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隆务河流域天然云杉林东方拟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全 文 :收稿日期:2012 - 03 - 27;修回日期:2012 - 08 - 16
作者简介:史全顺(1961—) ,男,青海湟源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病虫
害防治工作。
隆务河流域天然云杉林东方拟齿
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史全顺1,韩富忠2,张庆贺3,丁启含1,史生慧4
(1.黄南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青海 黄南 811300;2. 黄南州麦秀林场,青海 黄南 811300;3.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WA 99216,USA;4. 青海省海东公路总段高速公路养护处,青海 海东 801600)
摘要:东方拟齿小蠹 Pseudips orientalis(Wood & Yin)是隆务河流域天然林区危害云杉 Picea spp.林
的优势虫种之一,在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区和同仁县西卜沙林区危害比较严重,致使天然云杉林成
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2007 年至 2010 年对东方拟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拟齿小蠹在当地 1 a发生 1 代,以成虫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每年的 5
月中下旬和 7 月底至 8 月初出现 2 次成虫扬飞高峰期。第 1 高峰期为越冬代成虫,第 2 高峰期为
子代新成虫。成虫体长 3. 5 ~ 4. 4 mm。圆柱形,深红褐色至黑褐色。翅盘陡立,两侧各有 3 个齿。
母坑道从交配室向左右曲折延伸(形如八卦图案) ,每个卵室有 3 ~ 5 个卵。
关键词:天然云杉林;东方拟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S763. 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0886(2012)06 - 0013 - 04
Bionomics of Pseudips orientalis(Wood & Yin)in natural spruce forests in Longwu River Valley /
SHI Quanshun,et al.(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Huangnan Prefecture,Qinghai
Province,Huangnan 811300,China)
Abstract:Pseudips orientalis(Wood & Yin)wa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beetles in the natural
spruce forests in Longwu River Valley,which caused the death of many trees in both plantations and
natural stands of Picea crassifolia in Maixiu and Xibusha Forest regions. The bionomics of the beetl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2007-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 orientalis had one generation a year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overwintered as adults under the forest litter. There were two adult flight peaks,ie
the major spring dispersal flight of the overwintering adults in mid-late May and the minor maturation-
feeding dispersal flight of the new adults in late July-early August. Egg galleries were arcuate and there
were 3-5 eggs per egg niche.
Key words:natural spruce forest;Pseudips orientalis;bionomics;morphology
东方拟齿小蠹 Pseudips orientalis (Wood &
Yin)是青海省黄南州天然云杉 Picea spp.林主要的
蛀干害虫[1],仅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云南和青
海,目前尚无国外分布报道,在黄南州主要分布于泽
库(麦秀林区)、同仁(西卜沙林区)及尖扎县(坎布
拉林区)。该虫是近期修正的拟齿小蠹属的 1 种。
最早由 Wood & Yin 根据采自我国西藏、四川云杉
上的小蠹标本于 1986 命名为 Ips orientalis[2]。美国
Cognato 博士根据对齿小蠹族 45 种小蠹进行的
DNA、形态和行为特征的同系发生学分析,将包括
Ips orientalis(Wood & Yin)[2 - 3]在内的 3 种小蠹从
齿小蠹属中单列出来,重组一新属,并命名为拟齿小
蠹属 Pseudips(Cognato.)[2 - 3]。
刘丽 等首次对包括该虫在内多种小蠹在青海
云杉 Picea crassifolia 天然林内的种群生态位进行
了初步研究[4],韩富忠 等在“三江源”隆务河流域
天然林区小蠹区系初步研究中对该虫的危害状、部
位等曾作简要介绍[5]。最近,Zhang 等在麦秀林区
对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成
功鉴定出该小蠹的聚集信息素组分: (-)-小蠹烯
·31·中国森林病虫 2012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6 期
醇和(S)-顺式 -马鞭草烯醇[2,6]。除此之外,尚未
见对该虫其它方面(包括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的
任何报导。为了准确掌握该虫在青海的活动规律,
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从 2007 年—
2010 年对东方拟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
观察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麦秀林区斗河沿沟、九连沟、七连沟、浪乃
亥等地东方拟齿小蠹危害多年,现仍维持一定受害
程度的天然云杉纯林进行试验。试验林分位于缓坡
地段,郁闭度在 0. 2 ~ 0. 7 之间,卫生状况一般。
1. 1 木段饲养法 每年 5 月初采伐 3 ~ 5 棵新遭受
东方拟齿小蠹危害的云杉树木,截成 1 m 长木段,用
纱布袋包裹,封住袋口,置于与自然条件基本一致、
容易观察的地方,每 3 d 观察 1 次,观察时剥开
10 cm ×10 cm 的树皮观察东方拟齿小蠹各虫态的
发育进度。5 月 4 日至 8 月末在寄主林分内选择云
杉风倒木观察天敌自然寄生状况,每隔 3 d 在同一
株风倒木取 10 cm × 10 cm 样方剥皮调查记录东方
拟齿小蠹各虫态的寄生情况。另外选择新伐径级在
18 ~ 30 cm 的健康云杉,截成长 1. 5 ~ 2 m 长的木段
作为寄主木段进行天敌寄生情况调查对比,每 3 ~ 4
根放 1 堆,寄主木段两端用细泥涂抹,防止水份蒸
发、干裂,调查方法同风倒木调查[7]。
1. 2 虫害立木观察法 每年的 5 月初至 9 月中旬,
选择新受害的云杉立木 2 株,每隔 3 ~ 5 d 观察 1
次。每次观察时剥开 10 cm ×10 cm 树皮,分别记录
成虫、卵、幼虫、蛹和新成虫的数量。
1. 3 信息素诱捕法 每年 4 月底至 8 月底在九连
沟的 5 林班,斗河沿沟的 8 林班,七连沟的 10 林班,
龙藏沟的 48、49 林班,浪乃亥的 73、74 林班共设置
70 套小蠹信息素诱捕器(含六齿小蠹引诱剂,年用
引诱剂 2 个 /套诱捕器) ,每 3 ~ 5 d收集记录东方小
蠹成虫 1 次。
1. 4 林分郁闭度与小蠹危害率关系调查 2007
年—2010 年,在麦秀林场青海云杉天然林内选择不
同郁闭度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置标准地,标准地面
积 30 m ×40 m,样地内的树木一般不少于 50 株,郁
闭度 0. 2 的样地不少于 20 株。由于东方拟齿小蠹
很少危害中幼林,所以标准地基本都设置在成过熟
林分内。首先用红漆对样地内树木依次编号,然后
采用机械抽样法进行样木调查(一般调查株数不少
于 20 株)。纪录有虫株数,最后计算受害株率[受
害株率(%)=(受害株数 /调查总株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成虫形态特征[3]
雄虫:体长 3. 5 ~ 4. 4 mm,圆柱形,长为宽的
2. 3 倍,深红褐色至黑褐色(图 1a,b)。额部与美国
分布的拟齿小蠹 P. concinnus(Mannerheim)类似,
但颗粒较小,特别是口器附近。额中部无明显凹陷。
触角锤状基部明显宽厚,节间毛缝向顶端弓曲。前
胸背板宽长相近。鞘翅长为宽的 1. 3 倍,为前胸背
板宽的 1. 4 倍。与齿小蠹相比,翅面颗点深、大,但
数量较少。翅盘陡立,鞘翅尾端向后略有延伸,但不
如齿小蠹明显。翅盘侧缘上半部圆钝。翅盘两侧各
具 3 个独立齿,圆锥形(图 1c)。
a - b 成虫(俯 /侧视) ;c 成虫鞘翅;d 坑道系统(1♂2♀) ;e 坑道系统(1♂3♀)。
图 1 东方拟齿小蠹成虫形态及坑道系统图
·41·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Nov. 2012 No. 6
雌虫:与雄虫基本类似,但额面中部略有凹陷。
翅盘两侧也各具 3 个齿,较雄虫略小。
2. 2 生活史 东方拟齿小蠹在青海省黄南州 1 a
发生 1 代,以成虫在林内枯枝落叶层或土壤下越冬。
越冬成虫于 4 月底至 5 月初出土扬飞,寻找寄主入
侵。5 月中下旬为扬飞高峰(图 2)。5 月上中旬开
始产卵,经 15 ~ 20 d孵化,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幼虫
出现。经 20 ~ 30 d,于 6 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
20 ~ 30 d 左右。新羽化成虫于 7 月初开始出现,并
在原寄主内补充营养约 20 ~ 30 d,然后咬筑羽化孔
飞出,侵入新寄主继续补充营养。新羽化成虫扬飞
高峰期出现在 7 月下旬至 8 月初,但数量明显少于
越冬后扬飞成虫(图 2)。9 月中旬成虫开始入土
越冬。
图 2 东方拟齿小蠹年扬飞曲线图
2. 3 生活习性 东方拟齿小蠹常与光臀八齿小蠹
Ips nitidus Eggers. 和香格里拉齿小蠹 I. shangrila
Cognato and Sun. 交错乃至同株危害,主要危害青
海云杉的风倒木、风折木、火烧木及其它原因造成的
衰弱木,但在大发生时也可直接危害健康活立木,致
使林木大量死亡[5 - 7]。光臀八齿小蠹和东方拟齿小
蠹虫体较大,主要危害云杉树干中下部[8],香格里
拉齿小蠹虫体较小,主要危害树干中上部[5,7]。
在青海省黄南地区,4 月底至 5 月初气温达
6 ℃以上时,东方拟齿小蠹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扬飞,
寻找适宜寄主树木。每天 10:00—18:00 活动,日扬
飞盛期出现在 13:00—16:00(图 3)。♂虫首先入侵
筑交配室,同时分泌释放聚集信息素(小蠹烯醇和
顺式 -马鞭草烯醇)招引 2 ~ 3 头♀虫进行交配[6]。
随后♀虫咬筑母坑道及卵室。母坑道左右曲折延
伸,虫道形如太极八卦图案,长约 4 ~ 5 cm,一般每
个母坑道内有 3 ~ 7 个卵室,1 个卵室产 3 ~ 5 粒卵
(与齿小蠹每卵室仅产 1 粒卵截然不同) (图 1d,e) ,
幼虫自卵室向垂直于母坑道两边咬筑子坑道,子坑
道互不相交。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筑椭圆形蛹室
化蛹,蛹室长 4 ~ 7 mm,宽 3 ~ 4 mm。
图 3 东方拟齿小蠹日扬飞曲线图
在对立地条件的选择上,土壤肥沃、植被丰富等
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受害较轻;土壤贫瘠、易受洪涝
灾害的河滩、沟等地方危害较重。阳坡和半阴坡危
害重于阴坡。人为活动频繁、偷砍滥伐的地方受害
较重,人少、偷砍滥伐少的林分基本不受害。郁闭度
0. 6 以上的云杉林分几乎不危害,郁闭度越小受害
越严重,反之越轻(表 1)。
表 1 青海云杉林分郁闭度与东方拟齿小蠹危害率的关系
郁闭度 样地数量 林木受害率 /%
0. 2 4 25. 2
0. 3 7 16. 4
0. 4 8 12. 2
0. 5 7 4. 2
0. 6 7 1. 2
0. 7 5 0. 5
3 小结与讨论
东方拟齿小蠹是黄南州乃至青海省范围内近年
来发现的新记录种,常年在寄主主干上营隐蔽危害,
种群监测和防治极为困难。饵木堆、风倒木、衰弱木
及六齿小蠹引诱剂对东方拟齿小蠹具有较好的引诱
效果,在生产上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林间
东方拟齿小蠹诱集及监测[9]。
有关东方拟齿小蠹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消长
规律以及与光臀八齿小蠹等小蠹及云杉矮槲寄生的
时空关系尚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另外,需要进一步
加强对天敌(如郭公虫、啄木鸟等)资源调查和信息
素、饵木、生物防治等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工作。
志谢:沈阳农业大学夏博博士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
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转第 24 页)
·51·中国森林病虫 2012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6 期
蛉等天敌昆虫安全,试验药剂处理区天敌数量明显
高于常规药剂处理区,在药剂降低虫口基数的前提
下,天敌昆虫可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因此,在本次试
验中尽管 1 次用药,但在 3 个月内木虱虫口均控制
在较低水平,有效的控制了梨木虱的危害。而本试
验常规药剂试验区,所使用的甲氰菊酯 EC、吡虫啉
WP、溴氰菊酯 EC 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C
均已应用多年,害虫已产生一定抗性,防效偏低,特
别是几种药剂混合使用后,对天敌的杀伤作用明显,
致使自然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常规药剂处理区木虱
的种群数量后期高于空白对照区。
梨木虱虫体小,繁殖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掌
握合理施药时间是取得好防效的关键。在越冬成虫
出蛰盛期也是第 1 代卵孵化期是喷药防治的有利时
机,此时梨树还未长叶,成虫及卵均暴露在枝条上,
喷药可以集中消灭越冬若虫,降低全年虫口基数,防
治效果比较显著。如果第 1 代若虫大量出现以后,
将发生世代重叠,虫口密度大,且若虫常藏身于其分
泌的黏液内,或潜入叶芽中危害,药液不易接触虫
体,防治较困难。此时新梢叶片迅速生长,叶片多而
密,喷药很难做到均匀周到,虽连续喷药但效果不
佳。本次试验中常规药剂处理区虽然在 5 月 10 日、
6 月 5 日及 7 月 15 日连续 3 次喷药,仍未取得很好
的防效。本次试验用 240 g /L 螺虫乙酯 SC 1 次施
药,在整个生长季梨木虱均控制在较低水平,有效控
制了该虫的危害。因此,建议生产中在成虫出蛰期
和第 1 代若虫盛发期,即梨树花芽萌发期和盛花期,
用 240 g /L螺虫乙酯 SC 3 000 ~ 4 000 倍液进行早
期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唐飞峰.湘南梨园梨木虱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园
艺,2007(3) :26 - 27.
[2] 杨树国,韩树文. 冀北地区梨木虱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J].现代农村科技,2010(17) :25.
[3] 张翠疃,徐国良,李大乱. 梨树主要害虫———梨木虱的研究综
述[J].华北农学报,2003,18(F09) :127 - 130.
[4] 赵敏,吴传伟,李荣,等.中国梨木虱发生为害特点及主害代药
剂防控效果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9(4) :750 - 751.
[5] 张莉丽,赵敏,洪文英,等. 中国梨木虱药剂防治试验[J]. 浙
江农业科学,2008(3) :358 - 359.
[6] 宫涛,王中武.几种杀虫剂防治梨木虱田间药效试验[J]. 北
方园艺,2010(21) :189 - 190.
[7] Nauen R,Reckmann U,Thomzik J,et al. Biological profile of
spirotetramat(Movento(r) )-a new two-way systemic(ambimo-
bile)insecticide against sucking pest species[J]. Bayer Crop Sci-
ence Journal,2008,61(2) :245 - 278.
[8] Ouyang Y,Montez G H,Liu L,et al. Spirodiclofen and spirote-
tramat bioassays for monitoring resistance in citrus red mite,Pan-
onychus citri(Acari:Tetranychidae) [J]. Pest Manag Sci,2011,66
(9) :1020 - 1030.
[9] 张庆宽. 双向内吸性新杀虫剂螺虫乙酯的开发[J]. 农药,
2009,48(6) :445 - 447.
[10] 王达,谢欣.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品种及其合成方法[J]. 现
代农药,2010,9(6) :40 - 44.
[11] Marcic D,Petronijevic S,Drobnjakovic T,et al. The effects of spi-
rotetramat on life history traits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Tetranych-
us urticae(Acari:Tetranychidae) [J]. Exp Appl Acarol,2012,56
(2) :113 - 122.
(责任编辑 赵杰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
)
(上接第 15 页)
参考文献:
[1] 潘宏阳,尤德康,柴守权,等.我国天然次生林小蠹虫发生形势
与防控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1) :41 - 43.
[2] 张庆贺,马建海,赵丰钰,等.青海云杉(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
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2,48(6) :119.
[3] Wood S L,Yin H F. Relict occurrence of three‘American’Scolyt-
idae(Coleoptera) in Asia[J]. Great Basin Naturalist Memoirs,
1986,46(3) :461 - 464.
[4] Cognato A I.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new genus of Ipini bark
beetle(Scolytidae) [J].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
merica,2000,93(3) :362 - 366.
[5] 韩富忠,丁启含,冶均森,等.“三江源”隆务河流域天然林区小
蠹区系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 :28 - 30.
[6] Zhang Q H,Ma J H,Zhao F Y,et al. Aggregation pheromone of the
Oriental spruce engraver,Pseudips orientalis(Wood & Yin) ,from
China[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2011,(16) :67 -
75.
[7] 刘丽,阎伟,骆有庆,等.青海云杉天然林内小蠹种群空间生态
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5) :165 - 169.
[8] 薛永贵.光臀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J].安徽农学
通报,2008,14(13) :162,78.
[9] 赵涛,周楠,李丽莎,等. 云南松饵木、活立木林间引诱松小蠹
的试验[J].云南林业科技,2001,2(95) :54 - 57.
(责任编辑 赵杰)
·42·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Nov. 2012 No.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