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冬虫草(子实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8):113 ~ 114ActaAgriculturaeJiangxi
冬虫草(子实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赵仁发1 ,黄森伦1 ,刘畅庆 1 ,刘飞凤 2
   收稿日期:2007-05-28
作者简介:赵仁发(1967-),广东大埔人 ,农艺师 ,从事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推广研究工作。
(1.广东梅州农业学校 ,广东梅州 514011;2.广东梅州梅康药用菌厂 ,广东梅州 514011)
摘 要:从野生冬虫草中获取菌种 ,经过培育 , 筛选优良菌株 , 不断提纯复壮 , 研究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严格灭菌 、接种技
术 ,调控适宜的温度 、湿度和光照 ,促进子实体生长发育。
关键词:野生冬虫草;冬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优良菌株;提纯复壮
中图分类号:S56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7)08-0113-02
  我们从 2001年开始从野生冬虫草中获取菌种 ,进行
冬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经过多组反复对比
筛选试验 ,于 2003年攻破了该项技术的 “三大技术难
关 ”,即:筛选能在培养基上诱发出冬虫草(子实体)子座
(原基)的活化优良菌株 ,配制合理的培养基 ,掌握适宜
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当年进行 2批试验收获冬虫草
(子实体)干品 30kg,根据中山大学保健食品检测中心和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 D-甘露醇含量接近野
冬虫草的含量 ,虫草多糖含量比野生冬虫夏草高出近 1
倍 ,腺苷含量比野生冬虫夏草高出 2倍多 ,超出中国药典
规定的 20倍 ,氨基酸(总和)含量比野生冬虫夏草高 1倍
(详见表 1)。
表 1 人工栽培冬虫草(子实体)与野生冬
虫草主要药理成分对比
名称 SOD
(U/g)
D-甘
露醇
(%)
虫草
多糖
(%)
虫草

(%)
腺苷
(%)
氨基
酸总量
(%)
野生冬虫夏草 / 5.36 5.00 / 0.07 24.19
梅农虫草子实体 361.6 5.00 9.3 0.505 0.219 48.3~
47.9
2000年版中国药典 ≥0.010
该套技术 2004年通过梅州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
定 ,并获 2005年度梅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已转入工
厂化生产的中试阶段 ,年产冬虫草(子实体)干品达
15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冬虫草(子实体)
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1 培育母种 ,提纯复壮 ,筛选优良菌株
1.1 培育母种 选取野生冬虫草的新鲜虫体 ,经消毒处
理后 ,在无菌条件下剥除皮层 ,获取虫体内组织置于加
50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上 ,于 20℃恒温箱中培养 , 10
~ 15d后 ,长出白色线毛状菌丝 ,以此获得母种 。同时 ,
经过栽培试验获得冬虫草(子实体),选取原基分化早 、
生长发育健壮 、产量高 、质量优(子实体呈金黄色至棕褐
色)的子实体进行不同部位切取组织 ,用组织培养技术
获取母种 ,再进行栽培试验 ,从中筛选优良菌株 。
1.2 提纯复壮 ,不断筛选优良菌株 长期采用无性繁殖
或多代培养的菌种 ,容易发生退化 ,使栽培出草率及子实
体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定期以有性繁
殖的方式筛选优良菌株 。具体做法是:选取高产优质 、早
熟的虫草子实体 ,经 70%酒精和 0.1%升汞溶液处理后
用悬挂法在三角瓶的培养基上培养 ,从菌溶中选取优良
菌株转接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以获得母种 ,再经栽培试
验以筛选获得优良菌株 。优良菌株的形态特征是:菌丝
生长快、洁白致密 ,后期转浅黄色 ,见光后易转桔黄色 ,在
栽培中 ,原基分化早且整齐 ,子实体生长快、粗壮 ,抗杂菌
能力强、耐高温 ,孢子多且呈桔黄色 。
2 培养纯净健壮的栽培生产种
采用液体振荡培养的方法培养栽培生产种 。将液
体培养基装于 1000mL三角瓶中 ,每瓶装培养液 500mL,
用棉塞封口 ,经高压 50min灭菌后 ,将母菌接入培养 ,一
般一支试管可接 3 ~ 4瓶生产原种 ,然后每瓶原种又可扩
接 5瓶 2000mL的三角瓶进行培养获得生产种。振荡培
养 5 ~7d,待培养液中出现大量菌丝球且在静置条件下 ,
培养液呈明显的分层现象时即可停止培养。并及时用于
生产 ,冰箱中只能短期保存 。
3 研制培养基 ,合理装料
3.1 研制培养基 为使冬虫草子实体原基正常分化及
其后期生长发育有足够的养分 ,促进冬虫草子实体生长
粗壮 ,孢子粉丰富 ,色泽深厚 ,确保内在有效品质 ,培养基
的营养配方一定要尽量与野生态的相当 。我们设计了
60余组配方进行栽培试验 ,最后确定出最佳液体培养基
配方:马铃薯 300g、葡萄糖 15g、KH2PO4 15g、MgSO4 10g、
蛋白胨 10g、柠檬酸铵 20g、蚕蛹粉 200g、水 1000mL、pH
6.5 ~ 7.5;最佳栽培培养液配方:葡萄糖 20g、KH2PO4
20g、MgSO4 10g、VB1 、VB6适量、蛋白胨 6g、蚕蛹粉 100g、
水 1000mL、pH6.5 ~ 7.5。
3.2 生产瓶的制作 选择直径 120mm、高 200mm的无
色罐头瓶作容器 ,用聚丙烯片腊封口 ,每瓶装 40g大米 ,
然后加入配制的栽培培养液 50mL。经加压灭菌 50min
后转入接种。然后选择培育优良的液体种接种 ,每瓶接
入 5 ~ 10mL,要求尽量分布均匀 。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置
于 22 ~ 25℃下避光培养 7d,再在弱光线下培养 3 ~ 5d即
可满瓶 ,然后转入栽培进行栽培管理。
4 冬虫草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栽培管理
冬虫草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栽培管理可分催蕾和子
实体生长两个阶段 。催蕾的管理条件是:温度白天 18 ~
21℃,晚上 16 ~ 18℃,光照每 4m2的栽培瓶装 1支 40W
日光灯管 ,每天照射 12h;子实体生长的管理条件是:温
度白天 21 ~ 25℃,晚上 18 ~ 21℃,湿度 85% ~ 90%,光照
每 8m2的栽培瓶装 1支 40W日光灯管 ,每天照射 10h,每
天早晚通风 0.5h,当子实体生长至 3 ~ 5cm长后 ,将封口
薄膜打一小孔 ,以利于通风换气。
5 采摘与加工
当子实体生长至表面出现桔红色粉状物(即孢子
粉)、子实体长约 6 ~10cm,且上半部出现弯曲 ,培养基枯
缩时 ,即可采摘 ,因第二潮子实体质量欠佳 ,故只收一潮
子实体。用镊子将培养基分块取出后用手工采摘 ,采摘
后摊置于阴暗处风干 ,然后再在 40 ~ 60℃下烘干 ,干制
率达 10% ~ 15%,干制后及时包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
存 ,一般充分干燥的子实体(子实体坚硬不发软)通常可
保持品质达 1 ~ 3年。
6 小结
人工栽培的冬虫草子实体具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
当的保健功效 ,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 ,其栽培工艺简便易
掌握 ,生产周期一般为 45 ~ 50d,可以适度规模种植 。但
是 ,在栽培过程中 ,容易出现菌种衰退 ,会造成产量和质
量不稳定 ,甚至成批不出草 ,因此怎样才能保持菌种的优
良特性以保障优质高产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
此问题解决了 ,才能消除规模栽培的风险 ,才能使冬虫草
人工栽培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
(上接第 112页)
两类手段 ,一是加酚类的结合剂 ,如 PVP(聚乙烯吡咯烷
酮)、PVP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EG(聚乙二醇);另一
类则是加抗氧化剂 ,如 VitC、亚硫酸钠 、二硫苏糖醇、巯
基乙醇 、半胱氨酸等 。虽然益智叶片中多酚含量较高 ,
但在本研究中未在 CTAB裂解液中加入 β -巯基乙醇和
PVP,而是增加氯仿 -异戊醇的抽提次数 ,结果表明 ,增
加抽提次数可有效地除去蛋白和酚类物质 ,且试验过程
中未出现酚类物质的褐化现象 。用无水乙醇沉淀 DNA
时 ,我们采用短时间沉淀 。因为 DNA在异丙醇 、乙醇的
盐溶液中的沉淀速度大于色素 、多糖和酚类等物质 ,所
以用有机溶剂沉淀 DNA时间宜短 ,以尽可能减少共沉
淀 [ 11] 。用 RNaseA在 37℃水浴 1.5h即可有效地去除所
得 DNA中的 RNA。沉淀 DNA时 ,不经过离心 ,直接用
剪过的枪头轻轻缠绕钩出 DNA,可有效地减少获得的
DNA中的蛋白和其它杂质的含量。
改良后的 CTAB法简化了 DNA提取过程 ,减少了一
些试剂对操作者的伤害。通过检测 ,发现所提取的益智
基因组 DNA质量较好 ,适合 PCR扩增及分子生物学后
续工作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204.
[ 2] 郭宝林 , 李家实 , 阎玉凝.中药材 DNA分子标记研究的技术
问题 I.植物药基因组 DNA的提取 [ J].中草药 , 2000, 31
(12):951~ 954.
[ 3] 李远志 , 简洁莹.益智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毒理学分析 [ J] .华
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17(2):108 ~ 111.
[ 4] 吴德玲 , 金传山 , 马凯 , 等.益智仁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 J] .
安徽医药 , 2007, 11(3):218~ 219.
[ 5] Doyle, J.J.andE.E.Dickson.Preservationofplantsamples
forDNArestrictionendonucleaseanalysis[ J] .Taxon, 1987, 36:
715 ~ 722.
[ 6] 王关林 , 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
版社 , 2002.755.
[ 7] 彭锐 , 宋洪元 , 李泉森 , 等.石斛总 DNA的提取及鉴定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28(12):11~ 29.
[ 8] GreenMJ, ThompsonDA, MackenzieDJ.Easyandeficient
DNAextractionfromwoodyplantsforthedetectionofphyto-
plasmas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 J] .PlantDisease, 1999,
83:482~ 485.
[ 9] KimCS, LeeCH, ShinJS, etal.Asimpleandrapidmethod
forisolationofhighqualitygenominDNAfromfruittreeandco-
nifersusingPVP[ J] .NucleicAcidsRes, 1997, 25:1085
~ 1086.
[ 10] 黄晓丹 , 张云贵 , 应铁进.高质量植物基因组 DNA的提取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42(2):311~ 314.
[ 11] 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原理(第二版)[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3.
11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