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卷 第 4 期
2 0 0 3年 8月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Th eC h n i
es e J o帅a l o fP re oes s Eng n ie e rig n
M〕1 3 N 0
.
4
A ug
.
2 0 0 3
产烃葡萄藻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分批补料培养
王 军 , 杨素玲 , 丛 威 , 蔡昭铃
仲 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 0 08 0)
摘 要 : 在 3 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产烃葡萄藻的培养 . 批式培养时 , 葡萄藻消耗氮 、 磷
的速度较快 , 培养液中氮 、 磷营养盐的缺乏限制了藻细胞进一步生长和增殖 . 采取分批补料方式 ,
使培养液中 K N 0 3和 姚 H P认浓度分别维持在 10 和 30 m叭 , 可克服氮 、 磷限制问题 . 与批式培
养相比 , 生物量从 1 3 岁L 增加到 1 . 9 叭 , 烃含量从占细胞干重的 2 %提高到 290/ , 从而使烃产量从 0 . 286 gl L增加到 o . 55 l gL/ , 提高了 92 . 60,0 .关键词 : 葡萄藻归口介” c oc us bar un i) ;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 N : P ; 分批补料中图分类号 : Q94 .9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9 - 6o 6x (2 003 )0 4 - 0 3 6 一。
1 前 言
呈串状集落生的葡萄藻叨口了尽口 co c us b ar un “ , 又译丛粒藻 )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的淡水单细胞绿
藻 , 其含烃量占细胞干重的 15% 一75 % (因藻种和培养条件而异 l)[ ] , 大大高于其它微生物的产烃量 ,
在一些石油沉积中几乎全部的有机质都是该藻形成的21[ , 故又被称为 “ 油藻 ” . 鉴于该藻有可能提
供无污染 、 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 , 日益受到重视 , 美 、 日、 法
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利用该藻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研究.ls
对葡萄藻生理生化的研究表明 , 氮和磷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份 , 活跃参与细胞的许多生理生
化反应 4[, 51 . 氮源和磷源的浓度对葡萄藻生长有显著影响 ,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硝酸盐
和磷酸盐的起始浓度 , 可加快葡萄藻的生长 , 提高最终生物量和产烃量 6[, 71 . 但初始硝酸盐和磷酸
盐浓度过高不仅会对藻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 8I] , 而且还易与其它无机盐相互作用形成沉淀 . 目前对
葡萄藻的研究主要处于摇瓶培养阶段 , 反应器中氮 、 磷对葡萄藻生长和产烃的影响至今尚未有报
道 . 本文于 3 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葡萄藻 , 考察了氮 、 磷营养盐的供给和消耗对葡萄藻生
长 、 叶绿素积累和产物生成的影响 , 并采取分批补料方式补充氮 、 磷源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藻种与培养基
葡萄藻叨例柳口co c us b ar un l’i 35 7)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
培养基采用改进的 c hu 13 xZ 培养基 9[] , 用 K o H 调节 pH 到 .7 .5
2
.
2 3 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反应器由罐体 、 气体提升管 、 气体分布器组成 . 整体是由耐热耐压的硅硼玻璃制成 , 可进行
高压蒸汽灭菌 . 罐体直径 10 ~
, 高 4 50 ~
, 提升管与外罐体同心 , 直径 70 ~
, 高 360 ~
.
反应器底部为弧形构造 , 气体分布器由孔径约 80 林m 的玻砂制成 , 设置于底部正中央 . 反应器总
体积 3 L , 工作体积 2 . 8 L . 培养过程中 , 整个反应器置于 H PG 一2 80 B 光照培养箱中 (哈尔滨东联技
收稿 日期 : 2 0 3一 l一场 , 修回日期 : 2 0 3刁牛 03
作者简介: 王军 ( 19 76 一 , 女 , 四川省宣汉县人 , 硕士研究生 , 生物化工专业 : 丛威 , 通讯联系人 .
4期 王军等 : 产烃葡萄藻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分批补料培养 36 7
术开发有限公司 )以控制光强 、 温度及光照时间 . 空气和 c q 定量混合后经孔径为 .0 2 林m 的空气过
滤器除菌 , 通过气体分布器进入反应器 .
2
.
3 培养方法
藻种培养 : 3 0 m l三角瓶中装入 20 0 m l C hu 13x Z 培养基 , 灭菌后挑单藻落置于摇床培养 25 d,
摇床顶部自设荧光灯提供光照 . 培养条件 : 温度 25 ℃ , 三角瓶瓶 口处光强为 .2 5 m w /c时 (持续光照 ) ,
转速 120 r/ m i.n
批式培养 : 将藻种液低速离心浓缩至 10 m l 后 , 接到装有 .2 7 L Chu 13 x Z 培养基的气升式反
应器中 , 使反应器中培养初始细胞干重在 .0 01 叭 左右 . 培养温度 2 5o c , 反应器外壁光强为 .4 2
m w / c m Z(持续光照 ) , 通空气量为 4 0 m F m i n , 其中含 l% (初c o 2 . 定时取样分析 .
一次补料培养 : 批式培养过程中 , 当培养液中 K N o 3浓度降到低于 50 m叭 , 且 暇 H Po 4浓度降到 O m叭 时 , 补加 50 耐 K N o 3和 K ZPH仇 混合溶液 , 使此时培养液中 K N 0 3和 K Z H P仇浓度分
别提高到 6 0 和 Zo m叭 左右 . 其它培养条件同批式培养 .分批补料培养 : 批式培养过程中 , 当培养液中 K N O 3浓度降到 50 m留L 、 而 K ZIH, o ; 浓度降到
o m叭时 , 开始补加 20 m l K N 0 3和 K ZHP 0 4混合溶液 , 隔 l d补加 1次 , 使培养液中 K N 0 3和 K ZHP o 4
浓度分别保持在 10 和 30 m叭 左右 . 其它培养条件同批式培养 .
2 4 分析方法
细胞干重的测定 : 取 10 m l培养液于 4 0 0 r /m in 离心 10 m in , 用蒸馏水洗涤后 , 于 80o C 干燥
2 4 h
, 称其干重 .
叶绿素含量分析 : 取一定量的藻液离心 , 弃上清液 , 加入 90 %的丙酮超声波破碎后离心 , 收
集丙酮提取液 , 测其在 7 30 , 6 64 , 647 , 6 30 nl 处的光吸收值 , 按公式 10 1计算叶绿素 a , b 的浓度 , 两
者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含量 .
烃的测定 : 取一定量的藻液于 4 0 0 0 r /m in 离心 10 而 n , 用蒸馏水洗涤后 , 于 6 o0 C 干燥 24 h ,
加 50 m l 正己烷超声破碎 30 m in 后离心 , 收集正己烷提取液 , 在旋转蒸发仪上于 3 o0 C 蒸发掉正己
烷 , 余下即为烃 , 称其质量 l[ .]
N街浓度测定 : 参照文献「12] , 绘出 N o 丁浓度标准曲线 . 取一定量藻液以 4 0 0 r /m l n 离心 5 而 n ,
上清液适当稀释后测定 2 2O unI 吸光值 , 对照标准曲线得出 N O了浓度
.
HP o呈一浓度测定 : 用比色法 l3[ 〕绘出 H P次一浓度标准曲线 . 取一定量藻液以 4 0 0 mr/ in 离心 5
m in
, 上清液适当稀释 , 加入显色剂 , 测定 8 85 ilm 吸光值 , 对照标准曲线得出 HP 次一浓度 .
3 结果与讨论
3
.
1 葡萄藻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批式培养
在 3 L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批式培养葡萄藻 , 细胞生长 、 叶绿素积累和氮 、 磷营养盐浓度
变化情况如图 1所示 . 由图可看出 , 在气升式反应器中 , 葡萄藻经过较短的延滞期后在第 3 d进入
对数生长期 , 在第 s d进入减速生长期 , 在第 13 d 细胞干重达到最大值 1 . 30 9几 , 此时烃产量为
.0 28 6叭 , 占细胞干重的 2 % . 随后细胞开始衰亡 , 生物量迅速下降 . 与细胞生长相对应 , 培养液中叶绿素浓度在前 3 d 无明显变化 , 随后迅速增加 , 在第 l o d 达到最大值 6 0 0 林叭 , 此后叶绿素
浓度稍有下降 . 与典型摇瓶培养 l4[ 相比 ,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葡萄藻 , 培养周期从 30 d 缩短
至 巧 d 左右 , 生物量从 .0 95 叭 提高到 1 . 3 g/ L , 产烃量从 0 . 19 9几 提高到 .0 2 86 9几 , 表明气升式
光生物反应器适合大规模培养葡萄藻 . 由图 1b() 可看出 ,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葡萄藻 , 氮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3卷
源 、 磷源的消耗均较快 , 在前 10 d , N o 至以 5 m g/ (L d) 的速率迅速被消耗 , 在第 13 d , 当生物量
达到最大值时 , N O至浓度降到最小值 , 后期由于细胞的破裂导致培养液中氮含量略有上升 ; HP O牙-
在前 6 d 以 2 m创(L d) 的速率迅速消耗 , 此后消耗速率减慢 , 到第 13 d , 培养液中 HP 端一几乎降
为 0 . 整个培养过程中 , 由于通气中配入的 Cq 对培养液的 p H 有调节和缓冲作用 , pH 一直维持
在 7 .卜 .7 7 , 变化不大 . 以上结果表明 , 由于葡萄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生长较快 , 相应地对氮 、 磷
的利用也加快 , 培养液中氮 、 磷营养盐浓度迅速降低 , 当生长进行到一定时间 , 氮 、 磷营养盐的
缺乏可能成为限制藻细胞进一步生长和增殖的原因 .
ǎ曰溉Eàu。侣岛`s气o-a工70654321ǎ之口任àuo勺男ueos场ONǎ之。盆à
oU二君us仁o一从云日01D
6054321
。
16 0
14 0
12 0
10
80
6 0
4 0
2 0
0
ǎ苍à艺息雾己P=己
iT m e d( )
( a) G or wt h
c u了v e an d e b拓 r o p勿 Il c o 目c e侧 tr at i on
T im e d( )
伪) hC 叨 g e of in it . 比 an d hP os ph a te e on c e n tr a t io sn
图 1葡萄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批式培养
F ig
.
1 hT
e b at e h e u 】tU r e o f oB t弓心 c oc us b ar
u n i i in ia -r li ft Pho ot b io er ac for
3
.
2 一次性补充氮源和磷源对葡萄藻生长的影响
为证实缺乏氮源 、 磷源是引起葡萄藻迅速衰亡的原因 , 在葡萄藻进入减速生长期后期时 , 向
培养液中加入高浓度的 K N 0 3和凡PH o4 溶液 , 其对葡萄藻生长和叶绿素积累的影响以及氮 、 磷营
养盐的消耗情况如图 2 所示 .
ǎ钱亏uo二.担匕誉8气-OH06202184.1ù6054321 。ǎ蕊Eàuo偏扫s`8场ON
ǎ之望àu。胃.七`SUo0一东二合匕6gOOD
8 00 0
7 00 0
6 00 0
5 00 0
4 0 0
3 00 0
2 00 0
10 0 0
6O自.2
J.
28奄.
曰盈
0
40.已0
ǎ钱à一云霎己Pl。0
0 2 4 6 8 10 1 2 1 4 1 6 18 2 0 2 2
T im e (d )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 0 2 2
T jm e (d )
( a) 6 r o , 沈b c u r v e 助 d hcl o or pb y l l c o n c e D。习 t ion 伪 ) hC an g e of ia it a加 助 d hP os p h a te co n c e n t r a t iosn
图 2 一次性补加氮源和磷源对葡萄藻生长的影响
F地.2 E伤戈 t o f拓记 in g in tr at e an d Ph o sP hat e oen t如 e on het g or w ht o f oB 介y o~
石翔 un i in 睑h ft P h o to bio r e aC to r
在培养的第 13 d , 葡萄藻进入减速生长期后期 , 细胞干重为 1 . 30 g/ L , K N 0 3浓度低于 50 m g 工 ,
凡 H P认浓度接近 O, 此时补充 K N 0 3和狡HP 认 , 使培养液中 K N O 3和 凡HP 0 4浓度分别提高到 60
和 20 0 m gI L 左右 . 3 h 后取样测定 , 培养液中叶绿素浓度和细胞干重均明显增加 . 在第 1s d 细胞干
4 期 王军等 : 产烃葡萄藻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分批补料培养
重和叶绿素浓度达到最大值 , 分别为 1 . 75 g/ L 和 9 0 0 0 林留L , 均高于补料前的数值 , 随后细胞开始
衰亡 , 而此时培养液中氮磷的浓度仍在较高水平 . 以上结果表明 , 在细胞生长进入减速生长期后 ,
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氮 、 磷营养盐 , 已经停止生长的葡萄藻细胞恢复了活力 , 又开始生长 , 证实
了缺乏氮 、 磷营养是引起葡萄藻过早衰亡的原因 ; 补氮 、 磷后 , 藻液中叶绿素浓度和生物量迅速
提高 , 叶绿素是含氮光合色素 , 这表明补加氮源和磷源后 , 氮 、 磷立即被细胞同化 , 合成组成细
胞成份的有机物质 ; 培养后期一次性补加高浓度的氮源和磷源 , 虽能提高葡萄藻的生物量 , 但提
高的幅度不大 , 并且氮 、 磷利用也不完全 .
3
.
3 葡萄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分批补料培养
采取分批补料方式培养葡萄藻 , 使培养液中氮 、 磷盐浓度维持在 1 个相对恒定水平 , 结果如
图 3所示 . 在培养的第 10 d , 葡萄藻进入减速生长期后期 , 此时第 1次补加氮源和磷源 , 以后每隔
l d 补加 1次 , 使 KN O 3和 凡 H P认分别维持在 10 和 30 m叭 左右 . 从图 3可看出 , 自补加氮 、磷开始 , 培养液中叶绿素浓度和细胞浓度持续上升 , 在第 16 d达到最大值 , 叶绿素浓度为 10 0 0
林留L , 细胞干重为 1 . 9 9几 . 从图 3 还可看出 , 每次补加氮源和磷源后 , 隔 3 h 取样测定 , 叶绿素浓
度和细胞干重明显增加 , 这与前面的结果相符合 , 表明葡萄藻对氮源和磷源的利用不经过一个适
应期 , 氮和磷迅速被同化 .
ǎ急Eàuo!重。o.甘d工01204860一汉 -004765内J21ǎ之6EàoU!1召`8u t02(-lJ旦uo!妇召ss=熟二doJ。一亡O000onù0420861一 _ǎ之g艺。一.琴己lP。O T im e (d )(a) G r o w t h vcur e an d ch lo r o pb y l l e o cn e n比 t ion T im e (d )伪) Ch an g e of ul tr a t e an d p ho 印h aet c on c e n o a t io ns
图 3 分批补料培养葡萄藻
Fi g 3 hT
e fe d
一
b act h cu letUr
o f oB 妙 o c o e cus bar u n ii in iar 一 lift Ph o t ob i o er 郎ot r
分批补料与批式培养的最大生物量和产烃量的比较如表 1 所示 . 与批式培养相比 , 分批补料
培养使生物量从 1 . 3 g/ L 增加到 1 . 9叭 , 烃含量从占细胞干重的 2 %提高到 29 % , 从而使烃产量从
.0 2 86 叭增加到 .0 5 51 叭 , 提高了 9.2 6% . 由此可见 , 氮 、 磷分批补料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葡萄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培养氮 、 磷源限制问题 , 提高培养密度和细胞含烃量 , 从而较大幅度提
高产烃量 .
表 1 不同培养方式对葡萄藻生物量和产烃量的影响
B a t e h cu l奴止 e
F ed 七 a t e h cu l奴 ir e
1
.
3
1
.
9
0
.
2 8 6
0
.
55 1
22
2 9
结 论
产烃葡萄藻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 藻细胞生长较快 , 相应地对氮 、 磷营养的利用也
7 30
.一 . _.… _ _ _ 生鱼全全剑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加快 , 培养液中氮 、 磷营养盐浓度迅速降低 , 当生长进行到一定时间 , 氮 、 磷营养盐的缺乏限制
了藻细胞进一步生长和增殖 ; 采取分批补料培养方式 , 使培养液中氮 、 磷浓度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
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葡萄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培养氮 、 磷源限制问题 , 提高生物量和细胞含烃量 ,
从而大幅度提高产烃量 .
参考文献 :
11 ] L魂aeu C , C as a d e v a ll E , B e kr a l lf C . S i t e s o f A e c u m u lat ion an d C o m po si t ion o f H y dr o c田七o n s in B o 介) O co c uS bar u n i i [J ]·
Ph yt oc henu
s tyr i 1 9 8 0
,
1 9 (6 )
: 104 3一 10 5 1
.
[2 ] w ak e L V, H ill en L .W StU d y o f
a “ B l
om
” o f th e 0 11一 ir e h A lg a oB tyr
Oc o e
csu
b ar u n i in ht e D awr
in 几 v er eR vser
o ir [ J ]
·
B i o t e c b n o l
.
B i oe gl
· ,
19 80
,
2 2 ( 8 )
: 16 3 7一 1 6 5 6·
3[] 唐燕中 , 黄利群 , 严国安 . 藻类产烃研究进展 J[] . 生物工程进展 , 19 97 , 17 (:2) 23 盈6 .
4[] 华汝成 .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与利用 LM ]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83 . 12 午 13 .7
[5 ] L
u Pi F M
,
F e川an d e s H M L . ih n u e n c e o f N itI’O ge n S~ e a n d p h o t o pe ir o d o n xE o op ly acs e h颐de Synt he s i s by hte M i e or agl a
oB t ry
o c o c c us b ar u n i U C 5 8 [刀. E l l z y m e M i c r o b . 介 e hn o l , 19 9 4 , 1 6 (7 ) : 5 4 6一5 5 0 .
[6 ] 认陌 . f F R , N em e tb y E .K B as s ham J A
.
B io s扣 th e s is o f Unus au l A e y c lic Is o p r e n o ids in hte G r e en A lga oB t ry O c O c us b ar u n i i
[刀. P b o oct b e m i S匀 ) 1 9 8 5 , 2 4 (4 ) : 7 3 3一7 3 7 .
[7 ] C
a sa d eval l E
,
D if D
,
L吨aeu C . S tU d ies on B aot h an d C o n t in ou u s C u ltU r e s o f oB t。 心co c u s bar u ” 11 [月· B io t e c hn o l · B IOe n g · ,
19 8 5
,
2 7 ( 3 )
: 2 86一2 9 5 .
18 ] 研触e atl H H . S tu id e s on N u t ir t i o n a l eR qu 吮m en t s o f hte 0 11 P r o du e ign A lg a B o t柳。 co e e u s b ar u n i i [月. A PP I . B ioc h e m ·
B iot e e hn
o l
. ,
19 8 5
,
11 (5 )
: 3 7 7一 3 9 1 .
[9 ] B or wn A C
,
Kn ig h t s B A
.
H y d r o c的 o n C on te in a n d l ts eR l at io n sh iP ot P h y s iol 卿cal S t a t e in ht e G r e en A lg a BO 妙 o co c c u s
b ar u n i i [J ]
.
P b y to c h
iem
s
try
,
1 9 6 9
,
8 (3 )
: 5 4 3一 5 4 7
.
l[ 0] 纪明侯 . 海藻化学 [M l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97 . 4 6 一8 2 .
[ 1 1] S aw ay am
a S ih g e ku
,
M i
now
a
oT m
o巍 , D o t e uY at k a . C r 0 Wt h o f ht e H y d r o c ar bo n 兀 e h M i e or a lg a oB tyr o c o e e u s b ar u n i i in
S e e o n d a r ily T r e a t e d Se w a g e [刀. A P P I . M ic r o b . B io ot e h o 19 9 2 , 3 8 ( 2 ): 1 3 5一 13 8 .
[ 12 ] C
o l lo s Y, M o m e t F, S e la n dr a A
.
nA o p
ti e a l M e th o d of r het R叩 i d M ae sur e m ent o f M i e or m o lar C o n e e n tr a tl o n s o f N i t r a t e i n
M iar en Ph yt o P l
a刘kt on C u】tU er s [J ]. J. A P P I. Pb y c o l
.
,
1 9 99
,
1 1( 2 )
: 1 7 9一 1 84
.
l[ 31 帕森斯 T R . 海水分析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 【M ] . 陈慈美 , 陈于望 , 译 . 厦门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19 91 . 24 佗 7 .
l[ 4] 杨廉婉 , 王修垣 . 纱布固定丛粒藻细胞产烃的研究 [J] . 微生物学报 , 19 89 , 2 9 (:6) 4 27 一31 .
F e d
一
b a t e h C u l t iv a t io n o f B o try
o e o c c us bar u n i i i n a n A i-r li ft P h o t o b io re a c t o r
场叭 N G Jun , YA N G S u 一 lin g , C O N G W七i , C A I hZ ao 一 lin g
(及“ et K句产L a b . B i o e h em . 痴9 . , nI 骊扭 te of 尸m e es s E力g 动 e e r功 9 . CA S, B iej i gn 10 口08 .0 hC in a)
A b s t ar e t: hT
e c u lt u r e o f B o介 y o c o c us b ar u n i i w as e anr
e d o u t i n a 3 L a i-r li ft Ph o to b i o er a e ot .r Th e b a te h e u l t iv at i o n
r e s u lst s h o w e d ht at ht e e o cn
e n t r a ti o n o f n it r a te an d Ph
o s Ph at e i o sn d e e r e as de qu i e k ly b y a lg a l e o n sum P
t io n
,
w h i e h
lim it e d ht e g r o w th o f B o妙o co c us bar u n i . T h e er fo r e , th e fe d一b act h e u lt iv at i o n mo d e in w hi e h n it ra te an d
P ho s Ph aet w
e er m a in at in e d i n a e e art i
n
anr g
e o f e o n e e n atr t i
o n by m u lt iP le fe e d in g in t h e lat e s at g e o f fe mr
e n ta ti o n
w a s te s ted
.
C o m P aer d w i th b act h
e u lt iv a ti o n
,
th e e e l l e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i n e er as e d for m 1
.
3 9几 to 1 . 9 9几 , hy dor c a r b o n
e o nt en t i
n e er as de for m 2 2% ot 29%
o n d yr w e ig h t bas is an d ht
e y i e ld o f hy d r o c a r b o n w a s g r e at ly im Pvor
e d for m
0
.
28 6 g/ L ot 0
.
5 5 1 g/ L
.
K e y w o r d s : B o tyr o co c us bar
u n ii ; a ir
一
l ift Ph o ot b io er a e to r : n it r a te : Ph o s Ph at e ; fe d- b at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