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1-09-16
作者简介:熊源新(1954-),男 ,贵州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发表论文 40余篇 ,从事植物系统学和苔藓植物学研究。
燕尾藓属 Bryhnia 植物在贵州的发现
熊源新
(贵州大学 农学院植物教研室 ,贵阳贵阳 550025)
摘要:燕尾藓属 Bryhnia是青藓科仅分布在北半球的一个小属 ,首次报道了燕尾藓属和该属的燕尾藓 B.novae-angliae(Sull.
et Lseq.)Grout 在贵州的分布,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该种标本的形态 、细胞特征 ,并绘制了该标本的形态结构图。
关键词:燕尾藓;新记录;贵州
Bryhnia novar_angliae a new record of genus and species from Guizhou ,
China
XIONG Yuan_xin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 Agricultural College , GuizhouUniversity , Guiyang ,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Bryhnia novae_angliae (Sull.et Lseq.)Grout is a small and old genus Which belongs to Barchytheciaceae.This genus and
species is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Guozhou province , China.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ist ribution of the specimen from Tai-
jiang county of Guizhou are described and i llustrated.
Key words:Bryhnia novae-angliae;new recod;Guozhou
文章编号:1003-6563(2002)03-0054-02 中图分类号:Q949.35 文献标识码:A
燕尾藓属 Bryhnia 是灰藓目Hypnobryales、青藓科 Brachytheciaceae中一个古老的属[ 1] ,由藓类学家 Kuarin 建
立于1892年。该属种类以叶基燕尾状下延等显著而稳定的特征著称 , 100余年来其分类地位较稳定 , 属内种
的变动情况不大。
燕尾藓属仅分类在北半球 , 全世界约 20 余种 , 我国约有 6 种[ 2] , 贵州从未有该属种类的记录。笔者于
2001年 5月参加在贵州台江县南宫林区进行的综合考察时 ,在树干基部的土壤上采到该属分布较广的模式种
—燕尾藓 Bryhnia novae_angliae 现报道如下。
燕尾藓 图 1-5
Bryhnia novae_angliae(Sull.et Lseq.)Grout ,
Bull.Torr.Bot.Club.25:229.1898.A.Noguchi , Ill.Moss Fl.Japan.4:980-982.1991.
—Hypnum novae_angliae Sull.et Lesq., Musc.Bot.Am.338.1856.
—Bryhnia higoensis Tak., Journ.Hatt.Bot.Lab.16:11.1956.Hu Ren_liang , Wang You_fang , Braccytheciaceae
in Li xing-jiang , ed.Bryoflora of Xizang 371.1985.
植物体纤细 ,鲜绿色。茎蔓长 , 匍匐伸展 ,交织成片生长 ,下部疏生假根。枝条圆条形 ,不规则分枝 ,中上
部倾立 ,老枝顶部蔓生新枝条。茎叶疏生 , 长卵形 ,边缘疏具齿突 , 叶基部呈明显的燕尾状下延;叶中肋单一 ,
平滑 ,较粗壮 , 长达叶上部;叶针形或三角状心脏形 , 微凹 , 稍具纵长皱褶 , 长 1.4-2.1mm , 宽约 1mm , 叶渐尖 ,
叶中部细胞长梭形或长菱形 ,平滑 , 角部细胞长方形 ,下延部分细胞较大;枝叶与茎叶近于同型 , 稍小 , 叶边缘
具细齿;叶中肋长达叶尖的 4/ 5处 , 末端常具不明显的齿突;叶上部细胞较短 ,梭形或菱形 , 中部细胞长梭形或
第 20卷第 3期
2002年 9月 贵 州 科 学GUIZHOU SCIENCE Vol.20, No.3Sept.,2002
图版 1-11 燕尾藓 Bryhnia novae-angliae (Sull.et Lseq.)Grout 图 1:
植物体(原大);图 2:植物体(放大);图 3 、4:茎叶;图 5 、6、7:枝叶;图 8:茎叶基部细胞;
图 9:枝叶顶部细胞;图 10:茎叶顶部细胞;图 11:枝叶中部细胞。
线状六边形 ,稍具前角突 , 长 23-42μm , 宽 4-6μm ,基部角细胞不规则长方形 ,较大。雌苞叶长卵形 , 具长毛
尖 ,边缘具细齿。孢子体未见。
本标本采至贵州台江县南牛 , 海拔 1100m 的树干基部的土壤上;(彭书明 , TJ01348)和灰羽藓 Thuidium
glaucinum (Mitt.)Besch 、硬枝小羽藓 Haplocladium strictulum (Card.)Reim 以及粗蒴绢藓 Entodon macropodus
(Hedw.)C.Muell.等藓类植物混生。
本种分布于我国安徽 、福建 、甘肃 、新疆 、广西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江苏 、浙江 、陕西 、山西 、山东 、上海 、四
川 、西藏和云南 , 也分布于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 (下转第 58页)
553期 熊源新:燕尾藓 Bryhnia 植物在贵州的发展
优先权和交配权 ,它的 TEST 浓度明显高于 G4;G2 为能育雌猴 , G5 为老年雌猴 , 故 G2 的 E2 浓度比 G5 稍高。
这可能是高等级猴受高激素浓度支配的结果 , 等级越高其激素浓度也越高 ,从而其取食活动能力强 ,配偶争夺
能力强 ,因而其后代保存机率高;其高繁殖率 ,高传递率保证高品质后代在猴群中占优势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
G3 属于幼年猴 ,其 TEST和 E2 浓度很低 ,但处于待遇优厚地位 , 不受等级顺序的约束 , 这对后代健康生长发育
有积极作用。而作为对照组的两只藏酋猴 , Z1是带仔母猴 ,其等级序位很高 , Z2 不同于 G3 属于亚成体猴 , 在
猴群中等级地位很低 ,所以它的 TEST和 E2 浓度都比 Z1低。
在雄性动物中 ,其丘脑下部活动无周期性 ,故可使性激素持续产生而保持性行为稳定。而在雌性哺乳动
物中 ,丘脑下部通过促垂体神经激素对垂体前叶施加周期性影响 ,而使促性腺激素出现周期性释放 , 所以 , 雌
性 E2测定值浓度较正常女性的 E2浓度低 , 除可能是动物种间差异外 , 还可能与生殖节律有关。 E2 又称求偶
素 ,在排卵前 E2 分泌量达最高峰期 , 然后逐渐减退。根据该中心 7年野外调查资料和 3 年饲养资料 , 黔金丝
猴每年 9-10月受孕 , 次年 4月产仔 , 而此次 E2 浓度测定时间在 11 月中旬 , 有可能是黔金丝猴 E2 分泌较低
时期。其E2 值偏低 , 是否有可能是其非受孕月份不排卵的标志 , 结合黔金丝猴月经现象不明显 ,雌性 E2 浓度
偏低可能是一种生态适应性的结果。从种群繁衍生态角度观察 , 9-10 月受孕 , 4 月产仔 , 无论从食物来源 、气
候和安定性方面来说 ,对母子健康和发育都有利;从种群繁衍遗传下来的生理特点来看 , 这种遗传保留形式对
种群的发展及个体的存在都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 1] 于吉人 ,等.人体生理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5.
[ 2] 宋书东 ,等.性和生殖的生物学基础[ M] .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 , 1989.
[ 3] 戚汉君 ,等.雌性金丝猴尿中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J] .兽类学报 , 1995 ,15(2):106-112.
[ 4] Robinson F R&Ziegler F.Clinical laboratory data derived from 102Macaca mulatta[ J].Lab.Anim.Care.1968 , 18:50-57
[ 5] Rollins J B, et al.Hematologic studies of the rhesus Macaca mulatta[ J] .Lab.Anim.Care.1970 , 20:681-685
(上接第 55 页)
参考文献
[ 1] 陈邦杰 ,等.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200-220
[ 2] Redfearn P L , C T Benito , S He.A newly updated and annotated checklist of China Mosses[ J] .Journ.Hatt.Bot.Lab , 1996 ,79:
163-375.
[ 3] Gangulee H C.Mosses of the Eastern India and adjacent regions[ J] .1980 , 3(8):1659-1701.
[ 4] Noguchi A.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Supplemented by Zennoske Iwatsuki(Part4)[ J] .1991:979-986.
58 贵 州 科 学 2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