梅冰等: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分布显著相关,氮空间变异系数随之增大,因此,月
平均 CV值最高.这与唐艳凌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
丰水期水质的空间变异程度普遍低于枯水期.场次
暴雨洪水尺度上,每年最大一场暴雨、洪水过程的空
间变异程度大(0.179、0.258),在其与土地利用的空
间分布以及施肥日期不相匹配的情况下,氮素流失
的空间分异偶然性更大,CV 值分布离散,平均 CV
值更小,仅有部分不施肥场次的降雨、径流对氮素空
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总体来看,土地利用分布始终是影响流域氮素
流失的主导因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及施肥都具有
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山美水库流域氮素流失的空
间分异程度高,且流域氮素流失关键区都集中在耕
地、园地分布密集的子流域.然而,随着时间尺度的
变化,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有所差异,
尤其是在枯水期不施肥的月份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
中不施肥的日期,降水、径流对氮素流失的影响程度
增大,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这种规律与土地
利用及施肥具有显著空间变化、而降雨径流的空间
变异程度低有关.
除了降雨、径流和土地利用、施肥等因素,流域
的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也会影响非
点源氮素流失的分布特征.坡度是地形的主要特征
要素,一般通过影响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氮素的
流失.但随着坡度的升高,水土流失量并不一定随之
增加,还要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蒋
荣等[25]发现,坡耕地和裸地的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
加而增大,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而水土保持林地
坡面的产沙量则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少,这主要由于
随着坡度的增加,水土保持林受人为扰动少,地表枯
枝落叶覆盖度高,产沙量减少,营养盐流失也随之降
低.此外,土壤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强度都有重
要影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土
壤可蚀性等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也会影响到非点源
氮素流失的空间分布.土壤本身也储存着大量的氮
素,有研究发现,全球不同气候土壤类型 1 m氮库含
氮量 1.07~28.07 t·hm-2 [26],高于通过施肥、畜禽和
生活排污等进入生态系统的氮量;邓欧平等[7]的研
究也认为,土壤氮库是长乐江流域的关键氮源.一般
来看,较高的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总
氮的流失,但也有研究发现,由于林地中枯枝落叶加
速腐烂分解,土壤表层氮素含量增加,在强降雨冲刷
下,土壤可溶性氮流失量反而超过了旱地[27] .增强
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坡改梯、等高耕作、退耕还林
(草)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氮素流
失[28-29] .
4 结 论
不同时间尺度下,山美水库流域氮素流失空间
差异十分显著,TN流失强度最大的子流域出现在湖
洋溪亚流域,但桃溪亚流域的氮素流失量最大,是非
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年尺度上,流域氮素流失空间
变异系数 CV值高,为 0.697;月尺度上,氮素分布的
CV值在 0.64 ~ 0.76,其中施肥季节的空间变异程度
总体小于不施肥季节;日尺度上,暴雨洪水过程的氮
素变异系数 CV值在 0.441~0.849,不同场次暴雨洪
水过程的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程度差异显著.
土地利用分布是影响山美水库流域氮素流失空
间分异特征的主导因素,在年、月、日时间尺度上,农
田比例与林地比例均与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分布呈极
显著相关.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径流等自然因子
对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尤其是
在枯水期不施肥的月份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中不施
肥的日期,降水、径流与氮素流失空间分布显著相
关,也成为影响流域氮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从而
导致流域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时间尺度差异.
总体上,这种规律与土地利用及施肥具有显著空间
变化、而降雨径流的空间变异程度低有关.
参考文献
[1] Ouyang W, Skidmore AK, Toxopeus AG, et al. Long⁃
term vegetation landscape pattern with non⁃point source
nutrient pollution in upper stream of Yellow River basin.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0, 389: 373-380
[2] Wu Z (武 震), Jia P⁃Q (贾佩峤), Hu Z⁃J (胡忠
军),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enshuijiang
Reservoir eco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with Ecopath
mode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
学报), 2012, 23(3): 812-818 (in Chinese)
[3] Gao C, Zhu JG, Zhu JY, et al. Nitrogen export from all
agriculture watershed in the Taihu Lake area, China.
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Health, 2004, 26: 199-207
[4] Gburek WJ, Sharpley AN. Hydrology control on phos⁃
phorus loss from upland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8, 27: 267-277
[5] Wei OY, Hao FH, Wang XL. Regional nonpoint source
organic pollution modeling and critical area identification
for watershed bes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8, 187: 251-261
[6] Wu YP, Chen J.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point source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East River (Dongjiang) in South China. Ecological Indi⁃
cators, 2013, 32: 294-304
091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7] Deng O⁃P (邓欧平), Sun S⁃Y (孙嗣旸), Lyu J (吕
军). Nitroge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rcSWAT in Changle Riv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 2013, 34(4): 1284-1290 ( in
Chinese)
[8] Li Z⁃F (李兆富), Yang G⁃S (杨桂山), Li H⁃P (李
恒鹏). Effects of land use on nitrogen export in Xitiaoxi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 2006,
27(3): 498-502 (in Chinese)
[9] Vinay N, Prasanna HG, Mulla DJ. Effects of changes in
N⁃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water quality trend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 1855-1860
[10] Li R⁃L (李瑞玲), Zhang Y⁃C (张永春), Zeng Y (曾
远), et al. Effects of rainstorm on the export of farm⁃
land nitrogen with surface runoff in hilly area of Tai
Lake Basin.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农业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6): 1185-1190 ( in Chi⁃
nese)
[11] Schilling KE. Chemical transport from paired agricultural
and restored prairie watersheds. Journal of Environmen⁃
tal Quality, 2002, 31: 1181-1193
[12] Wei L⁃H (魏林宏), Zhang B (张 斌), Cheng X⁃Q
(程训强). Effects of hydrological factors on nitrogen
loss in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Journal of Hydrau⁃
lic Engineering (水利学报), 2007, 38(9): 1145 -
1150 (in Chinese)
[13] Liu XL, Chen QW, Zeng ZX. Study on nitrogen load re⁃
duc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manage⁃
ment in a small agricultural watershe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69: 1689-1696
[14] Naramngama S, Tong ST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conservat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Upper Little Miami River basin. Agricultural Wa⁃
ter Management, 2013, 119: 65-79
[15] De Girolamo AM, Lo Porto A. Land use scenario deve⁃
lopment as a tool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within the
Rio Mannu Basin. Land Use Policy, 2012, 29: 691 -
701
[16] Zhou Z⁃M (周真明), Shen C⁃H (沈春花), Tu F (涂
帆), et 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Shanmei Reser⁃
voir by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
dex.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2): 215-
217 (in Chinese)
[17] Yang L (杨 柳), Liu M⁃B (刘梅冰), Chen Y (陈
莹), et al. Daily runoff simulation in Shanmei Reservoir
catchment based on SWAT model.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南水北调与
水利科技), 2013, 11(1): 3-5 (in Chinese)
[18] Liu M⁃B (刘梅冰), Chen D⁃P (陈冬平), Chen X⁃W
(陈兴伟), et al. Coupling SWAT and CE⁃QUAL⁃W2
models to simulate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Shanmei
Reservoir watershed.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2): 3574 - 3580 ( in
Chinese)
[19] Lam QD, Schmalz B, Fohrer N. Modelling point and
diffuse source pollution of nitrate in a rural lowland
catchment using the SWAT model.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 317-325
[20] Chen Y, Shuai JB, Zhang Z, et al. Simulating the im⁃
pact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for surface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A case study on reducing inorganic nitrogen
load at a watershed scal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 62: 61-70
[21] Guo JH, Liu XJ, Zhang Y, et al. Significant acidifica⁃
tion in major Chinese croplands. Science, 2010, 327:
1008-1010
[22] Levanon D, Codling EE, Meisiner JJ, et al. Mobility of
agrochemicals through soil from two tillage syste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3, 22: 155-161
[23] Song L⁃X (宋林旭), Liu D⁃F (刘德富), Xiao S⁃B
(肖尚斌), et al. Study on non⁃point nitrogen and phos⁃
phorus load from Xiangxi River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SWAT. Acta Scientiae Circum⁃
stantiae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1): 267- 275
(in Chinese)
[24] Tang Y⁃L (唐艳凌), Zhang G⁃X (章光新).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农业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4): 725 - 732 ( in Chi⁃
nese)
[25] Jiang R (蒋 荣), Zhang X⁃Q (张兴奇), Ji Q⁃F (纪
启芳), et al. Effects of slope gradient and rainfall in⁃
tensity on runoff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of slope land
in Karst ar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环境保
护科学), 2012, 38(5): 13-17 (in Chinese)
[26] Post WM, Poster J, Zinke PJ, 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soil nitrogen storage. Nature, 1985, 317: 613-616
[27] Du L⁃Y (杜立宇), Liu Y⁃R (刘艳茹), Dong S⁃P (董
淑萍),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output in Taizi
River watershed.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1): 268-272 ( in Chi⁃
nese)
[28] Tang F⁃F (唐芳芳), Xu Z⁃X (徐宗学), Xu H⁃S (徐
华山). Identific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assessment of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Chao River
basin.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5): 497-504 (in Chinese)
[29] Wang X (王 晓), Hao F⁃H (郝芳华), Zhang X (张
璇). Optimization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on⁃
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bas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335-1343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刘梅冰,女,1981 年生,博士,讲师. 主要从事流
域水资源水环境研究. E⁃mail: lmb_18@ 163.com
责任编辑 肖 红
19127期 刘梅冰等: 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空间分异特征的多时间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