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立地条件和营林模式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全 文 :第 30 卷 第 12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l.30 No.12
 2010 年 12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Dec.2010
立地条件和营林模式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何 平1 ,金晓玲1 ,盛卫平2 ,曹德科2 ,陶 圻3 ,黄能超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2.益阳市林业局 , 湖南 益阳 413001;
3.安化县林业局 ,湖南 安化 413501)
摘 要: 为了给榉树这一珍贵树种的造林提供技术和方法 , 在湖南安化县和沅江市建立榉树营林模式研究基
地 ,研究了立地条件 、造林模式和栽培密度等对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对榉树的生长有显著的
影响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类 , 榉树生长较快;(2)平湖区的沙壤土榉树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山丘地 , 说明平湖区的
沙壤土适合榉树生长;(3)榉树的合适造林模式为榉树-朴树混交林和榉树纯林;(4)榉树造林适合的栽培密度为
4 m×3 m。
关键词: 榉树;营林模式;立地条件;栽培密度
中图分类号: S7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3X(2010)12-0011-05
Influences of site conditions and silvicultural patterns on growth
of Zelkova schneideriana
HE Ping 1 , JIN Xiao-ling1 , SHENG Wei-ping2 , CAO De-ke2 , TAO Yin3 , HUANG Neng-chao2
(1.Central South Univ ersity of For estry and Technolog y , Chang sha 410004 , H unan , China;
2.Yiyang Fo restry Administration , Yiyang 413001 , Hunan , China;
3.Anhua Fo restry Administration , Anhua 413501 , H unan , China)
Abstract:In o rde r to provide the technique and me thod of Ze lkova schneideriana plantation , f our studying bases
were set up in Anhua County and Yuanjiang County o f H unan P rovince , and the influence of site condition , silvi-
cultura l pattern , and cultiva te density to the g row th o f Z.schneideriana w 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1)
Site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o the g row th of Z.schneideriana , and in the land types w ith better site
condition , Zelkova schneideriana g rew fa ster than o ther land;(2)The g row th speed o f the tr ee s in calm lake a rea
with sand soil w as faste r than that in hilly area;(3)Z.schneideriana and Ce ltis sinensis mixed fo rest and Z.
schneideriana pure forest wer e the tw o appropriate types fo r plantation;(4)The appropriate cultiva te density w as 4
m×3 m.f or Z.schneideriana plantation.
Key words: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silv icultural pattern;site condition;cultiv ate density
  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 .-Mazz.,又
名血榉 ,大叶榉 ,为榆科榉属植物 ,是国家二级保护
树种 ,为我国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 1-2] 。其特
征是:(1)木材黄褐色或红褐色 ,纹理直 ,结构细 ,质
地硬 ,少伸缩 ,抗压力强 ,耐水湿 , 耐腐朽 ,刨面光
清 ,油漆光亮度好 ,胶粘性能好 ,广泛用于造船 、高
级建筑 、胶合板高级饰面材等 ,也是高级红木家具
的主要原料 ,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家具用材一类材 ,
  收稿日期:2010-11-26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 948”项目(200940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4011);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k09050158-21)
  作者简介:何 平(1957-)男 ,湖南长沙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林木生理生态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DOI :10.14067/j.cnki .1673-923x.2010.12.020
特级原木[ 3-5] ;(2)具有很强的抗风抗烟尘和耐二氧
化硫等性能 ,是营造防风林的好树种[ 6] ;(3)落叶量
大 ,根系发达且属深根性 ,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
改良土壤的功效[ 7-10] ;(4)树形美观 ,树叶随季节变
化 ,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11-12] 。
然而 ,由于榉树分布较为零散 ,生长周期较长 ,
再加之采伐之后 ,其自然再生能力较差 。所以 ,榉
树的自然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数量锐减 ,在国
际和国内市场 ,长期处于稀缺状态。近年来 ,榉树
的引种培育开始受到重视[ 13-14] ,但真正对榉树人
工林造林模式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为了将榉树这一珍贵树种成功应用于人工造
林中 ,我们以安化县马路镇的 3 个基地和沅江的草
尾镇林场作为榉树的营林模式研究基地。希望通
过不同立地条件 、栽培密度和营林模式的对榉树生
长的影响研究 ,阐明榉树造林初期的生长发育规
律 ,获得最佳营林模式和栽培密度等技术数据 ,为
榉树人工造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指导。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选择的主要思路是既要有一定的代表
性 ,又要有可操作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 ,选定了
湖南省安化县联盟村的人形山 、小溪口林场的头溪
冲和花岩偏以及沅江县的草尾镇林场等 4 处作为
研究试验地 。研究基地的立地条件见表 1 。
表 1 榉树人工栽培试验区的立地条件
Table 1 Site conditions of experimental plots of Ze lkova schneideriana
试验区
立地因子
平均海拔
/m 坡面(向)
平均坡度
/(°) 坡位 地类 成土母岩
土层
厚度/mm
水土流失
程度
人形山试验区 350 南 25 中 退耕土 板页 70 轻
头溪冲试验区 500 西南 32 上 采伐迹地 板页 55 轻
花岩偏试验区 400 东 36 中上 采伐迹地 板页 40 中
草尾镇试验区 33 0 0 平原 沙壤作土 冲积土 100 轻
2 研究方法
2.1 苗木树种确定
试验榉树由南京市林科提供 , 为一年生实生
苗 ,共 20 000株;混交树种楠木 、朴树为乡土树种 。
2.2 人工造林模式
根据混交树种的不同 ,分成 24个试验小区除
花岩偏 2个小区外 ,其他 22个小区 ,分别为榉树纯
林 6个小区(密度为 4 m ×4 m , 4 m ×3 m , 2 m ×
2 m);榉楠混交 9个小区 ,(根据树种搭配分为榉︰
楠=1︰1 ,榉︰楠=2︰ 1 ,榉︰楠=1︰ 2 ,再根据
每个树种不同搭配数分别按密度 4 m×4 m ,4 m×
3 m ,2 m×2 m 做一个小区);榉朴混交 9个小区 ,
树种搭配方式和密度同榉楠混交 。其中联盟村人
形山试验区为 8个小区 ,小溪口林场头溪冲试验区
为 11小区 ,花岩偏试验区为 2个小区 ,平湖区草尾
镇林场分 3个小区 ,按密度 4 m ×4 m , 4 m ×3 m ,
2 m ×2 m 做 3个纯林小区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2 ,
全部采用实生苗造林 。
2.3 生长测定
2001年元月全面完成造林任务。造林结束后 ,
在 4个试验区设 24个试验小区 ,定期对其成活率 、
生长情况进行观测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密度 ,
设立了 9个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 1亩 ,其中人形山
试验区设 3个观测点 ,头溪冲试验区设 4 个观测
点 ,花岩偏试验区设 1个观测点 ,草尾林场试验区
设 1个观测点 ,布点方式为随机布点 ,在观测点内
对所有苗木进行每木调查 。
3 结果分析
3.1 榉树 、朴树和楠木成活率比较
在 2001 年 4 月进行了第一次成活率调查 ,
2001年 10月进行了第二次成活率调查;各个树种
的存活率测定结果见表 3。
12 何 平 , 等:立地条件和营林模式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第 12 期
表 2 榉树营林模式的研究试验小区分布情况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experimental plots about the silvicultural pattern research
试验区 试验小区号 主要树种 混交树种 配置比 密度/(m×m)
人形山
试验区
1 榉树 4×4
2 榉树 4×3
3 榉树 2×2
4 榉树 楠木 2︰ 1 4×4
5 榉树 楠木 2︰ 1 4×3
6 榉树 楠木 2︰ 1 2×2
7 榉树 朴树 2︰ 1 4×4
8 榉树 朴树 2︰ 1 4×3
头溪冲
试验区
9 榉树 朴树 2︰ 1 2×2
10 榉树 楠木 1︰ 1 4×4
11 榉树 楠木 1︰ 1 4×3
12 榉树 楠木 1︰ 1 4×4
13 榉树 朴树 1︰ 1 2×2
14 榉树 朴树 1︰ 1 4×3
15 榉树 朴树 1︰ 1 2×2
16 榉树 朴树 1︰ 2 4×4
17 榉树 朴树 1︰ 2 4×3
18 榉树 朴树 1︰ 2 2×2
19 榉树 楠木 1︰ 2 4×4
花岩偏
试验区
20 榉树 楠木 1︰ 2 4×3
21 榉树 楠木 1︰ 2 2×2
草尾林场
22 榉树 纯林 4×4
23 榉树 纯林 4×3
24 榉树 纯林 2×2
  由表 3 可以看出 , 2001 年 10月 ,榉树的成活
率在 85 %~ 100 %之间 , 因此 , 我们于 2001 年
12月对 3个试验区进行了第一次补植 ,并于 2002
年秋季再次调查成活率 ,结果发现 ,榉树的成活率
均在 95 %以上 。
2004年 6月 ,对各个试验区的榉树 、楠木和朴
树的保存率进行调查(见表 3)。由表 3可以看出 ,
3年后榉树和朴树的保存率在 90 %以上 ,楠木相对
较低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 ,营造的楠木和朴树的生
长情况也弱于同时期的榉树。
表 3 不同树种不同试验区的存活率和保存率
Table 3 Survival percent and supplement percent with dif ferent species and at test sites %
调查时间 人形山榉树 楠木 朴树
头溪冲
榉树 楠木 朴树
花岩偏
榉树 楠木
草尾镇
榉树
2001年 4月 98 80 88 97 85 90 95 80 100
2001年 10月 92 65 85 90 70 88 85 70 99
2002年 10月 98 90 95 96 90 98 95 93 100
2004年 6月 94 86 91 92 84 90 90 82 95
3.2 不同立地条件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不同立地条件对榉树的生长的影响见图 1 、2 、
3。从图可以看出 ,不同立地条件对榉树的地径 、树
高和枝下高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草尾镇最好 ,人
形山次之 ,花岩偏最差;而且草尾镇的榉树各项指
13第 30 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标都显著高于其它 3个试验区 。分析不同立地条
件 ,发现草尾镇林场位于沅江市北部 ,是洞庭湖海
拔 50 米以下的冲积 、淤积平原 ,立地类型为沙壤
土 ,其地势平旷 ,试验地前期为棉花耕作地 ,土壤肥
沃。人形山试验区位于安桃公路旁边 ,是长年耕作
土;头溪冲试验区和花岩偏试验区位于柘溪库区 ,
是采伐迹地 。因此 ,草尾镇林场的立地条件最好 ,
人形山试验区次之 ,头溪冲试验区立地条件要优于
花岩偏试验区(见表 1)。
研究结果表明 ,榉树的生长与立地条件有直接
的关系。立地条件较好的地类 ,榉树生长较快;在
平湖区的沙壤土生长的榉树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
其它地区 ,说明平湖区沙壤土有益于榉树造林 。
图 3 不同立地条件对榉枝下高生长的影响
Fig.3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influence to growth of di-
ameter
3.3 营林模式的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表 4为 2008年对人形山试验区 4 m ×3 m 栽
培密度下 ,不同营林模式榉树的枝下高 、胸径和树
高等因子测定的结果 。
表 4 人形山试验区不同营林模式榉树生长情况
Table 4 Influence of silvicultural pattern to the growth
of Z.schneideriana in Renxingshan
指 标 营林模式榉树纯林 榉树-楠木 榉树-朴树
枝下高/ cm 70.5±21.5 65.0±19.7 63.2±27.4
胸径/ cm 8.9±1.6 8.8±2.5 9.1±2.2
树高/m 6.6±1.2 5.8±0.9 6.9±0.8
    与榉树-楠木混交林相比 ,p<0.05 ,有显著差异。
由表 4可知 ,不同的营林模式对枝下高有一定
的影响 , 以榉树纯林的枝下高最大 , 平均为
70.5 cm ,榉树-朴树混交林最小 ,平均为 63.2 cm ,
但各组间统计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胸径生长 ,以榉
树-朴树混交林的最快 ,平均达 9.1cm , 榉树-楠
木最小 ,平均为 8.8 cm ,经统计分析也未表现显著
差异 。树高生长以榉树-朴树混交林的最快 ,平均
为6.9 m ,榉树-楠木混交林最小 ,平均为 5.8 m ,
经统计分析 ,榉树-朴树混交林与榉树纯林相比 ,
没有统计学差异 ,但与榉树-楠木混交林存在显著
差异(p <0.05)。
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榉树的生长 ,营林模式对
榉树林的生长也产生显著影响 。在我们的试验中 ,
榉树-朴树的混交林要优于榉树-楠木的混交林。
14 何 平 , 等:立地条件和营林模式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第 12 期
在相同的造林密度下 ,榉树-朴树混交林的生长状
况要略好于榉树纯林 。
3.4 造林密度对榉树生长的影响
由表 5为 2008年 6月对人形山 3种不同栽培
密度下 ,榉树纯林的枝下高 、胸径和树高等因子测
定的结果 。由表 5可以看出:(1)栽培密度与榉树
枝下高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虽然随着栽培密度的
增加 ,榉树生长的枝下高也有增加的趋势 ,但在统
计学上 ,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反 ,我们的观察发现 ,
榉树幼林期栽培密度高一些 , 有利于提高其枝下
高;(2)栽培密度对榉树的胸径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2 m ×2 m 的栽培密度与 4 m×3 m 相比 , p <0.05 ,
有显著差异 ,与 4 m×4 m栽培密度相比 , p <0.01 ,
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密度越大 ,胸径就越小;(3)栽
培密度对树高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4 m ×4 m
和 4 m×3 m 的栽培密度对树高的生长没有显著影
响 ,但 2 m×2 m 的栽培密度的树高生长与其他两
个密度间有显著差异 。
综合考虑各项指标 ,我们认为 4 m ×3 m 的栽
培密度适合榉树纯林造林 。
表 5 人形山试验区不同栽培密度榉树林生长情况
Table 5 Influence of cultivate density to the growth of
Z.schneideriana in Renxingshan
测定指标 栽培密度
4 m ×4 m 4 m×3 m 2 m×2 m
枝下高/ cm 67.0±15.4 70.5±21.5 66.2±30.6
胸径/ cm 9.2±3.2 8.9±1.6 5.75±2.11), 2)
树高/m 5.7±1.9 5.9±0.9 4.01± 1.21)
  1)与4 m×3 m栽培密度相比 , p<0.05 ,有显著差异;2)与4 m×4 m
栽培密度相比 , p<0.01 ,有极显著差异。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 ,榉树的造林成活率要高于朴树和楠
木;立地条件对榉树的地经 、树高和枝下高生长有
显著的影响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类 ,榉树生长较快;
平湖区的沙壤土适于榉树生长;榉树-朴树混交林
和榉树纯林的模式适合榉树造林;适合榉树造林的
栽培密度为 4 m ×3 m 。
根据榉树的生物学特性 ,榉树幼年期生长速度
比较缓慢 , 6 ~ 7年后才开始第一个生长高峰 。而据
我们所调查的数据表明 ,在土层深厚 ,立地条件较
好的试验地带 ,辅之以较好的抚育管理措施 ,榉树
完全可以在初期开始就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而且 ,
榉树生长良莠不齐 ,在我们的研究基地中 ,生长最
好的榉树 8年生胸径达 20 cm 。所以 ,进行优树选
择并结合无性繁殖的方法 ,可以为榉树造林提供优
质的苗木。同时 ,在观测过程中 ,无论是混交林还
是纯林 ,均未发现病虫害现象 ,而且榉树属落叶树
种 ,落叶量多 ,有改良土壤之效 。
各项综合因子中 ,除立地条件外 ,密度对榉树
的生长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 4 m ×4 m 密度的榉树
的地径与树高略强于 2 m×2 m 密度的榉树 ,但优
势不明显 ,而 2 m ×2 m 密度的榉树的枝下高则明
显优于 4 m ×4 m 密度的榉树 ,主干生长相对显著。
所以 ,榉树人工造林初期可以适当密植。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二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382-386.
[ 2]  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公
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植物杂志[ J] .
1999 , 5:4-11.
[ 3]  黄永昌 ,张国宝.贵州特色和优势工业用材林树种优化选择
[ J] .贵州林业科技 , 2002 , 30(1):26-28.
[ 4]  罗良才.云南进口材树种名录[ J] .云南林业科技 , 1998 , 83
(2):79-84.
[ 5]  王达明.云南应重视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 J] .云南林业,
1996 , (4):8-9.
[ 6]  Han S , S .Eco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s on the w ater rela-
t ions param eters of t rees(VI):Diagn osi s of drough t tolerance
by the P-V curves of tw en ty broad-l eaved species[ J] .Jou rnal
of Ko rean Forest ry S ociety , 1991 , 80(2):210-219.
[ 7]  Terashima E , Fujii E , Mishima K.E xperim ental s tudies on
the in flu ence of t ram pling to the root system of young t ree of
Zelkova serrata Makin o[ J] .Technical Bu lletin of Facu lty of
H orticul tu re C hiba Universi ty , 1999;0(53):85-92.
[ 8]  Lo Cho C N , Chung H H , C hiu C M .Ef fect s of pruning on
the g row th and the bran ch occlu sion ten dency of Taiw an Zelk-
ova(Zelk ova serrata H ay .)young plantations[ J] .Bu lletin of
Taiwan Fores try Research In sti tute New S eries , 1995 10(3):
315-323.
[ 9]  Goto M , In ou e T , Narusaw a T.Ecological study on the crow in
Shonai Dist rict:I.Pre-roosting assembly behaviour and seasonal
shif t s in roosting in Tsuruoka[ J] .Journal of the Yamagata Agri-
culture and Forest ry Society , 1993 0(50):9-17.
(下转至第 22页)
15第 30 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3]  韩宁林 ,赵学民.油茶高产品种栽培[ M]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 , 2009.
[ 4]  彭阳生 ,奚如春.油茶栽培及茶籽油制取[ M] .北京:金盾出
版社 , 2006.
[ 5]  陈秀华 , 许汝佳.油茶低产林改造[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89.
[ 6]  陈晓阳 , 沈熙环.林木育种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 2005.
[ 7]  Moore T C.Biochemis t ry and physiology of plant H ormone
(2nd edit ion)[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 1979.
[ 8]  C louse S D , S asse J M .Brassinos teroids:Essential regu lators
of plant grow th and development[ 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 siology and Plan t Molecular Biology , 1998 , 49:
427-451.
[ 9]  A vsian-Kretchmer O , Chen J C , Chen L , et a l .In dole acetic
acid dist ribu tion coincides w ith vascu lar dif feren tiat ion pat tern
du ring Arabiop si s leaf ontogeny[ J] .Plant Phy siology , 2002 ,
130(1):199-209.
[ 10]  Nelson T , Dengler N.Leaf vascu lar pattern form at ion[ J] .
T he Plant Cell , 1997 , 9(7):1121-1135.
[ 11]  王 忠.植物生理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
[ 12]  加拿大钾磷研究所北京办事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 M ]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2.
[ 13]  Dowdle S , Portch S .A sy stemat ic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s oi l n ut rien t const rains and es tablis hing b alanced fertili zer
recommendation s for sustained high yield[ 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 ional Sym posium on Balanced Ferti lization ,
1988 , 243-251.
[ 14]  Hun ter A H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techniques for nu-
t rient su rvey to determine the soil amendments required for
opt imum p lan t grow th[ M] .Florida , USA:Agro Service In-
t ernational , 1980.
[ 15]  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
掘:第 2版[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0.
[本文编校:吴 彬]
(上接第 15页)
[ 10]  Yabashi S , Amamiya Y , Kim M , et a l .S tu dies on excess
mois tu re in jury of st reet t rees:A case study of Kumamoto
Port Lin e[ J] .Technical Bullet in of Facul ty of Ho rticulture
Chib a University , 1992 , 0(46):123-128.
[ 11]  吕先忠 ,楼炉焕 ,李根有.杭州市行道树现状调查及布局设想
[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0 , 17(3):309-314.
[ 12]  章志红 ,蒋联军.常州市市区行道树树种的选择[ J] .江苏林
业科技 2002 , 29(5):38-39.
[ 13]  谢瑞滨.台湾榉树之育林[ J] .现代育林 , 1988 , 4(1):27-31.
[ 14]  Kim C.S ., Kw on O.W..Vegetative propagat ion through
g reen w ood cu t ting s of advent it ious sprouts in Zelkova serra-
t a Makin o[ J] .Research report of the Indt itute of Forest Ge-
netics , 1990 , 0(26):22-25.
[本文编校:文凤鸣]
22 胡玉玲 ,等:施肥和芸苔素内酯对油茶无性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