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



全 文 :高姗,廖超英,刘瑞顺,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
[J].中国沙漠,2015,35(3):645-651.[Gao Shan,Liao Chaoying,Liu Ruishun,et al.Alelopathic effects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Hedysarum laeve and Caragana intermedia[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15,35(3):645-651.].doi:10.7522/j.issn.
1000-694X.2014.00055.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的化感作用
  收稿日期:2014-01-08;改回日期:2014-04-22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339)
  作者简介:高姗(1989—),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gsapril@163.com
  通讯作者:廖超英(Email:chaoying95@163.com)
高 姗ab,廖超英ab,刘瑞顺ab,高智辉c,多杰吉bc,徐 松a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资源环境学院,b.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c.林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摘要: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
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
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幼苗形态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较为敏感,敏感程度为苗干重>苗鲜重>
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重;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
的抑制效应。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作用;对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促进,促
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为较敏感指标;对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抑制
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指标也较敏感。由此推断,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
是黑沙蒿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
关键词: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羊柴(Hedysarum laeve);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化感作用
文章编号:1000-694X(2015)03-0645-07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14.00055
中图分类号:Q948.12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化感作用是植物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的生物学手段,普遍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影响植
物个体发育、种群分布、群落组成与演替等过程[1]。
目前,对农作物及杂草[2-4]、森林植物[5-6]、牧草[7]、
水生植物[8]的化感作用研究均已取得丰硕成果,但
对中国北方沙区植被间的化感作用研究还未引起国
内学者的重视。在恶劣生境中,植物往往会增加次
生代谢物质浓度,因此具有更强的化感潜力[1,9]。
对北方沙区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化感研
究理论,同时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沙区植被间的相互
关系,对沙区植被建设有指导意义。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鄂尔多
斯高原东南和陕北黄土高原以北的洼地,是一个多
层次的生态过渡带[10]。灌木与半灌木是该地植被
的主体,在沙地景观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扮演
着重要角色[11]。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羊柴
(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在毛乌素沙地均广泛分布,并成为不同群落的主要
建群种[12],同时也是飞播使用的主要植物种[13]。黑
沙蒿沙生半灌木植被群落为其中最发达的类型,占
据了大部分沙丘和沙梁地。马茂华等[14]、于凤兰
等[15]研究表明,黑沙蒿茎水浸液和挥发油对小麦、
萝卜、苋菜等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证明黑沙蒿具有化感潜力,而黑沙蒿
是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它
的化感潜力对其生态相关种及其群落格局会产生怎
样的影响,值得研究。本试验以黑沙蒿为供体植物,
研究了其叶水浸液对羊柴及柠条种子萌发与幼苗生
长的化感作用,旨在探究黑沙蒿与其生态相关种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导沙区植被建设,同时提供一个
资源竞争以外的角度思考其种群分布格局、种间竞
争机制、群落演替规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第35卷 第3期
2015年5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35 No.3
May 2015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供体植物黑沙蒿于2012年9月采自陕西省榆
林市沙地植物园(38°20′1″N,109°42′56″E)。沙地植
物园植被群落组成以沙生灌木、半灌木为主,优势植
物包括黑沙蒿、羊柴、沙柳(Salix psammophila)、
沙地柏(Sabina vulgaris)、柠条等。该区形成的典
型群落主要有黑沙蒿纯群落、羊柴纯群落、沙地柏纯
群落、柠条纯群落、沙柳纯群落、黑沙蒿-羊柴群落、
黑沙蒿-柠条群落、黑沙蒿-沙柳群落等。伴生植物
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草本植物。在园内选择生
长状况良好的黑沙蒿植株,割取地上部分,带回实验
室后,立即摘下鲜叶,65℃下烘至恒重,粉碎并过筛
(孔径1mm)后,4℃下密封保存。供试羊柴、柠条
种子均为当年种子,购自榆林市榆阳区林木种子站。
2.2 浸提液制备
取黑沙蒿叶粉30g置于烧杯中,加入300mL
蒸馏水,保鲜膜封口,采用超声波浸提法[16-17]提取
活性物质,40℃下浸提30min,双层滤纸抽滤后,
6 500g下 离 心 15 min,上 清 液 即 浓 度 为 100
mg·mL-1的浸提母液,稀释不同倍数配置浓度为
5、25、50mg·mL-1的叶水浸液,4℃下保存备用。
所制备浸提液中出现絮状沉淀即停止使用,重新
配置。
2.3 种子萌发试验
羊柴种子剥去种皮后,以55~60℃温开水浸种
消毒15min;柠条种子清洗后以55~60℃温开水
浸种15min,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反复清洗掉残留高锰酸钾溶液后用蒸馏水冲
洗2遍。在以双层滤纸为发芽床的9cm培养皿
中,分别播入均匀饱满的2种受体种子,每皿50粒,
注入不同浓度的黑沙蒿叶水浸液各5mL,以蒸馏水
为对照,设置3个重复。培养皿加盖后置于人工气
候箱(BIC-400,上海轧艮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中培
养,设置白天温度25℃,光照14h,光强9 000lx,夜
晚20℃,湿度恒为75%。每天用胶头滴管吸去培
养皿中多余液体,并补充1mL对应浓度浸提液或
蒸馏水,以确保培养皿中浸提液浓度及水分状况恒
定。开始培养后,每天挑除发芽种子并记录萌发数
目(胚根突破种皮1mm视为萌发),连续2d培养
皿内无发芽种子时结束试验[18],计算发芽率、发芽
指数。
发芽率 =
发芽结束时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供试种子数 ×100%
(1)
发芽指数 =Gt/Dt (2)
式中:Gt指在t日内发芽种子的个数;Dt指发芽
日数。
2.4 幼苗生长试验
幼苗生长试验采用培养皿砂培法。培养基为河
砂(过筛,孔径2mm;反复淘洗后105℃下烘干)与
其质量0.3%的高吸水性树脂[19]混合而成。用小烧
杯量取30mL培养基,倒入9cm培养皿中,压平
后均匀注入10mL 1/2Hoagland’s营养液,用镊子
将消毒催芽后刚刚萌动的羊柴和柠条种子分别移入
培养皿中,每皿60粒,再注入不同浓度的黑沙蒿叶
水浸液各10mL,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3个重复。
培养皿盖上带有透气孔的拱形球盖,置于BIC-400
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条件同种子萌发试验,每天根据
培养皿内水分状况补充适量对应浓度叶水浸液,对
照补充蒸馏水。
培养10d后,从每皿中随机取5株羊柴或柠条
幼苗,测定幼苗苗高、根长、苗鲜重与根鲜重;105℃
下杀青5min,80℃下烘至恒重,测定苗干重与根干
重。相 对 电 导 率 采 用 电 导 率 仪 (SensoDirect
Con200,Lovibond,德国)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分
光光度计法测定;丙二醛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
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吲哚
乙酸氧化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20]。
2.5 数据处理
  化感抑制率(IR):
IR = (1-T/C)×100% (3)
式中:T为处理值;C为对照值;IR>0为抑制作用,
IR<0为促进作用,IR的绝对值代表作用强度的大
小。所测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吲哚乙酸氧化
酶活性数值越大表示抑制作用越明显[20],因此在计
算IR值时乘以“-1”。
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为黑沙蒿叶水浸液对同一受
体植物各个测试项目抑制率的算术平均值[21]。
利用 Excel与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
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Duncan法检验黑沙蒿
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所测指
646                 中 国 沙 漠              第35卷 
标值的差异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萌发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种子萌发存在抑制作用
(表1)。种子发芽率在5、25mg·mL-1叶水浸液作
用下比对照降低6.2%,当浓度升至50mg·mL-1
时,发芽率降低22.9%,并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
<0.01)。发芽指数随叶水浸液浓度升高降低明显,
浓度为25mg·mL-1时,发芽指数降低11.4%,与
对照差异显著(p<0.05),浓度为50mg·mL-1时,
发芽指数降低28.8%,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
0.01)。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
作用(表1)。5mg·mL-1叶水浸液作用下,发芽率
较对照升高11.4%,25、50mg·mL-1时,发芽率分
别降低11.4%、15.9%,不同浓度与对照间均差异
显著,50mg·mL-1浓度水平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5mg·mL-1浓度水平浸提液可极显著提高发
芽指数18.4%,而浓度为25、50mg·mL-1时,发芽
指数略有下降。
3.2 幼苗生长
3.2.1 羊柴幼苗形态
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显著抑制羊柴苗生长,随着
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苗高较对照降低
9.3%~17.6%,25、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
存在极显著差异(表1)。幼苗鲜重与干重均随叶水
浸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苗鲜重在5、25、50mg·
mL-1浓度水平作用下分别降低14.4%、22.2%、
30.9%,25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差异显著,
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苗干重
随叶水浸液浓度上升分别降低14.2%、25.3%、
34.8%,5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差异显著,
25、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差异极显著。5
mg·mL-1叶水浸液对根长生长有轻微促进作用,
而当浓度升至25、50mg·mL-1时,分别抑制根长
12.8%、35.9%,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根
鲜重随叶水浸液浓度上升分别降低5.6%、18.4%、
38.6%,25、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间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干重随浓度升高表现出下降
趋势,但各浓度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3.2.2 羊柴幼苗生理
黑沙蒿叶水浸液可使羊柴幼苗相对电导率升高
8.7%~19.4%,各浓度水平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极
显著水平(表2)。随着叶水浸液浓度的升高,羊柴
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了4.5%~13.4%,与对照差
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随叶水浸液浓度升高,分别
增加14.3%、21.6%、72%,25mg·mL-1浓度水平
与对照差异显著,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间
差异极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mg·mL-1叶水
浸液作用下较对照略有增加,浓度继续升高,促进作
用逐渐转变为抑制,但各浓度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
著。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在叶水浸液作用下显著升
高2.4%~5.2%,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间
存在极显著差异。
3.2.3 柠条幼苗形态
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柠条苗生长2.1%~
7.4%,50mg·mL-1浓度水平与对照间差异极显
著(表1)。叶水浸液对苗鲜重与干重表现出一定促
进作用,5mg·mL-1浓度水平促进作用最强,但与
表1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A.ordosicaleaf aqueous extracts on H.laeve and C.intermedia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受体
植物
浓度/
(mg·mL-1)
发芽率
/%
发芽指数
苗高
/mm
苗鲜重
/mg
苗干重
/mg
根长
/mm
根鲜重
/mg
根干重
/mg
羊柴 0  96.00±2.00bB 36.55±2.33cB 53.58±0.76cB 32.91±4.12cB  4.38±0.12cC  79.92±1.70cC 32.12±1.26cC  2.44±0.09aA
5  90.00±3.46bB 36.30±0.87cB 48.58±1.13bAB28.18±3.18bcAB 3.76±0.33bBC 80.67±1.13cC 30.32±1.43cBC 2.29±0.08aA
25  90.00±3.46bB 32.38±1.96bB 46.33±3.78abA25.62±0.28abAB 3.28±0.20aAB 69.67±4.07bB 26.20±0.73bB 2.29±0.29aA
50  74.00±6.00aA 26.03±2.14aA 44.17±1.63aA 22.72±0.89aA 2.86±0.23aA 51.25±3.27aA 19.73±2.36aA 2.03±0.28aA
柠条 0  58.67±3.06bBC 19.65±0.19aA 47.60±1.31bB 56.28±2.61aA 7.81±0.11aA 46.20±2.42aA 19.37±2.97aA 2.76±0.14aA
5  65.33±2.31cC 23.28±1.71bB 46.60±1.71bAB 60.27±2.36aA 8.61±0.80aA 51.93±2.73bcAB 24.41±1.60bA 3.05±0.23aA
25  52.00±3.46aAB 18.68±1.25aA 46.40±0.87bAB 58.88±2.60aA 8.55±0.55aA 55.40±2.23cB 21.66±1.16abA 3.00±0.21aA
50  49.33±3.06aA 18.75±1.00aA 44.07±0.30aA 57.07±2.12aA 8.55±0.66aA 50.73±2.04bAB 20.97±1.18abA 2.75±0.18aA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或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浓度间在0.05或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746 第3期 高姗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    
表2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A.ordosicaleaf aqueous extracts on H.laeve and C.intermediaseedl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受体植物
浓度
/(mg·mL-1)
相对电导率
/%
叶绿素含量
/(mg·g-1)
丙二醛含量
/(μmol·g-1)
可溶性蛋白含量
/(mg·g-1)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mg·g-1·h-1)
羊柴 0  12.75±0.46aA  1.33±0.02dC  9.43±1.03aA  6.15±0.08aA  9.75±0.08aA
5  14.30±0.59bcB  1.27±0.02cB  10.78±0.63abA  6.27±0.17aA  9.98±0.12bA
25  13.85±0.29bAB  1.20±0.02bA  11.47±0.85bA  6.01±0.21aA  9.99±0.10bA
50  15.22±0.62cB  1.15±0.01aA  16.22±1.29cB  5.99±0.15aA  10.25±0.05cB
柠条 0  12.75±1.29aA  1.58±0.06bB  10.92±0.38aA  11.00±0.08cB  11.97±0.24aA
5  13.88±2.36aA  1.39±0.03aA  11.66±0.28aA  10.65±0.17bB  12.34±0.03bB
25  21.29±1.30bB  1.37±0.03aA  14.20±0.62bB  10.63±0.08bB  12.39±0.07bB
50  21.28±0.44bB  1.35±0.03aA  13.75±0.28bB  9.87±0.18aA  12.50±0.09bB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或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浓度间在0.05或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对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根长在叶水浸液作用下
显著增加9.8%~19.9%,25mg·mL-1浓度水平
作用效果最明显,与对照差异极显著。5mg·
mL-1叶水浸液可显著促进根鲜重增加26%,随浓
度增加,促进效果逐渐减弱。根干重在5、25mg·
mL-1叶水浸液作用下稍有增加,50mg·mL-1浓度
水平时,与对照基本相同。
3.2.4 柠条幼苗生理
柠条幼苗相对电导率在5mg·mL-1叶水浸液
作用下升高了8.9%,当浓度升至25、50mg·mL-1
时,相对电导率升高约67%,并与对照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表2)。随着叶水浸液浓度升高,叶绿素
含量降低12%~14.2%,各浓度水平与对照间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丙二醛含量在叶水浸液作用下
升高了6.8%、30.1%、26%,25、50mg·mL-1浓度
水平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叶
水浸液浓度升高下降了3.2%~10.3%,各浓度与
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0mg·mL-1浓度水平与
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叶水浸液作用使吲哚乙酸氧
化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各浓度水平与对照间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3 化感效应综合分析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发芽特性、幼苗形态与
生理指标的综合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随叶水浸
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均有增强的趋势(表3)。
黑沙蒿叶水浸液作用对羊柴种子发芽指数化感抑制
效应略大于发芽率,即黑沙蒿叶中化感物质对羊柴
种子萌发速度的影响稍大于萌发数量。幼苗形态各
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均表现得较为敏感,敏感程度
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
重。生理指标中,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
远大于所测其他指标,是羊柴对黑沙蒿叶水浸液生
理响应最敏感的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
的抑制效应。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发芽特性综合化感
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叶水浸液浓度升高,对柠
条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逐渐转为抑制,浓度继续升
高抑制作用有加强的趋势。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
效应表现为促进,随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
弱,生理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抑制,随浓度的升
高抑制作用增强。由各个指标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值
分析,黑沙蒿叶水浸液作用可减少柠条种子萌发数
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萌发速率。叶水浸液
对柠条苗高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幼苗形态指标均
表现出促进作用,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化感综合效
应指数绝对值较大,为较敏感指标。相对电导率是
柠条对黑沙蒿叶水浸液生理响应最敏感的指标,丙
二醛含量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值也较高,是较为敏感
的指标。
4 讨论
4.1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化感效应差异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均存在一定程度
的化感效应,但化感效应在同为豆科的两种植物上
表现不尽相同。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种子发芽率
与发芽指数均有抑制作用,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
强,而对柠条种子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羊
柴与柠条种子对黑沙蒿叶水浸液的不同生理响应,
846                 中 国 沙 漠              第35卷 
表3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与柠条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抑制率,单位:%)
Table 3 Alelopthic effects of A.ordosicaleaf aqueous extracts on H.laeve and
C.intermedia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Unit:%)
羊柴
浓度/(mg·mL-1)
5  25  50
化感综合
效应指数
柠条
浓度/(mg·mL-1)
5  25  50
化感综合
效应指数
发芽特性 发芽率     6.25  6.25  22.92  11.81 -11.36  11.36  15.91  5.30
发芽指数    0.68  11.41  28.79  13.63 -18.45  4.95  4.58 -2.97
化感综合效应指数 3.47  8.83  25.85  12.72 -14.91  8.16  10.24  1.16
幼苗形态 苗高      9.33  13.53  17.57  13.48  2.10  2.52  7.42  4.01
苗鲜重     14.36  22.16  30.94  22.49 -7.08 -4.62 -1.41 -4.37
苗干重     14.26  25.29  34.79  24.78 -10.33 -9.48 -9.56 -9.79
根长      -0.94  12.83  35.87  15.92 -12.41 -19.91 -9.81 -14.05
根鲜重     5.60  18.42  38.58  20.87 -26.00 -11.80 -8.24 -15.35
根干重     6.14  6.14  16.72  9.67 -10.39 -8.70  0.24 -6.28
化感综合效应指数 8.13  16.39  29.08  17.87 -10.69 -8.67 -3.56 -7.64
幼苗生理 相对电导率   12.18  8.68  19.41  13.42  8.87  67.08  66.93  47.63
叶绿素含量   4.50  9.51  13.37  9.13  11.96  12.76  14.18  12.97
丙二醛含量   14.28  21.56  71.97  35.94  6.76  30.08  25.96  20.93
可溶性蛋白含量 -1.95  2.26  2.62  0.98  3.16  3.34  10.27  5.59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2.38  2.54  5.20  3.37  3.06  3.45  4.35  3.62
化感综合效应指数 6.28  8.91  22.51  12.57  6.76  23.34  24.34  18.15
可能与种子内物质种类以及生化途径差异有关,同
时也表现出黑沙蒿化感效应的专一性与选择性。
羊柴与柠条幼苗形态和生物量在黑沙蒿叶水浸
液作用下的生理响应差异较大。叶水浸液对羊柴幼
苗形态与生物量基本表现为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加
抑制效应增强,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总体大于苗高,对
根鲜重与干重的抑制作用则小于苗鲜重与干重。叶
水浸液对柠条幼苗除苗高表现出抑制效应外,对其
余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随浓度
增加逐渐降低,对地下部分化感综合促进效应总体
大于地上部分。羊柴与柠条幼苗形态与生物量在黑
沙蒿叶水浸液作用下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植
物应对胁迫的生长策略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羊
柴对黑沙蒿化感物质耐受力较弱,从幼苗生理到形
态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效果,而柠条有更高的耐
受能力,使幼苗在遭受高浓度化感物质胁迫下,依然
能够吸收利用叶水浸液中的养分物质,增加自身生
物量累积。
黑沙蒿叶水浸液作用对羊柴与柠条幼苗生理产
生了相似的影响,两受体植物幼苗均表现为膜系统
受到破坏,光合作用、代谢水平下降,吲哚乙酸分解
加速,说明黑沙蒿叶中化感物质可影响受体植物生
理生化过程的多个方面。两受体植物幼苗相对电导
率与丙二醛含量在所测生理指标中均为敏感性较强
指标,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的通透性,丙二醛含
量可反映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两指标对黑沙蒿叶
水浸液敏感性较高,说明叶中的化感物质可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细胞膜系统,从而抑制两受体植物幼苗
生长,因此,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黑沙蒿化感物质
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此外,许多蒿属植物也有相
似的化感作用机制,Artemisia afra[22]、Artemisia
frigida [23]、Artemisia vulgaris[24]、Artemisia an-
nua[25]等植物的化感物质能改变细胞膜功能,从而
影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蛋白质的合
成和酶功能的改变。
4.2 黑沙蒿化感作用对羊柴与柠条种群分布格局
的影响
  黑沙蒿、羊柴是荒漠、半荒漠地区主要优势种,
也是飞播的主要植物种,有学者对飞播后种群空间
格局进行研究,发现黑沙蒿与羊柴之间空间关联呈
显著负相关关系[26],在一些固定时间较长的播区,
946 第3期 高姗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    
羊柴甚至已被黑沙蒿取代[27],并认为水分竞争是导
致羊柴种群衰退的原因。在本试验中,一定浓度的
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由此推测,黑沙蒿化感作用可能在种间关系调节过
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黑沙蒿植株可通过挥发、淋
溶等多种途径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使得一定范围
内羊柴种子萌发数量减少,幼苗形态弱小,生理活性
降低,更易在资源竞争过程中被淘汰,从而与黑沙蒿
形成空间负关联关系。
黑沙蒿、柠条群丛是黑沙蒿群系中的主要群
丛[28],广泛分布于毛乌素沙地。陆凡等[29]建立了沙
坡头地区黑沙蒿与柠条水分限制下的种间竞争模
型,并分析得出,当一方的生存未威胁到另一方生存
时,二者可以呈现出稳定共存的生长态势。在本试
验中,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特性存在低
促高抑的作用,对柠条幼苗生理活性存在抑制,但对
幼苗形态和生物量积累基本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可
能说明黑沙蒿化感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柠条
生理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但化感抑制作用未超出柠
条的耐受范围,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小。这一试验结
果与黑沙蒿、柠条的野外分布状况及其他学者从资
源竞争角度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黑沙蒿的化感作用在以往的种群格局研究中几
乎未被探讨,自然状态下,黑沙蒿化感作用能否表现
出实际效应,实际化感效应是否会影响生态相关种
的格局分布,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与
解答。
5 结论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羊柴发芽特性、幼苗形态与
生理指标的综合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随叶水浸
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均有增强的趋势。幼苗形
态各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表现得较为敏感,敏感程
度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
重。生理指标中,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
远大于所测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
的抑制效应。
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发芽特性综合化感
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
效应表现为促进,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
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化感综合效应指数绝对值较
大,为较敏感指标。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
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
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值也较
高,为较敏感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孔垂华,胡飞.植物化感相生相克作用及其应用[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1:20-30,193.
[2] 郭水良,李扬汉.农田杂草生态位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
生态学报,1998,18(5):496-503.
[3] 孔垂华,徐效华,梁文举,等.水稻化感品种根分泌物中非酚酸
类化感物质的鉴定与抑草活性[J].生态学报,2004,24(7):
1317-1322.
[4] Zeng R S,Malik A A U,Luo S M.Alelopathy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M].Berlin,Germany:Springer,2008.
189-387.
[5] 杨立学.落叶松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145-1147.
[6] Mckey D,Waterman P G,Gartlan J S,et al.Phenolic content
of vegetation in two African rain forests:ecological implica-
tions[J].Science,1978,202:61-63.
[7] 鲍根生,王宏生.甘肃马先蒿对高寒地区几种优良牧草的化感
作用[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88-94.
[8] 叶良涛,钱家忠,左胜鹏,等.不同营养水体对喜旱莲子草化感
抗藻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1):279-284.
[9] Tang C S,Cai W F,Kohl K,et al.Plant stress and alelopathy
[J].ACS Symposium Series,1995,582:142-157.
[10] 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
模式[J].植物生态学报,1994,18(1):1-16.
[11] 陈仲新,谢海生.毛乌素沙地景观生态类型与灌丛生物多样性
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4,14(4):345-354.
[12] 白岗栓,李志熙,张占山.毛乌素沙地高等植物资源[J].草地
学报,2006,14(2):170-180.
[13] 刘玉平.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研究[J].中国草地,1996,
(4):26-29.
[14] 马茂华,于凤兰,孔令韶.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化感作
用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70-676.
[15] 于凤兰,马茂华,孔令韶.油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研究[J].植
物生态学报,1999,23(4):345-353.
[16] 韩伟,叶亚婧,雷祖海,等.超声波在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
展[J].机电信息,2011,7(20):33-38.
[17] 寻蓓蓓,廖超英,高智辉,等.猕猴桃叶超声波水浸提液化感作
用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4):142-148.
[18] 马瑞君,李刚,朱慧,等.箭叶橐吾水溶物对9种牧草种子化感
作用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6):88-93.
[19] 顾智章,吴肇志,黄美玉,等.高吸水性树脂KH 841在蔬菜育
苗上的应用(初报)[J].中国蔬菜,1984(3):28-29.
[20] 李玲,李娘辉,蒋素梅,等.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9:37,54,78-82.
[21] 沈慧敏,郭鸿儒,黄高宝.不同植物对小麦、黄瓜和萝卜幼苗化
感作用潜力的初步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40
-743.
[22] Hansen-Quartey J A,Nyamapfene K,Materechera S A.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Artemisia afra parts and soil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selected
056                 中 国 沙 漠              第35卷 
plant specie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lant and Soil,
1998,15(1):1-5.
[23] 张汝民,王玉芝,侯平,等.几种牧草幼苗对冷蒿茎叶水浸提液
化感作用的生理响应[J].生态学报,2010,30(8):2197-
2204.
[24] 李美,高兴祥,高宗军,等.艾蒿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初
探[J].草业学报,2010,19(6):114-119.
[25] 王硕,慕小倩,杨超,等.黄花蒿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及其机理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4(6):106-110.
[26] 崔强,高甲荣,李柏,等.宁夏毛乌素沙地3种常用固沙植物种
群点格局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58-
63.
[27] 沈渭寿.毛乌素沙地3种飞播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J].
中国沙漠,1998,18(4):78-84.
[28] 靳虎甲.干旱区油蒿种群生态学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
学,2009.
[29] 陆凡,李自珍.固沙植物油蒿、柠条水分竞争模型的稳定性分
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6):84-87.
Alelopathic Effects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Hedysarum
laeve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Gao Shanab,Liao Chaoyingab,Liu Ruishunab,Gao Zhihui c,Duojieji bc,Xu Songab
(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b.Key Laborator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Agro-environment in North-
west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c.College of Forestry,Northwest A &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Shaanxi,
China)
Abstract:Bioassay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lelopathic effects of Artemisia ordosica leaf aqueous
extract on eco-related species Hedysarum laeve and Caragana intermedia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ordosicaleaf aqueous extract caused inhibition on H.laeve seed ger-
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leaf aqueous extracts.The indexes of seedling morphology were sensitive to leaf aqueous extract,seedling
dry weight,seedling fresh weight,root fresh weight,root length,seedling height,root dry weight were
listed in terms of their sensitivity.The synthetic effect index of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other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relative conductivity rate also had a relatively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A.ordosicaleaf aqueous extract showed theHormesis effecton C.intermediaseed germination.The
leaf aqueous extract accelerated the seedling growth,but with its concentration raised,the positive effect
gradualy decreased.root fresh weight,root length and seedling dry weight were sensitive indexes.The
leaf aqueous extract could inhibit the seedl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
ner,relative conductivity rate and MDA content were relatively sensitive indexes.
Key words:Artemisia ordosica;Hedysarum laeve;Caragana intermedia;alelopathy
156 第3期 高姗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对羊柴(Hedysarum laeve)及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的化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