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7-08-28
基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资助项目(黔省专合字 2006(70号));贵州
省社会攻关项目部分资助(黔科合 S字 2007(1026号))。
作者简介:董 燕(1963-),女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研发。
通讯作者:孙 超(1970), 男(壮族), 学士 , 副研究员;E-mail:Chao
sun2000@yahoo.com。
百合属七种植物的引种栽培
———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董 燕 1 , 韩见宇 2 , 孙 超 1
(1.贵州省植物园 , 贵阳 550004; 2.贵阳市药用植物园 , 贵阳 550002)
TheIntroductionandCultivationofSevenSpeciesofLiliumL.———Growth
andDevelopmentRulesResearch
DONGYan1 , HANJian-yu2 , SUNChao1
摘要: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的七种百合引种至贵阳后的生长
发育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对其生长 、发育及开花特性等观察结
果表明 , 异地栽培后百合仍保持原有的生物学特征 , 并提出百
合属引种栽培及利用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百合;引种;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6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07)12-0090-03
百合属 (LiliumL.)是百合科(Liliceae)的主要类
群之一 。全世界有 112种 1亚种 21变种 ,间断分布于
欧 、亚和北美洲。我国是百合属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 ,
约 50种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有 38种 ,占我国种类
的 72%,其中 30种为我国特有种 。百合属植物多生
长在草甸 、灌丛 、林缘及林下 ,以灌丛和草坡处的百合
生长最好。百合属植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是一类重
要的野生植物资源;百合优雅的花形 ,鲜艳柔和的花色
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百合鲜切花已成为世界花
卉业中生产最多的球根花卉之一 。同时 ,百合是我国
传统的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 ,如野百合 (L.browni
var.viridulum)的鳞茎有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的功效;
许多种类的鳞茎含丰富的淀粉 ,是名贵的保建食品;如
兰州百合 (L.davidivar.anicolor)的干燥鳞片是国内
外享有盛名的滋补食品。另外 ,有些种类的花中含有
挥发油 ,可提取名贵香精。
近年来 ,国内外对百合科及百合属植物研究较多 ,
进展迅速。在性状分类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报导 ,如
汤承彦 [ 1] 、梁松筠 [ 2] 对百合科(广义 、狭义)植物的系
统研究 、展望及意义均作了详细的论述 。在生产应用
方面 ,素有 “花草王国 ”之称的荷兰培育出大量的园艺
品种;近年来 ,我国利用野生种类进行杂交 ,选育出许
多新品种 ,但尚未在生产上应用。对百合属植物的引
种栽培研究目前仅有零星报道 ,如张学方等 [ 4]报道毛
百合的自然生长繁殖 ,刘祥君等 [ 3]研究毛百合与山丹
幼苗发育的比较形态学等 。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
全年雨量充沛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适宜的气候
条件为百合的引种栽培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我们通过
引种发现 ,百合多数种类在贵阳地区生长良好 ,能够完
成从种子———幼苗———成株———种子的生命周期。因
此 ,本实验通过引种栽培国内不同地区的百合 ,对百合
属植物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 、繁殖 、生产栽培
技术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 ,为合理开发及利用这一
优良的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具体措施。本文报
道的是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研究中生长发育规律 ,主
要是研究七种百合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
1 研究条件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研究地点选在贵阳市北郊贵州省植物园内 ,位于
北纬 26°34′、东经 106°42′、海拔 1 280 m,年平均气温
14 ~ 18 ℃,年降水量 900 ~ 1 500 mm。栽培土壤为石
灰岩发育的黄壤与山林腐叶土等量混合。生长期间追
施少量的 N、P、K复合化肥 。自然光照。
1.2 研究材料及来源
研究种类有 东北百合 (L.distichum)、 卷丹
(L.lancifolium)、兰州百合(L.davidivar.anicolor)、
湖北百合(L.henryi)、淡黄花百合(L.sulphireum)、野
百合(L.bruwni)和毛百合(L.dauricum)。其中东北
百合 、卷丹 、毛百合引自黑龙江省 ,兰州百合引自甘肃
省 ,湖北百合 、淡黄花百合 、野百合为我省栽培品种 。
1.3 研究方法
连续两年从出苗至地上部分枯萎期定时观察成年
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情况 ,出苗以茎长出土面为
·90·
第 26卷 第 12期 2007年 12月 种 子 (Seed) Vol.26 No.12 Dec. 2007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7.12.089
表 1 7种百合的物候期观察结果
中文名 学名 分布 出苗期 现蕾期 开花期 果熟期 枯萎期 备 注
东北百合 L.distichum 东北各省 3月 17 ~ 25日 5月 15~ 20日 6月 22日 7月 3日
卷丹 L.lancif-lium 全国大多数省区 3月 8 ~ 19日 5月 10~ 20日 6月 20 ~
7月 12日 8月 10日
5月 3日出现珠芽 ,
5月 17日成熟。
兰州百合 L.davidivar.anicolor 甘肃 、四川 4月 7 ~ 15日 5月 3 ~ 11日 5月 31日 ~6月 15日 7月 20日
湖北百合 L.henryi 湖北 、江西 、贵州 4月 4日 7月 13日 8月 3日 ~ 15日 11月 10日 11月 10日
淡黄花百合 L.sulphu-reum 云南 、贵州 、四川 、广西 4月 21日 ~5月 3日 6月 6 ~ 15日 7月 12日 ~8月 1日 11月 15日 11月 20日 7月 3日出现珠芽 、8月 3日珠芽成熟。
野百合 L.browni 秦岭以南各省区 4月 29日 6月 11日 7月 15~ 25日 11月 17日 11月 25日
毛百合 L.dauricum 东北 、河北 、内蒙古 3月 24 ~ 31日 4月 8 ~ 15日 5月 3 ~ 15日 7月 12日 7月 20日
度 ,枯萎以叶片全部枯黄为度。观测的具体指标为:
(1)出苗期;(2)现蕾及花期 、高度;(3)开花及花
期 、高度;(4)种子成熟期;(5)枯萎期。
观察结果见表 1和图 1,结果为两年平均 。
a卷丹 , b毛百合 , c兰州百合 , d东北百合 , e湖北百合 ,
f野百合 , g淡黄花百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种类的特点
百合属目前分为 7个组 ,即轮叶组 (Sect.Marta-
gon)、根茎组 (Scct.Psedolirium)、百合组 (Sect.Lili-
um)、具叶柄组 (Sect.Archelirion)、卷瓣组 (Sect.Si-
nomartagon)、喇叭花组 (Sect.Leucolirion)、毛百合组
(Sect.Daurolirion)。其中 3个组(根茎组 、百合组 、具
叶柄组)在我国没有分布。本试验中供试的 7个种分
别在轮叶组中有东北百合;卷瓣组中有卷丹 、兰州百
合 、湖北百合;喇叭花组中有淡黄花百合 、野百合;毛百
合组有毛百合。从地理分布来看 ,北方类群有东北百
合 、毛百合;南方类群有湖北百合 、淡黄花百合 、野百
合;有卷丹;局部分布的种有兰州百合。由此可见 ,供
试的 7个种类不仅包括国产百合属各组成员 ,也包含
了各个地区的种类。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百合花的营养生长特点
从图 1、表 1可以看出 ,东北百合 、卷丹 、兰州百
合 、毛百合的营养生长伴随着孕蕾 、开花同时进行。湖
北百合 、淡黄花百合 、野百合从出苗到开花有 2个月生
长发育时期 ,前期主要是进行营养生长 ,这段时间生长
迅速 ,占植物株总高度的 90%以上;后期以孕蕾为主 ,
营养生长缓慢 ,仅占总高度的 10%以下 。由此表明 ,
分布在北方的种类由于当地的无霜期短 ,植物的生长 、
发育速度快 ,不仅要完成开花 、结实的繁殖过程 ,也要
为越冬和次年的生长贮存足够的养分 。因此这些种类
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理特点 ,即使环境改变但仍然保持
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而分布在贵州的种类与北方的种
类在营养生长上有较大的差别 ,它们的营养生长和生
殖生长是分别进行的 ,现蕾前植株生长迅速 ,而现蕾后
生长几乎停止 ,只有花蕾不断生长直至开花。但所有
的百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初期生长都非常快 ,
一般需要 30 ~ 50d就能生长到整个植株的 90%以上 ,
这与百合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生长在草丛 、灌丛等
处的百合要在伴生植物尚未完全遮蔽前生长到一定的
高度 ,再进行开花 、结实的生育过程 ,完成繁衍后代和
自身生长周期 ,使这一物种能不断地延续至今 。
2.3 百合的开花和结实
表 1表明 , 7种不同产地的百合开花期相差较大 ,
从最早开花的毛百合到最迟开花的湖北百合历时 3个
多月。果实成熟期的相差更大 ,从第一个种的果实成
熟到最后一种的果实成熟要 4个月的时间 。就单朵花
而言 ,后开的比先开的种类开放时间长 ,花也大 。
卷丹是一种天然的三倍体植物 ,花后不结实 ,是靠
叶腋处生长出大量的珠芽来繁殖后代的。兰州百合 、
东北百合也没有结种子 ,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淡黄
花百合在叶腋处也能产生珠芽 ,但出现的时期与卷丹
不同 ,卷丹的珠芽在现蕾前出现 ,成熟期在开花之前 ,
淡黄花百合是在开花后出现珠芽 ,花后才成熟。两种
珠芽成熟后的大小和颜色也不同 ,卷丹的珠芽较大 ,成
熟后呈紫黑色;淡黄花百合的珠芽小 ,成熟后为绿色 ,
且有些可以在植株上萌发 ,生长出小叶片和初生根 。
(转下页)
·91·
问题探讨 董 燕 等:百合属七种植物的引种栽培
(接上页)
从整个生育期来看 ,北方种类的生育期较短 ,一般
只有 100 ~ 120d,卷丹的生育期稍长 ,也仅有 150 d左
右 。因此 ,这些种类的生长比较缓慢 ,鳞茎也较小。而
从贵州省内引种的种类生育期长 ,均超过 200d,这几
种的生长速度很快 ,鳞茎较大 ,特别是幼苗及幼小鳞茎
的生长速度快 ,一般种子繁殖后三年即可开花 。
百合是近年来倍受青睐的观赏植物 ,在城市庭园
和绿地造景配置时应用广泛。如能根据各种类的不同
花期搭配种植 ,会使花期延长至数十日之久 ,达到更好
的观赏效果 。
参考文献:
[ 1]汤承彦.释百合科(广义)分类的沿革及对我国今后研究的
展望 [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5, 33(1):1-26.
[ 2]梁松筠.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
的意义 [ J] .植物分学类报 , 1995, 33(1):27-51.
[ 3]刘祥君.毛百合与山丹幼苗发育的比较形态学 [ J] .植物研
究 , 1992, 12(3):277-284.
[ 4]张学方.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 [ J] .植物研究 , 1992, 12
(3):301-307.
·新品种选育·
收稿日期:2007-08-29
作者简介:杜才富(1965-),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优质杂交油菜育种及
产业化工作。
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 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 , 秦信蓉 , 高志宏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 贵阳 550009)
BreedingofNewHybridRapeVarietyMianxinyouNo.19
withHigh-oilandDouble-lowCharacteristics
DUCai-fu, QINXin-rong, GAOZhi-hong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础材料 117 A转育的多个
双隐性核不育系复交育成的黄籽高油份双低不育系 4655 AB
作母本 ,引进的双低材料 942经粒选和定向五代选择成 42R作
父本 , 于 2003年配制成杂交油菜组合绵新油 19。 2003 ~ 2004
年度在贵州省思南县进行品比试验 , 单产 183kg/667m2 , 比对
照油研七号增产 16.75%。在 2004 ~ 2006年四川省区试中 ,两
年平均单产 159.02kg/667m2 , 比对照增产 6%;以产油量计算 ,
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 11.8%。 在 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 , 该组
合在绵阳 、资阳 、广安和双流 4点试验一致增产 , 平均单产
169.683kg/667m2 ,比对照蜀杂 6号增产 15.43%。两年四川
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芥酸小于 0.13%, 硫苷 19.3μmol/(g
·饼);含油率达 45.5%, 居 44个参试组合的首位。 该组合区
试中生育期 226d,与对照蜀杂 6号相当。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高油份;核不育杂交种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4705(2007)12-0092-03
具有高含油量 、低芥酸 、低硫苷的优质杂交油菜品
种对于提高油菜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适应国家产业发
展及加入 WTO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 、推动油菜
产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绵新油 19是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多个双隐性核不育材料转育成
功的黄籽双低高油份的不育两型系 ,与具有相同品质
性状的恢复系配制成功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 。该组
合于 2003年配制成功 , 2003 ~ 2004年进行组合比较
试验 ,表现为一个较早熟的高产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
组合。 2004 ~ 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试 , 表现较好 ,
2005年续试并同步进行生产试验。
1 亲本的选育情况介绍
1.1 亲本的选育过程
1.1.1 不育系 4655AB的选育
(1)不育系的来源:不育系 4655AB是两对隐性
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系 , 不育基因来源于 1516 A×
(2812A×2216B)B。其中 , 1516AB以 117 A母本与
黄籽双低高油分材料 166杂交转育而成的 1555A,再
用隐性核不育高不育株材料 1601AB的可育株与其测
交转育而成;2812AB是以不育系(2716A×821B)A
×(119A×22B)B转育而成的高油份黄籽双低不育
系;2216AB是以油研 7号的母本 22A×1601B转育
而成的双低不育系 ,该不育系从 1993年开始到 2002
·92·
第 26卷 第 12期 2007年 12月 种 子 (Seed) Vol.26 No.12 Dec.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