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花棘豆化学防除的研究



全 文 :黄 花 棘 豆 化 学 防 除 的 研 究 ’
李建科 杨具田
(西北民族学院牧医系 , 兰州 )
唐 正轩
(甘肃省天祝县赛拉隆乡兽医站 )
黄花棘豆 ( O x 夕 t r o P `5 o e h r o c印 h a l ) 、
甘 肃棘 豆 ( o . k a n s u e n s `s ) 和 小 花 棘 豆
( 0
. 川。 6r a) 引起家 畜 中毒已成了西北地
区畜牧业的大患之一 。 近年来 , 有些地方采
取人工挖除 , 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 , 又破坏
了草场 。据最近报道 ,内蒙古用稀盐酸浸泡去
毒的方法 , 但程序繁多 , 成本又高 , 能否在
牧区实施尚需研究 。 我们于 1 9 8 6年 8 一 9 月
在甘肃天祝皮台湾发病牧场 , 对黄花棘豆进
行了化学防除的研究 。
甘肃棘豆 , 8 月底至 9 月结荚 , 9 月底至 10
月枯萎 。
一 、 自然条件
试验草场属于山地草甸草原 , 植被覆盖
度 90 %以上 。 土壤以山地黑钙土为主 。 牧场
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是甘肃棘豆和黄花棘
豆 , 这些毒草成片漫生 , 抑制着优良牧草的
生长 , 造成草原严重退化 。
甘肃棘豆当地牧民称团 巴草 , 是多年生
草本植物 。 植株高 10 一 30 厘米 , 基部分枝 ,
奇数羽状复叶 , 茎叶均具柔毛 。 总状花序近
头状 , 花粤筒状 , 花冠黄色 , 荚果长园或卵
园形 。 在该牧场 5 ~ 6 月发芽 , 8 月开花 ,
8 月底到 9 月结荚 , 9 月底到 1 0月枯萎 。 分
布于海拨 2 , 50 0米左右 之 处 , 无明显的垂直
分布差异 , 多生于山间谷地 。
黄花棘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株高 35 ~
45 厘米 , 基部分枝 , 密生黄色短柔毛 , 奇数
羽状复叶 , 叶 、 茎密生短柔毛 , 总状花序腋
生 , 呈园筒形 , 荚果 矩园形 。 生长地海拨
2
,
5 0 米以上 , 多 分布于山坡 , 呈片状集中
分布 。 在该牧场 5 ~ 6 月发芽 , 开花稍迟于
二 、 材料和方法
1
。 材料 72 % 2 , 4 一 D丁酷 , 沈阳
军区旅大化工厂出品 。 29 % 2 甲 4 氯 , 天津
市农药厂 出品 。 黄花棘豆为天然草场上生长
的 , 时值花后期 ( 8 月25 一 9 月 5 日 ) 。
2
. 方法 把以上两种药品分为 4 个剂
量组和 5 种 处 理 ; 2 , 4 一D丁 酷 和 2 甲
4 氯各设一个大剂量组 , 并设一个对照区 ,
共 23 个小区 。 采 用 喷 雾 法 , 2 , 4 一 D 丁
醋每亩兑水 25 公斤 , 2 甲 4 氯每亩兑水 50 公
斤。 小区面积 5 X S 米 “ ,随机区组排列 。 喷
药后持续观察 , 统计结果 。 每小区按对角线
取 3 个点 , 每点0 . 7 X 0 . 7米 “ , 记载干 、 鲜重
和株数 。
3
. 判定标准 ( 1 ) 植株个体判定 :
植株半死者 ( 5 0一 80 % ) 均记为残存 , 全株
明显枯死者记为死亡 。 ( 2 ) 各区效果综合
评定 : “ 一 ” 为阴性 , 未见明显药害 ; “ 十 ”
为小区内总体的2 。%受到药害 , 植株的 1 / 3
受到药害 ; “ 十 + ” 为小区内总体的50 %受到
药害 , 植株的 2 / 3 受到药害 ; “ 十 十 + ”
为小区内总体的8 0% 受到药害 , 全 株 枯 死 ;
“ 十 十 十 + ” 为小区内总体的 95 % 以上受到药
害 , 全株干枯 。
. 承蒙甘肃省植保检疫总站刁绍东、 侯健雄提供 药 晶
并审定结果 , 植物标本蒙甘肃省草原队植 物 标本室鉴定 ,
特此致谢。
三 、 试验结果
8月 2 5日上午开始喷洒 , 当时气温 16 ℃ ,
到下午 2 时半喷完 ,当时气温 21 ℃ , 当天下午
1 8时观察 。 每 亩 喷洒 2 , 4一 D 丁醋 4 两和 6
两及每亩喷洒 2 , 4一D 丁酷 6 两加石蜡油3 . 0
m l的小区 , 幼嫩花头弯曲 , 部分植株叶片变
萎 , 其余各组未见直观变化 。 8 月 2 6 日上午
1 3~ 1 4时观察 ( 当时气温 2 4 oC ) , 喷洒 2 , 4
一 D 丁醋 : 4 两 / 亩 、 4 两 / 亩加施尿素 0 . 5
公斤 、 4 两 / 亩加石蜡油2 . o m l 、 6 两 / 亩 、
6 两 / 亩加石蜡油 3 . o m l 、 10 两 / 亩 (大剂
量组 ) 及 4 两 / 亩和 6 两 / 亩均以 7 : 3 (2
4一 D 丁酷 : 2 甲 4 氯 ) 比例与 2 甲 4氯配合使
用的小区 , 部分植株 (约 30 % ) 叶片卷曲较
明显 ,喷洒 2 , 4一D 丁醋 : 1两 /亩 、 1两 /亩加石
蜡油 0 . 5扭 1、 2两 /亩 、 2两 / 亩加石蜡油 1 . o m l
及 1 两 /亩和 2两 / 亩均以 7 : 3比例与2 甲 4 氯
配合使用的小区 ; 喷洒 2 甲 4 氯 : 3 两 / 亩 、 5
两 /亩 、 7两 /亩 、 g 两 /亩及 2 4 , 5两 /亩 ( 2 甲 4
氯大剂量组 ) 的小区 , 无明显变化 。 9 月 4
日药效充分发挥 ,效果明 显 。 喷洒 2 , 4一 D 丁
酷 : 1 两 / 亩 、 1 两 / 亩加石蜡油 o . s m l及
1两 / 亩以 7 : 3比例 与 2 甲 4 氯配合 使用的
小区 ; 喷洒 2 甲 4 氯 : 3 两 / 亩 、 5 两 / 亩 、
7 两 / 亩 、 9 两 / 亩的小区为 “ 一 ” , 喷洒
2 , 4一 D丁醋 4 两 / 亩 ( 以 7 : 3 比 例 与 2 甲
4 氯配合使用者 )及 2 甲 4 氯大剂量组 ( 2 4 . 5
两 / 亩 ) 为 “ + ” , 喷洒 2 , 4一 D 丁醋 : 2
两 / 亩 、 2 两 / 亩加 石蜡油 1 . o m l 和 2 两 /
亩以 7 : 3比例与 2 甲 4 氯 配合使用 的小区为
“ 十 + ” , 喷洒 2 , 4一 D丁醋 : 4 两 / 亩加石蜡
油2 . o rn l 、 6 两 / 亩 、 6 两 / 亩加石蜡油 3 . 0
m l及 6 两 / 亩以7 : 3比例与 2 甲 4 氯配合使
用的小区为 “ 十 十 十 ” , 喷洒 2 , 4一 D 丁酷 : 4两
/亩 、 4两 /亩加施尿素 9 . 5公斤及 2 , 4一 D丁酷
大剂量组 (1 o两 /亩 )的小区为 “ + + + 十 ” 。
表 1 表明 , 4 两 / 亩加尿 素 0 . 5公斤与
目端方-调拱擂粉握毯浮侧城伴洲
眨友
嫉,任闪谈ON翻喇展减叼分闪…刻钊圳洲目、|l区俘计障洪一日巴履阮卜es越月体十姗卜a l,N`次留盈翠十咫卜a |娜卜z%之受卜O!,叭人次之

2, 4一 D丁酷大剂量组 ( 10 两 / 亩 ) 效果最好
(9 5 % 以上 ) , 但这两个区 的效 果差 异不
大 。 考虑到经济效益 , 则以 4 两 / 亩加尿素
0
.
5公斤小区的最为实用 。
四 、 讨 论
2 , 4一 D 丁酷属于选择性输导 型 茎叶 处
理剂 ,故以茎叶喷洒为宜 。 药物被茎叶吸收进
入细胞后 , 可被水解成 2 , 4一滴酸 , 抑制叶
绿素的形成 , 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 干扰植物
体内激素平衡 , 以致植物生长平衡失调而死
亡 。 另外 , 2 , 4一滴是通 过共质体系 并随光
合作用的产物而转移 , 故光合作用高时输导
作用强 , 就是说与 日光条件有关 。 在南方用
量一般低于每亩 1 一 1 . 5两 , 东北 2 一 3 两 ,
西北 , 特别是高寒牧场用量要加大 , 我们的
试验认为 , 以每亩 4 ~ 6 两为佳 。 用药时期
也很重要 。 一般认为 , 2 , 4一滴在 晚春或早
秋施用为好 。 因为此时 2 , 4一滴能随大 量同
化物输往根部 , 作用更为彻底 。 本试验是在
8 月 2 5 日至 9 月 5 日进行 , 天祝皮台湾牧场
正处于早秋阶段 。
关于增效作用 , 经与化肥 、 石腊油 (叶
面展开剂 ) 、 2 甲 4 氯配合使用 , 证明与化
肥配合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 这可能是化肥增
强了同化过程 , 从而使药效充分发挥所致 。
1 两 / 亩 、 2 两 / 亩组 , 株数防效低于
鲜重防效 。 这可能是在此剂量下 , 虽未杀死
植株 ,但抑制了合成过程的结果 。 4 两 / 亩 、
6两 / 亩及 2 , 4一 D丁醋大剂量组 , 株数防效与
鲜重防效接近 , 可能是因为残存过少 , 这种
影响亦相应减小之故 。
表 2 喷施药物对黄花棘豆英旅贡的影响
i 区 组
芙穗重 及 效果 一 十 + + i + 十 + + . 对 照 区
一、 、一可坪舟}一帐一、
注 : 荚穗重为 50 个英穗 的重 ; 效果计算 : (对 照 一 药组 ) /对照 火 l o oa
对荚穗重的影响 (表 2 ) , 以 4 两 / 亩
加施尿素 9 . 5公斤小区 最为明显 , 但也不过
6 0%
。 这可能是因为施药时荚穗已处于成熟
期 , 故影响不大 。 如在花期或花前期施药 ,
对荚穗重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 对籽实的影响
有待进一步研究 。
2 甲 4 氯单独使用或与 2 , 4一 D丁 醋配合
使用 , 作用均差 。 是否因黄花棘豆对 2 甲 4
氯不敏感 , 或是地区自然条件所致 , 尚待进
一步探讨 。
施药除使野菊花花头弯曲 , 对秦芜叶片
有杀伤外 , 对禾木科 及莎草 科牧草 未见杀
伤 。 故认为 2 , 4一 D 丁醋使用安全 , 对控制该
毒草生长 , 并使草原生态良性化可能会起到
良好的作用 。
五 、 小 结
1
. 西北高寒牧场 , 8 月底至 9 月初用
2 , 4一 D 丁酷防 除 黄花棘豆 , 以 4 一 6 两 /
亩兑水25 公斤为好 , 防除率可达 90 % 以上 。
配合使用尿素可以增效 。
2
。 用药时期以花前期或花期 ( 7 ~ 8
月初 )为佳 。
主妻参考文嗽
〔 1〕 李建科等 , 1 9 8 7 : 黄花棘豆 、 甘肃棘豆 中毒的
调查研究初报 , 中国兽医科 技。
〔 2 〕李柞煌等 , 19 7 3 : 醉马草 ( 小花棘豆 ) 中毒的调
查和有毒成分的研究 。
〔 3 〕张生民等 , 19 8 1 : 甘肃棘豆中毒 , 畜牧 兽 医学
报。
〔 4 〕曹光荣等 , 19 8 6 : 陕西榆林地区和宁夏海原县绵
羊疯草病 , 动物毒物学。
〔 5 〕鲁西科 , 19 8 6 : 西藏家畜棘豆 、 茎直黄芭中毒 ,
动物 毒物学。
〔 6 〕王 文元 , 19 8 6 : 醉马草 的新生 , 光明 日报 。
〔 7 〕农牧渔业部农药检定所 , 19 8 4 : 图外农药新品种
田问药效试验结果汇 编。
〔 8 〕华南农学 院主编 , 1 98 3 : 植物化学保护。
黑 麦 草 网 斑 病 及 其 防 治
罗 禄 怡
(贵州省黔南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
摘 要
网斑病在贵州是多年生黑麦草草场的重要病害 , 已对牧草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 由于此病的为害 , 导
致另一些真菌的次生侵染 , 使感病植株的叶片大量枯死 , 严重影响了鲜草的利用和草种质量 。 牧用草场采
用适牧刘割措施 , 能有效控制其为害多 草籽繁殖场应重点抓好 5 月盛发期的药剂防治 。
黑麦草网斑病是全球性病害。 在苏联 、
美国 、 新西兰 、 荷兰等国家的部分地 区严重
为害黑麦草 、 羊茅及早熟禾 。 此病对新建草
场并不显得重要 , 但对多年生黑麦草草场则
能造成较大的损失 。 这已在贵州的草地建设
中得到证实 , 成为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的重要
病害之一 。
萎 , 草场连片枯若灼烧 。 冬季和初春 , 感病
植株叶端发黄 , 易被误认为是缺氮造成 。
症 状
病斑主要分布在中、 下部叶片 , 新叶很
少发现 。 初期病斑约。 . 5~ 1 . 5毫米 , 在叶面
呈深褐色小斑点 , 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纵横
方向侵染 , 最后形成深褐至黑褐 色 的 典 型
网状斑纹 。 网斑线纹清晰 , 其周 围 组 织 通
常由绿到黄色 , 老叶的症状比嫩叶突 出 。 后
期病斑常彼此愈合 , 病叶从尖部 渐 向 下 枯
病 源
由半知菌类德斯霉属的真菌网斑德斯霉
菌 D r e s h s l e r a d `c t夕。 `d se ( D r e e h s l e r )
S h o e m a k e r F
. s p p e r e n n e ( B r a v e r m a n
& G r a h a m ) S h o e m a k e r所致 。 笔者 在室
内分离 , 菌落在 P D A培养基上的生 长温度
为 4 一 35 ℃ , 分生抱 子最适 形成的 温度为
2 0 ~ 25 ℃ 。 由于培养条件不同 , 菌落变化相
当大 , 分生抱子梗的长度 , 分生抱子的大小
及着生数量 都有差异 。 但用 它们人 工接种
时 , 产生的病斑都是网状的 。 分生抱子梗从
气孔或坏死细胞间伸出 , 直立 , 单生或偶见
双生 , 具横膜 , 褐色 , 长 65 ~ 21 6微米 。 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