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播量、行距对裸燕麦生产性状的影响



全 文 :5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43 卷 4 期
8 /2013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l. 43,No. 4
播量、行距对裸燕麦生产性状的影响
*
贾志锋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摘 要:以裸燕麦青引 3 号 (Avena nuda L. cv. Qingyin No. 3)为材料,研究了播量和行距对株高、生殖枝数、营养蘖
数、总分蘖数、叶面积、穗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生产性状均有的影响。在播量 60kg /hm2 和行距
20cm处理下,裸燕麦株高和叶面积达最高值;在播量 120kg /hm2 和行距 20cm 时的生殖枝数和总分蘖数最多,穗最长;
在播量 150kg /hm2 和行距 30cm时营养蘖数最多。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S543 +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950(2013)04-0005-03
Effects of Sowing Quantity and Row Space on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ked Oat
JIA Zhi - feng
(Qinghai Academy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Xining,810016 )
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effects of seed quantity and row space on plant height,number
of fertile tillers,number of vegetative tillers,number of total tillers,leaf areas,panicle length of naked oat (Avena nuda
L.)in Minhe county,east part of Qinghai province. Avena nuda L. cv Qingyin NO. 3 was used as the test caltiv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quantity and row space had effect on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ked oats. Plant height,leaf
areas,reach maximum under 60kg /hm2 rowing quantity and 20cm row space. Number of fertile tillers,number of total
tillers and panicle length reach maximum under 120kg /hm2 sowing quantity and 20cm row space. Number of vegetative
tillers,reach maximum in 150kg /hm2 sowing quantity and 30cm row space.
Key words:Sowing quantity;Row space;Naked oat;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燕麦起源于我国〔1〕,远古时代就是我国人民的主
粮之一,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饲兼用作物,燕麦在世
界上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
(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而位居第 4〔2〕。
冷季性禾谷作物燕麦特别适合在青海种植,主要分布
在东部农业区的浅山和脑山地区,然而在东部农区发
展畜牧业,解决饲草、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裸燕麦由
于其丰富的营养和优良的饲用价值,将是东部农区畜
牧业发展的重要饲草和饲料来源。但是,目前我国裸
燕麦生产中存在品种混杂,栽培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
因此,通过科学试验,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实施良种
良法及其配套技术,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本试验以裸燕麦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量与行距对裸
燕麦生产特性的影响,探索高效、合理的栽培管理措
施,为提高裸燕麦生产性能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
草滩村,地理位置东经 101° 82,北纬 36° 08,海拔
1732m,年均温 7. 9℃,年降水量 260 ~ 350mm,无霜期
170 ~ 220d,属大陆性气候。土壤类型为栗钙土,有机
质含量 5g /kg,速效 N 4. 7mg /kg,速效 P(P2O5)34.
3mg /kg,速效 K(K2O)50. 9mg /kg,pH 为 8. 2。试验地
前茬作物为小麦。
1. 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 16 个处理(见表 1) ,3 次
重复,48 个试验小区,播量 60,90,120,150kg /hm2;行
距 15,20,25,30cm,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
面积(2m ×5m)10m2,施肥量为:尿素 150kg /hm2,二铵
225kg /hm2。
供试品种为青引 3 号莜麦,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
学院草原研究所提供。4 月 28 日播种,播种前先将所
施肥料均匀施入小区中,深翻,耙平。条播,播深 3 ~
4cm。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单
打单收。
表 1 播量和行距田间试验方案


播量
(kg /hm2)
行距
(cm)


播量
(kg /hm2)
行距
(cm)
1 60 15 9 120 15
2 60 20 10 120 20
3 60 25 11 120 25
4 60 30 12 120 30
5 90 15 13 150 15
6 90 20 14 150 20
7 90 25 15 150 25
8 90 30 16 150 30
1. 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株高:于 7 月 26 日测定,每
次每小区测 3 次。
分蘖数:于 7 月 29 日,各小区随机选取 6 个单株,
测其总分蘖数、生殖枝数和营养蘖数。
穗长:于 7 月 29 日,各小区随机选取 6 个单株,测
穗长。
叶面积:长宽系数法,成熟期每小区随机选取 6 株
测定。
1. 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 SPSS for Windows11. 0
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对所有指标进行相同播量(行距)
不同行距(播量)水平处理间的多重比较。差异显著
性在 0. 05 水平上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株高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
同一播量、不同行距下,株高随着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后
降趋势;同一行距、不同的播量下,株高随着播量的增
* 收稿日期:2013-05-28
* 基金项目:青海地区优质牧草选育及生产利用技术集成示范(2011BAD17B05 - 5) ;莜麦新品种青引 3 号试验与示范;“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
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才小高地
6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3 年第 43 卷第 4 期(总第 226 期)
大而降低。虽然各处理株高数据有差异,但差异不显
著(P > 0. 05)。
2. 2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分蘖的影响
表 2 不同播量行距处理下裸燕麦株高(cm)
行距
(cm)
播量(kg /hm2)
60 90 120 150 平均
15 129. 4 126. 3 124. 8 124. 3 126. 2
20 131. 0 130. 4 129. 6 128. 7 129. 9
25 130. 3 130. 0 129. 0 126. 9 129. 1
30 129. 1 126. 4 125. 5 124. 6 126. 4
平均 130. 0 128. 3 127. 2 126. 1
注:因处理间均值均差异不显著( P > 0. 05) ,表中未显示。
表 3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分蘖数的影响(蘖 /株)
行距
(cm)
播量(kg /hm2)
60 90 120 150 平均
生殖枝数
15 2. 58abB 2. 94bAB 3. 33bA 2. 81aAB 2. 92b
20 3. 04aB 3. 43aB 4. 70aA 2. 94aB 3. 53a
25 2. 57abB 2. 72bB 3. 23bAB 2. 72aB 2. 81bc
30 2. 38bB 2. 72bAB 3. 00bA 2. 44aB 2. 64c
平均 2. 64C 2. 96B 3. 57A 2. 73BC
营养蘖数
15 0. 34bC 0. 46dB 0. 70bA 0. 80cA 0. 57c
20 0. 44bB 0. 57cAB 0. 75bA 0. 84cA 0. 65c
25 0. 53abD 0. 70bC 0. 86bB 1. 06bA 0. 79b
30 0. 71aC 1. 01aB 1. 14aB 1. 44aA 1. 08a
平均 0. 51D 0. 68C 0. 86B 1. 04A
总分蘖数
15 2. 92aC 3. 40bBC 4. 03bA 3. 61aAB 3. 49b
20 3. 49aB 4. 01aB 5. 45aA 3. 78aB 4. 18a
25 3. 09aC 3. 42bBC 4. 10bA 3. 79aAB 3. 60b
30 3. 09aB 3. 73abA 4. 14bA 3. 89aA 3. 71b
平均 3. 15C 3. 64B 4. 43A 3. 77B
注: 所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在 0. 05 水平上,横向用大写字
母,纵向用小写字母。
表 3所示,播量及行距对裸燕麦生殖枝数、营养蘖
数、总分蘖数均影响显著(P <0. 05)。在相同行距,不同
播量下,生殖枝数随着播量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
势;营养蘖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总分蘖数随着播
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相同播量,不同
行距下,生殖枝随着行距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营养
蘖数随着行距的增大而增加;总分蘖数随着行距的增大
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在播量 120kg /
hm2 和行距 20cm时的生殖枝数和总分蘖数最多;在播
量 150kg /hm2 和行距 30cm时营养蘖数最多。
2. 3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叶面积的影响
表 4 所示,播量及行距对裸燕麦叶面积影响显著
(P < 0. 05)。相同播量处理下的裸燕麦叶面积在不同
行距间差异显著(P < 0. 05) ;相同行距处理下的裸燕
麦叶面积在不同播量间差异显著(P < 0. 05)。
在相同播量,不同的行距下,裸燕麦叶面积随着行
距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相同行距,不同播量
下,裸燕麦叶面积随着播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播量
60kg /hm2 和行距 20cm 时,植株叶面积(352. 56cm2 /
株)最大。
2. 4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穗长的影响
表 5 所示,播量及行距对裸燕麦穗长影响显著(P
< 0. 05)。在相同行距,不同的播量下,随着播量的增
加,穗长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在相同播量,不同播量
下,随着行距的增大,穗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表现出,
在播量 120kg /hm2 和行距 20cm 时,穗最长(25.
06cm)。
表 4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叶面积的影响(cm2 /株)
行距
(cm)
播量(kg /hm2)
60 90 120 150 平均
15 250. 08bA 217. 50bB 199. 44bBC 182. 40bC 212. 34b
20 352. 56aA 251. 76aB 224. 34aBC 203. 46aC 258. 00a
25 258. 18bA 198. 36cB 181. 86cBC 171. 96bC 202. 56c
30 248. 04bA 190. 08cB 181. 56cB 166. 44bC 196. 50c
平均 277. 20A 214. 44B 196. 80C 181. 08C
注: 所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在 0. 05 水平上,横向用大写字
母,纵向用小写字母。
表 5 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穗长的影响(cm)
行距
(cm)
播量(kg /hm2)
60 90 120 150 平均
15 15. 91cC 18. 01bB 19. 66bA 17. 64bB 17. 81c
20 19. 75aC 21. 76aB 25. 06aA 20. 74aBC 21. 83a
25 18. 22bB 19. 26bB 21. 19bA 17. 58bB 19. 06b
30 16. 86cBC 17. 88bB 19. 18bA 16. 14bC 17. 52c
平均 17. 68C 19. 23B 21. 27A 18. 03C
注: 所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在 0. 05 水平上,横向用大写字
母,纵向用小写字母。
3 结论与讨论
播量亦是作物生产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徐长青
报道,播量对大麦有效穗增加明显〔3〕;程振勇等发现,
因小麦穗数随播量增加而上升而对其产量产生影响,
但对其品质指标无影响〔4〕;汪建来等报道,皖麦 44 产
量随播量增加而增加〔5〕。杨兵等报道,一定播种量范
围内,小麦产量随播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播量超过一定
范围时,其产量则随播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6〕;徐
惠云进行播量对旱地莜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亦有类似
结果〔7〕。此外,播量对植物生长特性和品质因植物种
或品种不同而异。李素真等发现,播量对不同品种
(系)小麦的生产性状影响不同;同一播量下,不同小
麦品种的生产性状亦不同〔8〕。以往研究表明,行距对
作物和牧草生长性能和品质亦具重要影响,但因植物
种或品种不同而异。孙宏勇报道,不同行距单位面积
上的冬小麦穗数随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行距越窄,穗数
越多;行距亦对冬小麦的生产性状有一定影响〔9〕。朱
统泉研究认为,行距对生产性状具显著影响〔10〕。吴玉
娥则发现,相同播量下,不同行距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
差异;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
异,成穗数在行距间存在极显著差异〔11〕。由于播量的
增加影响了裸燕麦植株间光、热、水、气等环境因素,植
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莜麦的分蘖成穗和穗
粒重〔7〕。徐惠云和乔有明报道〔7,12〕,播量对旱地莜麦
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株丛分蘖
力、穗粒数和穗粒重下降;一定播量下,随播量的增加,
旱地莜麦的叶面积系数逐渐增大,光合产物增多,使莜
麦高产;但当播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产生相反结果,
即随播量的增加莜麦产量下降。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对裸燕麦
分蘖能力、叶面积、穗长均有显著影响。在播量
120kg /hm2,行距 20cm时,裸燕麦生殖枝数、穗长达较
高值,表明要想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采用此播量、行
距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中国作物遗传资源〔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98—200.
〔2〕李扬汉.禾本科作物的形态与解剖〔M〕.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79,461—476.
7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43 卷 4 期
8 /2013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l. 43,No. 4
〔3〕徐长青,于永杰,康贻泽.播量、肥料运筹对如东 5 号大
麦产量及叶蘖动态的影响〔J〕.大麦科学,1999(1)∶ 33—34,39.
〔4〕程振勇,张艳凤,宋小顺. 播量与氮肥用量对优质小麦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6)∶ 28—30.
〔5〕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等. 播期播量对皖麦 44 产量
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 949—950,954.
〔6〕杨兵,孔德友,周红兵. 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J〕.安徽农学通报,2000,6(3)∶ 40—41.
〔7〕徐惠云,李成雄,崔 林.不同播量对旱地莜麦生产效应
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3)∶ 16—17.
〔8〕李素真,周爱莲,王 霖,等.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
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5,(5)
∶ 12—15.
〔9〕孙宏勇,刘昌明,张喜英,等.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
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 22—
26.
〔10〕朱统泉,赵立尚,贺建锋,等. 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质
量及产量的调节效应〔J〕. 陕西农业科学,2006,(4)∶ 8—10.
〔11〕吴玉娥,韩占江,薛 香,郜庆炉,梁云娟. 行距对不同
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5,25(3)∶ 14—16.
〔12〕乔有明. 不同播种密度对燕麦几个数量性状的影响
〔J〕.草业科学,2002,19(1)∶ 31—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32.
·调查报告· 互助县北山地区绵山羊流产病因调查及防治
*
梁玉璟
( 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
摘 要:对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绵山羊流产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及病因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绵山羊;流产;调查;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 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950(2013)04-0007-01
近年来,据互助县北山地区的绵山羊养殖户反映,他们所
饲养的绵山羊流产情况严重,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笔者对该地区绵山羊流产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调
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方法。
1 北山地区概况
互助县北山地区是指互助县巴扎,加定两乡镇。位于互助
县东北部,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
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人们一般习惯地称巴
扎和加定乡为北山或后山。海拔 2400 ~ 4374m。该地区属大陆
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
海台风影响。年平均气温为 5. 8℃,最高气温为 30. 3℃,最低气
温为 - 26. 9℃;年日照时数为 2581. 7h,无霜期 114d,年降水量
477. 4mm,年蒸发量 1198. 3mm,年相对湿度 63%,年平均风速
0. 9m /s,雷暴日数 39d。巴扎、加定两乡镇(北山地区)是互助
县绵山羊养殖大乡,该地区的绵山羊养殖数量占互助县绵山羊
总数的 28%。绵山羊数量达到 5 万只,其中绵羊 3. 5 万只,占
70%,山羊 1. 5 万只,占 30%。养殖方式主要为原始的粗放饲
养。
2 调查方法
2. 1 采用上门询问,记录数据。
2. 2 试验室诊断。
2. 3 调查时间:2013 年 2 ~ 5 月。
3 调查结果
对该地区 50 户养殖的 6 583 只能繁母羊进行了调查,其中
流产数达到了 385 只,流产率为 5. 8%。对流产的 385 只羊采
血,分离血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其中有 24 只为布鲁氏菌病
阳性,15 只为衣原体阳性。385 羊均有较严重的肠道寄生虫感
染。
4 病因分析
经过对该地区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该地区绵山羊流产
的发病原因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
4. 1 传染性病因
4. 1. 1 布鲁氏菌病 羊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为流产,多发生
在妊娠后 3 ~ 4 个月的母羊。此病初次发生时流产率很高,以
后大部分可以获得免疫而自愈。该病虽在该地区零星散发,但
对养羊业的威胁较大,因为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是人畜
共患病,对人也造成很大的威胁,应尽早防治。
4. 1. 2 绵羊衣原体 也是引起孕羊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4. 1. 3 寄生虫病 由于该地区牧民思想比较落后,对羊寄生
虫病防治的意识不强,即便有个别养殖户能进行防治,但力度
也不够,因此,寄生虫病在该地区感染比较严重,常引起该地区
羊只大批死亡和流产。故寄生虫感染是导致该地区羊只流产
的最主要原因。
4. 2 非传染性病因
4. 2. 1 气候因素 是导致羊流产的重要因素。由于该地区海
拔高、昼夜温差大,大风寒潮每年从 9 月底开始至来年 3 月,此
期正值羊只孕、产期,每次气候突变均有一批孕母羊流产。
4. 2. 2 物理化学因子 也是羊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地区
容易引起山羊流产的物理化学因素有:食入霜草、冰凌水、毒草
(棘豆草、醉马草等) ,误食流产药物,出入圈门的拥挤,奔跑、腹
部被硬物撞击等。
4. 2. 3 营养不良 营养不足和不全是导致山羊流产的重要因
素。该地区羊以放牧为主,其膘情是夏壮、秋肥、冬瘦、春乏。,
冬春季枯草期长,营养十分缺乏,是发生群体营养不良的季节。
此时母羊正值怀孕期,营养需要量不断增加,如果缺乏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会造成机体营养入不敷出,
胎儿发育不良而引发流产。
4. 2. 4 饲养管理不当 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主导因素。忽视管
理,不及时补喂、不饮水、不防寒、拥挤、长期营养不足导致母羊
瘦弱、饲喂冰冻饲料或冰水、饲料发霉或含毒物等;公母羊混群
饲养,母羊进出圈挤撞,放牧跌倒等;怀孕的母羊患病,未注意
治疗方法及用药量,如投喂大量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及其
他烈性药,都能引起山羊流产。
4. 2. 5 胎儿及胎膜异常 胎儿畸型及胎儿器官发育异常;胎
膜水肿,胎水过多或过少,胎盘炎、等可导致流产。
4. 2. 6 母羊患病 如肝、肾、肺、胃肠的疾病及神经性疾病等
破坏了妊娠过程而引起流产。
5 防治措施
5. 1 用已有可控制的传染病疫苗,严格定期按疫苗使用说明
书进行接种,控制由传染病引起山羊死亡和流产。
5. 2 采用新的驱虫兽药如虫克星、阿福丁、伊力佳、阿力佳等,
春秋定期驱虫,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驱虫后
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5. 3 对流产母羊及时使用抗菌消炎药品。对疑似病羊的分泌
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衣物
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5. 4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控制由管理不当如:拥挤、缺水、采食
毒草、霜草、冰凌水、受冷等因素诱发的流产。
5. 5 在四季加强放牧的情况下抓好夏秋膘,特别是加强冬春
季管理。
5. 6 实行科学分群放牧,对产羔母羊、羔羊及公羊及时补喂,
制定冬春补喂标准,母羊怀孕后期补喂标准要高于怀孕前期标
准,对补喂羊只做到定时定量,不补喂霉变的饲草、饲料。
5. 7 圈舍要清洁卫生,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入冬后不再清除
粪便,经羊只踩踏形成“暖炕”,春秋之交时挖粪出圈。冬春季
每天清扫圈内、食槽内废弃草秸和掉圈毛。定期消毒棚圈,防
止疫病传入。
5. 8 补喂常规元素(Ca、P、Na、K)等和微量元素(Cu、Mn、Zn、
S、Se)等。
5. 9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对进出羊只按兽医规程检疫,避免把
疫病带入带出。特别对引进羊只要隔离观察,确认无病者方可
放入群内。不从疫区购买草料及其他物品。
* 收稿日期: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