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危害与防控



全 文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1 年
第 50 卷第 10 期
2011年 5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0 No.10
May.,2011
收稿日期:2010-12-19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8220301D)
作者简介:时翠平(1975-),女,河北灵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来入侵植物、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电话)13832266302(电子信箱)
shicp2006@126.com。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与危害,致使原有
生物群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并引起土著种的
消失与灭绝[1]。外来入侵生物已受到来自美国、欧盟
成员国、 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
视 [2,3]。
全球气候的变化,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
进程[4,5]。生物入侵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
济损失, 我国 11 种主要入侵害虫与杂草每年给我
国生态和经济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574.3 亿元。
世界各国纷纷花费巨资进行入侵生物的治理,欧盟
成员国用于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费用每年已达 100
亿欧元[6]。对新入侵的外来物种进行研究,有助于在
入侵种大面积扩散之前采取有效的防除措施,对保
卫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1 外来入侵种黄顶菊形态特征及入
侵情况
1.1 形态特征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属于菊科
黄顶菊属,原产于南美洲,是新传入我国的一种外
来入侵植物,被农业部第 862 号公告(2007 年 5 月
29 日)定为我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黄顶菊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常带紫色,被微葺毛;
叶交互对生,亮绿色,披针状椭圆形,有锯齿或刺状
锯齿,基生三出脉;头状花序密集成蝎尾状伞形花
序;染色体 2n=36。 入侵我国之后,该植物在形态上
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植株株高变异增大,一般高 5~
200 cm,少数可达 4 m;小花数增加。 黄顶菊为种子
繁殖,成熟种子瘦果、黑色。 黄顶菊一般于 4 月上旬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危害与防控
时翠平 1,牛树启 2,王凤茹 1
(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保定市园林局,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对本地植物危害大,挤占原有生物生长空间,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农作物生长,
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更具侵染力的杂交后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对黄顶
菊进行适时有效的综合防除非常必要,可通过萌发期清除、苗期化学防除、生长期人工铲除、秋冬早春防
除加以控制。
关键词:黄顶菊;化感作用;危害;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2008-03
The Damage and Prevention of Alien Invasive Plant Flaveria
SHI Cui-ping1,NIU Shu-qi2,WANG Feng-ru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Hebei,China;
2. Bureau of Parks and Woods of Baoding, Baoding 071001,Hebei,China)
Abstract: Alien invasive plant Flaveria was harmful to the native plants. It impair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follows, the original biological space was squeezed, the development of crops was inhibited by allelopathy and
the diversity of biology was destroyed,even more invasive hybridized descendants were emerged possibly. 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ntegrated control on Flaveria.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eliminating in seedling
period,controling in early spring and late autumn,plucking manually and controling by chemistry.
Key words: Flaveria; allelopathy;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1.10.032
第 10 期
萌芽出土;4~8 月为营养生长期, 生长迅速;9 月中
下旬开花,10 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一株黄顶
菊大概能开 1 200 多朵花, 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
子。 1株黄顶菊 1年能新产生十几万粒种子[7,8]。
1.2 国内分布特点
黄顶菊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难防除,长
势极强,牛羊不吃,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天敌。 它
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抑制其他生物生
长,故又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
目前,黄顶菊在我国的初始入侵地主要分布在
河北省 ,涉及 88 个市县区 ,2009 年发生面积为
9 443.6 hm2,其中侵入农田面积约为 3 300 hm2。近年
调查发现, 黄顶菊已从河北省扩散蔓延至北京市、
天津市、河南省的安阳市、山东省的德州市等地。 白
艺珍等[9]对黄顶菊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域进行
的研究表明,黄顶菊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域可能主
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的 15 个省(市、自治区)。 因
此,其传播蔓延的潜力和可能性巨大,对其进行适
时、有效防控势在必行。
黄顶菊喜光、喜湿、嗜盐。 喜生于荒地,尤其偏
爱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等富含矿物质及盐分的
环境,在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原野、牧场、弃耕
地、悬崖、峭壁、陡岸、街道沟渠和道路两旁,以及含
砾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长。分布海拔范围为 250~
2 800 m。 黄顶菊在我国的分布目前仍局限于上述
一些生境,特别偏爱被人为干扰后的生境条件 [8]。
2 黄顶菊的入侵威胁
2.1 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黄顶菊一旦侵入农田,则会迅速泛滥,严重侵
占农作物的生长空间, 争夺有限土地内的养分,造
成农作物减产。 黄顶菊产生并释放化感物质抑制作
物生长。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主要通过植株挥发、雨
雾淋溶、植株的分(降)解和根系分泌物等途径向周
围环境释放化学物质, 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 [10]。 Harsh等[11]的研究表明,在美国西部入侵物种
斑点矢车菊,因其根系分泌植物毒素儿茶素从而取
代了本地植物物种。 化感物质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
微生物种群影响其他植物[12]。 国内学者对黄顶菊抑
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感作用进行了较多研究。 黄顶
菊组织水浸提液对玉米 [13]、小麦 [14]、绿豆 [15]等存在
化感作用。 张风娟等[16]发现黄顶菊茎叶浸提液不但
显著地抑制了白菜及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株高,而且
明显地降低了白菜和水稻 CAT、POD 和 SOD 等酶
的活性。 黄顶菊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器官提取液对
其他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抑制程度有差异,
表现为成熟期植株>营养生长期植株;叶片>花(果
实)>茎>根[17]。 黄顶菊根、茎、叶的浸提液能降低白
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胚根长度;白菜幼苗中叶绿素
a 及总叶绿素随黄顶菊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
势;白菜组织内的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黄顶菊
叶片和茎的浸提液浓度升高相应增加[18]。 黄顶菊对
狗尾草、藜等杂草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其胚
根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使胚根发育迟缓。 黄顶菊还
能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周围生境中植物的萌发
和早期生长,从而降低这些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
密度[19],以利其自身发展。
2.2 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黄顶菊扩散速度极快,这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
及种子随时成熟、随时落粒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黄
顶菊适生地广泛,对未发生其危害的周边地区造成
较大威胁,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
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 一旦黄顶
菊大面积、高密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入侵地植物
多样性降低。 李香菊等 [20]报道,在黄顶菊传入较早
的地区,部分地点已经形成了近乎单一的黄顶菊群
落。 黄顶菊容易侵入弃荒地和植被较少的区域,一
旦侵入,就能迅速生长,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最终导
致其他植物死亡,造成有黄顶菊生长的地方其他植
物无法生存的状况。 如果不加以人为干预,它的扩
散将对入侵地植物多样性造成较大破坏。
2.3 可能产生更具破坏力的杂交后代
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
著菊科植物交叉重叠。 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
其他土著菊科植物发生属间杂交,则有可能产生新
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
3 黄顶菊的防除
3.1 萌发期清除
黄顶菊种子一般于 4 月底 5 月初发芽,往往是
处在湿润田边或沟坡下部的首先萌发。 如果种子在
干旱路边或弃荒地,往往于雨后大量萌发,此后如
果遇干旱则幼苗大量死亡。 苗期防除是最佳时期,
此时进行人工浅锄效果很好;使用防除双子叶杂草
的除草剂喷雾,效果亦很明显。
3.2 苗期化学防除
百草枯和草甘膦对黄顶菊有很好的灭杀效果。
5 月下旬或 6 月上中旬可选用 20%百草枯水剂
100~200 倍液或 41%草甘膦 100 倍液喷雾,7 月上
中旬用上述药剂进行第二次施药,防效达 90%[20]。
3.3 生长期人工铲除
人工铲除是根治黄顶菊较有效的措施。 先割除
时翠平等: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危害与防控 2009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1 年
2.5 综合防治试验的效果
从表 5 的调查结果看,经过综合防治,3 个试验
点的桑虎天牛被害率均控制在 5%以下, 取得了预
期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1)桑虎天牛幼虫的防治,以药剂注射后用黏土
堵塞蛀孔效果最好, 以蛀孔中塞入醮药棉球次之;
药剂中以辛硫磷、毒死蜱较为敏感;施药稀释倍数
以 200 倍较为适宜,稀释倍数过大,防治效果下降,
稀释倍数过小则影响新植苗木生长。 对于新植桑
园,应特别注意施药的种类、稀释倍数及用药的时
间。 研究仅讨论了辛硫磷的稀释倍数对新植桑园的
影响,其他药剂有待进一步探讨。
2)桑虎天牛在江苏三年二代,以幼虫在蛀孔中
越冬, 在盐城地区中部, 从 6 月上旬到第二年的 4
月上旬均可查看到桑虎天牛的危害,关于桑虎天牛
的防治适期及其预测预报,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8.198-201.
[2] 王志英,刘宽余,张国财,等.青杨脊虎天牛防治技术[J].东北林
业大学学报,2006,34(5):1-3.
[3] 任炳生.桑虎天牛防治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0,28
(1):7-9.
[4] 任培华,高素梅.不同药剂处理对桑虎天牛幼虫防治效果初探[J].
广东蚕业,2010,43(3):42-43.
[5]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昆虫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391-393.
(责任编辑 郑 威)
表 5 综合防治效果调查
试验地点
特庸镇王村
盘湾镇新华村
建湖县蚕种场
对照(王村未防治田块)
总面积//hm2
2.2
2.5
2.6
1.8
试验前被害率//%
29.88
26.33
27.93
26.34
注:试验前数据为 2010 年 7 月上旬调查,试验后数据为 2010 年 8 月上旬调查;“**”为与对照区差异极显著。
试验后被害率//%
0.45
1.41
1.28
26.34
校正防治效果//%
98.49**
94.64**
95.42**
(上接第 2004页)
植株地上部分,然后耕翻晒根、拣尽根茬,做到及时
发现、及时铲除,防止扩散。
3.4 秋冬和早春防除
秋季是黄顶菊瘦果成熟的季节,可以在较干旱
的天气集中黄顶菊植物体进行焚烧。 早春土壤解冻
后进行土壤深翻,将黄顶菊种子深埋入土,可以有
效防除。
参考文献:
[1] 万方浩,郭建英,张 峰,等.中国生物入侵研究[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2] PHILIP E,HULME,NENTWING W,et al. Standardized response
to biological invasions[J]. Science,2009,325:146-147.
[3] NORMILE D. Expanding trade with China creates ecological
backlash[J]. Science, 2004, 306:968-969.
[4] Climate change Warming boosts invasions [J]. Nature,2010,
463(11):713.
[5] BLUMENTHAL D. Interrelated causes of plant invasion [J].
Science,2005,310:343-344.
[6] HULME P E,PETR P,NENTWING W,et al. Will threat of bi-
ological invasions unite the European union[J]. Science,2009,
324:40-41.
[7] 刘全儒. 中国菊科植物一新归化属——黄菊属[J]. 植物分类学
报,2005,43(2):178-180.
[8] 高贤明,唐廷贵,梁 宇,等. 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警报及防
控对策[J]. 生物多样性,2004,12(2):274-279.
[9] 白艺珍,曹向锋,陈 晨,等.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应
用生态学报, 2009,20(10):2377-2383.
[10] 赵红梅,杨顺义,郭鸿儒,等. 黄花蒿对 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
用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92-297.
[11] HARSH P B,VEPACLEDU R,GILORY S,et al. Allelopathy
and exotic plant invasion: from molecules and genes to
species interactions [J].Science,2003, 301:1377-1380.
[12] MARI N J .Plant invader may use chemical weapons[J]. Sci-
ence,2000, 290:421-422.
[13] 芦站根, 周文杰. 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的化感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08(4):111-112.
[14] 周文杰. 黄顶菊对小麦种子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衡水学
院学报,2008,10(1):59-62.
[15] 周文杰,李建明,芦站根. 外来植物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绿豆种
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7(4):72-74.
[16] 张凤娟,徐兴友,陈凤敏,等. 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
幼苗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8(8):1669-
1674.
[17] 李香菊. 黄顶菊水提取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
作用研究[J]. 杂草科学,2007(4):15-19.
[18] 任艳萍,江 莎,古 松,等. 外来植物黄顶菊根、茎、叶的化感
作用初探[J]. 植物保护,2009,35(3):36-40.
[19] 李素静. 黄顶菊化感作用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7(6):
80-81,133.
[20] 李香菊,王贵启,张朝贤,等.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分布、特征特性
及化学防除[J]. 杂草科学,2006(4):58-61.
(责任编辑 陈 焰)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