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收稿日期] 2012-05-18;2012-06-18修回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北丹霞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31160041)
[作者简介] 孙中文(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E-mail:1044690859@qq.com
*通讯作者:熊源新(195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苔藓植物学会(IAB)会员。研究方向:苔藓植物学。E-mail:xiongyx@vip.sina.com
[文章编号]1001-3601(2012)08-0432-0022-03
多瓣苔属Macvicaria ulophylla贵州新纪录种记述
(属叶苔目:光萼苔科)
孙中文1,熊源新1*,杨 冰1,杨 林1,马建鹏2,韩敏敏2
(1.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记述了多瓣苔属(Macvicaria)贵州新纪录种多瓣苔(Macvicaria),该属为光萼苔科(Porel-
laceae)单种属,仅多瓣苔1种。此物种属东亚特有种,数量极少,该种在贵州的发现对贵州苔类植物的多样
性研究及其地理与区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瓣苔;多瓣苔属;光萼苔科;新纪录;贵州
[中图分类号]Q949.35 [文献标识码]A
A New Record Species of the Genus Macvicaria ulophylafrom
Guizhou(Jungermanniales:Porelaceae)
SUN Zhong-wen1,XIONG Yuan-xin1*,YANG Bing1,YANG Lin1,MA Jian-peng2,HAN Min-min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2.Forestry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Macvicaria ulophyllais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the monotypic genus of Porelaceae in
Guizhou Province.This species is rare and endemic to East Asia.The discovery in Guizhou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species diversity,geography and flora of Hepaticae in Guizhou.
Key words:Macvicaria ulophylla;Macvicaria;Porelaceae;new record Guizhou
多瓣苔属(Macvicaria)为光萼苔科(Porelace-
ae)一单种的属(仅有多瓣苔1种),孢蒴成熟后裂为
16片,且裂达1/3,故称之为多瓣苔。植物体较大,
密集平铺生长,茎横切皮部具1~3层细胞等特征归
入光萼苔科(Porelaceae)中[1-6]。光萼苔科(Porel-
laceae)包括光萼苔属(Porella)、耳坠苔属(Ascidio-
ta)和多瓣苔属(Macvicaria),耳坠苔属(Ascidiota)
植物在腹叶基部两侧叶缘卷曲呈囊,叶细胞背腹面
具一大圆疣;光萼苔属(Porella)植物侧叶,腹叶和
苞叶多少具齿,且叶边缘不呈波状卷曲,而多瓣苔属
(Macvicaria)侧叶强烈卷曲,侧叶,腹叶和苞叶均为
全缘。
多瓣苔 Macvicaria ulophylla(Steph.)Hatt.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台湾等地,属于
东亚特有种。笔者在对贵州大学苔藓植物标本馆的
苔类标本进行整理以及对2012年4月末采自梵净
山的苔藓标本进行鉴定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3号
标本疑似多瓣苔 Macvicaria ulophylla(Steph.)
Hatt.,然后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将其泡开,撕下
叶片以及孢蒴等制成临时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
形态及细胞特征,经查阅苔类植物分类工具书,确定
为多瓣苔[Macvicaria ulophylla(Steph.)],查阅
《贵州苔藓植物图志》和苔类植物期刊文献等[7-17],
明确多瓣苔属在贵州的发现为首次分布记录,该种
(属)在贵州的发现对贵州苔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有
一定的意义。
1 形态描述
1.1 植株形态
多瓣苔 Macvicaria ulophylla(Steph.)Hatt.
(1951)植物体较大,密集平铺生长,淡绿色。茎长约
4cm,匍匐,硬挺,不规则分枝,横切面椭圆形,皮部
具1~3层小形厚壁细胞(图版1)。
1.2 叶片形态
叶3列,侧叶2裂,密集覆瓦状排列,折叠式2
裂瓣,折合处背脊较长,弧形弯曲;背瓣大,卵形,长
约2.5mm,叶缘平滑,强烈波状卷曲,腹瓣长舌形,
全缘,顶端钝或锐尖,基部延茎一侧下延。叶中部细
胞圆形,直径约为28μm,薄壁,三角体小,侧叶基部
细胞约呈卵形。腹叶长卵形,宽于茎,顶端圆钝,基
部两侧延茎条裂状下延。雌器苞生于短枝两侧,多
数(图版2~4,7)。
1.3 蒴萼和孢蒴
蒴萼仅在受精后发育,钟形,口部皱缩,具弱褶,
贵州农业科学 2012,40(8):22~24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注:1植株部分(10×4),2侧叶尖细胞(10×10),3叶片(10×4),4腹叶(10×4),5孢蒴和蒴萼(10×4),6孢子和弹丝(10×10),7侧叶基
细胞(10×10)。
Note:1,plant part(10×4);2,side tip cel(10×10);3,lamina(10×4);4,amphigastrium(10×4);5,capsula and perianth(10×4);6,
spore and elater(10×10);7,side phylopodium cel(10×10).
图版 多瓣苔 Macvicaria ulophyla(Steph.)Hatt.的形态
Fig. The morphology of M.ulophylla
基部常增厚为多层,向上渐为1层。孢蒴梨形,成熟
时为橙黄色,仅高出蒴萼,蒴柄长约0.5cm,成熟时
裂为16片,裂达1/3,2层细胞,外层细胞具短疣呈
节状增厚,内层呈半环状加厚;孢子大,直径约为
45μm,褐色,壁内凹,具6~7个网状凹穴,具细疣;
弹丝长约450μm,单层螺旋加厚(图版5~6)。
总之,瓣苔属其显著特征为:植物体较大型,密
集平铺生长,叶片边缘平滑,强烈波曲,虽然易与光
萼苔属的叶边缘有齿的种类混淆,但仔细观察仍然
可以发现该种与其他种类有很大的差别。腹瓣宽舌
形,全缘以及腹叶长卵形,顶端圆钝等。
2 标本采集地概况
获得的多瓣苔属(Macvicaria)标本采集于梵净
山的金盏坪,详细条件为:海拔1 030m,附生于椿
树茎 上,距 地 面 高 度 约 1 m。经 纬 度:E108°
37.836′,N27°52.188′,标本号 F20120422074。采
自贵州省天柱县的苔藓标本生境、海拔、经纬度等条
件均不详,仅有标本号,分别为:TZ96711(熊源新),
TZ96816(熊源新)。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植物
标 本 室 (GACP F20120422074,TZ96711,TZ
96816)。
3 多瓣苔种分布特征
多瓣苔种为光萼苔科中分布极少的一个种,是
苔类植物中分布区域较为狭窄的种类,仅分布于中
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属于东亚特有分
布,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
云南、浙江、台湾等省,此次多瓣苔属在贵州的发现
属首次分布记录。根据影响苔藓植物分布因素[18]
分析,形成东亚特有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大陆板块运
动、气候因素、冰川影响和生物学特性。Crum[19]认
·32·
孙中文 等 多瓣苔属 Macvicaria ulophyla贵州新纪录种记述(属叶苔目:光萼苔科)
SUN Zhong-wen et al A New Record Species of the Genus Macvicaria ulophyllafrom Guizhou(Jungermanniales:Porelaceae)
为,中等风可以把直径小于10μm 的孢子送至仅
2 000km处,而直径为20~30μm的孢子可传布至
300km外,而多瓣苔种的孢子直径约为45μm,中
等风只能将其送至最远300km处,因此,气候因素
和冰川影响以及生物学特征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多瓣
苔的分布特点。多瓣苔在我国仅生长于林下或土壤
表面,且均分布于较湿润的地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极高,即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很低,一旦其生长环境
的气候遭到破坏,将可能导致其在生长地的灭绝。
4 讨论
4.1 多瓣苔属对贵州苔藓多样性的影响
贵州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保存较为完好。
苔藓类植物物种丰富,目前共有苔藓植物89科331
属1191种和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藓类55科261
属887种,苔类34科70属304种[20]。贵州特有藓
类较多,其中平藓科翠平藓为贵州特有记录[21],但
笔者在对本馆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并未发现标本
馆有该种记录,故本种可能已经灭绝。而孔雀藓科
毛尖孔雀藓在中国大陆仅贵州有分布记录[22]。更
有部分以贵州命名的苔藓植物,包括匙叶黄藓梵净
山变种Distichophyllum oblongumB.C.Tan &P.
J.Lin.var.Fanjingense P.J.Lin &B.C.Tan[11]、
贵州刺果藓Symphyodon weymouthioides Card.
&Thér[22]、密鳞羽苔贵州亚种Plagiochila durelii
subsp.guizhensis Grol & M.L.So[23]、贵州黄角苔
P.esquirolii(Steph.)Udar &Singh[3]等。本次
研究发现的多瓣苔,是光萼苔科一单种属,其发现将
贵州苔类的总属数和总种数分别提升为71属和
305种。多瓣苔属属于东亚特有分布,目前,由于中
国苔藓志苔类部分以及贵州苔藓资料不完全,故不
能查阅贵州特有记录苔类种的数目。但多瓣苔在贵
州的发现对贵州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意
义。
4.2 光萼苔科(Porelaceae)在中国的分布
光萼苔科共计100多种,多分布于温热带地区,
其中尤以亚洲种类最为丰富,全世界仅云南省3属
(光萼苔属Porella,多瓣苔属Macvicari,耳坠苔属
Ascidiota)均有分布,表明,云南为光萼苔科属最丰
富省份,而贵州省分布2属32种,为光萼苔科种类
最丰富省份。
1)光萼苔属Porela。光萼苔属(Porela)全世
界共计100余种,广布各大洲,尤其以亚洲和热带美
洲最多,在中国共计37种,13变种、3亚种和1变
型[3],在中国属于广布种。其中,贵州省共有31种,
山东共计有9种1变种1亚种[6],内蒙古有3种[5],
黑龙江共计10种[1],云南共计17种2亚种7变种1
变型[4]。
2)多瓣苔属 Macvicari。多瓣苔属(Macvicar-
ia)全世界仅1种,属于东亚特有分布,在中国分布
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云南、四川、浙
江、台湾等省区。此次多瓣苔属在贵州的发现属首
次分布记录。
3)耳坠苔属Ascidiota。耳坠苔属(Ascidiota)
全世界仅1种耳坠苔(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C.
Massal.),原产于中国陕西,目前在我国仅有陕西和
云南丽江、大理有分布记录。其亚种 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ssp.alaska Steere &R.M.Schust.
分布于北美洲阿拉斯加[3]。
[参 考 文 献]
[1] 周以良.黑龙江省植物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1985:160-161.
[2] 吴鹏程.横断山区苔藓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90-90.
[3] 高 谦,吴玉环.中国苔纲和角苔纲植物属志[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0:354-355,357.
[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17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77,379.
[5] 白学良.内蒙古苔藓植物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
学出版社,1997:63-64.
[6] 赵遵田,曹 同.山东苔藓植物志[M].济南:山东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8:56.
[7] 张 雯.黔北丹霞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贵
阳:贵州大学,2012.
[8] 王美会.黔西南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贵阳:
贵州大学,2011.
[9] 马建鹏.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D].贵阳:贵州大学,2012.
[10] 邓佳佳.贵州省叶附生苔生态多样性研究[D].贵阳:
贵州大学,2009.
[11] 石 磊.梵净山东北部黔金丝猴栖息地苔藓植物多样
性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0.
[12] 周金川.适应石漠化生境苔藓植物研究与筛选[D].
贵阳:贵州大学,2010.
[13] 贵州省林业厅.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本地资料[C].贵
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266-281.
[14] 张华海,张 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
性研究[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225-245.
[15] 罗 扬,刘 浪.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集[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318-334.
[16] 张华海,李明晶,邓锦光.黎平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综合
科学考察集[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310-
357.
[17] 熊源新.贵州苔藓植物图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2011.
[18] 吴鹏程.苔藓植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88-289.
[19] Grum H.The geographle origins of the mosses of
North Americas.easten deciduous forst[J].Hatt Bot
Lab,1972,35:269-298.
[20] 张华海,李明晶,姚松林.草海研究[M].贵阳:贵州科
技出版社,2007:153-163.
[21] 吴鹏程,贾 渝.中国苔藓志:第5卷[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1:378-379.
[22] 吴鹏程.中国苔藓志:第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61-63.
[23] 高 谦,吴玉环.中国苔藓志:第10卷[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8:221-223.
(责任编辑:姜 萍)
·42·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