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假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全 文 :假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王真辉 1, 陈文庆 2, 杨礼富 1, 袁 坤 1, 陈秋波 1 *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海南儋州 571737
2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水稻 (Oryza
sativa L.), 热研 2 号柱花草 (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2)作为测试植物 , 研究新鲜假臭草 (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King and Robinson)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 新鲜假臭草和风干假臭草水浸提液对幼苗早期生长
的化感效应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假臭草浸提液对萝卜幼苗早期生长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 新鲜假臭草浸提液
对 4种测试植物的种子发芽都有抑制作用。 假臭草叶和完整植株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明显大于其它器官水浸提液
化感作用, 叶可能是假臭草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器官。 风干和新鲜假臭草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抑制所有测试植物
幼苗根系生长。 在逆境(如干旱和养分胁迫)中, 假臭草会释放更多的化感物质, 从而导致其化感作用增强。
关键词 假臭草;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queous
Extracts of Praxelis clematidea
WANG Zhenhui1, CHEN Wenqing2, YANG Lifu1, YUAN Kun1, CHEN Qiubo1
1Rubber Culti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for
Tropical Crops Physiology, CATAS, Danzhou, Hainan571737, P. R.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 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Hainan571737, China
Abstract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s of fresh Praxelis(Praxelis clematidea)material on germination
and of all extracts from fresh and dry Praxelis material on initial seedling growth were studied on the following
crops: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 (Lour.)Olsson),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Stylosanthes CIAT184(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 2). Allelopathic effect of extracts
of Praxelis in various habitats were also studied. All aqueous extracts from fresh Praxelis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of all four test species. Leaf and whole plant extracts exhibited greater phytotoxicity than extracts from
other plant parts. Leaves might be the parts of Praxelis that mainly released the allelochemicals. Dry matter
extracts of Praxelis severely inhibited the root growth of the crop species and there was an indication of a similar
trend with extracts of fresh material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Allelopathic activity of P. clematidea increased under
adverse(arid or nutriental stress)conditions under which more allelochemicals might be released.
Key words Praxelis clematidea; Allelopathy; Aqueous extracts;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1.01.011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1): 55-60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收稿日期: 2011-08-03 修回日期: 2011-11-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088)。
作者简介: 王真辉(1972年—), 男, 博士。 *通讯作者: 陈秋波, 男, 博士, 研究员。 E-mail: qbchen@21cn.com6。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R. M. King
and H.Robinson)原产阿根廷、 巴西以及南美洲其
它一些地方 [1], 别名猫腥菊 [2], 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0.3~1.0 m。 1993 年, 在原产地以外的地方也出
现, 但它可能已经出现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多
年, 却一直被误认为是藿香蓟(熊耳草)[2~4]。 过去
的 20 年间, 它已被确认为高度入侵杂草, 近年来
在澳大利亚, 东南亚、 中国华南地区已极为普遍。
假臭草的入侵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些地区的生态环
境。 特别是在海南, 近几年, 假臭草已无处不在,
遍布路旁、 果园、 橡胶林、 椰子种植园, 甚至是
桉树林地。 假臭草常形成 0.5~1 m 高的植丛, 从
而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因此, 很少有植被能和这
种植物共存, 这样使得假臭草逐步成为优势种,
形成单一群丛, 从而导致本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变化。 这与其它生态入侵杂草如飞机草 [5]、 矢车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有效 P
/(mg/kg)
全 K
/(g/kg)
pH
生境 A 17.8 0.90 22.70 88.30 5.49
生境 B 5.5 0.30 11.70 13.50 5.37
表 1 2 种不同生境土壤常规理化性质
菊属植物 [6]和飞廉 [7]非常相似。 这种入侵行为可能
是由于化感作用, 即入侵物种通过释放一些对植
物群落有害的化学物质, 致使本地物种消亡 [8-9]。
研究显示, 外来入侵物种的化感作用研究已经从
传统的生物测定向以生态、 化学、 数学和遗传技
术相结合的方法转变[10-14]。 大量证据表明, 化感作
用可能在外来植物入侵的过程中扮演了 “新型武
器”[15] 的角色。 本研究试图探明假臭草浸提液对几
种测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是否具有化感作
用, 同时也对不同生长时期假臭草以及不同生境假
臭草化感作用变化进行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浸提液
1.1.1 新鲜假臭草浸提液 在海南儋州地区采集
单一群落的健康假臭草。 其中用于发芽生测与幼苗
生长试验的假臭草均采自海南儋州云月湖附近。 不
同生境的假臭草浸提液对植物幼苗生长试验的供体
材料分别采自: 生境 A 位于海南儋州云月湖附近
(109°29′24″E, 19°30′38″N), 年降雨量约 2 000mm,
橡胶是主要的森林植被; 生境 B 位于海南儋州林场
附近(109°19′59″E, 19°42′07″N), 该地区相对比较
干旱, 年降雨量约 1 000 mm, 主要森林植被是桉
树。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 这 2 个地区假臭草的表
现型明显不同。 假臭草植株成熟时, 生境 A 通常
会形成约 1 m 高的单一群落, 但在生境 B 中通常
不超过 0.5 m, 在桉树林地甚至更矮小; 叶片的颜
色和大小也明显不同, 通常生境 A 的叶片要比生
境 B 的更大更绿。 生境 A 与生境 B 土壤常规理化
性质比较见表 1。
把所采集植株的叶、 花、 茎、 根以及完整植
株剪成小于 2 cm 的小段, 按照 1 ∶ 10 和 1 ∶ 4(新鲜
材料: 蒸馏水)的比例加入蒸溜水, 25 ℃时存放
72 h, 定期摇动 , 然后用滤纸过滤得到浸提液 。
浸提液冷藏保存不超过 5 d。
1.1.2 假臭草风干材料浸提液 把假臭草完整植
株分割成根系和地上 2 部分, 风干, 研磨, 过 20
目筛。 按每克样品加入 20 mL 蒸馏水, 25 ℃存放
24 h, 定期摇动, 然后用滤纸过滤, 滤液冷藏存
放不超过 5 d。
1.2 生物测定
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
(Lour.)Olsson),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水稻
(Oryza sativa L.), 热研 2 号柱花草 (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2) 用来作为测试植物进行
假臭草各种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抑制作
用的生物测定。
1.2.1 种子发芽生测 对所有假臭草浸提液均进
行发芽试验 。 把上述 4 种测试植物种子用 10%
(v/v)过氧化氢溶液表面消毒 10 min, 然后放置在
铺有双层无菌滤纸层的培养皿(直径 9 cm)中, 吸
取 5 mL 浸提液润湿滤纸。 取每种测试植物种子各
50 粒, 随机放置在培养皿中的润湿滤纸上, 置于
25 ℃、 60%相对湿度的生长室中培养。 计算每天
每个培养皿中测试植物种子发芽数目, 直到没有
种子发芽为止, 每个处理重复 4 次, 用蒸馏水作
为对照。 按照胚根突破种皮的标准来计数, 通过
发芽数目来计算发芽系数[16]。
最终发芽率(FG): 试验过程中发芽的种子数
所占百分比。
每日种子发芽率(RG)=
d
i = 1
Σ NiDi
其中, N 是从测试植物种子发芽试验第 1 天
开始起每日新增发芽种子数, D 是种子发芽试验
第 1 天开始起每日新增发芽种子数所对应的天数。
1.2.2 幼苗生长测定 把双层灭菌滤纸放入已灭
菌的生长瓶(8.0 cm×8.5 cm)底部, 用浸提液润湿。
每种测试植物种子经过催芽 , 选择吸涨饱满的
20 粒种子放置于滤纸上 , 将生长瓶用塑料膜封
口 , 用针刺五个 1 mm 直径的孔 , 置于生长室
中, 25 ℃ 14 h 光照/22 ℃ 10 h 黑暗培养。 3~5 d 后
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测定每个瓶中幼苗的根长、 苗
高以及鲜重。 每个处理重复 4 次, 用蒸馏水作为
对照。
1.3 统计分析
采用Williamson与Richardson[17]和 Kong等 [18]评
价化感作用的方法 , 利用化感作用响应指数
(response index, RI)评价假臭草水浸体液对测试植
物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RI 值计算方法如下:
如果 T≧C, 那么 RI=1-C/T;
如果 T其中 T 是假臭草水浸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
幼苗根长、 苗高或鲜重, C 是对照种子发芽率 、
56- -
第 1 期
水浸液 浓度/(gFW/mL)
萝卜
FG/% RG/(种子/d) RI FG/% RG/(种子/d) RI
对照 蒸馏水 97.7 a 40.1 a — 91.3 a 39.4 a —

0.10 89.3 ab 27.0 b -0.09 a 80.3 bc 27.0 bc -0.12 ab

0.10 73.0 c 22.6 c -0.25 b 84.7 b 29.3 b -0.07 a

0.10 53.0 d 11.4 e -0.46 c 59.7 e 16.7 d -0.37 d

0.10 74.3 c 15.4 d -0.24 b 64.3 d 17.3 d -0.31 c
全株
0.10 80.0 c 24.6 bc -0.18 ab 78.3 c 23.5 c -0.14 b
水浸液 浓度/(gFW/mL)
热研 2 号柱花草
FG/% RG/(种子/d) RI FG/% RG/(种子/d) RI
对照 蒸馏水 90.3 ab 19.9 a — 86.0 ab 23.4 a —

0.10 90.0 ab 19.3 ab 0.00 a 85.7 ab 21.3 ab 0.00 ab

0.10 88.0 abc 19.8 ab -0.03 ab 89.3 a 20.9 ab 0.03 a

0.10 91.0 a 18.3 bc 0.01 a 74.3 bcd 16.8 cd -0.14 bc

0.10 87.3 abc 18.6 abc -0.03 ab 77.0 bcd 17.4 cd -0.10 abc
全株
0.10 87.7 abc 18.4 abc -0.03 ab 80.0 abc 20.9 ab -0.07 abc
0.25 83.0 abc 15.9 e -0.08 ab 68.0 cd 15.2 d -0.21 c
0.25 80.7 bc 23.5 c -0.17 ab 54.0 e 11.2 e -0.42 d
0.25 52.7 d 13.4 de -0.46 c 56.3 e 14.2 de -0.36 d
0.25 6.7 e 0.9 f -0.93 d 16.7 h 2.8 g -0.83 g
0.25 7.0 e 1.1 f -0.93 d 26.0 g 5.4 fg -0.73 f
0.25 13.3 e 2.8 f -0.86 d 34.7 f 7.1 f -0.64 e
0.25 84.7 abc 17.7 cd -0.06 ab 84.0 ab 19.1 bc -0.02 ab
0.25 80.3 c 16.6 de -0.11 b 76.0 bcd 17.4 cd -0.12 bc
0.25 69.3 d 13.0 f -0.23 c 36.7 e 7.5 e -0.57 d
0.25 82.7 bc 15.5 e -0.09 ab 67.7 d 14.7 d -0.21 c
小白菜
水稻
表 2 假臭草不同器官水浸液对 4 种测试植物种子萌发参数的影响
说明: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在 p<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下表同。
幼苗根长、 苗高或鲜重。 RI 表示化感作用强度大
小, 正值表示促进作用, 负值表示抑制作用, 绝
对值大小反映化感作用的强弱。
使用 SAS 软件程序包(SAS 8.02)对试验数据
进行方差分析与数据均值的 Duncan’s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假臭草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从化感作用指数 RI 值看, 除了 0.10 g FW/mL
叶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以及 0.10 g FW/mL 茎浸
提液对柱花草发芽的无抑制作用, 其余假臭草根、
茎、 叶、 花和完整植株浸提液都抑制 4 种测试植
物种子的发芽, 详见表 2。 这些浸提液对萝卜和小
白菜 2 种蔬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水
稻和柱花草种子发芽的作用。
在浸提液的作用下 , 测试植物种子发芽率
(RG)、 最终发芽率(FG)以及化感作用响应指数
(RI)表现出相同的受抑制作用趋势(表 2)。 高浓
度叶浸提液处理的 4 种测试植物种子的 FG 和 RG
最低, 且显著降低了 4 种测试植物的 FG 和 RG。
2.2 浸提液对测试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2.2.1 浸提液对测试植物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新
鲜和风干假臭草浸提液显著抑制小白菜、 萝卜和
热研 2 号柱花草幼苗根系生长, 叶、 完整植株和
花的浸提液 , 也使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明显降低
(表 3) 。 其它浸提液如根浸提液和茎浸提液在
0.10 g FW/mL 时和风干根浸提液, 均显著促进了
水稻根系的生长。 表 2 表明, 新鲜材料的浸提液
在高浓度情况下对测试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
用更强, 叶浸提液对测试植物幼苗根系生长的抑
王真辉等: 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57- -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水浸体液 浓度
萝卜
根长RI 苗高RI 鲜重RI 根长RI 苗高RI 鲜重RI

0.10 /(g FW/mL) -0.66 c 0.57 a 0.20 a -0.62 b 0.24 abc 0.12 a

0.10//(g FW/mL) -0.54 b 0.47 ab 0.20 a -0.63 b 0.12 abcd -0.04 b

0.10/(g FW/mL) -0.95 f -0.22 ef -0.26 c -0.85 e -0.17 f -0.29 c

0.10/(g FW/mL) -0.71 cd 0.34 b 0.03 b -0.76 d 0.34ab 0.10 ab
全株
0.10/(g FW/mL) -0.70 cd 0.48ab 0.09 ab -0.75 d -0.44 g -0.50 d
风干根 0.05/(g DW/mL) -0.75 d 0.48ab 0.12 ab -0.70 cd 0.36a -0.02 ab
风干茎 0.05/(g DW/mL) -0.50 b 0.51 a 0.24 a -0.65 bc 0.25ab 0.01 ab
对照 蒸馏水 0.00 a 0.00 d 0.00 b 0.00 a 0.00 cdef 0.00 ab
水浸体液 浓度
热研 2 号柱花草
根长RI 苗高RI 鲜重RI 根长RI 苗高RI 鲜重RI

0.10/(g FW/mL) 0.17 a -0.26 bc -0.20 bc -0.75 ef -0.20 bc -0.22 cd

0.10/(g FW/mL) 0.07 ab -0.22 b -0.18 b -0.58 bc -0.13 b -0.16 bc

0.10/(g FW/mL) -0.60 f -0.24 b -0.27cd -0.70 de -0.30 cd -0.28 cd

0.10/(g FW/mL) -0.08 cde -0.06 a -0.04 a -0.67 de -0.25 cd -0.29 de
全株
0.10/(g FW/mL) -0.15 e -0.38cd -0.28 cd -0.55 b -0.29 cd -0.27 cd
风干根 0.05/(g DW/mL) 0.13 a -0.25 bc -0.25 bcd -0.64 cd -0.02 a -0.31 de
风干茎 0.05 /(g DW/mL) -0.12 de -0.24 b -0.25 bcd -0.79 fg -0.30 cd -0.10 ab
对照 蒸馏水 0.00 bc 0.00 a 0.00 a 0.00 a 0.00 a 0.00 a
0.25//(g FW/mL) -0.84 e 0.19 c -0.25 c -0.74 d -0.05 def -0.21 c
0.25/(g FW/mL) -0.75 d 0.06 cd -0.22 c -0.75 d 0.09 bcde -0.19 c
0.25/(g FW/mL) -0.97 f -0.75 g -0.75 e -0.91 e -0.56 g -0.82 e
0.25/(g FW/mL) -0.95 f -0.34 f -0.59 d -0.90 e -0.13ef -0.26 c
0.25/(g FW/mL) -0.94 f -0.17 e -0.50 d -0.87 e -0.60 g -0.56 d
0.25/(g FW/mL) -0.02 bcd -0.20 b -0.21bc -0.75 ef -0.37 de -0.32 de
0.25/(g FW/mL) 0.00 bc -0.24 b -0.21bc -0.72 def -0.22 bc -0.24 cd
0.25/(g FW/mL) -0.87 g -0.56 e -0.44 e -0.87 g -0.66 f -0.58 f
0.25/(g FW/mL) -0.82 g -0.30 bc -0.33 d -0.85 g -0.46 e -0.41 e
0.25/(g FW/mL) -0.68 f -0.48 de -0.32 d -0.85 g -0.46 e -0.31 de
小白菜
水稻
表 3 不同浓度假臭草水浸提液对 4 种测试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制作用大于其它部位的浸提液。
2.2.2 浸提液对测试植物幼苗高生长的影响 除
了浓度为 0.10 g FW/mL 花浸提液对水稻幼苗苗高
生长以及风干根的浸提液对柱花草苗高生长抑制
作用不明显之外, 其余新鲜和风干假臭草浸提液
对水稻和柱花草的幼苗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 3)。 虽然叶浸提液抑制小白菜和萝卜幼苗高
生长, 但是只有在 0.25 g FW/mL 浓度下才达到显
著抑制。 此外, 完整植株浸提液在 0.25 g FW/mL
时明显降低了 4 种植物幼苗的高生长。 几乎所有
0.10 g FW/mL 假臭草新鲜材料(叶除外)的浸提液、
风干假臭草浸提液明显提高了小白菜幼苗高生
长; 新鲜材料水浸提液的浓度越高, 对测试植物
幼苗高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 叶浸提液浓度为
0.25 g FW/mL 时对所有测试植物幼苗高生长的抑
制作用最大。
2.2.3 浸提液对测试植物幼苗鲜重的影响 除浓
度为 0.10 g FW/mL 的花浸提液和风干茎浸提液,
其余新鲜和风干假臭草浸提液均明显抑制了水稻
和柱花草幼苗鲜重的增加(表 3)。 叶和完整植株
的浸提液以及浓度为 0.25 g FW/mL 根、 茎和花浸
提液对萝卜幼苗鲜重的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
只有根、 茎、 花、 完整植株浸提液以及叶水浸体
液明显抑制小白菜鲜重。 一些新鲜材料浸提液在
浓度为 0.10 g FW/mL时和所有风干材料浸提液对测
试植物幼苗鲜重增加无明显影响或者有促进作用。
58- -
第 1 期
0.25 g FW/mL
(水浸提液)
不同生境 根长 RI 苗高 RI 鲜重 RI
全株
生境 A -0.65 a -0.02 a -0.36 ab

生境 A -0.67 a 0.03 a -0.28 a

生境 A -0.83 b -0.57 b -0.69 c

生境 A -0.92 c -0.68 b -0.84 d
生境 B -0.92 c -0.45 b -0.77 cd
生境 B -0.87 bc -0.54 b -0.82 d
生境 B -0.91 c -0.05 a -0.46 b
生境 B -0.92 c -0.40 b -0.67 c
表 4 不同生境假臭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对萝卜生长的影响
叶浸提液显著抑制了 4种测试植物鲜重的增加。
2.3 不同生境假臭草浸提液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选择萝卜作为测试植物, 因为通过假臭草浸
提液对测试植物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生物测定
试验发现, 萝卜种子发芽和生长状况均处于 4 种
测试植物的平均水平。 来自 2 种截然不同生境的
根、 茎、 叶和完整假臭草植株水浸提液(浓度为
0.25 g FW/mL)对萝卜幼苗生长的 RI 值见表 4。 其
中生境 B 的完整植株浸提液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
制性显著强于生境 A 完整植株浸提液; 相比于生
境 A 的茎浸提液, 生境 B 的茎浸提液对萝卜幼苗
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 并且对其根长和鲜重的抑
制作用显著增加; 生境 B 的根浸提液对萝卜幼苗
根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生境 A 的浸提液, 但 2
种生境假臭草根浸提液对萝卜幼苗苗高和鲜重的
RI 值无明显差异; 尽管假臭草叶浸提液严重抑制
了萝卜幼苗生长, 但 2 种生境假臭草叶浸提液对
萝卜幼苗生长的 RI 值无显著差异。 萝卜幼苗 3 个
生长指标对来自 2 种生境的假臭草浸提液化感作
用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根长>鲜重>苗高。
3 讨论
一般来说, 植物化感作用会抑制其它植物发
芽和幼苗早期生长[19-20]。 此外, 本试验中室内生物
测定并没有考虑资源的种间竞争。 因此, 对植物
发芽和生长的抑制最可能是植物化感作用造成的,
而不是竞争性干扰导致[21]。
假臭草水浸提液对测试植物种子发芽的生测
结果表明, 浸提液中的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明
显的影响。 已有许多关于其它植物或者入侵杂草
的化感作用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 化感作用是指
一些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影响其它植物(包括促
进和抑制)的一个过程 [22]。 许多植物的叶、 花、 树
皮、 树根、 果实等器官都会释放一些具有化感作
用的化学物质 [23], 并且由于这些器官中化感物质
的成分或者浓度不同, 因而对邻近植物的化感作
用也不同。 目前, 研究中通常认为叶是释放化感
物质最重要的器官, 而本研究中整株植物浸提液
的化感作用要弱于叶(甚至花)浸提液的原因可能
是由于稀释作用。 根、 茎、 叶、 花和完整假臭草
植株浸提液对 4 种测试植物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
作用差异很小。 叶、 花和完整假臭草植株浸提液
毒害性明显大于其它浸提液, 尤其是叶浸提液对
测试植物毒害性最大, 明显降低了所有测试植物
的生长参数。 这表明叶和花是释放化感物质到环
境中的主要器官, 这与其它多研究结论一致[24-25]。
以往研究化感作用的材料一般都选择风干或
者研磨 [26]。 为了阐明假臭草化感作用, 除新鲜材
料浸提液外, 本研究还使用了风干材料浸提液对
测试植物幼苗生长进行生物测定。 结果表明, 风
干和新鲜假臭草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作用基本一致,
在高浓度时风干材料浸提液的毒害性似乎低于新
鲜材料浸提液的毒害性, 但都均严重抑制测试植
物根的生长。 笔者还发现有些浸提液能增加小白
菜和萝卜幼苗芽的生长, 这种现象还需要进一步
验证和深入研究。
从表 1 和表 2 可见, 新鲜假臭草浸提液更能
抑制 2 个蔬菜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另外 2 种植物的
幼苗生长, 物种间的多样性表明有些植物群体更易
受假臭草的影响。 因此, 不同物种的种子发芽与幼
苗生长对化感物质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27]。 另外,
种子大小 [28]、 种皮厚度和萌发期都会对浸提液中
的化感物质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胁迫条件下, 入侵杂草会通过释放更多的
化感物质, 进而在有限的资源中占有更强的竞争
优势。 例如, 相关报道表明, 胜红蓟在不同的生
长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 逆境会使其释放更多
的挥发性化感物质 [29]。 本试验结果表明, 在逆境
条件下(干旱和养分贫瘠)假臭草植株化感作用明
显增强, 而假臭草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表现不同,
对测试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也不同; 同时也进一
步证明, 植物叶片仍是释放化感作用物质最主要
的部位, 化感物质通过影响测试植物根系生长进
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但化感物质具体
释放途径与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 研究了假臭草水浸提
液对 4 种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评估
了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假臭草新
王真辉等: 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59- -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鲜材料浸提液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新鲜与风干假臭草浸提液对测试植物种子萌发及
早期幼苗生长存在抑制作用, 说明假臭草具有化
感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表现出特异性和浓度依赖
性, 由此推断假臭草化感作用可能在其入侵植物
群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但这些结果并不是野外
观测的结果, 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盆栽和
田间试验来阐明化感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以便更好地了解华南地区假臭草入侵行为。
参考文献
[1] King R M, Robinson H. Studies in the Eupatorieae(Compositae),
XXVIII. The genus Praxelis[J]. Phytologia, 1970, 20: 193-195.
[2] Veldkamp J F. Eupatorium catarium, a new name for Eupatorium
clematideum Griseb., non Sch.Bip(Compositae), a South American
species naturalised and spreading in SE Asia and Queensland,
Australia[J].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 1999, 51: 119-124.
[3] Corlett R T, Shaw J C. Praxelis clematidea yesterday South America,
today Hong Kong, tomorrow the world?[J]. Memoirs of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1995, 20: 235-236.
[4] Waterhouse B M. Know your enemy recent records of potentially
serious weeds in northern Australia, Papua New Guinea and
Papua(Indonesia)[J]. Telopea, 2003, 10: 477-485.
[5] McFadyen R E C. Chromolaena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M]//In: Agriculture: New Directions for a New Nation
-East Timor(Timor-Leste)(Eds. H. da Costa ea al.). ACIAR
Proceedings, 2003: 130-134.
[6] Watson A K, Renney A J. The biology of Canadian weeds. 6.
Centaurea diffusa and C. maculosa [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1974, 54: 687-701.
[7] Wardle D A, Nicholson K S, Rahman A. Influence of plant
age on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nodding thistle (Carduus
nutans L.)against pasture grasses and legumes [J]. Weed
Research, 1993, 33: 69-78
[8] Yamamoto Y.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nthoxanthum odoratum
for invading Zoysia -grassland in Japan [J]. J. Chem. Ecol,
1995, 21: 136 5-137 3.
[9] Ridenour W M, Callaway R M.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llelopathy in interference: the effects of an invasive weed on
a native bunchgrass[J]. Oecologia, 2001, 126: 444-450.
[10] Dias A S, Dias L S, Pereira I P.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Cistus ladanifer and Lavandula stoechas in soil on
germination and early growth of wheat and Phalaris minor [J].
Allelopathy Journal, 2004, 14: 59-64.
[11 An M, Johnson I R, Lovett J V.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residue allelopathy: the effect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J]. Plant and Soil, 2002, 246: 11-22.
[12] Goslee S C, Peters D P C, Beck K G. Modeling invasive
weeds in grasslands: the role of allelopathy in Acroptilo n
repens invasion[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1, 139: 31-45.
[13] Bais H P, Walker T S, Stermitz F R, et al. Enantiomeric -
dependent phytotoxic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atechin.
A rhizosecreted racemic mixture from spotted knapweed [J].
Plant Physiology, 2002, 128: 117 3-117 9.
[14] Bais H P, Vepachedu R, Gilroy S, et al. Allelopathy and exotic
plant invasion: from molecules and genes to species interactions
[J]. Science, 2003, 301: 1377-1380.
[15] Callaway R M, Ridenour W M. Novel weapons: invasive success
and the evolution of increased competitive ability [J]. Front.
Ecol. Environ, 2004, 2(8): 436-443
[16] Jefferson L V, Pennacchio M.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foliage
extracts from four Chenopodiaceae species on seed germination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3, 55: 275-285.
[17] Williamson G B, Richardson D. Biossays for allelopathy: 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 [J]. J. Chem. Ecol,
1988, 14: 181-188.
[18] Kong C H, Hu F, Xu X H. Allelopathic potential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s from Ageratum conyzoides under stress[J].
J. Chem. Ecol, 2002, 28: 1 173-1 182.
[19] Akram M, Ahmed N, Hussain F, et al.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four species of Ficus [J]. Pakist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90, 33: 52-54
[20] Kil B S, Yun K W.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of
Artemisia princeps var. orientalis on selected plant species [J]. J.
Chem. Ecol, 1992, 18: 39-51.
[21] Kato -Noguchi H. Assessment of the allelopahtic potential of
extracts of Evolvulus alsinoides [J]. Weed research, 2000, 40:
343-350.
[22] Rice E L. Allelopathy.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M].
New York, 1984.
[23] Weir T L, Pa rk S W, Vivanco J M.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mediated by allelochemicals [J]. Current Opinions in
Plant Biology, 2004, 7: 473-479.
[24] Noor M, Salam U, Khan M A.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Prosopis
juliflora Swartz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995, 31:
83-90.
[25] Iqbal Z, Furubayashi A, Fujii Y. Allelopathic effect of leaf
debris, leaf aqueous extract and rhizosphere soil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er on the growth of plants[J]. Weed Biology
and Management, 2004, 4: 43-48.
[26] Stowe L G. Allel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s in an Illinois old field[J]. ournal of Ecology, 1979, 67:
1 065-1 085.
[27] Grant D W, Peters D P C, Beck G K, et al. Influence of an exotic
species, Acroptilon repens (L.)DC.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native grasses[J]. Plant Ecology. 2003, 166: 157-166.
[28] tavrianakou S, Liakoura V, Levizou E, et al.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water -soluble leaf epicuticular material from
Dittrichia viscosa on seed germination of crops and weeds [J].
Allelopathy Journal. 2004, 14: 35-41.
[29] Kong C H, Hu F, Liang W J, et al.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geratum conyzoides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in different
habitats[J]. Allelopathy Journal, 2004, 13: 233-240.
责任编辑: 赵军明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