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第 28卷 第 4期
2010年 11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
Vol.28.No.4
Nov2010
文章编号:1004— 5570(2010)04-0009-03
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研究小记*
韩国营 1, 2 ,于美玲2 ,宋培浪1, 2 ,黄正莉 3 ,赵遵田 3*
(1.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 , 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药用植物园 ,贵州 贵阳 550001;
3.山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回顾了甘肃省耳叶苔科苔类植物的研究历史。通过文献整理和标本鉴定 , 得出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 15个
分类单位:细茎耳叶苔(F.bolanderi)、西南耳叶苔(Frullaniaconsociate)、达乌里耳叶苔(Frulaniadavurica)、达乌
里耳叶苔芽胞变型(F.davuricaf.dorsoblastos)、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rulaniadavuricasubsp.jacki)、达乌里
耳叶苔小叶变型(F.davuricaf.microphyla)、皱叶耳叶苔(F.ericoides)、斜基耳叶苔(F.handel-mazzettii)、盔瓣
耳叶苔(Frullaniamuscicola)、粗萼耳叶苔(F.rhystocolea)、陕西耳叶苔(Frullaniaschensiana)、中华耳叶苔(F.
sinensis)、塔拉大克耳叶苔(F.taradakensis)、欧耳叶苔(Frulaniatamarisci)、欧耳叶苔岷山变型(F.tamariscif.
minshanensis),其中达乌里耳叶苔(Frulania davurica), 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davuricasubsp.jackii),欧耳
叶苔(F.tamarisci)为甘肃省首次报道。将列胞耳叶苔(Frulaniamoniliata)移除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 ,编写了甘
肃省耳叶苔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并对其分布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关 键 词:耳叶苔科;苔类;苔藓植物;白龙江流域;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Q949.35 文献标识码:A
NotesonFrulaniaceaeinGansuProvince
HANGuo-ying1, 2 , YUMei-ling2 , SONGPei-lang1, 2 ,
HUANGZheng-li3 , ZHAOZun-tian3
(1.GuiyangMuseumofMedicinalResources, Guiyang, Guizhou550001, China;2.GuiyangMedicinalGarden, Guiyang,
Guizhou550001, China;3.ColegeoflifeScinence, ShandongNormal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250014, China)
Abstract:ThepresentstatusofFrulaniaceaetaxainGansuprovinceisreviewed.15 species(inclu-
dingsubspeciesandvarietiesandforma)arereportedinGansuprovince, basedontherelatedlitera-
turesandexaminedcolections.Amongthem, Frulaniadavurica, F.davuricasubsp.jacki, F.tama-
risciarereportedasnewrecordsforGansuprovince.FrulaniamoniliatawasexcludedfromGansubry-
oflora.ThekeytothegenusFrulaniaRaddiandgeneralhabitatsandgeographicaldistributionsofsome
speciesarepresented.ThecharacteristicsofFrulaniaceaeinGansuprovincearealsopreliminaryana-
lyzed.
Keywords:Frulaniaceae, liverworts, bryophytes, Bailongjiangvaley, Gansuprovince
甘肃省位于位于东经 90°13′~ 108°35′,北纬 32°34′~ 42°45′,地处青藏 、蒙新和黄土三大高原的
9
* 收稿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570122)
作者简介:韩国营 (1982-), 男 ,硕士 , 研究方向:苔藓植物分类与资源学 , E-mail:gyhan726@yahoo.com.cn
*通讯作者:赵遵田(1952-), 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植物分类与资源学 , E-mail:ztzhao@sohu.com
DOI :10.16614/j.cnki.issn1004-5570.2010.04.003
交汇地带 ,地域辽阔 ,气候差异大 ,物种丰富多样。
多年来甘肃省维管植物已有大量研究报道 [ 1] ,而
同属于高等植物范畴的苔藓植物却相对研究缓慢 ,
长期处于我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调查较薄弱的区
域 ,自 2002年以后才有较多苔藓学者着手对该省
苔藓资源调查研究 [ 2 -12] 。因此对甘肃省苔藓植物
种类进行调查报道将丰富我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
的物种多样性。
1 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研究历史
耳叶苔科 (Frulaniaceae), 隶属于叶苔目
(Jungermanniales),苔纲(Hepaticae),目前该科仅
有耳叶苔属 (FrulaniaRaddi)。世界分布约 800
种 ,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1990年 Pipp[ 2]
统计中国有耳叶苔科植物 100余种 ,根据分布地点
来看多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耳叶苔科是目前
甘肃省苔类植物中报道种类较多的一个科 。
1985年 Hatori和林邦娟 [ 3]首次报道了甘肃省
耳叶苔科苔类植物七个分类单位:西南耳叶苔
(Frulaniaconsociate)、达乌里耳叶苔芽胞变型(F.
davuricaf.dorsoblastos)、达乌里耳叶苔小叶变型
(F.davuricaf.microphyla)、皱叶耳叶苔 (F.eri-
coides)、中华耳叶苔(F.sinensis)、塔拉大克耳叶苔
(F.taradakensis)、欧耳叶苔岷山变型(F.tamarisci
f.minshanensis);其后 Pippo[ 2]和吴玉环等 [ 4]对甘
肃省耳叶苔科植物的记载仅是对以上报道的引用;
2005年张满祥等 [ 5]报道采自夏河县的 1个甘肃省
新纪录种:细茎耳叶苔(F.bolanderi);2008年赵遵
田等[ 7]报道采自白龙江流域的 2个甘肃省新纪录
种:斜基耳叶苔(F.handel-mazeti)和粗萼耳叶苔
(F.rhystocolea);2008年韩国营等报道药白水江
自然保护区用苔藓时记载了列胞耳叶苔(Frulania
moniliata)[ 8] (该种被移除甘肃省苔藓区系 ,见下
文);2009年吴玉环等 [ 9]又增加了甘肃省新分布种
2个:盔瓣耳叶苔(Frulaniamuscicola)、陕西耳叶
苔(Frulaniaschensiana)。综上所述 ,甘肃省已知
耳叶苔科苔类 13个分类单位。
2 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新纪录
笔者对采自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的耳叶苔
科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后 ,得出细茎耳叶苔(F.bo-
landeri)、皱叶耳叶苔原变种 (Frulaniaericoides)、
达乌里耳叶苔(Frulania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
凹叶亚种(Frulaniadavuricasubsp.jacki)、欧耳叶
苔(Frulaniatamarisci)5个分类单位为白龙江流域
新分布 ,后 3个分类单位为甘肃省首次报道。经过
笔者核查标本后把列胞耳叶苔 (Frulaniamonilia-
ta)移除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 ,至此甘肃省共有耳
叶苔科苔类植物 15个分类单位 。
下文列出了甘肃省新纪录种的生境 、产地 、分
布等 。凭证标本存放于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植物标本室(SDNU)。
2.1 达乌里耳叶苔
FrulaniadavuricaHampe, Got.etal., Syn.
Hep.422.1845 ;HatorietLin, Journ.Hatori
Bot.Lab.59:132.1985.
标本:甘肃 ,文县 ,邱家坝 , alt.2 360 m,树生 ,
于宁宁 20061239;文县 ,碧口 , alt.800 ~ 810 m,湿
石壁生 , 韩国营 20073073、 20073074, 于宁宁
20073090。
分布:中国(吉林 、内蒙古 、陕西 、西藏 、河南 、
安徽 、云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江西 、台湾 、甘肃新记
录)、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 。
2.2 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
Frulaniadavuricasubsp.jacki(Got.)Hat.,
Bul.Nat.Sci.Mus.Ser.B(Bot.), 2(1):21.
1976;Pippo, Journ.HatoriBot.Lab.68:39.
1990.
标本:甘肃 ,文县 ,邱家坝 , alt.2 350 m,树生 ,
赵遵 田 20061140, 于 宁宁 20061128, 韩 国营
20061196、20073381, 任昭杰 20073238;邱家坝 ,
alt.3 200 m,腐木生 , 赵遵田 20061639;邱家坝 ,
alt.2 250m,树枝生 ,于宁宁 20073683,树干生 ,韩
国营 20073931。
分布:中国(湖南 、四川 、云南 、广西 、台湾 、甘
肃新记录)、俄罗斯 (西伯利亚)、朝鲜 、日本 、欧洲
和北美洲(阿拉斯加)。
2.3 欧耳叶苔
Frulaniatamarisci(L.)Dum., Rec.d
Obs., 13.1835;Pippo, Journ.HatoriBot.Lab.
68:47.1990;Schust., Hep.Anth.N.Am.Vol.
5:48-59.1992.
标本:甘肃 ,文县 ,邱家坝 , alt.2 630 m,云杉树
干生 ,韩国营 20061491。
分布:中国(山东 、安徽 、陕西 、云南 、浙江 、台湾 、
甘肃新记录)、喜马拉雅地区 、日本 、俄罗斯(西伯利
1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8卷
亚)、印度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欧洲和北美洲。
该标本曾被笔者误定为列胞耳叶苔(Frulania
moniliata)[ 8] ,现将该种移除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
3 甘肃省耳叶苔科耳叶苔属植物分
种检索表
耳叶苔属植物分种的主要依据为腹叶顶端全
缘还是 2裂 ,基部是否下延;侧叶背瓣顶端圆形还
是急尖 ,基部是否下延;侧叶腹瓣的大小形状 ,是否
具喙状尖;是否常具蒴萼 ,脊的数目 ,平滑或具瘤
等。而油体常易解体 ,不适作为实验室长久放置的
干制标本的鉴定依据 。依此对编制分种检索表:
甘肃省耳叶苔科耳叶苔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1.腹叶顶端 2裂 2⋯⋯⋯⋯⋯⋯⋯⋯⋯⋯⋯⋯⋯⋯⋯⋯⋯⋯⋯⋯⋯⋯⋯⋯⋯⋯⋯⋯⋯⋯⋯⋯⋯⋯⋯⋯⋯⋯⋯⋯⋯⋯⋯⋯
1.腹叶顶端全缘或微凹 12⋯⋯⋯⋯⋯⋯⋯⋯⋯⋯⋯⋯⋯⋯⋯⋯⋯⋯⋯⋯⋯⋯⋯⋯⋯⋯⋯⋯⋯⋯⋯⋯⋯⋯⋯⋯⋯⋯⋯⋯
2.侧叶背瓣前缘潮湿时强烈背仰 F.ericoidesvar.ericoides⋯⋯⋯⋯⋯⋯⋯⋯⋯⋯⋯⋯⋯⋯⋯⋯⋯⋯⋯⋯⋯⋯⋯⋯⋯⋯⋯
2.侧叶背瓣前缘潮湿时不背仰 3⋯⋯⋯⋯⋯⋯⋯⋯⋯⋯⋯⋯⋯⋯⋯⋯⋯⋯⋯⋯⋯⋯⋯⋯⋯⋯⋯⋯⋯⋯⋯⋯⋯⋯⋯⋯⋯⋯
3.侧叶背瓣顶端圆形 , 不具尖 4⋯⋯⋯⋯⋯⋯⋯⋯⋯⋯⋯⋯⋯⋯⋯⋯⋯⋯⋯⋯⋯⋯⋯⋯⋯⋯⋯⋯⋯⋯⋯⋯⋯⋯⋯⋯⋯⋯
3.侧叶背瓣顶端急尖 , 具小尖 11⋯⋯⋯⋯⋯⋯⋯⋯⋯⋯⋯⋯⋯⋯⋯⋯⋯⋯⋯⋯⋯⋯⋯⋯⋯⋯⋯⋯⋯⋯⋯⋯⋯⋯⋯⋯⋯⋯
4.腹叶两侧边缘强烈背卷 , 腹叶裂瓣顶端常内弯交叉 Frulaniaconsociata⋯⋯⋯⋯⋯⋯⋯⋯⋯⋯⋯⋯⋯⋯⋯⋯⋯⋯⋯⋯⋯
4.腹叶平展不背卷 5⋯⋯⋯⋯⋯⋯⋯⋯⋯⋯⋯⋯⋯⋯⋯⋯⋯⋯⋯⋯⋯⋯⋯⋯⋯⋯⋯⋯⋯⋯⋯⋯⋯⋯⋯⋯⋯⋯⋯⋯⋯⋯⋯
5.植物体细小 , 茎连叶宽不足 1.0mm, 茎枝叶常脱落 Frullaniabolanderi⋯⋯⋯⋯⋯⋯⋯⋯⋯⋯⋯⋯⋯⋯⋯⋯⋯⋯⋯⋯⋯
5.植物体较大 , 茎连叶宽在 1.0mm以上 , 茎枝叶不脱落 6⋯⋯⋯⋯⋯⋯⋯⋯⋯⋯⋯⋯⋯⋯⋯⋯⋯⋯⋯⋯⋯⋯⋯⋯⋯⋯⋯
6.腹叶裂瓣两侧常有钝齿或明显粗齿 7⋯⋯⋯⋯⋯⋯⋯⋯⋯⋯⋯⋯⋯⋯⋯⋯⋯⋯⋯⋯⋯⋯⋯⋯⋯⋯⋯⋯⋯⋯⋯⋯⋯⋯⋯
6.腹叶裂瓣两侧常平滑无齿 8⋯⋯⋯⋯⋯⋯⋯⋯⋯⋯⋯⋯⋯⋯⋯⋯⋯⋯⋯⋯⋯⋯⋯⋯⋯⋯⋯⋯⋯⋯⋯⋯⋯⋯⋯⋯⋯⋯⋯
7.腹瓣兜形;蒴萼具 5个平滑 ,扭曲的脊 Frullaniasinensis⋯⋯⋯⋯⋯⋯⋯⋯⋯⋯⋯⋯⋯⋯⋯⋯⋯⋯⋯⋯⋯⋯⋯⋯⋯⋯⋯
7.腹瓣盔形或呈片状;蒴萼无波曲脊 Frulaniamuscicola⋯⋯⋯⋯⋯⋯⋯⋯⋯⋯⋯⋯⋯⋯⋯⋯⋯⋯⋯⋯⋯⋯⋯⋯⋯⋯⋯⋯
8.腹叶基部近横生 , 不下延;茎连叶宽 1.3 ~ 1.7 mm 9⋯⋯⋯⋯⋯⋯⋯⋯⋯⋯⋯⋯⋯⋯⋯⋯⋯⋯⋯⋯⋯⋯⋯⋯⋯⋯⋯⋯⋯
8.腹叶基部稍下延 , 茎连叶宽小于 1.4mm或大于 1.7 mm 10⋯⋯⋯⋯⋯⋯⋯⋯⋯⋯⋯⋯⋯⋯⋯⋯⋯⋯⋯⋯⋯⋯⋯⋯⋯
9.腹瓣无喙状尖 , 长 0.25 ~ 0.3 mm,宽 0.35 ~ 0.4 mm;茎连叶宽 1.3 ~ 1.5 mm Frullaniaschensiana⋯⋯⋯⋯⋯⋯⋯⋯⋯⋯
9.腹瓣具短喙 , 稍向下弯曲 ,长 0.17 ~ 0.26 mm,宽 0.34 ~ 0.42mm;茎连叶宽 1.4 ~ 1.7mm Frullaniataradakensis⋯⋯⋯⋯
10.腹叶基部沿茎一侧下延较长;茎连叶宽 1.7 ~ 2.0 mm;蒴萼 3个脊 , 表面密被粗瘤毛 Frulaniahandel-mazzeti⋯⋯⋯⋯
10.腹叶基部两侧下延相等;茎连叶宽 1.3 ~ 1.4 mm;蒴萼 10个呈蠕虫状的脊 ,表面平滑 Frullaniarhystocolea⋯⋯⋯⋯⋯⋯
11.侧叶背瓣具 1~ 3列油胞和多数散生油胞 Frulaniatamariscivar.tamarisci⋯⋯⋯⋯⋯⋯⋯⋯⋯⋯⋯⋯⋯⋯⋯⋯⋯⋯⋯
11.侧叶背瓣不具成列的油胞 ,仅有散生的油胞 Frullaniatamariscif.minshanensis⋯⋯⋯⋯⋯⋯⋯⋯⋯⋯⋯⋯⋯⋯⋯⋯⋯
12.侧叶背面常着生 2-多细胞芽胞或叶状繁殖枝 Frullaniadavuricaf.dorsoblastos⋯⋯⋯⋯⋯⋯⋯⋯⋯⋯⋯⋯⋯⋯⋯⋯⋯
12.侧叶背面常不着生芽胞 13⋯⋯⋯⋯⋯⋯⋯⋯⋯⋯⋯⋯⋯⋯⋯⋯⋯⋯⋯⋯⋯⋯⋯⋯⋯⋯⋯⋯⋯⋯⋯⋯⋯⋯⋯⋯⋯⋯⋯
13.植物体较大 ,腹叶大 , 常全部覆盖腹瓣或腹瓣的 3/4 Frullaniadavuricasubsp.davurica⋯⋯⋯⋯⋯⋯⋯⋯⋯⋯⋯⋯⋯⋯
13.植物体较小 ,腹叶小 , 仅覆盖背瓣的 1/2 14⋯⋯⋯⋯⋯⋯⋯⋯⋯⋯⋯⋯⋯⋯⋯⋯⋯⋯⋯⋯⋯⋯⋯⋯⋯⋯⋯⋯⋯⋯⋯⋯
14.植物体红棕色;腹叶上部常凹陷 Frullaniadavuricasubsp.jacki⋯⋯⋯⋯⋯⋯⋯⋯⋯⋯⋯⋯⋯⋯⋯⋯⋯⋯⋯⋯⋯⋯⋯⋯
14.植物体淡绿色或棕黄色;腹叶上部圆形 , 不凹陷 Frulaniadavuricaf.microphylla⋯⋯⋯⋯⋯⋯⋯⋯⋯⋯⋯⋯⋯⋯⋯⋯⋯
4 甘肃省耳叶苔科苔类植物分布特点
对采集标本进行统计 ,发现甘肃耳叶苔科植物
以树生为主 ,其中近 50%耳叶苔科植物群落与藓
类或少量叶状地衣混生 。对其地理成分进行初步
分析 ,表明以温带成分和特有成分为主 。至此 ,甘
肃省已知耳叶苔科植物达 15种(包括种下单位),
均分布在甘肃省南部地区 ,且主要集中在白龙江流
域 ,而甘肃北部祁连山地区尚未曾发现该科植
物[ 6] 。这与白龙江流域下游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区而祁连山处于高寒干旱半干旱山地森林区的
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山
势高大 ,群峰突兀 ,沟谷纵横深长 ,气候温暖潮湿 ,
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 ,给其苔藓植物种类创造了
良好的生存繁殖和发展空间 。因目前甘肃省本省
没有专门从事苔藓研究的人员 ,苔藓植物调查还相
对薄弱 ,一些地区如天水 、定西 、平凉等地区尚缺乏
仔细的调查 ,随着进一步研究耳叶苔科植物分布范
围应该会由甘肃南部向北扩展 ,但 (下转第 68页)
11
第 4期 韩国营 , 于美玲 ,宋培浪 , 黄正莉 ,赵遵田: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研究小记
13.
[ 20]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地区志·行
政建置志 [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92:48-50.
[ 21]高谦.中国苔藓植物志:第一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94.
[ 22]高谦.中国苔藓植物志:第二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96.
[ 23]吴鹏程.中国苔藓植物志:第 6卷 [ 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 2002.
[ 24]胡人亮 ,王幼芳.中国苔藓植物志:第七卷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5.
[ 25]吴鹏程 ,贾渝.中国苔藓植物志:第八卷 [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2004.
[ 2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十八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
[ 27]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西藏苔藓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
[ 28]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横断山苔藓植物志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0.
[ 29]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 J] .云南植物
研究(增刊 IV), 1991, Suppl(IV):1-139.
[ 30]吴征镒 , 周浙昆 ,李德铢.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
型系统 [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3, 25(3):245-257.
[ 31]陈祥伟 , 胡海波.林学概论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5:30-50.
(上接第 11页)
种类会呈减少趋势。
致谢:内蒙古大学白学良教授 、中科院植物所
吴鹏程研究员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承蒙甘肃省白
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和白水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野外调查标本
采集给予鼎立支持 ,于宁宁和任昭杰等研究生参与
了标本的采集工作。
参考文献:
[ 1] 张耀甲 ,彭泽祥.兰州大学植物分类学科研工作的回顾
与展望 [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5
(3):141-148.
[ 2] PiippoS.AnnotatedcatalogueofChineseHepaticaeand
Anthocerotae[ J] .J.HattoriBot.Lab, 1990, 68:1-192.
[ 3] HatoriS, LinPJ.ApreliminarystudyofChineseFrulla-
niaflorae[ J] .J.HatoriBot.Lab, 1985, 59:123-169.
[ 4] WUYH, GaoC, TanBC.ThebryophytesofGansuprov-
ince, China:anannotatedchecklist[ J] .Arctoa, 2002, 11:
11-22.
[ 5] ZhangMX, LiJZ.Notesonthebryophytesinalpinefor-
estregionsofsouthernGansu, China[ J] .Chenia, 2005, 8:
91-94.
[ 6] WuYH, GaoC.ThebryofolraofMt.Qilian[ J] .Chenia,
2007, 9:231-252.
[ 7] 赵遵田 ,于宁宁 , 韩国营 ,等.甘肃白龙江流域苔藓植物
种类组成和分布类型的初步研究 [ J] .山东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3(2):125-128.
[ 8] 韩国营 ,于宁宁 , 邵娜 ,等.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药用
苔藓资源初报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8, 27(3):
28-30.
[ 9] 吴玉环 ,陈龙 , 李微 ,等.甘肃省苔类植物初步研究 [ J] .
植物研究 , 2009, 29(5):607-614.
[ 10] HanGY, YuNN, RenZJ, etal.Discoveryofamoss
familySphagnaceaeinGansuProvince, NW China[ J] .
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 2008,
44(4):143-144.
[ 11]韩国营 , 任强 ,赵遵田.甘肃省苔类植物新资料 [ J] .西
北林学院学报 , 2009, 24(1):20-21.
[ 12]韩国营 , 宋培浪 , 何先贵 , 等.中国濒危苔藓植物耳坠
苔分布的新发现及错误更正 [ J] .种子 , 2010, 29(3):
70-71.
68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