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AA浓度对大岩桐叶柄和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全 文 :甘肃农业科技 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6 20102010 年 第 6 期
收稿日期:2010-04-07
作者简介:张肯定(1977—),男,甘肃静宁人,中教二级,主要从事化学学科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
15097082879。
!!!!!!!!!!!!!!!!!!!!!!!!!!!!!!!!!!!!!!!!!!!!!!!!!!!!!
性最好,越冬死亡率为 0。依据抗寒性分级标准,
99- 478、99- 332、00- 439- 9、9524、00- 10- 11- 1、
00- 17抗寒性为 1级,其余材料为 2级。
2.3.2 抗倒伏性 参试品系均表现较好,为 1级。
2.3.3 抗旱性 参试品种(系)在各个生育期表现
不一,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均表现出较好抗旱性的
品系有 99- 478、00- 17、00- 439- 9,其中 00- 17
在 3个时期均表现较好。
2.3.4 抗病性 对自然诱发的条锈病,除 99- 332
表现感病外,其余品系均表现抗病,其中 99- 478
和 00- 326表现免疫。对自然诱发的白粉病表现抗
病的有 99- 332、00- 17、00- 26,9524表现中抗—
中感水平外,其余材料均表现感病。
3 小结与讨论
从参试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病性、商品
性等性状综合初步分析,新品系 99- 478、
9220- 12、00- 439- 9、9524、00- 10- 11- 1 丰产性
好,抗条锈性突出,可考虑在汪川及其周边地区
进一步试验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献琼,王佩芝,张 慧,等. 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
抗寒性鉴定[J]. 新疆农业科学,1987(1):10-12.
[2] 肖步阳. 春小麦生态育种[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26-34.
[3] 商鸿生,李振岐. 小麦锈病及其防治[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4-45.
[4] 盛宝钦,段霞瑜. 对记载小麦成株白粉病“0—9级法”
的改进[J]. 北京农业科学,1991(1):38-39.
(本文责编:陈 珩)
摘要:以大岩桐无菌再生苗的叶柄和根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 NAA对两种外植体再生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A浓度对两种外植体形成的不定根形态均有明显影响,而不定根的主根形态与不定芽诱导率相关。
其中叶柄外植体在添加 0.100 mg/L NAA的培养基上形成的不定根呈半透明状,芽诱导率最高,可达 52%;根外
植体在添加 1.00 mg/ L NAA的培养基上形成的不定根呈半透明状,芽诱导率最高,可达 50%。
关键词:大岩桐;NAA;叶柄;根外植体;不定根形态
中图分类号:S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1463(2010)06- 0029- 03
NAA浓度对大岩桐叶柄和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张肯定
(甘肃省静宁县第二中学,甘肃 静宁 743400)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是多年生肉质草本,
又名落雪泥,为名贵案头观赏花卉,属苦苣苔科
苦苣苔属植物[1]。由于单瓣大岩桐花柱与花药不
等高,不能自花授粉[2],多采用分球、扦插等方
法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低,且不能保证种性,因
此组织培养是大岩桐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以前
大岩桐组织培养几乎均按照外植体先形成愈伤组
织和不定芽,再经过继代培养形成不定根[3~6]的方
法进行,而徐全乐等近期报道了大岩桐叶片、叶
柄和根外植体的再生途径,即采用 NAA作为单一
诱导激素,使外植体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和根,
进而产生不定芽,最终形成再生苗[6~7]。2009年我
们按照徐全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NAA对外植
体再生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大岩桐无菌苗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无菌苗扩繁 于 2009年 8月在西北农林科
29
甘肃农业科技 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6 20102010 年 第 6 期
图 1 叶柄和根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 NAA的MS 培养基上形成不定根的形态①
① a~d叶柄外植体在不同 NAA浓度下叶柄外植体形成不定根的形态,其中 a为 0.01 mg/ L NAA; b为 0.10 mg/ L NAA; c
为 1.00 mg/ L NAA; d为 2.00 mg/ L NAA; e由叶柄外植体分化出的再生苗; f~i根外植体在不同 NAA浓度下形成不定根的
形态,其中 f为 0.01 mg/ L NAA; g为 0.10 mg/ L NAA; h为 1.00 mg/ L NAA; i为 2.00 mg/ L NAA;j由根外植体分化出的再生
苗; k移栽成活的大岩桐再生植株。
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参照徐全乐等方法[6],
在无菌条件下取大岩桐再生苗叶片 0.5 cm2,然后
转接到添加 2.00 mg/L BA和 0.20 mg/L NAA的 MS
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再生。
1.2.2 NAA诱导下的叶柄和根外植体再生 取大岩
桐无菌再生苗叶柄及须根外植体,长度为 0.5 cm,
分别接种在添加 0.01、0.10、1.00、2.00、5.00 mg/L
NAA的 MS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 6块外植体,
每处理 5瓶。培养基添加 3%蔗糖,用 0.7%琼脂固
化,用 NaOH调 pH为 5.8,120℃下灭菌 20 min。
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 24μmol/(m2·s),光照时间 16
h/d,温度(25± 2)℃。
1.2.3 观察与统计 接种 15 d后观察外植体上形
成不定根的形态,并统计不定根的外植体数,45 d
后统计各处理形成不定芽的外植体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NAA浓度对叶柄和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叶柄外植体在培养 15 d后,可见不定根生成。
当 NAA浓度为 0.01~1.00 mg/L时,形成的不定根
较纤细、无毛根生成(图 1 a~c);当 NAA浓度等
于 2.00 mg/L时,形成不定根粗短且具有大量毛根
(图 1 d);当 NAA浓度为 5.00 mg/L时,不定根形
成受到抑制。当叶柄外植体培养 45 d时,在添加
NAA浓度 0.01~1.00 mg/L的MS培养基上可见不定
芽的生成(图 1 e),当 NAA浓度为 0.10 mg/L时,
叶柄外植体的芽分化率最高,可达到 52%。
根外植体培养 15 d 后也可见不定根的生成。
当 NAA浓度 0.10~1.00 mg/L时形成的不定根较纤
细(图 1 f~g),其中 NAA为 0.10 mg/L时形成的不
定根颜色发褐(图 1 g);当 NAA浓度为 1.00 mg/L
30
甘肃农业科技 Gansu Agr. Sci. and Techn. No. 6 20102010 年 第 6 期
时,形成的不定根主根呈半透明状,有大量毛根
产生(图 1 h);当 NAA浓度为 2.00 mg/L时,形成
的不定根较细、发褐(图 1 i);当 NAA浓度为 5.00
mg/L时,不定根形成完全受到抑制。根外植体培
养 30 d时,在添加 NAA 0.01 mg/L和 1.00 mg/L的
培养基上可见不定芽的生成(图 1 j),且以 NAA浓
度为 1.00 mg/L时根外植体的芽分化率最高,可达
到 50%。
2.2 NAA浓度对不定根形态及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 NAA的 MS培养
基上,叶柄和根外植体形成不定根的形态具有较
大的差异(表 1)。不定根的形态差异进一步影响了
不定芽的诱导率,叶柄外植体在 NAA浓度为 1.00
mg/L时,不定根生成率可达 90%以上;在 NAA浓
度为 0.10 mg/L时,所形成不定根的主根呈半透明
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可达 52%。而根外植体
在 1.00 mg/L NAA时形成的不定根主根呈半透明
状,此时芽的诱导率也最高,可达 50%。
3 小结与讨论
1) 在添加不同浓度 NAA的MS培养基上,大岩桐
叶柄和根外植体形成的不定根均表现出不同的形
态,而不定根主根的质地对不定芽再生诱导率表
现出较大的影响,侧根和毛根的形成及形态基本
未受影响。其中叶柄外植体在 0.10 mg/L NAA时形
成的不定根主根呈半透明状,根外植体在 1.00
mg/L NAA时形成的不定根主根呈半透明状。此时
叶柄外植体和根外植体分别具有最高的芽分化率。
2) 通常在大岩桐[6~7] 和其它作物[8~9]的组织培养中
均采用较复杂的激素组合。实际上,利用单个激素
诱导植物建立再生体系的方法也是存在的,如利用
BA作为单个激素建立了红叶甜菜的再生体系[10],
利用 TDZ作为单个激素建立了蚕豆再生体系[11]。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采用 NAA作为单个激素也可
诱导建立大岩桐再生体系。
参考文献:
[1] 韦三立. 花卉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103-104.
[2] 李爱华,熊春玲.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湖北林业科技,2003,124:5-6.
[3] 秦 丽,胡雪梅,廖 青,等. 观赏植物大岩桐组织
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
(3):336-339.
[4] 侯卓婕,傅玉兰.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岩桐离体培养
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78-81.
[5] 任如意,赵金良,宗宪春,等. 大岩桐叶片组织培养
及其组织学观察[J]. 北方园艺,2008(6):183-185.
[6] 徐全乐,谢亚红,刘文婷,等. 大岩桐高频再生体系
建立的两种途径[J]. 园艺学报,2010,37(1):135-140.
[7] XU QL,HU Z, LI CY, et al. Tissue culture of Sinningia
speciosa and analysis of the in vitro-generated tricussate
whorled phyllotaxis (twp) variant[J]. In Vitro Cell Dev-
Plant, 2009, 45:583-590.
[8] MEMON SA, HOU XL, ZhU B, et al. High-frequency ad-
ventitious shoots regeneration from leaf of non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cultured in vitro [J] . Acta Physiol Plant, 2009, 31(6):
1 191-1 196.
[9] SUN YH, ZhAO YL, WANG XJ, et al. Adventitious bud
regeneration from leaf explants of Platanus occidentalis L.
and genetic stability assessment[J]. Acta Physiol Plant,
2009, 31(1):33-41.
[10] XU QL, XIE YH, RU H, et al. Efficient Plant Regenera-
tion in vitro from Red Leaf Beet via Organogenesis[J].
Russ J Plant Physl, 2009, 56(4):546-550.
[11] RADHAKRISHNAN R,RAMACHANDRAN A,RAN-
JITHA KUMARI BD. Rooting and shooting: dual function
of thidiazuron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soybean(Glycine
max. L)[J]. Acta Physiol Plant, 2009, 31(6):1 213-1 217.
(本文责编:张雪琴)
表 1 不同 NAA浓度下叶柄和根外植体根的形态
叶柄 0.01 较粗且长,透亮 有,较长 无
0.10 长短、粗细适中,透亮 无 无
1.00 较细且长,发白 无 无
2.00 较粗且短,发褐 无 有
5.00 极短,基本被抑制 无 极少量
根 0.01 较细且长, 无 无
0.10 较细且长,发褐 无 无
1.00 较粗,透亮 无 有
2.00 细长,发褐 少量,短 无
5.00 完全被抑制 无 无
外植体 NAA浓度
(mg/L)
主根 侧根 毛根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