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4卷
1 9 9
第 5 期
l年 o 1jl
中 I li环 境 科 学
C 11I N 入 E N \一 R O 1 X入I E N T A S LC I E 入C E
V o l
.
I J
,
N o
. 几
O e t o b e r
,
1 9 9 1
蚕豆叶尖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对
超声波诊断仪的监测
张 宗 刘永铝
( ll J西 省肿瘤研究所 , 太原 0 3 0 0 13 )
董志光
( 太原市传染病院 , 太原 0 3 0 0 12 )
文摘 用蚕豆叶尖细胞擞核率 ( M N R ) 及人淋巴细胞 ( M X R ) 对比观察超声波诊断工作人
员与仪器的 关系 , 本实验结果表明 , 从 事 本 工 作 5 年 即 已有很显著的 M X R 改变 , 时 间 愈 长
M N R愈 , ;芥。 用蚕豆 叶尖细胞之 M X R 检测工作环境 ,距探头 60 c m 为直径的范围内皆能引起M N R
的显著性改变 , s h较 4 h 更为严重 , 此范围正 是工作人员及患者躯千 所在的位置 , 应该引起人们
的爪视 。
关键词 : 蚕豆叶尖细胞 ; 人淋巴细胞 ; 微核率 。
超声波诊断仪虽己在国内普及 , 但其对 上作人
员的损害却很少有人报导 , 本文 试图对其危害性进
行研究 , 为此而设计用蚕豆叶尖细胞 及人淋 巴细胞
的微核率进行对比观察 , 以便进一 步简化和完善这
一检测系统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人淋巴细胞徽核试验
1
.
1
.
1 检测 对象 : 30 名超声波诊断室的 工作人员 ,
健康佑况 良好 , _ f 龄 5 年 以上 13 人 , _工 龄 5 年 以
下 17 人 , 所用仪器探头频率皆为 3 . 弓M H Z共 10 台 , ·
征人 _ L作 显约为 2 5 0 0人次 /年 , 五作室温度保持在
1 8 C 左右 。 对照组为 同单 位之 J七它 不接触射线或
共它有害物质的健康 l二作人 员。
1
.
1
.
2 实验 方法 : 采取 人 周 围 血 0 . s m I J , 肝
素钠 抗凝 , 按血 欣的 1/ 3加入 0 . 3% 甲 墓 纤 维 素
( o
.
o 7 5m o l / L氛化钾 i容液配湘】)充 分 混匀 ,咒 3 7 O C
中自然沉降 4 o m i n , 取上洁经 一o o o r p m ,离心 6m i n ,
弃上 i占取沉淀涂片 , 甲醉 f41 定 , C ie m s a 染色 , 镜
检 1 0 0 0个胞体完整的淋巴 细胞 , 微核判断标准参照
薛 开先的报告 〔 ’ 〕 。
1
.
2 蚕豆叶尖细胞徽核试验
1
.
2
.
1 试验材 料 : 用华中师范 大学提供的无污染
豆种 。
1
.
2
.
2 试验方法 : ( 1 )浸种 ,催芽 〔 ” ,待初生根 2
c m 左右 , 将发芽 种子移人 烧杯内砂培 ( 砂经 自来
水冲洗 , 高压消毒 ) 在 25 ’ C 左右温 度下 生长 4 ~ 5
天 , 幼苗长出 2~ 3 片真叶供试验用 。 ( 2) 将砂培的
幼苗各 3 0株放置在距探头 3 o e m , 6 o c m , 1 5 0 c m 处
暴露检测 , 时间为 4 h及 s h 两组 ; 另一组为对照组放
在无任何污染的房间内。 ( 3) 暴露终止后即用水洗 ,
然后在 i青洁区砂培 修复20 h 。 分别 用 C ar n o y ` s液
固定材料 lZ h , 叶片固定后在室 温下用等量 95 %乙
醉和浓盐酸混合进行水解 2 一 3 m i n , 再用蒸留水
洗净 , 置 1 “ C 冰箱内备用 。 ( 4 )取叶尖分生组 织及
叶基部一小块 ( Z m m ) 置于载玻片上 , 用改 良苯
酚 品红染色 3 m i n , 常规压 片 。 ( 5) 镜 检 一与微核统
计 ,选细胞较人带有分裂相的区域 ,每株选 2个叶 片 .
银个叶 片 计数叶 尖部及墓 部各 1 0 0 0个细胞 , 统 计
入I N R ( ;石。 ) 。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组 30 名从事超声波工作人员及 30 名对照
之 、 I N R 列于表 l 。
收稿 日期 : 1 9 9 3一 1 1一 2 8
期 张宗等 : 蚕豆叶尖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对超声波诊断仪的监测 39 9
表 1 不同工麟的工作人员及对照人
员徽核率 ( 输 )
组 别 人 数 微核率 ( X士 S ) 与对照 比( P ) 1在
5 年以 _ 七
5 年以下
又士 照
l 3
l 7
3
.
1 5 士 O 。 ( 0 . 0 1
1
.
6 4士 0 . 9 3 <0 . 0 1
0 0 3
.
76 土 0 . 8 5
随着 上龄 的增长 MNR 也随之上升 , 其受累情
况为 5 年以 卜组乎均位 I〔好是对照组的 2 . 1 5倍 , 而
5 年以上组 M X R 又增长近 一倍 , 这种工龄与M N R
上升的 关系呈 正相关 , 其相 关系数 r 二 0 . 5叫 , t检
验 ( p ( 0 . 0 2 5 ) 。 其 回 归方 程为 : y = o . Z X 十
l
。
5 2
。
吸烟可引起 M N R之上升 , 但试验组及对照组
皆同时存在此因素 , 而两组实验组不同工龄的人群
间之 M N R 的差异已远远超出 了 该因素的影响 , 故
可不计 「 3 〕 。
为了解超声波对相距不同距离生物的损害 , 故
设计用 30 C m , 6 o c m , 这两个距离正好是工作人 员
操作时 , j探头相隔的距离 , 1 5 0 c m 则在操作范 l4[ 以
外 , 其蚕豆叶尖细胞的 M N R所 测结果列干表 2 。
从表 2 显示 , 距离相同 liflt .lt 间不 !.iJ 则所受损害
亦不同 , 如蚕豆叶放在距 30 e m 处 , 其 M N R与对照
组相比已呈显 著性差异 ( p ( 0 . 0 01 ) 。 到 s h 又 增
长一倍 差 异 更加 明显 ( p < 0 . 0 0 1 ) , 任 4 h ’ j 5 1飞
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 0 0 1 ) 。 如蚕豆叶放
在 6 o e m 处 , 4 h的暴露其入I N R 变异不明显 , 护李到 8 11
才显示出来 ( p < 0 . 0 1 ) , 一h 与 s h 两组亦有 了显著
性差异 ( p < 。 . 0 5 ) 。 以上结果表明 , 时间与 M 入 R
在3 0 e m 处呈 IE相关 关系 ( r = 0 . 9 5 , Y = 3 , 9 6 +
1
.
o 6 X )
。 在 6 o e m 处亦类似 , 一范在 1 5 o e m 处 J h和 8
h 两组皆无明显差异 , 提示在一定 范围内暴露于超
声波的时间越长所受报害越大 。
另一方面在暴露时间相同而距离不同时其结果
亦不同 , 如果暴露 4 h , 在 30 c m 处之蚕 豆叶 M N R
已有 显著性差异 ( p < 0 . 0 0 1) , 而 在 60 c m 处和 1 50
c m处的蚕豆叶 M N R尚无 显著改变 。 又如在 s h的暴
露后30 c m 处的 M N R 已呈显著 性差异 ( p ( 0 . 0 0 1 ) ,
60 c m 处之 M N R 亦有明显差异 ( p ` 0 . 0 1 ) , 两组
l’习之 、 I N I屯亦有 显著 性 差 异 ( P < 0 . 0 5 ) , 而一5 0
c m 处之蚕豆叶M N R无改变 , 这种结果表明距离越
远所受损害越轻 。
3 讨论
超声波是 · 种机械性震动能展 , 在达到 一定 ljK
: :全时也 1刁辐射一样对尹卜物产 ,1三某利:效应 , 本实验即
证实 r 这 点 , 在 一 定的距离范围内 J铆1三物效应是
明显的 , 它能使60 c m 直径范围内 的人及蚕豆叶细
胞的 M N R 显著增加 , 陈光荣等人 f : ’ 曾提到植物和
动物之间对环境诱变剂所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等定性
反应的 致性 .叮.佰达 9 9 %以 上 , 而微核的形成机制
与染色体畸变有相似之处 , 这说明是因染色体在细
胞分裂时受到诱变因素影响而断裂之故 。 植物对环
境的检测机制也是通过整体产l三物代谢过程改变来反
应 J七变化的 , ’ J人体有相似之处 , 但细胞周期则相
差声t远 , 蚕豆叶细胞 M N R在4 h到 s h已能看到明显
的畸变 , 而 人的细胞周期长, 体积大 , 修复机制完
善 J七染色体及微核率的改变 l付间须要用年计算 。
蚕豆根尖细胞 注J叶尖细胞同是 一株植物 , J七敏
表 2 不等距离不同时间蚕豆叶尖细胞徽核率 ( 输 )
4 h s h
距 离 一— - 一 一— - - - 一-一 - -一 一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 -一 -一一 — -一 _ 月h ’ j s h 比 ( P )株 数 X 士 S ( P ) 株 数 X 士 S ( I J )
30 C m
60 C m
3 0
] 3
7
。
0 士 2 。 6 5
5
.
3 士 1 . 4 9
1 5 0 C m
对 照
l 8
3 0
5
.
4 土 ! . 7 2
5
.
0 士 1 . 3 7
< 0
.
() 0 1
〕 , 0 . 0 5
> 0
.
0 5
3 0
] 7
1 5
3 0
1 3
.
2 士 . 1 . 7
6
.
`
1 士 2 。 0
5
.
1 士 1 . 2 9
“ 0 . 00 [ < 0 . 00 1
`〔 0 。 0 1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5
.
0 士 l 。 3 7
; i二: l h 3 o e m ’ J 6 o e m 之 I’习、 I X R有 猛著七l三笨异 ( P < 0 . 0 3 )
s h 3 o e m 与 6 o e m 之 6j] 、 I N R 了J 显著性差异 ( P ( 0 . 0 5 )
4 0 0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1礴卷
感性都很好 , 根据所检测对象来决定何者更为适宜 ,
如在液态环境对用根尖较好 , 在气态环境则用叶尖
细胞为妥 。
综合本实验结果提示 3 0一 60 c m 为直径的范围 ,
正是超声波工作者身体所在的位置 。 同时也是受检
查者的整个躯干所在的位置 。 时间的长短与 M N R
的关 系也同样呈正相 关关系 , 以超声波工作者工龄
的长短与M N R的关系也证实了时间 与损害是成正
比的 。
因此 , 建议超声工作者是否也应采取防护措施 ,
对患者也应尽 量减少不 必要 的探查 和时间尽量缩
短 , 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参考文献
1 薛开先等 . 人 体末梢 血微核方 法的建立 . 遗传
19 8 2
,
( 2 )
:
3
2 陈 光荣等 . 蚕豆 叶尖细胞微核侧定及监测大气污
染的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 , 1 9 8 8 , 8 ( 5 ) , 4 一 7
3 刘永铝等 . 蚕豆叶尖细胞 与人淋 巴细胞微核率对
大气污染反应的观察 . 中自环境科学 , 1 9 91 , 1
( 5 )
:
3 3 3
S U R V E Y O N
R A T E S O F
O F
T H E R E L A T I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M IC R O N U C L E U S
H U M A N L Y M P H O C Y T E A N O L E A V E T I P C E L L
V I C I A F A B A I N D U C E D B Y U L T R A S O U N D
Z h a n g Z o n g
( S h a n x i C a n e e r
L i u Y o n g e h a n g
I ” s r i r u r e , T a f夕u a n 0 3 0 0 1 3 )
D o n g Z h i g u a n g
( T a i刀 u a o f n f e e t d ` s e a s e h o s p i t a l , T a i夕 u a n 0 3 0 0 1 3 )
A b s t r a e t T ll e s t u d y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m i e r o n u e l e u s r a t e ( M N R ) b e t w e e n
h u m a n l y m p h o e y t e a n d v i e i a f a b a i n d u e e d b y u l t r a s o u n d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I y m p h o
-
e y t e M N R o f t h e w o r k e r s o n t h i s j
o b f o r f i v e y e a r s
,
b e e o m e s s sg n i f i e a n t l y d i f f e r
-
e n t ; t h e l o n g e r t h e h i g h e r
.
S t u d y o n t h e w o r k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m a e h i n e b y
M N R o f v i e i a f a b a l e a v e t i P e e l l i n t h r e e P o i n t s w i t h d i s如 n e e s f r o m 3 0 t o 1 5 o e m
s h o w s t h a t w i t h i n t h e d i s t a n e e o f 6 0 e m t h e M N R a l s o s i g n i f i e a n t l y e h a n g e s
,
t h e n e a r e r t h e h i g h e r
.
T h e 七r u n k s o f d o e t o r a n d P a t i e n t s a r e j u s t i n e l u d e d i n
t h e a r e a o f t h i s d i s t a n e e ; a n d i t s n e e d s t o b e e o n s i d e r e d f o r t h e s a f e t y o f P e o p l e
t o P r o t e e 七 f r o m t h e d a n g e r s .
K e y w o r d s
:
M i e r o n u e l e u s r a t e
; L y m P h o e y Le
; V i e i a f a b a l e a v e t i P e e l l
.
降低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一般城市道路上机动车辆交通所排放的尾气的
控制 , 是行车的速度 、 机动车的类型和大小 、 发动
机的特性 、 交通的密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函数 。
希腊的科学家以雅典城市为例 , 应用两种预测模型
( P R E D I C T ) 的控制策略 , 对城 区道路交通中
机动车排出的尾气进行评价 , 一种是重定行车的路
线或绕行 ;以防对污染敏感的街区受到危害 ;一种是
执行区域性环境保护行车许可证 。 该模型的预测中
假定今后将不断地采用按装有催化剂转换器的机动
车辆 。 井将预测的排放尾气全部数据列表示出 , 进
行分析。 还强调了在分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
划时 , 应重视制定有效的区域监测方法和制度 。
晓闻摘译自 《 S e i .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 , ,
V o l
.
1 3一, N o . 3 , 3 1 5 一 3 2 5 ( 1 9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