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99 2年 第 4期
焉舍垦区麦田狗尾草的发生与防治
王张权 ’ 李秀玲
随着 2, 4一 D 类除草剂在麦田的施用 ,麦田中
双子叶杂草不断减少 ,而单子叶杂草 (如狗尾草 、 燕
麦等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严重地影响了小麦产量的
提高 。近几年 ,我团受狗尾草为害的麦田面积占小麦
种植面积的 巧 . 5%一 32 . 1% , 受害麦 田一般减产
7%心矛3% · 为此 ,我们对焉誉垦区内狗尾草的生长
发育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 , 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l 狗尾草的生物学特点 `
狗尾草 ( &叹分必 。而 ( L场独翻心属禾本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 。 在焉省垦区一般 4 月 8 日出苗 , 4 月 28
日分萦 , 5 月 25 日拔节 , 7 月 2 日抽穗 , 7 月 4 日开
花 ,成熟期 7 月 x o一 1 5 日 。 株高 5 5~ 7 0e m , 5 月 2 3
日~ 6 月 1 7 日株高增长速度最快 ,平均每天增高达
1
.
7 3c m
。 主茎叶片大多为 8一 9 片 ,最多的为 12 片 。
, 农二师二 十四团 ,新脸和硕 县 8 4 1 20 0
单株分桑一般 8~ 10 个 . 最多达 1 4 个 。 狗尾草开花
极不整齐 , 由上而下逐步开花成熟 ,且随熟随落 。 穗
长 7一 gc m , 平均每穗籽粒数 8 0 粒左右 。
在自然情况下 ,旬平均气温在 7 . 5 ` C时有少数
狗尾草幼苗出土 , 以后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多 , 8一
10
`
C 出苗最多 ,超过 19 ℃以后就大量减少 。 狗尾草
对水分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 干湿交替的地块最适宜
其生长 。在水分充足的稻田埂上生长良好 ,严重干旱
对出苗不利 , 而长期淹水又会抑制种子发芽 。 狗尾草
是喜温植物 , 在光照充足时生长旺盛 ,成穗结实率
高 。虽然它耐瘩薄和耐盐性差 ,但在小麦正常生长的
田块都能出苗生长 。
2 防治措施
狗尾草是一种适应性强 , 繁殖快 , 易传播的杂
草 , 所以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才能有显著效果 。
2
.
1 麦田苗期耙地 : 狗尾草春性较强 , 出苗早 , 故结
合苗期耙地和条迫肥可耙死或耙伤大量早期发芽出
结果表明 ,多菌灵播前药土和播前灌药的效果
最好 ,相对防效分别为 84 . 7 %和 82 . 6 % , 其次是农
抗 120 的播前灌药 , 相对防效为 37 . 1% 。 经新复极
差测验 ,前两者防效显著高于其它组合 , 两者间差异
不显著 , 后者与对照差异显著 ,说明结果可靠 。
.2 .2 2 1 991 年我们又进行了药剂试验 , 其处理与
效果见表 」。
结果表明 ,多菌灵播前灌药有明显防治效果 ,但
对出苗略有影响 。 拌种双和种衣剂有一定的防病效
果 . 其中种衣剂还有明显的促苗保苗作用 。播种时施
颗粒剂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 生长期施一次颗粒剂的
防治效果却很低 。 室内测定各处理对该病菌的抑制
效果与田间试验防病效果相一致 。
3 大田示范
19 91 年我们在一二九团八 、九 、 十连设了示范
点 。 多菌灵和拌种双以药 、土比为 1 : 2 00 的比例
配成药土 ,播前穴施 50 09 ,生长期灌药以多菌灵 50
倍液和拌种双 60 倍液穴灌 30 0m l 。 8 月上旬调查发
病死亡情况 (见表 5 ) 。
表 5 大田示范点防治效果
处 理 调查株数 死亡株数 死亡率 相对效果一种衣剂 + 生长期施颖粒剂一次嫁 接多菌灵播前药土 + 生长期灌药 2 次拌种双播前药土 + 生长期灌药 2 次对 照 426l 04 6 9 2 . 0Un八né二d只U工匀n曰ùùOó匕J.1表 5结果表明 ,各种处理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而以嫁接和多菌灵播前药土 + 生长期灌药 2 次两个
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 。
4 参考文献
1 李君彦等 . 棉花枯 英病菌和 西 瓜枯姜病 菌交互使染试
脸 . 植物保护 , 19 9 0 , 16 ( 4 ) : 3 1
2 俞大拔 . 植物 病理 学和真菌学技 术汇编 . 北京 : 人民教
育出版社 , 1 9 75 ,
新骚农垦种技
舌甘菜白粉病及其防治措施
赵江枫 `
白粉病是新疆甜莱的主要病害 , 一般发病率
50 % ~ 90 %
.严重者高达 1 0 % ,病情指数 2 0一 90 。
发病植株 ,轻者叶片出现病斑 ,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
行 ;重者则生长缓慢 ,功能叶片枯萎 、脱落 . 发病甜菜
一般减产 10 % ~ 20 % 。 块根糖度下降 0 . 5一 1 . 2 度 ,
给甜菜生产和制糖工业带来重大损失 。
1
` 主要病症
甜菜白粉病主要危害甜菜叶片 、 叶柄 。在石河子
地区 7 月中 、 下旬 ,发病植株首先在叶片上出现直径
约 Icm 的绒毛状病斑 ,病斑从下层叶片开始发生 ,
逐渐感染上部叶片 , 而且病斑从叶片基部向上扩展 ,
最后布满全叶 ,随之在叶片上很快生成白色菌丝层 ,
之后形成白粉层 ,若轻轻振动病叶 ,会散出大量粉状
物 ,这是甜菜白粉病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抱子。 到 8
月中 、 下旬 ,在白色菌丝层中生成许多肉眼可见的小
颗粒 (子囊球 ) 。 子囊球初为黄色 ,逐渐变成褐色 ,最
后变成黑色 . 被感染的叶片萎缩变黄枯死 。
2 病原菌特征及传播
甜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
菌 〔rE ys ip h e 比aet ( v a n ha ) w e ltZ咖 〕 ,菌丝体无色 ,其
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蔓延并成片状膨大 , 之后生成
吸器 ;直接穿过表皮组织侵入寄主 , 吸取营养物质和
水分 。 菌丝体在寄主内生成棒状分生抱子梗 ,每个分
生抱子梗顶端有一个长椭圆形分生抱子 ,分生抱子
无色 、单抱 ,大小 16 ~ 35林m 。 子囊球呈球形 。 直径 78
~ 1 1 1卜m ,每个子囊球内有 2 ~ 6 个子囊 , 内有子囊
抱子 2 ~ 4 个 ,子囊抱子无色 、 椭圆形 ,大小 18 . 5、
36
.
OX 1 2
.
0~ 1 9
.
5林m 。
甜菜白粉病病菌主要以子囊球 、 菌丝体附着在
甜菜残体及留种母根上越冬 ,成为初次侵染源 。第二
, 石 河子八 一制箱厂 , 新脸 石 河子市 8 3 2 0 0 0
年温度 、 湿度适宜时 ,闭囊壳吸水膨胀破裂 ,释出的
子囊及子囊抱子借风雨传播到采种株及原料甜菜
上 , 成为初次侵染源 ,在被侵染发病的甜菜叶上形成
大量分生抱子 ,借气流 、 风雨 、 昆虫传播 ,并不断侵染
蔓延成为再次侵染源 ,使病情迅速扩大蔓延和加剧 。
甜菜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 、 与气候 、 栽培管理条
件关系密切 。高温 、 干早的气候条件对白粉病的蔓延
有利 ,一般气温 2 ~ 24 ℃ ,相对湿度 如% ~ 50 %时 ,
该病发生与蔓延迅速 。
3 防治措施
3
.
1 抗病育种 :在发病田块选择不发病或感病轻的
植株 ,经过杂交或连续自交 ,可选育出抗病新品种 .
3
.
2 合理轮作 ,减少侵染源 :甜菜产区实行四年以
上轮作制 ,避免重茬或迎茬 。甜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
间病残体 ,并进行深翻地 , 消灭病源 。
3
.
3 平整土地 ,加强田间管理 : 合理施肥 , 适时灌
水 ,及时中耕除草 ,促使甜菜生长健壮 ,增强植株抗
病能力 。
3
.
4 药剂防治 :用 20 环粉锈宁乳剂 80 ~ 1 0 0 倍
液 , 或复方多菌灵 (2 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 0 倍
液 )或 7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 0 倍液 ,在 7
月中 、 下旬发病初期 ,每亩喷洒 50 ~ 60 gk 。 喷药时力
求使药液彼盖中、 下层全叶表面 ,为提高药效 ,最好
在早晨或傍晚喷药 ,避免中午高温时作业 。
1 9 89~ 1 9 9 1 年 ,我们制糖厂经三年筛选和两年
大面积生产示范 , 结果以内吸杀菌剂 20 %粉锈宁乳
剂防治甜菜白粉病效果最好 ,且施用方便 ,残效期长
达 1 个月左右 。具体防治时 ,可在 7 月中下旬田间发
病初期喷洒 20 %粉锈宁乳剂 8 0 ~ 1 0 0 倍液 ,亩喷
药 6 0 k g 左右 (亩耗粉锈宁 6 0 多 s ) , 间隔 2 0~ 2 5 天
再喷一次。 也可在 7 月下旬 、 8 月下旬两次用超低容
量喷雾 ,每次亩喷粉锈宁乳剂 70 ~ 8 0 9 。
土的狗尾草幼苗 。 同时 ,对少数残留的狗尾草或发生
量较小的地块要及时组织人力拔除 , 以控制其蔓延
为害。
2
.
2 合理轮作 : 小麦 、 甜菜、 棉花 、 玉米 、 水稻等单、
双子叶作物及水 、 早作物轮作是防除狗尾草的重要
措施 。
2
.
3 诱发杂草 :据观察 ,狗尾草有当年再生能力 ,故
伏耕灌溉诱发出苗 , 冬耕翻压 ,可消灭当年部分发芽
出土的幼苗 。
2
.
4 化学防除
2
. 组. 1 小麦播种后 ,萌动出苗前于傍晚每公顷喷氟
乐灵 1 . 6 5k g( 即每亩 n og ) . 用耙子顺播种行耙两
次 ,耙深 3~ c4 m ,使药与土壤充分混合 ,防除狗尾草
效果可达 75 % 。
2
.
4
.
2 在狗尾草 2~ 5 叶期 ,每公顷喷绿麦隆 5 . 25
~ 6
.
7 5 k s
, 防除效果可达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