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3 年 3 月 第 41 卷 第 1 期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林业科技
1前言
琼岛杨是在海南岛霸王岭高山地区,19°10′
N的区域发现的珍贵树种。它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观
念认为杨树在我国南缘分布23纬度的界限,是海南
林业的又一新发现。2011年经海南省科技厅立项,
开展高山琼岛杨引种迁地培育技术研究工作。琼岛
杨的木材工业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作包装材料,制造
家具、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人造丝、纸浆原料。
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优良等特点。社
会消费木材需求的增加,森林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致使部分珍稀树种资源迅速减少,有的甚至处
于濒危和灭绝的边缘。因此,高山琼岛杨引种迁地
培育技术研究,迁地保存,引种培育,并通过人工栽
培和利用,不断扩大树种群落的面积,不仅对于保存
树种资源,丰富遗传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林
业碳汇生态平衡。而且对于林业的持续经营和子孙
后代利用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迁地培育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海南林业科学研究所定安龙州基地,地
处110°7'E,19°31'N,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
候区。气候温和,夏长无冬,年平均气温23.9℃,最
高气温 37℃,最低气温 2℃。年平均降雨量为
1965~2498mm,相对湿度85%,年日照时数1972h,地
势平坦,土层较浅,土壤为砂岩发育形成的砂质粘
土,pH值5.75,容重1.35cm3。其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含量 0.88%,全氮含量 11.63mg/kg、全磷含量
9.25mg/kg、全钾含量 68.25mg/kg,,土壤肥力中
等,是原农场种植菠萝地。
3繁殖材料与方法
3. 1采种
琼岛杨种子1~2月上旬成熟,种子易飞散,当
果实裂嘴吐出白絮时,就要采收。3月8日,到霸王
岭子宰林场150林班西北坡采集种子,用采种刀剪
下小枝采集种子果穗,人工捡拾掉在地面上的果穗。
高山琼岛杨引种迁地培育技术研究
梁居红,方发之,陈彧,吴妙,陈修仁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高山琼岛杨引种迁地培育技术研究,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琼岛杨种子育苗试验取得了成功。培育出琼
岛杨树苗1200多株。生长19个月大的幼树,胸径3.51cm,树高429cm。开展琼岛杨造林试验工作,已经在海南省林业科
学研究所云龙基地、定安龙州基地、在霸王岭保护区、以及枫木林场,营造试验林0.5hm2。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琼岛杨;迁地培育;育苗试验;造林试验
中图分类号:S723.1+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 0938.2013.01.008
The Qiong Dao Yang Poplar introduction and ex situ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LiangJuhong,FangFazhi,ChenYu,WuMiao,ChenXiuren
(ForestryInstituteofHainanProvince,HaikouCity,China.571100)
Abstract:After twoyears ofhard work, the QiongDaoYangpoplar seedlingtest achieved successful result
and over 1200 saplings are cultivated. The average DBH ofthe 19-months-old saplings is 3.51cm, and the
averagetreeheightis429cm.WelaunchedtheafforestationtestfortheQiongDaoYangpoplarproject.Ato-
tal area of 0.5hm2experimental forest has already been planted in Yunlong base, Longzhou base,BaWangLing
Nature Reserve and the Maple forestry centre, the project has gained periodical achievement.
Keywords:TheQiongDaoYangpoplar,Exsitucultivation,Seedlingtest,Afforestationtest
28
TROPICAL FORESTRY VOL.41NO.1 Mar.2013
!!!!!!!!!!!!!!!!!!!!!!!!! !!!!!!!!!!!!!!!!!!!!!!林业科技
3. 2苗圃
苗圃地宜选取土质为壤土的生地作苗圃地,地
势要高,容易排涝。细致整地后作畦1m×10m。土壤
用百菌清1000倍溶液喷雾消毒。或用盆装营养土
育苗,能够保证小苗不受病菌为害。
3. 3 播种育苗
采种后把果穗使絮毛种子脱离,育苗必须随采
随播,然后把果穗絮毛播种在畦床上育苗,不需要
覆土,用手拍压畦床上的果穗絮毛在土面,用喷雾
器每天喷水3次。用遮光网遮蔽,定时喷水,保持相
对湿度在90%左右。
3. 4 苗床管理
苗床定时消毒管理,用百菌清800倍溶液,每
7d喷雾消毒1次。3~4d后发现小苗发芽,由于采
种时间较迟,发芽率降低,生长较慢。发现有黄化
病、虫瘿、卷叶虫为害。
3. 5幼苗观察
观察试验幼苗情况,苗木出土后,保持苗床表
面湿润,晴天每天要用喷雾器喷水,喷水不宜过多,
至表土湿润即可。真叶形成后,根系逐渐深入土层,
应减少浇水次数而增加水量。同时用筛子筛上一层
细土把根子埋好,有利小苗生长。定期喷洒农药以
防治立枯病。苗木出土后,需要大量的养分,要及时
追肥,7d各施复合化肥一次,施复合化肥要少量多
次为宜,并及时除草,清沟排水。
4迁地培育栽种
4. 1 林地
琼岛杨造林整地,要进行砍除灌木杂草,用
1000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除草,便可进行机耕一
犁一耙平整土地。造林规格视不同规划而定,规划
大径材用途的造林地,按株行距密度为3m×4m栽
植,种植840株/hm2。规划纸浆用途的,株行距密度
2m×2m,种植2498株/hm2。琼岛杨造林现按株行距
3.5m×3.5m,种植810株/hm2,保留株数挖穴,规格
为:40cm×40cm×40cm。每穴施0.6kg化肥厂生产
的有机肥,或施入过磷酸钙0.25~0.5kg。在植树穴
底部与土搅拌均匀,再覆10~15cm表层土后造林,
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
4. 2栽植
(下转第 20页)
29
2013 年 3 月 第 41 卷 第 1 期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上接第 29页)
当琼岛杨苗木高20cm时,等待雨天便可选苗出
圃上山造林,栽植时间以秋季为宜。营养袋苗造林
时,要扒掉塑料袋,先埋20cm表土,然后将苗放入,
再埋土至2/3深,踩紧实,栽植时苗要正根舒展,分
层填土压实,淋足定根水,保证成活率。栽植一段时
间以后视不同时期进行补苗。保证栽植成活率达到
95%以上。每年进行田间管理、抚育除草、松土、施肥
一次以上。琼岛杨种植后3a内可间种经济作物,充
分利用土地资源,能调节林地生长环境的温度与湿
度,间作后根据不同的作物,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
施,使琼岛杨和间种作物生长良好,经济作物的茎秆
也可做肥料,增加土地肥力,收到以地养地、以短养
长,增加造林地经济收入的效果。
5 结果与讨论
开展高山琼岛杨引种迁地培育技术研究以来,
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与讨论:
5.1 自从1975年琼岛杨在海南岛霸王岭高山地区
被发现以来,林业科技人员多次进行繁殖研究,都培
育不出苗木来。这次播种育苗试验取得了成功,培育
出琼岛杨树苗1200多株。在琼岛杨种子育苗试验工
作中,发现种子发芽率很高,但是小苗保存率很低,
小苗生长较慢。发现琼岛杨有黄化病、虫瘿、卷叶虫
为害。采取药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加强肥水
管理,才保证了试验工作的成功。
5.2 野生琼岛杨迁地培育造林试验工作,分别在省
林科所云龙基地、定安龙州基地、枫木林场,霸王岭
保护区营造试验林0.5hm2。生长19个月大的树木,
胸径3.51cm,树高429cm。高山琼岛杨迁地培育新技
术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3 野生琼岛杨迁地培育,如何进行驯化,能适应平
原地区气候环境,使得生长能力达到速生丰产。在两
地条件差别不大,不超出植物适应范围的地区,进行
相互引种的方法,多采用实生苗多世代的选择方法。
逐步驯化法,这个方法需要时间较长,慢慢适应新的
立地气候条件。野生琼岛杨迁地培育成为人工栽培
品种,要经过缓慢、漫长的适应过程。这些问题有待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符国瑷.海南植物区系一新发现- - -琼岛杨.海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88,4:79~80
[2]罗平,洪涛.海南热带雨林中杨属一新种.植物研究,1987,
3:69~72
实验表明海巴戟的果实要膨大必须要获得双受
精,如果没有经过双受精,子房将无法发育,果实无
膨大,成熟期所采收的果实也无种子。同时海巴戟
果实开花时需在良好的外界环境(如无大风、雨等)
下顺利授粉。因此在栽培上可进一步研究利用双受
精和外界环境这两个因素于海巴戟果实的高产优质
方面。(见图9、图10)
4. 2 关于海巴戟自花授粉方式的讨论
笔者认为海巴戟的授粉方式是自花授粉,但是
否属于严格的自花授粉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由于该实验在授粉方式处理中突略了同序异花授粉
这一方法利用,这也是此论文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此对于海巴戟自花授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3海巴戟花器结构对授粉方式的影响
在观察海巴戟的花器结构中发现海巴戟的雌蕊的
柱头位置略高出于雄蕊,并且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
不变,这样对于海巴戟的自花授粉是不利于的,但在海
巴戟开花时周围存在着很多的传粉媒介(如:蚂蚁、蜜
蜂等),这可能是海巴戟获得自花授粉的主要因素,因
此海巴戟要获得自花授粉与授粉传媒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邢诒旺,符懋修,等,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海南大
学学报,2007,25(2):156
[2]彭勇,肖伟,等,世界药用植物新宠—海巴戟果[J].国外医
药·植物学分册,2007,22(3):93~96
[3]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74:330~3 1
[4]云韵琴,符文英,等.诺丽(Noni)果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
艺.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94(3):142
[5]SCOTCNELSON,MORINDACITRIFOLIA.Speciespro-
filesforpacificislandagroforestry[EB/OL].www.Tradit-
ionaltree.org.2006.
[6]李法营,蓝增全,等,诺丽研究进展(一)——国内外研究进
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159
[7]佟昕.生命之果—芦梨[J].辽宁医学杂志,2002,24(1):335~366
[8]杨焱,刘昌芬,等.海巴戟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建议.热带农
业科技,2009,32(4):23
[9]张伟敏,符文英,等.诺丽果实和叶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分
布与营养评价.食品科学,2008,29(10):575
林业科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