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利用大岩桐腋芽诱导分化育苗技术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者简介:苏荣德 (1952-), 男 , 辽宁辽阳人 , 高级农艺师。
第 5 卷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Ag ricultur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Vol.5 , No.3
Quar terly , 2003
利用大岩桐腋芽诱导分化育苗技术研究
苏荣德 ,刘丽荣 ,张明伟 ,宋任贤
(辽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辽阳 111000)
摘 要:盆栽花卉之一大岩桐 , 以其叶腋分生的微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 , 经过多组合培养基对比试验 ,筛选
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诱导分化 , MS+6BA 0.16 mg/ L+IAA 0.04 mg/ L;继代增殖 , MS +6BA
0.5 mg/ L+NAA 0.2 mg/ L;生根培养 , 1/2 MS+NAA 0.6 mg/ L。
关键词:大岩桐;腋芽诱导;育苗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 6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17(2003)03-0013-03
Research of the Technique of Cultivating Seedlings Derived by
Using Axillary Bud of Gloxinia
SU Rong-de ,LIU Li-rong ,ZHANG Ming-wei , SONG Ren-xian
(Liaoyang Forest-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iaoyang 111000 ,China)
  Abstract:Gloxinia-one of pot flowers , derived by using its axillary bu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multi-combination subst ratum , to choose the best formula of every substratum:derving
dissociation:MS+6BA 0.16 mg/L +IAA 0.04 mg/ L;sub-reproduction:MS+6BA 0.5 mg/L +NAA
0.2 mg/ L;root culture:1/2 M S+NAA 0.6 mg/L.
Key words:g loxinia;axillary bud deriving;technique of cultivating seedling;research;
  大岩桐 , 学名为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et
Hook ,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生肉质草本花卉 。该
花卉花冠大又重瓣美丽 ,做室内布置点缀之用 ,深受
人们的青睐 。目前 ,大岩桐组培苗盆花在市场上见
到的不多。分析其原因 ,除要求栽培技术相对高些
外 ,主要是繁殖方法限制了大批量生产。大岩桐花
卉的繁殖方法一是种子播种 ,二是叶片扦插。尽管
这两种方法在生产上广泛采用 ,但都有一些缺陷 。
种子播种繁殖 ,成苗率低 ,管理难度大 ,而且易产生
变异;扦插繁殖 ,因生根成活后生长缓慢 ,除保留品
种外 ,多不采用扦插繁殖。利用组织培养的技术手
段与大岩桐花卉极易分生腋芽的特性 ,可能是解决
该花卉工厂化生产培育商品盆花的重要技术手段 ,
试验已证明这条技术路线是成功可行的 。目前 ,通
过大批量的 、多重复的试验与筛选 ,已探求出大岩桐
利用腋芽进行诱导分化 、继代增殖 、生根培养及成苗
栽植后田间管理相配套的关键技术措施 ,为实现大
岩桐花卉快速扩繁及形成商品化生产闯出了路子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选择与利用
本试验研究的外植体取大岩桐的茎尖及腋芽生
长锥 。截取下来的生长锥 ,用 70%的酒精浸泡20 s ,
然后放入 0.1%升汞溶液中浸泡2 min ,再用无菌水
冲洗 6次 ,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被处理材料的水分 ,
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切取2.0 mm ~ 3.0 mm左右的生
长锥接种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上。
用大岩桐茎尖生长锥做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
上 ,接种一周后嫩芽就开始萌动 ,切口产生愈伤组
织 ,继续培养10 d左右 , 开始增生幼芽 , 一个月后
100%发芽即成小幼苗。待幼苗的植株培养到 2 ~
4 cm高左右后 ,取出后根据幼苗大小进行切段或分
株 ,再次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加代繁殖 。当群
体达到一定规模后 ,分株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 ,大约
经过15 d左右 ,无根苗的基部开始有突起产生 ,再继
续培养15 d就可长出发达的须根系 。生根培养
40 d ,摘掉培养瓶膜 ,炼苗几天后从其瓶内取出 ,洗
净其幼苗根部的培养基 ,移植到育苗盘内炼苗 ,经过
精心栽培管理三周后上盆栽植 ,待培养 4个月左右
已含苞欲放之时就可上市销售了。
1.2 培养基配制及培养条件
大岩桐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的培养基最佳配方
的筛选 ,在 MS 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 ,细胞动力素采
用 3个浓度 ,分别与细胞生长素 NAA 、IAA 、IBA 各
自3个浓度配组 ,进行对比试验;生根培养基的筛
选 ,在 1/2MS基本培养基的前提下 ,NAA 、IAA 、IBA
三种生长素分别配制 3个浓度 ,进行对比试验 。诱
导分化 、继代增殖 、生根培养的培养基分别加入琼酯
6 g/L 、蔗糖30 g/L。具体配方见表 1 、2 、3 。
诱导分化 、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 pH
值为 6.2。接种后置于 25±2℃,每天光暗周期 16/
8 h ,日光灯强度在 14001x 条件下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诱导分析的影响
取其大岩桐顶芽或腋芽生长锥为外植体进行的
诱导分化 ,对分化的幼芽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比较 ,
见表 1。
表 1 不同配方对诱导分化芽数的影响
组别 培养基配方(mg/ L)
调查瓶数
(个)
平均分化
芽数(个)

1 MS+6BA0.04+NAA0.02 5 3.0
2 MS+6BA0.08+NAA0.02 5 3.0
3 MS+6BA0.16+NAA0.02 5 4.0
4 MS+6BA0.04+NAA0.04 5 4.0
5 MS+6BA0.08+NAA0.04 5 3.0
6 MS+6BA0.16+NAA0.04 5 3.0
7 MS+6BA0.04+NAA0.06 5 3.0
8 MS+6BA0.08+NAA0.06 5 2.0
9 MS+6BA0.16+NAA0.06 5 3.0

1 MS+6BA0.04+NAA0.02 5 3.0
2 MS+6BA0.08+IAA0.02 5 3.0
3 MS+6BA0.16+IAA0.02 5 2.0
4 MS+6BA0.04+IAA0.04 5 3.0
5 MS+6BA0.08+IAA0.04 5 3.0
6* MS+6BA0.16+IAA0.04 5 5.0
7 MS+6BA0.04+IAA0.06 5 4.0
8 MS+6BA0.08+IAA0.06 5 4.0
9* MS+6BA0.16+IAA0.06 5 5.0

1 MS+6BA0.04+IBA0.02 5 4.0
2 MS+6BA0.08+IBA0.02 5 4.0
3 MS+6BA0.16+IBA0.02 5 4.0
4 MS+6BA0.04+IBA0.04 5 4.0
5 MS+6BA0.08+IBA0.04 5 4.0
6 MS+6BA0.16+IBA0.04 5 4.0
7 MS+6BA0.04+IBA0.06 5 4.0
8 MS+6BA0.08+IBA0.06 5 4.0
9 MS+6BA0.16+IBA0.06 5 4.0
在对比试验中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同一组内
不同配方的 6BA浓度差别影响到外植体的分化芽
数 。本试验中的Ⅰ -3 、Ⅰ -4 、Ⅱ-6 、Ⅱ -9 的诱导
分化要好于同一组同其他配方组合;②不同组间尽
管 6BA浓度差别对诱导分化有影响 ,但与 NAA 、
IAA 、IBA的不同浓度对外植体的诱导也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本试验的 Ⅱ组和 Ⅲ组要好于 Ⅰ组各处
理;③尽管同一组内和各组间因 6BA 不同浓度与
NAA 、IAA 、IBA不同浓度配组 ,对诱导分化有影响 ,
但综观本试验的结果 ,可以概括为:都分生 ,即不论
6BA三个浓度与 NAA 、IAA 、IBA 各自任一浓度组
合都对诱导分化有效 。接种20 d左右 ,外植体都
100%的分生分化出幼芽;都增长 ,即都能生长出不
同高度的健全植株 ,没有畸形苗的出现 。在诱导分
化初步筛选出如上配方的基础上 ,我们又针对性的
进行了重复试验 ,力求选出最佳配方 。经试验鉴证 ,
MS +6BA 0.16 mg/L +IAA 0.04 mg/L和 MS +
6BA 0.16 mg+IAA 0.06/L两个配方诱导分化的芽
数最多 ,平均每芽达到 5个 ,其中分化最多的芽数达
到 6个 。
2.2 不同培养基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在筛选出大岩桐诱导分化培养基的基础上 ,在
继代繁殖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继代增殖的培养基配
方 ,其试验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配方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组别 培养基成分组成(mg/ L)
调查瓶数
(个)
平均分生
株数(株)

1 MS+6BA0.1+NAA0.1 5 4.0
2 MS+6BA0.3+NAA0.1 5 4.0
3 MS+6BA0.5+NAA0.1 5 5.0
4 MS+6BA0.1+NAA0.2 5 5.0
5* MS+6BA0.3+NAA0.2 5 6.0
6* MS+6BA0.5+NAA0.2 5 6.0
7
* MS+6BA0.1+NAA0.3 5 6.0
8 MS+6BA0.3+NAA0.3 5 5.0
9 MS+6BA0.5+NAA0.3 5 4.0

1 MS+6BA0.1+IAA0.1 5 3.0
2 MS+6BA0.3+IAA0.1 5 3.0
3 MS+6BA0.5+IAA0.1 5 4.0
4 MS+6BA0.1+IAA0.2 5 5.0
5 MS+6BA0.3+IAA0.2 5 5.0
6 MS+6BA0.5+IAA0.2 5 4.0
7 MS+6BA0.1+IAA0.3 5 4.0
8 MS+6BA0.3+IAA0.3 5 4.0
9 MS+6BA0.5+IAA0.3 5 4.0

1 MS+6BA0.1+IBA0.1 5 3.0
2 MS+6BA0.3+IBA0.1 5 4.0
3 MS+6BA0.5+IBA0.1 5 3.0
4 MS+6BA0.1+IBA0.2 5 3.0
5 MS+6BA0.3+IBA0.2 5 4.0
6 MS+6BA0.5+IBA0.2 5 4.0
7 MS+6BA0.1+IBA0.3 5 4.0
8 MS+6BA0.3+IBA0.3 5 4.0
9 MS+6BA0.5+IBA0.3 5 5.0
从试验结果看 ,现设计的 27 个继代增殖配方
14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5卷
中 , Ⅰ中的各个配方在继代增殖上均好于其它配方 ,
其中 Ⅰ -5 、Ⅰ -6 、Ⅰ -7三个配方要好于其它配
方。平均每株分生 6 株 ,其中分生最多的一株分生
10株 ,而且瓶苗生长健壮。
2.3 不同配方对生根的影响
为了探索大岩桐无根幼苗在不同配方生长素对
生根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 NAA 、IAA 、IBA 三种生长
素的 3个浓度梯度进行对比试验 ,调查结果发现 ,无
论从发根率 、根长上看 , 1/2MS +NAA 0.6 mg/L配
方在根系发育上完整 ,移植营养钵后成活率高 ,缓苗
快 ,长势旺。其结果见表 3。
表 3 不同配方对生根的影响
组别 配方组成(mg/ L) 调查株数(棵) 发根率(%) 根 长(cm) 备 注

1 1/ 2MS+NAA0.2 5 100 0.8 ~ 2.0
2 1/ 2MS+NAA0.4 5 100 1.5 ~ 3.0
3* 1/ 2MS+NAA0.6 5 100 2.0 ~ 5.0 最好

1 1/2MS+IAA0.2 5 100 0.5 ~ 1.5
2 1/2MS+IAA0.4 5 100 1.0 ~ 3.5 较好
3 1/2MS+IAA0.6 5 100 0.5 ~ 3.0

1 1/ 2MS+IBA0.2 5 100 0.4 ~ 1.5
2 1/ 2MS+IBA0.4 5 100 0.4 ~ 1.0
3 1/ 2MS+IBA0.6 5 100 0.4 ~ 1.8 较好
  注:发根率为接种后20 d取样调查发根所占的比率。
3 大岩桐试管苗移栽管理
当生根的大岩桐生根苗长到 5 ~ 6 cm株高时即
可进行移栽。我们的做法是 ,先炼苗再上盆。具体
做法:(1)配好营养土 。即用大田土和松针土等量混
合配好备用;(2)炼苗栽植 。当生根的幼苗长到一定
高度后 ,从培养瓶中取出 ,用净水洗净培养基后栽植
在用塑料罩封闭的培养架上 ,待秧苗在此缓苗生长
出 3周后就移出;(3)上盆培养。采用12 cm口径的
花盆(塑料的),装满配制的营养土 ,将经过炼苗过程
的壮苗移植盆内。在温室内集中存摆 ,先期要扣上
塑料小拱 ,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在生长期 ,冬
季要求维持18 ℃以上的温度 ,春末和夏季要适当遮
阳待大岩桐花蕾含苞待放时即可上市出售了 。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组织培养这一技术平台 ,解决大岩桐在实
行工厂化培养商品鲜盆花的瓶颈 ,从我们的实践看
是可行的 ,既解决了常规育苗的局限性 ,又开辟了生
产扩大规模的新途径。摸索出一整套的诱导分化 、
继代增殖 、生根培养的关键技术 ,并总结出生根成苗
后移栽等一系列的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 ,为大批量 、
工厂化培育鲜盆花提供了技术保证。尽管我们利用
顶芽或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得到了成苗 ,但
我们在各个培养阶段所设计的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的梯度还较窄 ,有的阶段的各配方所表现出的性状
趋同等 ,这些有待今后加以研究 ,从而更加科学 、更
加合理的进行育苗生产 。
参考文献:
[ 1]裘文达.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6.
[ 2]曹孜义 ,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M] .兰
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 3]陈俊榆 ,刘师汗 , 等.园林花卉 , 1980 , 368 ~ 374.
15第 3 期            苏荣德等:利用大岩桐腋芽诱导分化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