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岩桐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卡那霉素敏感性研究



全 文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2013(10):100~102
第一作者简介:尹智慧(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基因工
程。E-mail:ly_whly@yahoo.cn.
责任作者:郭长虹(1968-),女,博士,教授,现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
程等研究工作。E-mail:kaku2008@hotmail.com.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JC201109);黑龙江
省创新团队科研资助项目(2010TD10);哈尔滨师范大学创新团队
资助项目(KJTD201102)。
收稿日期:2013-02-10
大岩桐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卡那霉素敏感性研究
尹 智 慧,宋 丽 莉,司   亮,于 典 司,郭 长 虹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摘 要: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Benth.)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大
岩桐叶片再生体系的影响及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的
诱导效果差异显著,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1.0mg/L 6-BA+0.1mg/L
NAA,生根适宜培养基1/2MS+0.5mg/L NAA,大岩桐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为200mg/L。
关键词:大岩桐;组织培养;卡那霉素
中图分类号:S 6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3)10-0100-03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Benth.)属苦苣苔科苦苣
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落雪泥,原产于巴西。叶对
生,全株密披绒毛,花冠钟形,花大艳美,常作为观赏花
卉广泛种植[1]。大岩桐自花不育,种子繁殖成本高,且
易造成品种退化,采用常规的块茎分割、枝插和叶插等
常规方法繁殖系数低,耗时长,因此研究大岩桐的组织
培养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近年来,转基因技术
在花卉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分子手段创造出
具有附加价值的新品种花卉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
热点。
现采用不同的激素组合对大岩桐的再生体系进行
研究,同时对大岩桐叶片进行了卡那霉素敏感性进行筛
选,以期为后续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岩桐材料购自哈尔滨花卉市场。
1.2 试验方法
1.2.1 无菌材料的制备 种植在营养土中大岩桐,长至
4~6片叶时,取其幼嫩叶片,用流水冲洗30min,75%酒
精浸泡30~60s,用无菌蒸馏水冲洗1次,再用0.1%升
汞浸泡8min,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5~6次。用无菌
滤纸吸干后将叶片切成1cm×1cm的小块,近轴面朝下
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置于温度为(24±2)℃,光照强度
为1 500lx,光照时间为16h/d的环境中培养。
1.2.2 不同激素组合对大岩桐不定芽的诱导 大岩桐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0g/L、
琼脂8g/L、pH为5.8),采用浓度为0、0.5、1.0、1.5、
2.0mg/L的6-BA和浓度为0、0.1、0.3、0.5mg/L的
NAA进行不同组合设计,每个处理接种30个外植体,重
复3次。定期观察外植体的形态变化,40d后统计形成
不定芽的外植体数和诱导率。
1.2.3 不同激素组合对大岩桐不定芽增殖率的影响 
取大岩桐不定芽,切成1cm×1cm的小块,置于添加
6-BA(浓度为0、1.0、2.0mg/L)和NAA(浓度为0、0.1、
0.5mg/L)不同组合的增殖培养基中,40d后对不定芽
的增殖系数进行统计。
1.2.4 不同浓度的NAA对大岩桐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分别以1/2MS和MS为基本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分别
添加0.1、0.2、0.5mg/L的NAA,选取高4~5cm的大
岩桐组培苗从其基部切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定期观
察生根情况,30d后统计生根数。
1.2.5 卡那霉素敏感试验 取大岩桐无菌苗的叶片,切
成1cm×1cm小块,背面朝上放入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
霉素(0、50、100、150、200、300mg/L)诱导培养基上进行
培养,定期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组合对大岩桐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由图1可知,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的大岩桐叶片,
4d左右叶片开始卷曲,8d左右叶片的边缘开始膨大,
17d左右叶缘由深绿色变为浅黄色(图1b),25d左右可
见浅绿色的幼芽形成(图1c)。40d后对不同激素组合培
养基中的诱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只添加6-BA
或NAA的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也可以形成不定芽,且
001
北方园艺2013(10):100~102 ·生物技术·
诱导率随着6-BA和NAA的浓度升高而升高,但最高诱
导率也仅为33.33%和21.11%,诱导效果不佳;在MS+
1.0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
的效果最佳,诱导率较高,可达98.89%(表1)。通过
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大岩桐
叶片不定芽诱导差异显著P=0.072(>0.05)。因此确
定大岩桐叶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 MS+1.0mg/L
6-BA+0.1mg/L NAA。
表1  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的影响
  Table 1 Efect of di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on leaves induction
6-BA
/mg·L-1
NAA
/mg·L-1
接种数
/个
形成不定芽的
外植体数/个
诱导率
/%
差异显
著分析
0.5  0  30  2.00  6.67 g
1.0  0  30  3.00  10.00 g
1.5  0  30  6.00  20.00 f
2.0  0  30  10.00  33.33 e
0  0.1  30  1.00  3.33 g
0.5  0.1  30  16.0  53.33 d
1.0  0.1  30  29.67  98.89 a
1.5  0.1  30  16.00  53.33 d
2.0  0.1  30  26.00  86.67 b
0  0.3  30  1.33  4.44 g
0.5  0.3  30  5.67  18.89 f
1.0  0.3  30  11.33  37.78 e
1.5  0.3  30  21.67  71.11 c
2.0  0.3  30  28.67  95.56 a
0  0.5  30  6.33  21.11 f
0.5  0.5  30  9.67  32.22 e
1.0  0.5  30  14.00  46.67 d
1.5  0.5  30  23.00  76.67 c
2.0  0.5  30  28.00  93.33 ab
图1 大岩桐组织培养
注:a:叶片边缘开始膨大;b:叶缘由深绿色变为浅黄色;c:诱导
产生不定芽;d:组培苗。
Fig.1 Tissue culture of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2.2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率的影响
将不定芽接入到增殖培养基中40d后,对大岩桐不
定芽的增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只添加6-BA
的培养基中,不定芽的增殖速度较慢,增殖系数为3.4;
在只添加NAA的培养基中,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仅为
1.2;2种激素的组合的培养基中,诱导率提高,在 MS+
1.0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中大岩桐不定
芽的增殖速率最快,增殖系数达到4.6(表2)。通过
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大岩桐
叶片增殖具有显著性差异P=0.632(>0.05)。由此结
果可以看出,6-BA和NAA对大岩桐丛生芽的增殖均起
到一定的作用,适当的配比可达到最佳结果。所以,根
据试验结果确定 MS+1.0mg/L 6-BA+0.1mg/L NAA
培养基为大岩桐不定芽的增殖培养基。
表2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率的影响
  Table 2   Efect of di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on
    adventitious buds proliferation rate
6-BA
/mg·L-1
NAA
/mg·L-1
接种数
/个
增殖数
/个
增殖系数
差异显
著分析
0  0.5  30  36  1.2 e
1.0  0.0  30  102  3.4 d
1.0  0.1  30  138  4.6 a
1.0  0.5  30  111  3.7 c
2.0  0.1  30  102  3.4 d
2.0  0.5  30  123  4.1 b
2.3 NAA对大岩桐生根的影响
由生根试验可以看出,不定芽的生根系数随着
NA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 MS和1/2MS培养基中,
平均生根系数差异不是很大,但在添加了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系数可达到3.42,
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显著P=0.153
(>0.05)。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与 MS培养基相
比,1/2MS培养基生根较快,一般5~7d即有萌动,且新
根比较粗壮。所以大岩桐无菌苗的适宜生根培养基为
1/2MS+0.5mg/L NAA。
表3 NAA对大岩桐生根的影响
  Table 3   Efect of NAA concentrations on rooting of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基本培
养基
NAA
/mg·L-1
总接种数
/株
生根数
/株
平均生根
系数
差异显
著分析
1/2MS  0.1  12  14  1.16 d
1/2MS  0.2  12  19  1.58 b
1/2MS  0.5  12  41  3.42 a
MS  0.1  12  15  1.25 cd
MS  0.2  12  18  1.50 bc
MS  0.5  12  20  1.67 b
2.4 大岩桐叶片对卡那霉素敏感浓度的确定
对大岩桐叶片卡那霉素敏感浓度进行筛选,由图2
可知,Km浓度小于200mg/L时,对于诱导大岩桐叶片
再生不定芽没有太大影响。但是Km浓度达到200mg/L
后,虽然不影响大岩桐叶片的存活,但是影响再生芽的
生长。Km浓度大于200mg/L,对大岩桐的叶片的致死
101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2013(10):100~102
率为100%。最终确定大岩桐叶片对卡那敏感浓度为
200mg/L。
图2 大岩桐叶片对卡那霉素敏感浓度筛选
Fig.2 The screening of the kanamycin concentration on
leaves of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3 讨论与结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叶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均
为MS+1.0mg/L 6-BA+0.1mg/L NAA,最适生根培
养基1/2MS+0.5mg/L NAA。在叶片诱导阶段,6-BA
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诱导生成的不定芽增多,含
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叶片只卷曲膨大形成不分化的愈伤
组织;NAA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越多,生成的不定芽越
粗壮,超过一定范围会抑制芽的生长,导致只诱导生成
不定根。唐伟斌等[4]报道该培养基激素比有利于不定
芽的诱导。在生根阶段,NAA含量越低幼苗生成的根
越细弱,且根少;NAA含量过高会导致幼苗只长根,不
长叶,不利于大岩桐的植物组织培养。1/2MS比 MS培
养基生根快,根较多且粗壮,有利于组织培养。在试验
过程还发现,在较高激素水平上,再生不定芽会发生玻
璃化现象,降低激素水平可缓解该现象,所以,这可能是
由于高浓度的激素会导致植物细胞内的内源激素发生
较大的变化而造成的。卡那霉素敏感试验中卡那霉素
浓度在0~150mg/L时叶片正常诱导出大量不定芽;为
200mg/L时,叶片只卷曲,不生成不定芽;超过200mg/L
时,叶片会出现褐化的斑点,最终导致叶片死亡,所以认
为将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为200mg/L。该试验
结果与宋俊芳等[10]的结果一致,低于赵万苓等[7]的试验
结果。
该试验仅对大岩桐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筛选了其
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为遗传转化过程中对转基
因苗的筛选奠定了基础,但大岩桐的遗传转化工作正在
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Zhang M Z,Ye D,Wang L L,et al.Overexpression of the cucumber
LEAFYhomolog CFLand hormone treatments alter flower development in
gloxinia(Sinningia speciosa)[J].Plant Mol Biol,2008,67:419-427.
[2] 祝清俊,周钟信,张宗江,等.大岩桐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莱阳农
学院学报,1995,12(1):47-49.
[3] 徐全乐,谢亚红,刘文婷,等.大岩桐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两种途径
[J].园艺学报,2010,37(1):135-140.
[4] 唐伟斌,刘占牛.大岩桐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
学,2005,33(8):1418.
[5] 杨海燕,傅玉兰,黄新,等.大岩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安徽农业
科学,2006,34(5):896-897.
[6] 周爱芳,李家洲.提高大岩桐组织培养和栽培技术措施的探索[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24-26.
[7] 赵万苓,姜世平,付新生,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查尔酮合酶基因
导入大岩桐[J].分子植物育种,2006,4(1):45-48.
[8] 王海洪.大岩桐组织培养及其练苗移栽技术[J].北方园艺,2008(4):
232-233.
[9] 徐全乐.大岩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23):166-170.
[10]宋俊芳,张秋,罗明,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大岩桐的研究[J].湖
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2):171-173.
[11]胡鑫,徐全乐.连续组织培养引起大岩桐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化[J].西
北农业学报,2010,19(5):167-170.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Tissue Culture System of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and
the Sensitivity on Kanamycin
YIN Zhi-hui,SONG Li-li,SI Liang,YU Dian-si,GUO Chang-hong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Cytogenetics and Genetic Breeding of Heilongjiang,Co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Taking the leaves of Sinningiaspeciosa Benth.as explants,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of the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leaves re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antibiotics sensitive to kanamyci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gnificantly diferent efects of di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induction of
adventitious bud,the optimal medium for leaf induction was MS with 1.0mg/L 6-BA and 0.1mg/L NAA,while the
1/2MS medium with 0.5mg/L NAA was successful for rapid rooting.The leaves of Sinningia speciosa Benth.with
200mg/L kanamycin were sensitive.
Key words:Sinningia speciosa Benth.;tissue culture;kanamycin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