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苍耳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全 文 :全身性疾病。中医无高血压病的病名 , 类似于中医的眩晕 、中
风等病名。
笔者认为病邪入脑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因脑为元神之
府 ,只需清气熏养 ,不容阴浊之气来犯 , 若有邪犯 ,则疾病顿发。
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 ,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而与脑并为系 ,上属于脑 , 后出于项中。 故邪中于项 , 因逢
其身之虚 , 其入深 , 则随眼系入于脑 , 入脑则脑转 , 脑转则引目
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此段经文具体讲述了眩晕的产
生 ,是由邪气入脑所致的。《素问·调经论》云:“气之与血并走
于上 , 则为大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 , 这里的“风” 、“痰”皆作为“邪气”
来理解 , 如无肝风上行入脑 ,无痰浊阻滞脑络 , 无气之与血并走
于上 ,高血压病由何而发 ,且气血并上 、痰浊 、肝风三者之间 , 又
是相互影响而互为病因。如情志抑郁 , 忧思恼怒 , 使肝失疏泄 ,
肝气内郁 , 形成有余之气 , 气有余便是火 , 火盛则致肝阳亢盛 ,
肝风内动。阳亢风动 , 伤阴耗津炼液成痰 , 于是肝风挟痰 、挟
火 , 鼓动气血 ,上乘入脑 , 冲犯元神之府 , 从而导致高血压病的
发生。清脑熄风汤中的磁石 、珍珠母熄风潜阳;桑叶 、菊花清热
散邪;白蒺藜熄风通络;石菖蒲清脑开窍 、化痰。诸药合用 , 共
奏清脑热 , 熄肝风之功效。 脑热清除 、肝风平熄 , 药物切中病
机 , 故使血压平稳下降。
(收稿日期:2004.06.06)
【临床报道】
苍耳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段有文 闫素娟 何 华
  摘要:目的 观察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 。方法 对30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8 例 ,对照组 146 例 ,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炎 ,疗效满意 。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药疗法 苍耳草
中图分类号:R27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3-8914(2004)06-0053-06
1.太原西山疾控中心 030053
2.太原西山煤矿总公司职工医院 030053
  肩关节周围炎多见于中老年人 ,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酸
楚 、疼痛 、活动受限 ,严重时患肢不能叉腰 、背手 、梳头 、洗脸 、脱
衣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
炎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 年 ~ 2004 年 , 每年夏季“伏天” 门诊患者
为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8 例 ,男 66例 , 女
92 例 , 男女之比1∶1.39;患者年龄最小35 岁 ,最大 51 岁 ,平均 43
岁;病程最短一个月 , 最长五个月 ,平均三个月。对照组 146 例 ,
男61 例 , 女85例 , 男女之比 1∶1.39;患者年龄最小 36 岁 , 最大
53 岁 ,平均 45岁 , 病程最短一个月 , 最长八个月 , 平均三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无明显差异 ,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要点
·肩部受风或受寒后诱发肩关节酸楚 、疼痛 ,逐渐加重或突
发肩关节疼痛 ,患者夜间常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
·肩关节活动受限 , 严重时患肢不能背手 、叉腰 、梳头 、洗
脸 、脱衣 、扣腰带。
·疼痛日轻夜重 , 呈钝痛或剧烈锐痛 , 并与肩部活动密切相
关。
·体检患者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点 , 患肢主动或被动外
展 、外旋 、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患者内收内旋亦受限。
·X线摄片 肩关节未见异常或见肩部骨质疏松及或岗上
肌腱 、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夏季“初伏”期间 , 用鲜嫩带籽苍耳草顶尖往下四至六个叶
片以上部分若干株 ,先用菜刀切碎或用绞肉机绞碎 , 再入臼内
捣成泥状 , 于晚间休息前将苍耳草泥敷于疼痛关节之皮肤表
面 , 厚约 1.5~ 2厘米 ,上面覆盖包装食盐用过的塑料袋 ,周边用
胶布粘贴 ,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 以防药液外溢。(包扎固定时 ,
松紧度要适宜 , 过紧影响肢端血液循环 , 过松则苍耳草泥容易
脱落移位 , 影响疗效。)次日早晨起床时去除包扎物和苍耳草
泥 , 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 防止继发感染 , 然后在“中伏” 、“末伏”
与“初伏”治疗时相对应的日子各敷药一次 , 三次为一疗程 , 敷
药后局部皮肤稍红或痒痛 , 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 则效果显著。
1.3.2 对照组
先用 2 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地塞米松 2 毫升(10 毫克),
置于方盘内 , 然后在肩部找到最明显压痛点并进行局部消毒 ,
在压痛最明显处进行封闭 , 进针深度在关节囊外肌膜层 , 抽吸
无回血时再推注药物 , 退针时局部用无菌棉棒压迫 , 以防药液
外渗 , 之后 ,每隔一周封闭一次 , 连续封闭三次为一疗程。
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第二辑)》疗效评定
标准。
临床治愈 肩关节疼痛逐渐减轻 、消失 , 患肢功能逐渐恢
复 , 活动自如。
显效 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 患肢主要功能恢复 , 但部分
·53·光明中医 2004年 12 月第 19 卷第 6期  CJGMTCM Dec.2004.Vol 19.6
活动受限。
无效 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变。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组 158 例 , 临床治愈 89 例 , 占 56.3%, 显效 48 例 , 占
30.4%,无效 21 例 , 占 13.3%;对照 146 例 , 临床治疗 38 例 , 占
26%,显效 31 例 ,占 21.2%,无效 77 例 , 占 52.7%。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数 治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58 89 48 21 86.7
对照组 146 38 31 77 47.3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某 ,女 35 岁 , 干部 , 2001 年 7 月 28 日就诊 , 主诉:
2000年秋感到左肩部和左上臂疼痛 , 左手不能梳头 、脱衣。口
服芬必得 , 疼痛缓解 , 今春以来 , 左肩部疼痛加重 , 右肩部和右
上臂也开始疼痛 , 疼痛日轻夜重 , 双臂活动受限 , 不能梳头 , 洗
脸 ,脱衣。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醋酸强地松龙疼痛立即减轻 ,
但 2~ 3周便又复发。检查患者左右肩 、肩前和肩外侧均有明显
压痛点 , 无肿胀及波动感 , 左上臂外展 、外旋时疼痛加重 , 功能
受限。右上臂不能自行外展 , 被动外展时 , 肩部随之高耸 , 内
旋 、外旋严重受限。化验检查血常规正常 , 血沉 25mm h , 类风湿
因子阴性 , C 反应蛋白 98MG DL , 左右肩 X线摄片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左右肩关节周围炎。治疗:左右肩关节同时外
敷苍耳草泥。敷药十小时后 , 去除敷料和苍耳草泥 , 敷过药处
的皮肤色红 , 上面布满料粒大小的水沧 , 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 两
天后 , 水泡消退 ,结痂。继在“中伏” 、“末伏”与“初伏”首次敷药
时相对应的各敷药一次 , 关节疼痛逐渐消失 , 双肩和上臂活动
自如。追访三年未复发。
5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 亦称“五十肩” 、“冻结肩” , 常
因肩部受风或受寒诱发 ,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一般多见于
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小 35 岁 , 最大 53
岁。发病年龄的提前可能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 空调 、电
风扇 、计算机的普及和就医条件改善有关。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古医籍称“漏肩风” 、“ 肩凝症”“ 肩凝
风” ,其病因是中老年人阳气渐衰 , 气血不足 , 腠理疏松 ,风 、寒 、
湿邪乘虚侵袭 , 滞留不去 , 寒凝筋膜 , 血不荣筋 , 总使肩部气血
郁滞 ,不通则痛。 苍耳草苦辛 , 寒 , 有毒 , 其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 对肩周炎的病因研究不
断深入 , 本组病例包括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 即狭义肩周炎 ,肩峰
下滑囊炎 ,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盂肱关节炎
病。所以 ,在用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炎时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
明确诊断 , 以防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 , 12 , 29-937-939
2 岑泽波主编.中医伤科学.第一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85 , 12, 1-194-
197
(收稿日期:2004.10.20)
【临床报道】
洁宫螽斯丹贴脐治疗慢性盆腔炎 118例
庞保珍1 赵焕云2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中医药疗法 洁宫螽斯丹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914(2004)06-0054-06
1.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 聊城市 252000
2.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医务室 252400
  自 1993 年 12 月至 2003年 12 月以自拟洁宫螽斯丹贴脐治
疗慢性盆腔炎 118例 , 取得较好疗效 ,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西
医诊断标准[ 1]及中医辨证标准[ 1](属气滞血瘀证)。
1.1.2 试验病例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
病纳入病例标准[ 1]及排除病例标准[ 1] 。
1.2 观测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安全
性观测[ 1]及疗效性观测[ 1]要求做。
1.3 一般资料
本组 118 例 , 均已婚;年龄最小 26 岁 , 最大 47 岁 , 平均 31
岁;病程最短者1 年 6 月 , 最长者 10 年 , 平均 6 年;按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评分标准[1] ,评为重度者 80 例 ,
中度者 30 例 ,轻度者 8 例;均为气滞血瘀证。
2 治疗方法
洁宫螽斯丹(自拟):木香 15g , 川芎 15g , 乌药 15g , 陆陆通
15g , 制没药 20g , 制乳香 20g ,元胡 20g , 坤草 20g , 王不留行 20g ,
干姜 10g , 肉桂 10g ,小茴 10g 。上药共研极细末 , 瓶装备用。 临
用时取药末 10g , 加入适量白酒调和成团 , 涂以神阙穴 , 外盖纱
布 , 胶布固定 , 3 天换药一次 , 10 次为一疗程(经期不停药), 10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
疗效判定标准[ 1]判定疗效。
·54· 光明中医 2004年 12 月第 19 卷第 6期  CJGMTCM Dec.2004.Vol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