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超高碳钢中枣核状马氏体形态及亚结构



全 文 :第 45 卷
2 0 0 9 年 3 月
第 3 期
第 2 8 0一 2 84 页
今 漓 学玻 Vo l . 4 5
M a r
.
2009
N o
.
3
A C T A M E T A L L U R G IC A S I N IC A P P
.
2 8O一 284
超高碳钢中枣核状马氏体形态及亚结构 `
张占领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洛阳 47 100 3 )
柳永宁 于 光 朱杰武 何 涛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 71 00 4 9 )
摘 要 超高碳 (1 . 58 % C ) 钢中的马氏体相变产物除了板条马氏体 、 片状马氏体外 , 还发现枣核状马氏体 . H R T E M 观察表明 ,
枣核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位错 位错密度高达 10 ` “ /c m Z , 未观察到孪晶 . 基于盘片状马氏体的理论分析表明 , 应变能与马
氏体片的临界厚度 (2亡占) 无关 , 而与其临界直径 (2峭) 有关; 临界形核功 (相变能垒 )△ G ’ 与马氏体晶核临界厚径比 峪/咭 的二
次方成反 比 . 咤/咤 < 1 时 , 马氏体核呈圆片状 ; 峪/峭 > 1 时 , 晶核呈枣核状 ; 当 咤/峭 》 1 时 , 晶核呈棒状 .
关键词 超高碳钢 , 马氏体相变 , 马氏体形态 , 位错 , 李晶 , 碳化物
中图法分类号 T G 1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 12 一 1 96 1 (20 0 9 )0 3一 0 2 8 0一 0 5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S U B S T R U C T U R E O F J U J U B E 一
S T O N E 一L I K E M A R T E N S I T E I N U L T R A H I G H
C A R B O N S T E E L
Z刀月N G hZ a n l z n g
S
e h o o l o f M a t e r ia ls S e ie n e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e n a n U n iv e r s i t y o f S e ie n e e a n d eT
e h n o lo g y
,
L u呷 a n g 4 7 1 0 0 3
L I U oY
n g n 艺n g , Y U G社 a n夕, Z厅 U 五 c 叨社 , 刀五 aT o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o r M e e h a n ie a l B e h a v io r o f M a t e r ia l s
,
X i
, a n J ia o t o n g U n iv e r s i t y
,
X i
’ a n 7 10 0 4 9
oC
: cr 胡 o n d e n t : Z石M N G hZ a n l乞n g , a s s o e ; a艺e 尹7.Oj 七s s o r , eT l: f o ; 79) 哪。 , z。。。 ,
E

m a , l: 从 l: gn @ s t视 .习 t廿 . o d祝 . e n
S u尸p o : t e d 吞夕 aN t i o n a l aN 艺。二 1 S e : 。二 e e OF o n d a 乙; o n of hC i n a 了刀d s . 0 0 0 7 1 o 7 7 a n d : 0 7娜 0 0 9) a n d S e : e n e 。凡 n d of r D i s t: n夕。 zs h e d oY o n夕 S e h o la二 of eH n a n P二 v , n e 。 了从〕. 0娜 2 0 0 0 2 0 0 : z )
M a n u s e r iP t r e e e i ve d 2 0 0 8
一 0 8一 2 2 , i n r e v i s e d fo r m 2 0 0 8一 1 1一 2 3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m a r t e n s i t i e t r a n s fo r m a t i o n o f a n u l t r a h ig h e a r b o n s t e e l (U H C S )
e o n t a i n in g
1
.
5 8% C
, a k i n d o f juj u b e 一s t o n e一 l ik e m a r t e n s i t e h a s b e e n o b s e r v e d in a d d it i o n t o l a t h a n d t w i n n i n g
m a r t e n s it e s
.
T h e s u b s t r u e t u r e o f t h e juj u b e 一s t o n e一 l ik e m a r t e n s i t e 15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i s l o e a t i o n w it h
10 1“ /
e m Z a n d n o tw i n h a s b e e n fo u n d
.
T h e o r e t ie a l a n a l y s i s b a s e d o n a d i s e 一 lik e m a r t e n s i t e g r a i n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t r a i n e n e r g y 15 n o t r e l a t i v e t o t h e e r i t i e a l t h i e k n e s s o f t h e d i s e (2艺古) b u t r e l a t i v e t o t h e
e r i t i e a l d i a m e t e r o f t h e d i s e (Z
r言) , a n d t h e e r i t i e a l n u e l e a t i o n e n e r即 △G * 15 ivn e r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s q u a r e o f t h e e r it i e a l a s p e e t r a t io
, 亡石/r言, o f m a r t e n s i t i e g r a i n s . W h e n 云古/ r占< 1 , m a r t e n s i t i e n u e le u s 15
d i s e s h a p e
, 艺占/ r言> 1 , t h e n u e l e u s 15 j uj u b e一 s t o r l e 一 lik e a n d 亡占/ r言> 1 , t h e n u e l e u s 15 r o d s h a p e .
K E Y W O R D S
u lt r a h i g h e a r b o n s t e e l
,
m a r t e n s i t e t r a n s fo r m a t i o n
,
m a r t e n s it e m o r P h o l o g y
,
d i s lo e a t i o n
,
t w i n n i n g
, e a r b id e
钢中马氏体一般分为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和孪
晶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 ! 1} . 决定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的
因素是含 C 量 . 含 C 量低于 。 . 60 % (质量分数 , 下同) 时
形成板条马氏体 ; 高于 1 . 05 % 时形成片状马氏体 ; 介于这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 5 710 7 7 和 50 7 74 0 2 9 及河南省杰出青
年基金 0 7 4 1 00 5 1 0 0 1 1 资助
收到初稿日期 : 2 0 08一0 8一2 2 , 收到修改稿日期 : 2 0 08一 1 1一 2 3
作者简介 : 张占领 , 男 , 19 6 7 生 , 副教授
两者之间时组织是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 , 而
没有过渡形态的马氏体 〔2一 6 } . 然而 , 这个规律也有例外.
s u n a n a 等 [7 ] 在超高碳钢 ( u l t r a h i g h C a r b o n S t e e l ,
U H C )S 淬火组织中发现大量板条马氏体 . z hu 等 s[] 在
含 1 . 4% C 的钢中也发现类似现象 , 并解释为晶粒尺寸的
影响 . 超高碳钢含 C 量很高 ( 1 . 2%一 2 . 0% ) , 组织中有大
量未溶碳化物 . 这些碳化物阻止奥氏体化时晶粒长大 , 因
而超高碳钢奥氏体化后晶粒超细 . 随着晶粒尺寸减小。 位
错滑移和孪生剪切应力都升高 , 但孪生剪切应力升高速率
大于位错滑移剪切应力升高速率 , 导致在细晶粒高碳钢中
第 3 期 张占领等 : 超高碳钢中枣核状马氏体形态及亚结构 28 1
形成位错亚结构的马氏体 s[] . 有实验表明 , 随着晶粒尺寸
从几百微米减小到几微米 , 马氏体数量减少 , 残余奥氏体
数量增加 ! 9 一 ` 1 ) . 以 R 一 3 1 . 5 N i 钢为例 , 随晶粒尺寸从
60 户m 减小到 0 . 6 拼m , 残余奥氏体量从 5% (体积分数 )
增加至 74% ! ’ ` ] . 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研究表明, 奥氏体
晶粒超细时 , 开动马氏体相变需要更高的驱动力 !` 2,1 3 ].
N IT i型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 ,
晶粒尺寸小于 50 n m 后 , 不能形成马氏体 la[ ] . 理论计算
表明 , 存在一个临界晶粒尺寸 , 当晶粒尺寸小于此临界值
时 , 相变阻力急速升高 , 以致不能发生马氏体相变 . 以上研
究表明。 奥氏体晶粒尺寸对马氏体相变终了时的马氏体量
有很大影响 . 然而 , 鲜有文献报道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到
一定范围后 , 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也会改变 [1 5} . 本文报
道了在超高碳钢中发现的一种亚结构为位错的枣核状马
氏体 .
1 实验方法
实验所用的超高碳钢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 % ) 为 C
1
.
5 8
,
C r 1
.
4 9
,
A I 1
.
6 5
,
5 1 0
.
4 0
,
M n 0
.
4 3
,
eF 余量 . 选用
超高碳钢的目的是利用其含有的大量未溶碳化物阻碍奥
氏体化时晶粒长大 . 合金中加入 C r 可以防止石偎化; 加
入 A l 有利于抑制网状碳化物生成 . 超高碳钢研究的创始
人 S h er b y 研究过类似成分的超高碳钢 , 见文献 【7) . 用真
空感应炉熔炼超高碳钢 , 钢锭先锻造成截面 5 0 x 5 0 m m Z
的方坯 , 然后热轧成直径 18 m m 的棒条 , 再经过球化退
火处理使碳化物球化 . 退火工艺为 81 5 ℃ (略高于加热时
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A l )保温 20 m in , 然后以 1 ℃ /m in
的冷却速率冷至 7 5 0 ℃出炉空冷. 把球化的超高碳钢加
工成直径 15 m m x 15 m m 圆柱试样 . 试样在 86 0 ℃加热
5 0 m in 奥氏体化后油冷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 . 8 6 0 ℃介
于 A l 和完全奥氏体化温度 A c m 之间 , 处于奥氏体加渗
碳体两相区 , 组织中有大量未溶碳化物可阻碍奥氏体晶粒
长大 . 因此 , 高碳钢通常在此温度区间淬火 . 淬火后测得
晶粒尺寸为 4一 5 科m . 用扫描电镜 (S EM )和高分辨透射
电子显微镜 (H R EM , J EM 一21 0 F )观察马氏体形态和亚
结构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超高碳钢经过热轧和球化处理后的组织如图 1 所示 .
可见 , 组织为超细等轴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状碳化物 .
用截线法测得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 4一5 拜m , 晶界和晶
粒内部碳化物颗粒的平均尺寸分别为 0 . 7 和 0 . 3 拜m , 碳
化物颗粒间距 0 . 3一 2 . 0 拼m . 试样在 8 60 ℃淬火的组织
如图 2 所示 . 图中 C 为未溶碳化物 , T 为孪晶马 氏体 ,
L 为板条马氏体 , 看上去像枣核样的马氏体用 J 表示 . 图
2 中有大量未溶碳化物 , 马氏体被限制在碳化物围成的区
域内 , 马氏体长度为 0 . 5一 1 拼m . 通常认为最长的马氏体
片长度等于原始奥氏体晶粒直径 , 而在 8 6 0 ℃淬火组织中
图 1 超高碳钢球化退火后组织形貌
F ig
.
1 S EM m ie r o g r a P h o f t }l e u lt r a h i g h e a r b o n s t e e l e o n
-
t a i n i n g 1
.
5 8% C (U H C S )
a ft e r s p h e r o id iz in g a t 8 1 5 aC /
2 0 m i
n , l oC / m i
n e o o lin g t o 7 5 0 ℃ , A . C . , e a r b id e p a r -
t ie le s d is t r i b u t e d in fe r r i t e m at r ix
图 2 含 1 . 5 8% C 超高碳钢 86 0 ℃淬火组织 T E M 形貌
F ig
·
2 T EM m i e r o g r a p h o f t h e U H C S 0 11一 q u e n e h e d a 卜
t e r a us t
e n it iz in g a t 8 6 0 ℃ (C一 u n d i s s o l v e d e a r -
b id e s
,
T 一 t w in m a r t e n s it e s , L一 l a t h m a r t e n s it e , J一
j uj u b -e
s t o n -e like m
a r t e n s i t e s )
的马氏体晶粒长度 ( 0 . 5一 1 户m ) 远小于奥氏体晶粒尺寸
(约 5 拼m ) . 这是由于大量均匀分布的未溶碳化物限制了
马氏体晶粒尺寸 .
未溶碳化物与片状马氏体是常见的高碳钢显微组织 ,
形成板条马氏体和枣核状马氏体是高碳钢马氏体相变的
反常组织 . 文献 【7 , s] 曾报道过超高碳钢中出现板条马
氏体 , 认为这种现象与晶粒细化有关 . 文献 115 }报道了含
(0
.
5%一 1 . 2% )C 的碳钢淬火组织中出现了枣核状马氏体 ,
受当时实验条件所限 , 未观测枣核状马氏体的亚结构 . 此
后再没有关于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报道 . 本实验发现的枣
核状马氏体的二维形态像如图 3 所示 . 可见 , 枣核状马氏
体的长径比小于传统片状马氏体的长径比 , 而且没有中脊 ,
与通常高碳钢中的片状马氏体不同 . 为了进一步弄清枣核
状马氏体的三维形态 , 在透射电镜下大角度范围内倾转样
品观察其形态 . 图 3 a 和 b 中标记为 J 的枣核状马氏体为
同一马氏体 , 后者相对于前者绕长轴转了 2 20 , 马氏体形
态保持不变 , 表明枣核马氏体的三维形态是一个长的椭球
体 , 而不是透镜状或板条状 .
28 2 金 属 学 报 第 45卷
图 4a 是枣核状马氏体的高分辨电镜 (H R丑 M)像 ,
插图是 H R E M 像的 oF ur i er 变换图, 入射电子束的方
向平行于马氏体的 !。叫 方向. 为使晶格像更清楚 , 只选
择 oF ur le r 变换图中的 4 个基本衍射点 (图 4 a 的插图
中圆圈标记 ) 进行 oF ur ier 逆变换 , 生成再生像 , 如图 4b
所示 , 插图是再生像的 oF ur ier 变换图 . 晶向指数标记
在 H R E M 像和再生像中. 可以看出, 再生像的衍射图与
H R E M 像的衍射图相同 (说明在用 H R EM 像的基本衍
射进行 oF ur le r 逆变换生成再生像的过程中 , 相结构保持
不变 , 只是去除了噪声 , 再生像是 H R E M 像的真实反映 ) .
从图 4 b 可以看出 , 再生像中晶格条纹不直 , 且有许多灰
暗、 模糊的区域 , 这些区域中晶格条纹严重扭曲; 每个模
糊区域中都有一个或多个位错 . 绝大多数位错都是刃型位
错 , 插入的半原子面是 ( 1 1 0) 和吓10) , 这些面都是 b c 晶
体的原子密排面 . 图 4 b 中 A 区是由于在 ( 1 10 ) 滑移面上
的 2 个异号位错滑移 , 使插入半原子面移动到同一平面而
形成的一个空位串; 空位串周围原子缩陷 , 晶格严重扭曲.
图 4 b 中 B 区是一个晶格扭折 , 扭折与 匡10 }方向成 4 50
角 . 这种扭折看上去不像是由位错或孪晶引起 . 图 4 b 视
域里可识别位错共有 49 个 , 位错密度约 10 x 10 ` 2 / c m “ ,
与晶体剧烈变形后的位错密度相当 [` 6,1 7 }, 远高于通常板
条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 (0 . 3一 0 . 9 ) x 1 0 ` 2 / e m Z [` 8〕: 整个
视域中看不到孪晶 . 这可能是由于位错密度太高导致应变
能太高 , 使得孪生不能发生 .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位错排列 , 将图 4 b 中 C 区 、 D 区
放大并描绘成网格, 分别如图 s a 和 b 所示 . 从图 s a 可
以看出 , 位错 1 , 2 和 3 排列在与 匡10 }方向夹角接近 4 50
的方向上 , 在这个方向上的正位错对 、 负位错对的相互作
用能都是最低的 l0[ ] . 位错 1 和 3 位于 吓1 0) 滑移面上 ,
是一对异号位错 , 形成位错偶 . 位错 2 位于 ( 1 10 ) 面上 ,
图 3 含 1 . 5 8% C 超高碳钢 860 ℃淬火组织中枣核状马氏体旋转前后的 T E M 形貌
F i g
.
3 T E M p h o t o g r a p h s o f a j uj
u b -e
s t o n o li k
e
m
a r t e n s i t e g r a in in t h e s t e e l q u e n e h e d a t 8 6 0 ℃ b e fo r e ( a ) a n d
a ft e r (b )
r o t at in g 2 2
0 a b o u t it s lo n g a x is
图 4 枣核状马氏体 H R E M 像及其 4 个基本衍射作 oF ur ier 逆变换得到的再生像
F ig
·
4 H R E M im a g e o f j uj
u b-e
s t o n o l ik
e
m
a r t e n s i t e (
s h o w n b y J in F ig 3 ) w i
t h 【0 0 11 o r i e n t a t io n a n d i t s oF u r i e r
d ifr
a e t o g r a m (
a
)
a n d p r o e e s s e d im鳃 e o b t a i n e d b y in ve r s e oF u r ie r t r a n s fo r m a t io n o f t h e fo u r s p o t s m a r k e d
i n t h e i n s e t o f F ig
.
4 a a n d i t s OF
u r ie r d i fr
a e t o g r a m (b ) (A一va e a n e y s t r i n g , B一k in k b a n d , a n a ly s i s o f C a n d
D s e e F ig 石 )
第 3期 张占领等: 超高碳钢中枣核状马氏体形态及亚结构 23 8
图 5根据图 4中 C, D 区描绘的位错分布示意图
F ig
.
5 S e h e m
a t i e d r a 、 V in为 C n e m a t l C Q r a 、 V n g s 0 1
(
a
)
a n d D (b ) i
n F ig
.
4
o f t h e d i s lo e a t io n a r r a n g e m e n t s e o r r e s P o n d in g t o t h e m a r k e d r e g io n s C
停留在位错 1和位错 3 的应力场中 , 进一步降低这个位错
偶的应变能 . 图 s b 中有 2 个位错偶: 位错 4 和 5 , 位错
6 和 7 ; 2 个位错偶都与 匡10] 方向成 4 50 夹角 . 这种排列
使 2 个位错偶的应变能低于它们相互独立时的应变能 .
3 讨论
本实验所用的钢含 C 量高达 1 . 5 8% , 在 8 6 0 ℃保温
60 m in 后奥氏体中的 C 含量可高于 1 . 0% [20] . 根据传统
金属学知识 , 此时淬火形成的马氏体的亚结构应是 10 0%
孪晶 [’ } . 而本实验在此条件下观察到一种枣核状马氏体 ,
长径比为 3 : 1一 5 : 1 , 远低于高碳钢中常规处理条件
下 (加热温度较高 、 时间较长 ) 片状马氏体的长径比 l[, “ ;]
此外, 枣核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位错 , 而普通高碳
钢中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孪晶 . 超高碳钢淬火前的组
织与其它高碳钢的重要区别是奥氏体晶粒超细且含有大
量未溶碳化物 . 淬火时马氏体被限制在碳化物之间 , 马氏
体晶粒非常细 , 为 0 . 5一 1 . 0 拼m . 这是马氏体相变产生新
现象的主要原因 .
假设马氏体核是一个直径 2 r0 , 厚度 2艺。 的圆片, 相
变时在圆片中有一个剪切应变 守 . 根据热力学定律 , 形成
圆片状马氏体核时 , G ib bs 自由能表达式为 [1 }
2 J
△G v ( 3 )
将式 (2 ) 和 (3) 带入式 ( l) , 形成马氏体所需的最小
能量为
△G * =
a 33 2仃 a 。
_ 性 `于不~ 下又 ,不 -不不了 户。 戈。 。 v ) `
(4 )
与凝固和沉淀析出时形成球形晶核不同 , 马氏体相变
的临界能△G * 与剪切应变 守、 表面能 二 和自由能差 △G v
有关 . 式 (3 ) 除以式 (2 ) 可得厚径比
t占 △G v
咤 2赵召
( 4 ) 得
8仃 J 3
3 △ G寻(艺石/ r言)“
( 5 )
将式 ( 5 ) 带入式
△G ( 6 )
△ G - 4一 一 7T
3
r
:。。△ G v + 2 7r r : J 十 ;
7T r o t : :
2。
(l )
式中: △ G 、 是单位体积马氏体相变的化学驱动力 , 由奥氏
体与马氏体的 G ib bs 自由能的差值决定 ; a 是单位面积
界面能 ; 守是切应变 ; 拼是剪切模量 . 式中右边第一项是驱
动力 , 第二项是表面能 , 第三项是应变能 , 后两项是马氏体
相变阻力 . 对式 (l) 中变量 r 。 和 老。 分别求偏导数 , 并令
其等于零 , 整理后得到临界值 咤 和 结
r占 4
a 拼邝2
(△ G v )“ (
2 )
由式 ( 6 ) 可以看出 , 片状马氏体临界形核功 △ G * 与
马氏体片的厚径比有关 , 即与厚径比的二次方成反 比 . 由
于初生马氏体片尺寸限制在奥氏体晶粒内 , 晶粒尺寸减小
时 咭 也将减小 . 如果厚径比不变 , 奥氏体晶粒减小至一
定程度时, 圆片的厚度将非常小 , 其限度为 1 n m . 若厚径
比为 1 / 4 0 [` ] , 则 r言为 4 0 n m , 奥氏体晶粒直径为 8 0 n m .
这个尺寸可能是形成马氏体的最小奥氏体晶粒尺寸 , 但几
乎从未观察到如此薄的马氏体圆片. 由式 (3 ) 可以看出 ,
临界厚度 绍 由表面能 二 和自由能差 △G 、 决定 , 而与应
变能无关 . 这意味着厚度 结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 , 仅由材
料的属性和过冷度决定 ; 当 C 含量和过冷度一定时 , 峪 就
是确定的 . 当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时 , 云古/咤 的值将增大 ,
根据式 (6 ) , 临界形核功 △ G * 将降低 , 即马氏体相变的能
垒将降低 , 马氏体相变容易进行 . 当 结/咤 < 1 时 , 晶核呈
圆片形 , △ G * 较高; 当 结/ r占> 1 时 , △ G , 较低 , 晶核呈
枣核状 ; 当 峪/咤 》 1 时 , 晶核呈棒状 . 另一方面 , 由式
2 84 金 属 学 报 第 4 5卷
( 2 )可以看出 , 咤 与应变有关 . 对于圆片状 , 当咭 在各个
半径方向同时减小时 , 圆片将保持圆形 . 然而 , 马氏体相变
时存在惯习面和孪生有利方向或滑移有利方向 , 即便在同
一个平面内, 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形也会是不相等的. 因此 ,
咤 不是在所有方向等量减小 , 而会形成椭圆 (半轴长 : 1
和 化 ) , 最终形成的形状为 结 < r l < r 2 . 当 : 1 减小至
接近 峪, 形状变成长椭球体 , 即是实验中观察到枣核状马
氏体 .
4 结论
( l) 高碳钢中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除与 C 含量有
关外 , 还与奥氏体晶粒尺寸有关. 当晶粒尺寸减小至约
5 拼m 、 未溶碳化物间距约 1 拼m 时 , 淬火组织中除了板条
和片状马氏体 , 还发现了枣核状马氏体 .
(2 ) 枣核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位错 ; 多数位错
结合成位错偶 , 位错连线与滑移面法线成 4 50 角. 枣核状
马氏体中位错密度高达 10 ’ ” c/ m “ , 未出现孪晶 .
(3 ) 临界形核功 (相变能垒 )△G * 与马氏体晶核厚径
比结/嘴 的二次方成反比 . 亡石/嘴 < 1 时, 马氏体核呈圆片
状 , △G * 较高 ; 艺占/咭 > 1 时 , 晶核呈枣核状; 艺占/咭 》 1
时 , 晶核呈棒状 , △G * 较形成其它形态晶核的低 .
参考文献
!1 } P
o r t e r D A
,
E a s t e r li n g K E
.
P h a s e 开 a n sfo o a t z o 二 5 1二
M
e t a l、 a九 d A l lo 夕s , Z n d E d . , L o n d o n , N e w oY r k : C h a p
-
m a n & H a ll
,
1 9 9 2 : 3 8 3
{2 } M
a r d e r A R
,
K r a u s s G
. 了h Z o s A m S o e M e t , 1 9 6 7: 6 0 : 6 5 1
{3」M a g e e C L , D a v ie s R D . A e艺a M e t a ll , 1 9 7 1: 1 9 : 3 4 5
!4」S p e ie h G R , L e s l ie W C . M e亡a l l 7 h zo s , 1 9 7 2 ; 3 : 1 0 4 3
【5」X u 2 Y . A e亡a M e亡a l l 从 n , 1 9 7 9 ; 1 5 : 3 2 9
(徐祖耀 · 金属学报 , 19 7 9 ; 1 5: 3 2 9 )
【6」K r a u s s G . 几夕瓦t 。 : S e z En 夕, 19 9 9 : A 4 O一 5 7 : 2 7 3
{7」S u n a n a H , Wa d s wo r t h J , L in J . Sh e r场 0 D . M a 亡e r S e z
E gn
,
1 9 7 9 : 3 8 : 3 5
〔8」Z h u J W , X u Y , L i u Y N . M a亡e : S e z E二夕, 2 0 0 4 ; A 3 8 5 : 4 4 0
【9 ) H即 z e ld e n C , C a n t o r B . A e t a M e t a l l , 1 9 8 6 : 3 4 : 2 3 3
【1 0 { K a j i w a r a S , O h n o S , H o n m a K , P h 乞10 5 M a 夕, 1 9 9 1 ; 6 3 A :
6 2 5
【1 1 { D u r lu T N . J M a t e r S e乞 L 。艺t , 19 9 7 ; 1 6 : 3 2 0
!1 2 } G
u i m a r a e s J R C
. 冼: 几了。 t e 二 , 2 0 0 7 ; 5 7 : 2 3 7
!1 3 ] G
u i m a r a e s J R C
.
M
a t e : S
e z E 。 夕, 2 0 0 5 : A 4 7 5 : 3 4 3
11 4 } W a i t
z a T
,
A n t r e t t e r T
,
F i s e h e r F D
,
S im士l a d N K , K a r n -
t h a le r a H P
.
J M
o e h P h夕5 S o l zd s , 2 0 0 7 ; 5 5 : 4 1 9
〔1 5」aT n Y X , L I G , Z h u R H , W d n g J Y . M e艺 S e z eT e h二 0 1.
19 9 2 ; 3 : 3 7
(谈育煦 , 李 刚 , 朱蕊花 , 王静宜 . 金属科学与工艺 , 19 9 2 ; 3 37)
【1 6 } C h r is t ia n J W . hT e hT o o 印 Oj Z飞’a 。 osf ~ a t z o o s z二 盯 e t a ls
a 几 d A ll o岑5 . O x of r d : P e r g a m o n P r e s s , 1 9 6 5 : 2 9 4
【1 7」S a h u a p , D e M , K a j i w a r a b 5 . J A l lo夕5 C o 。 , d , 2 0 0 2 : 3 4 6 :
15 8
!1 8」S p e ie h G R . M e t a ll 了卜a o s , 1 9 7 2 : 3 : 1 0 4 3
【1 9 } H a as e n P . P h梦s : e a l M e亡a l l二叨夕, Z n d E d . , C a m b r i d g e :
C a m b
r id g e U n ive
r s i t y P r e s s
,
19 8 6 : 2 5 5
【2 01 E r ie M T , C h o l K S , D o n a l d R L , S h e r b y 0 D . M e t a z l
M
a亡e r l 卜u 几 s , 19 9 6 : 2 7 A :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