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扁穗牛鞭草吸氮规律的研究



全 文 :2 6
6 / 19 9 1
草 业 .科 学
P R T A A C UL T UR L A S C IEN C E
8 卷 3期
V ol
.
8
,
N o
.
3
扁穗牛鞭草吸氮规律的研究
朱学谦 刘 洪杰 汪 明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县农科所 , 淮阳 22 3 0 01 )
摘要 氮肥是影响牛鞭草产量的重要因素 . 为了经济合理施肥 , 对牛鞭草的吸氮规律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产量
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方程 。 Y干草 = 5 6 4 · 3 9 74 + 5 2 . 0 8 0 8x 一 o名3 5 2 x 2 ( f = 2 9 0 · 0 9 4 8 巾 ’ ) 。 其总 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极 显著
正 相关 。 v = 6 . 9 2 2 9+ 0 . 5 3 9 4 x , r = 0 . 9 7 4 0 * 申 。 氮 素利 用率 与施氮 量呈极 显著 负相关 。 Y R = 9 7 . 4 4 64一 1 4 7 o 7 x ,
r = 一 .0 9 8 3 6 . , 。 通过计算分析 , 认为牛鞭草最佳施氮量为每亩 25 一 30 公斤 。 其干草产量 , 最高达 17 3 6 . 7 公斤 . 氮肥应在
牛鞭草生育前期施用 。
扁穗牛鞭草 (H . C o m r e s s a ( L , f) R . B r , )
为禾本科牛鞭草属多年生甸甸型草本植物 。 须
根系 。 茎杆基部伏地蔓生 , 茎节着地生根 , 能
自繁为新株 , 侵 占性强 . 枝稍斜生 , 可形成自
然高度一米左右盘根错节的出集草层 。 因此 ,
不仅是优良的高产牧草 , 还有 良好的护坡保土
作用 。 19 85 年淮北地 区 引种成功 。 该 草春
末 、 交秋季节生长旺盛 , 根茬能安全越冬 。 每
年 6一 7 月可用茎节插凡殖 。 翌年 ’ 5一 10 月 , 可
刘割 5一 6 次 , 年亩产鲜草 7 50 0一 10 0 0 0 公
斤 。 鲜草茎叶柔嫩 , 味甘 , 多用作牛 、 兔 、 鱼
饲草和鱼塘 、 堤坡的护坡草类 . 经济效益显
著 , 深受群众欢迎 。 该草对氮肥反映敏感 。 为
了经济合理施用氮肥 , 进行了牛鞭草吸氮规律
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黄泛母质发育的土壤上进行 。
表 1 试验田土坡的理化性状
土坡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速氮 速磷 速钾 土城容重克 / c m 3
质地 (% ) (% ) (% ) p pm p Pm P m O we 2 0 e m 2 0一喇k m
中澳 1 4 7 OD习 】. 0 8 1 9名 6 9名3 1 0 3 j 5 1 12 卜3 1
试验 田为 19 8 7 年用牛鞭草茎节扦插凡
殖 , 出度为每亩 4 万苗 。 19 8 8 年春末施肥 ,
于 5 月 28 日刘去地上部分 (平均刘干草每亩
158
.
1 公斤 ) , 然后根据表 2 各处理要求进行
肥料试验 。 随机排列 , 重复三次 。 并按刘序
(月 / 日 ) 于 6 / 2 8 、 7 / 2 8 、 8 / 2 8 、 9 / 2 8
刘割四次测定产量 。 同时取样考苗 , 测定折干
草及植株含氮量 。 试验前后和每次刘割时 , 采
取 各 处 理 土样 (采 样 深 度 为 0一 2 0c m 和
20 一4 0 c m ) 。 测定土壤有机质 , 全氮 , 速效氮
(馁态氮+ 硝态氮 ) 含量 , 以及土壤容量 。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牛鞭草不同施肥量及不同xl1 期植株含
水量差异较大 , 现均以干草产量进行结果分
析 。
2
.
1 牛鞭草的吸氮量
2
.
1
.
1百斤干草吸氮量 。 百斤 干草吸氮 鼠
是估算牛鞭草施肥量的重要参数 。 一般随施肥
量的增加 , 产量和百斤干草的吸氮量也相应提
高 。 在施氮 0一 30 公斤范围内 , 牛鞭草的施氮
量 与 百 斤 干 草 吸 氮 量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y 二 1 . 0 5 6 6+ 0 . 0 19 2 x , r = 0 . 9 3 0 0 ’ ` 。 每斤氮素
生 产 力 则 下 降 ,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
y “ 9 5 . 0 7 8 6一 l . 2 3 8 6 x , r = 一0 . 8 6 6 3 寨 率 。
从产量 、 吸氮量等方面来看 , N +O P K 尽-
与 N O+ 0 区 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 N 2+0 P K 区
较 N s x 计 P K 区干草产量 16 . 2% , 总吸氮量增
加 24 . 1% , 百斤干草吸氮量增加 6 . 8% (表
3)
。 说 明单 施磷钾 肥对 牛鞭草产量 影响不
大 。 等氮量肥分次施用 , 不如在牛鞭草生育前
作者简介 : 朱学谦 , 男 、 193 7 年生 。 19 6 0 年毕业于 南京
农学院上化系 。 现任淮阴农科所土肥研究室主任 , 副研究员
收稿 日期 : 19 89 年 9 月 哭 日收到
8卷 3 期 朱学谦等 :扁穗牛鞭草吸氮规律的研究
期一次施用 . ( F=9 2 0 . 09 4 8“
表 2试验处理
橄 \.吕ó胡长铸十
处 理 月巴料用量 (公斤 /亩 )
N P 20, K 20
N o+ P K 0 2
.
1 3
.
0
N尹 P K 5 2 . 1 3 . 0
N 20+ P K l 0 2
.
1 3
.
0
N 一5+ P K 15 2
.
1 3
.
0
N Zo+ P K 2 0 2
.
1 3

0
N 25一 P K 2 5 2
.
1 3
.
0
N 3。+ P K 3 0 2
.
1 3
.
0
N ,
、 ; + P K 2 0 2
.
1 3
.
0
N o+ 0 0 0 0
9 / 2 8
6 / 2 8 施 氮 t ( k g / 亩 )
注 : ( l) 肥料形态 N 一尿素 , 含 N 46 % 。 P 一过磷酸钙 ,
含 P夕 514 % , K 一 K C L , 含 K 2 0 60 % 。 ( 2 ) N S x 4 区为每次
刘割后 , 施氮 5 公斤 , 总 氮量为 20 公斤 , 其它各处理肥料 ,
均于试验始期一次施人 。
处理产量 总吸氮量 (公 斤 / 亩 ) 百松 斤干草吸 氮素生 N o+ P K
(公斤 / 亩 ) 氮量 (公斤 ) 产 力2 36 1` 3 54 8 . 0
5
.
18 0 夕4 5 1 0 5 8 N o干 P K 4 4 5 3 .8 83 3 , 6
9 49 1
.
13 8 87
.
8 N , + P K 5 3 68
.
8 10 12
.
5
13名 0 l ` 3 63 7 3 . 4 N 一+0 P K 62 25
.
1 1 122 4
15
.
9 3 1 4 19 70
.
5 N . ,+ P K 68 53 8 1 2 6 2
.
1
] 8
.
73 1
.
4 84 6 7 4 N Zo+ P K 74 2 1 4 13 76
.
7
20
.
80 1 5 1 1 6 6
,
2 N 2 5+ P K 7 33 1
.
3 1 36 3
.
9
2 1
.
17 1

55 2 6 4
t
4 N 3+0 P K 59 4 0 1 108 6为
1 5
.
0 9 1
.
3 89 72
.
0 N , 、 礴刊 23 93乡 5 56 7
5

3 9 0
.
9 68 】0 3 . 3 N o+-()
图 l 不同施氮量对牛鞭草产量的影响
其最 高产量 的 吸氮量 二 一 b / 2c 。 经计
算 , 为 31 . 19 公斤 , 产量为 1 3 76 . 3 公斤 。 此
吸氮量较试验值略高 。
.2 2 牛鞭草的千草含氮量
牛鞭草的干草含氮量 , 不同处理在同一个
刘割时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 而不同
刘期的植株含氮量 , 各处理均以 7 / 28 XIJ 期为
低 。 含氮量在 0 . 76 一0 . 94 % 之间 。 6 / 2 8 和
8 / 28 两 刘期 的含氮 量则相 近 , 在 1 . 09 一
1
.
98 % 之间 , 以 9 / 2 8 刘期植株含氮量较高 ,
在 1. 4 0一 .2 24 % 之间 (图 2) 。 其不同处理的
四次刘期的植株含氮量平均值 , 也是随着施氮
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 4) 。
N 30
2
.
1
.
2 施肥对牛鞭草产量及吸氮量的影
响 。 牛鞭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 , 随着施氮
量的增加 , 吸氮量亦增加 , 产草量也随之提
高 。 施氮量超出一定范围 , 吸氮量虽连续增
加 , 但产草量则开始下降 (图 1) 。 亩施氮 25
公斤 , 产量为最高 , 亩产干草 1 3 76 . 7 公斤 。
较对照 5 48 . 0 公斤增产 151 . 2% , 亩吸氮总量
为 2 0 . 8公斤 。 当亩施氮量为 30 公斤时 , 亩吸
氮 总 量增 至 21 . 17 公 斤 , 但 亩 产 干 草 仅
1 36 .3 9 公斤 , 产草量开始下降 (表 3) 。 根据
试验 , 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方程 :
y 干 草 二 5 6 4 . 3 9 74+ 5 2 . 0 8 0 8 x刃 . 8 3 52 x 2
/
.
N 20
.25.0
植物含氮t
气仇勺à
N 一。
N o
6 / 2 8 7 / 2 8 8 / 2 8 9 / 2 8
X叨期 ( 月 / 日 )
图 2 牛鞭草不 同XjJ 期的植侏含氮量
牛鞭草不 同生 长阶段植株含 氮量与
.0守ù,.且
2
吸氮强度
2
.
3
.
1 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吸氮量 。 牛鞭草
不同生长阶段的植株吸氮量 , 根据不同刘期分
草 业 科 学 6 / 19 9 1
l一, ,孟U0一,
夕,勺如一尸n,警怒罕碧 t2 0 ! 25施一N0表 4施氮量 必斤 / 甸
J`R石L,.16... .幻`U认石,.L佗ú1 .0 2 1 1 , 19 } 1 33
较 N 。 士 % } 0 } 16 7 } 30 . 4
l
,
3 8
3 5
.
3
段计算 , 在施氮量 0一召0 公斤范围内 , 各刘期
的绝对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 其
相对吸氮量 , 均以 5 / 2 9~一石 / 28 生长阶段为
最高 , 而后各生长阶段的相对吸氮量 , 则随着
生长时期的延迟而降低 (表 5) 。 无论施氮区
或不施 氮区 , 占总氮量 70 % 的氮 量 , 均在
7 / 2 8 日以前为植株吸收利用 , 因此 , 牛鞭草
的施氮时期 , 应在生育前期 。 应抓好发草肥 ,
以促进旺长期产草量的大幅度提高 , 才能取得
较高的经济效益 。
表 5 牛鞭草不同生长阶段的吸氮一 ( k g / 亩
5 / 29一币 / 2 8 6 / 2 9一7 / 2 8 7 / 29一 8 / 2 8 } 8 / 2 9一9 / 2 8
处 理
总 吸
氮 量
吸氮量 占总氮
(% )
占总氮吸氮量 占总氮
(% )
吸氮量
占总氮
(% )
吸氮量
(% )
8 7
,ù,`` J月仔171.…`9一x6。八0579
`
., .

1
气ó,飞一呜70孟U7,乙连02八曰ù、一02几éQ声01lx气`勺一né…!leslest. .,几n4,J一了ō`ù80内j;..-59勺I又`U02,乙6-`胜-1,`,7890134021,j飞ù4九,nU,、4on,6091.产`372加4931肉,21,才966n0n,,一2é969ù04Lō、,.`。22飞一4`ù10八“`éQO八,口矛004395860471023541968,一ù、ù只QùO了沙411849307ù、ù9,、5OQO, .1凡曰ó
12
`1.,石,`l
N o+ P K
N ,+ P K
N 10+ P K
N 、 5+ p K
N 加 + P K
N Z, + P K
N ,尹 P K
N S
、 4+ PK
N o+ 0
2
.
3
.
2 牛鞭草 的吸氮强度 。
吸氮量作为吸氮强度指标来看 ,
以每 日每亩
各刘期所代表
的生长阶段的吸氮强度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
增加 , 随着生长阶段的推迟而下降 (表 6) 。
处 理 gn / 亩 日 m g n / 公斤 . 1」
6 / 2 8 7 / 2 8 8 / 2 8 9 / 2 8 6 / 2 8 7 / 2 8 8 / 2 8 9 / 2占
N o+ P K 6 5
.
16 64
.
3 3 2 5 16 14石 2 3 55 29 2 3 5 5 7 3 59 石 9 3 5 7 . 6 8
N S+ P K 17 7冲 2 74 0 0 29乃 3 2 8刀 6 4 3 1 89 2 5 6 2 3 4 0 54 5 4 5 8 3 3
N 一。+ P K 26 9
.
3 5 110
.
3 3 32 5 8 3 6鸿 5 7 8 2 . 52 28 9名 8 4 2 3 . 12 4 39 , 6 9
N
1 5+ P K 3 0 7
.
7 4 13 2
.
3 3 4 4
.
52 3 3
.
5 5 6 3 5礴 3 2 8 9 ` 6 9 4 2 3 . 60 4 4 0 . 2 8
N Zo + P K 3 0 6
.
7 7 15 3
.
6 7 9 8
.
0 6 50
.
6 5 6 3 8
.
4 4 3 0 3
.
3 4 50 2
.
6 1 63 3
.
9 2
N Z s + P K 3 20

0 0 16 6

3 3 12 8
.
7 1 6 1
.
2 9 6 38 7 2 3 0 3
.
19 58 8
.
15 6 3 5
.
13
N 3o + P K 3 11
.
6 1 16 8
.
6 7 13 5
.
10 7 2

9 0 6 3 8
.
55 3 13

4 5 5 70
.
54 72 2 5 ()
N S
, ; + p K 1 54

8 4 14 9

3 3 1 10
.
9 7 7 6
.
4 5 4 19
.
17 33 6

8 6 6 5 7 4 1 72 8 79
N o+(} 6
1
.
6 0 56
.
0 0 2 8 3 9 2 9

68 35 5 3 1 3 52
.
94 3 5 0月 3 3 6 6 4 2
以每 日单位 (公斤 ) 干物重吸氮量作为吸
氮强度指标来看 , 施氮区大于不施氮区 。 不同
刘 割 期 的 单 位 干 物 吸 氮 量 , 一 般 为
6 / 2 8 > 9 / 2 8 > 8 / 2 8 > 7 / 2 8 (表 6 ) , 以
7 / 2 8 xlJ 期最低 。 该期的植株含氮量也最低 。
2
.甲 牛鞭草生 长期 间的 土攘 氮素供 应状

土壤对当季作物所能供应的氮量 , 包括前
茬残留在土壤中的矿化氮 , 以及该作物生育期
间土壤释放的矿化氮 。 土壤供氮量的多少 , 直
8 卷 3期 朱学谦等 : 扁穗牛鞭草吸氮规律的研究
接影晌到牛鞭草对它的吸收 , 并进一步影响到
产量的提高 。
试验证明 , 牛鞭草生长利用期间的土壤供
氮 量 与 施 肥 量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y = 18
.
4 5 2 1拍 . 74 9 o x , r = 0 . 8 3 7 7 * 。 土壤矿化
量 与 施 氮 量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y = 13
.
7 3 6 4+ 0
.
74 9 0 x
, r = 0
.
9 8 5 7
* *
。 但矿化
量被牛鞭草吸收后的剩余量也随着施氮量的增
加而留有较多的剩余量 (表 7) 。
由于牛鞭草 在淮 北的生长适期为 5一 9
月 , 气温基本上是由低到高 , 因此 , 土壤氮素
的矿化和积累有利于牛鞭草的生长需要 , 而在
生育前期 , 适量施用氮肥 , 可获得高产 、 节氮
的目的 。
处 理 植物总 收获后土壤 土 壤 前 茬 土 壤 生 长 期 间 矿化氮吸收
吸氮量 速氮残留量 供氮量 速氮残 留量 土坡矿化量 后的剩余量
( 1) ( 2 ) )G = 仍 + ① ( 4 ) ( 0 ~ 4 0 e m ) 的 二 份 一 (l)
份 = 伪 一 帅
N o+ PK 5
.
18 16 石 3 2 1 7 1 9 . 4 7 12 2 4 7 . 0 6
N S+ PK 9
.
4 9 1 7
.
4 4 26 .9 3 9
.
4 7 17鸿 6 7 . 9 7
N 一+0 P K 13

80 17
.
52 3 1 3 2 9
.
4 7 2 1 8 5 8
.
0 5
N r s+ P K 15

9 3 19
.
10 3 5
.
0 1 9
.
4 7 2 5名3 9 . 9 0
N Zo+ p K 18
.
7 3 2 1
.
2 9 40

0 2 9
.
4 7 30
.
55 1 1
.
8 2
N 2
5+ P K 20
.
8 0 2 1
.
4 8 4 2
.
2 8 9
.
4 7 32
,
8 1 12
.
0 1
N 3。+ p K 2 1
.
17 2 2 3 6 4 3
.
5 3 9
.
4 7 4 3刀6 12 . 89
N s ` 4+ P K 15
.
09 19
.
6 5 34
.
74 9
.
4 7 2 5 2 7 10 18
N o + o 5
.
39 16 5 3 2 1
.
9 2 9
.
4 7 12
.
4 5 7
.
0 6
之多 牛鞭草对 氮素的利益率
氮素利用率即为作物对施用氮素的回收
率 , 可用无氮区作物地上部分积累的氮量作为
土壤供氮量的依据 , 用差值法计算 。
N
。 一 N o
N
x 10 0
R一氮素利用率 N n一施氮区的吸收量
N o一无氮区氮的吸收量 N a一施氮量
根据试验结果 , 不同处理的总吸氮量与施
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y = 6 . 9 2 2 9 + 0 . 5 3 9 4 x ,
r = 0
.
9 7 4 0 “ , 而氮素利用率则与施氮量呈极
显 著 负 相 关 。 Y R = 9 7 . 4 6 4一 1 . 4 7 0 7 x ,
r 一 一0 . 9 8 3 6 ” 。 试验结果 , 以亩施 25 公斤氮
素 , 干 草 产 量 最 高 , 其 氮 素 利 用 率 为
62
.
5%

3 结论
( l) 氮肥是 影 响牛鞭草产 量的重要 因
素 。 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方程 。
y 干 草 二 56 4 . 3 9 74 + 5 2 . 0 8 0 8 x 一 0 . 8 3 5 2 x 2
( F = 2 9 0
.
0 9 4 8
` ’
)
。 其最高产量的吸氮量为
31
.
9 公斤 , 较试验值略高 , 最高亩产干草量
为 13 7 6 . 3 公斤 。
( 2) 牛鞭草的植株含氮量随施氮量的增
加而 增加 . 但 在不 同的刘割 时期 中 , 均 以
7 / 28 XI] 期为低 。 各处理植株含量在 0 . 7 6一
0
.
94 % 之 间 。 9 / 28 刘期 最高含 量在 1 . 4一
2
.
4% 之间 。 6 / 2 8 与 8 / 2 8 两 XlJ 期植株含氮
量相近 , 在 1 . 09 一 1 . 98 %之间 。
( 3) 牛鞭草的吸氮量 , 随着施氮量的增
加而增加 。 其相对吸氮量以 5 / 2 9一币 / 29 生
氮肥利用率ǎ`矛℃à
1 0 20 3 0
施 氮 盘 ( k g / 亩 )
图 3 牛鞭草氮肥利用率
草 业 科 学 6 / 199 1
长阶段最高 。 N。 区为 93 % , 吸氮区在 45 . 6一
.6 05 % 之间 。 以后随生育进程而降低 。 无论对
照区还是施氮区 , 70 % 的氮量均在 7 月 28 日
以前被吸收利用 。 因此 , 牛鞭草的氮素施用应
在生长始期施用 。 以利春发旺长 , 提高产草
量 。 生长后期则不必追施氮肥 。
(4) 牛鞭草生育期 间 , 由于气温逐渐增
高 , 有利于土壤氮的矿化和积累 。 对牛鞭草的
生长有利 。 土壤矿化量及土壤供氮量又与施肥
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y 矿 二 13 . 7 36 +4 o . 7 4 90 x ,
r = .0 9 8 5 7
’ * . 因此 , 牛鞭草的吸氮强度也随
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 总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y = 6 . 9 2 2奸 0 . 5 3 9 4 x ,
r = 0
.
97 4 0 ” 。 而氮素利用率却与施氮量呈极
显 著 负 相 关 。 Y ; = 9 7 . 4 4 6十 1 . 4 7 0 7x ,
r = 一 0 . 9 8 3 6 ” 。 因此 , 牛鞭草的高产栽培与
经济合理施肥关系密切 。 根据试验 , 氮素利用
率达 60 % 以上的亩施氮量为 2 5一 30 公斤 。 并
能达到最高干草产量 1 376 . 7 公斤 。 此施氮量
可供生产应用参考 。
主要参考文献
l( 〕 洪汝兴等 。 扁穗牛鞭草的特性及 其应用 。 江苏 农
业科学 1 9 8 8 【6 ] 3 8se 3 9 页
〔2〕 俞仲林等 .氮肥 用量对小麦籽粒产 量和 品质的影
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 8 7 1:4] 9一16 页 。
〔 3〕 李仁 岗编 著 ,肥料效应 函 数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 9 8 7
S T U D Y O N N I T R O G E N U T I L I Z A T I O N B Y
H EM A R T H R I A C O M P R E S S A
Z h u X u e q i a n L i u H o n自i e W a n g M i n g
(H u a i y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S i
e n e e s o f t h e X u h u i D i s t ir e t
,
H u a i y i n
,
J i a n g s u )
AB A T R A C T
N i t r o g e n fe r ti l i z e r 15 a n im P
o r t a n t fa ct o r a fe
e ti n g t h e y i e ld o f H 亡m a r t h r i a c o 尹粉P r e s s a . T h e
P a t t e r n o f 正 t r o ge n U t i li z a t i o n b y the g r a s s w a s s t u d i e d i n o r d e r t o fe r t i l iz e e e o n o m i c a l ly a n d
r a t i o n a l ly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r e l a t ion
s h iP b e t w e e n t h e h a y y i e ld a n d t h e n i tr o g e n a P P l i e d
e a n b e d e sc ir b
e d a s :
Y h
a y = 564
.
3 9 7+4 52
·
0 80 8 x刁 . 8 3 5 2 x 2 ( F = 2 9 0 . 0 9 4 8 ’ * ) :
T h e 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 a b s o r b e d a n d a P P l i e d 15 C o r r e l a t e d P os i t i v e l y a n d e x t r e m e l y 5 19山 if e a n lt y ,
Y = 6
.
9 2 2 9均 . 5 3 9 4 , r = 0 . 9 7 4 0 . * :
T h e n i t r o g e n U t i l z a t i o n r a t i o a n d t h e a m o u n t o b n u t r o g e n fe r t i li z e r a P P li e d 15 e o r r e la t e d
n e g a t i v e ly a n d P r o m i n
e n t l y
,
Y R = 9 7
.
4 4 64一 1 . 4 7 0 7 x , r = 刃 9 8 3 7 . 市
T h e r e s u l t s s u q q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 川 t r o g e n a PP li e d 15 2 5一 3O k g . P e r m u , w h i c h e a n
y i e l d 13 7 6
.
7 k g / n u d r y m a t t e r N i t r o g o n fe r t i l i x e r s h o u l d b e a PP li e d a t t h e e a r ly s t a g e o f
H em
a r t h r ie e o m PP e s s a g r o w t h
K e y w o r ds : H e m a r t h r i a e s m P r e s s a
, n i t r o g e n fe r if li x e r o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