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引种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



全 文 :园林科技 2009 年第 4期 总第 114 期
宁夏及西北地区气候条件干燥,海拔高,属于典
型大陆性气候条件, 物种资源比湿润、 温暖地区匮
乏,植物生长也由于高寒、干燥、盐碱严重等而受到
影响。 为了丰富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的城市、道
路绿化树种,特别是彩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通过引种
驯化和从当地适生品种筛选优良品种, 不仅丰富了
树种资源,美化了城市,并且通过开发利用产生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金叶莸(Caryopteris clandonensis’Worester Gold’)
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杂交育种而成。 顾名思义,叶
片金黄色,从展叶初期到落叶终期,从基部到穗部,
叶片始终一片金黄色, 是一个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
木树种。 单一造型组团,或与红叶小檗、侧柏、桧柏、
小叶黄杨等搭配组团,黄、红、绿,色差鲜明,组团效
果极佳。 特别在草坪中,流线型大色块组团,亮丽而
抢眼,常常成为绿化效果中的点睛之笔。
金叶莸不仅有极佳的观赏性, 而且与同类型观
叶植物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相比,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30℃以内能正常越冬, 而且春季没有抽干现象;
耐土壤瘠薄,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在 pH 值 9、全盐
含量 2.4‰以内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 萌蘖力强,当
年可发 7 个以上侧枝, 生长量大, 一年生长可达
40cm以上,在河南、上海等地可达 60cm以上。 该树
种已广泛推广到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河南、上
海、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互生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别
名紫花醉鱼木,为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是经多年引
种选育出的优良观赏型沙旱生花灌木树种, 株高可
达 3m,树形饱满。 花紫堇色,花絮多密集簇生、圆锥
状。花期时满树皆花,气味芳香,有沉鱼落雁之美,故
名醉鱼木,名副其实。 花期 5~6 月份,正是连翘、丁
香、榆叶梅等早春开花灌木开花期终结之时,增加了
夏季色彩。生长量大,当年生长高可达 1m,当年种植
即可开花。
互生叶醉鱼草的原生环境为宁夏贺兰山东麓半
荒漠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0.1%以下,降雨量仅
为 180~200 mm, 在气温-30℃时可正常越冬, 土壤
pH值 9.0以下能正常生长。 该树种可用于高速公路
中分带、道路两侧绿化,并可与干旱区荒漠林业生态
建设结合,营造大面积生态园林景观,还可点缀于庭
院绿化之中。
1 引种驯化区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银川市的西南郊,海拔 1100m,位于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年平均温度 8.7℃,1
月份平均温度-8.4℃,7 月份平均温度 23.3℃,≥
10℃度的有效积温 3303~3680℃。 无霜期 165~170
天,平均初霜期为 10月 5日,终霜期 4 月 18 日。 年
日照时数 3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 180~220 mm,8、
9月份降雨量分别是 51.9 mm和 23.4 mm,分别占全
年的 26.7%和 12.1%, 年相对湿度 58%, 昼夜温差
10~15℃。 气候特点概括为:春季升温较快,降水较
少,风大沙多;夏季干燥炎热,光照充足,蒸发强烈,
降水集中;秋季凉爽,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少雪,多西
北风,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引种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
沈效东 白永强 于卫平 李永华
(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750004)
摘要: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别名紫花醉鱼木)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并有较强的耐旱、耐寒特性,特别适宜于西北、
华北及东北干旱、寒冷地区的城市道路绿化。经过近 3年的引种驯化栽培,探索出了适宜的栽培技术,并攻克了两个
树种的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驯化栽培;开发利用
植物引选育
7· ·
园林科技 2009 年第 4期 总第 114 期
项目 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
气温
2000 -8.8 -4.13 4.4 11.55 19.59 21.16 25.72 21.99 17.12 9.21 0.06 -2.62
2001 -4.74 -1.49 4.5 11.26 18.92 23.17 24.91 22.69 16.34 11.07 1.95 -6.88
2002 -4.26 0.33 6 11.72 16.95 23.53 24.04 22.5 15.7 9.41 2.1 -6.7
2003 -7.1 -0.9 5.8 12.3 17.9 22.3 22.3 23.5 22.2 9.67 2.87 -6.03
月最高
气温
2000 6.5 10.7 22.4 26.1 33.6 31.8 38.7 32.4 29.5 25 18.2 9.5
2001 5.7 13.6 20.6 27.6 33.7 33.7 37.2 33.4 26.8 22.9 14.6 3.1
2002 11.0 13.7 24.8 29.7 32.4 35 35.5 35.7 29.6 27.7 18.3 8
2003 7.6 12.5 26.7 29.8 31.2 33.6 34.3 32.9 33 23.5 18.5 5.1
月最低
气温
2000 -22.2 -19.7 -8.4 -5.2 5.7 12.4 14 14.1 8.6 -4.8 -9.3 -11.8
2001 -17.8 -14.6 -11.7 -3.2 7.1 10.1 15.1 12.3 8 1.5 -6.6 -16.5
2002 -14.1 -13 -4.8 -2.8 6.4 12.9 14.5 12.6 4.4 -5 -8 -22.6
2003 -20.7 -16.1 -8 0.7 4.9 9.3 14.6 10.3 7.5 -3.5 -8.3 -15.6
月降
雨量
2000 4 0.6 0.2 31.4 11.7 52 31.6 2.3 0
2001 0 0.5 11.3 3.9 6.1 20.1 33.4 75.2 10.7 0 2
2002 2.7 0 7.1 28.3 76.7 88.7 3.3 36.4 52.2 5.9 0.1 2.2
2003 0.6 0.4 5.2 2 24.5 37.6 24.2 41.4 28.7 13.8 7.6
月平均
相对湿度
2000 60.75 43.31 39.3 31.23 37.75 61.73 55.87 66.22 66.6 63.64 57.6 53.99
2001 45.72 38.43 30.59 42.17 36.36 48.1 55.75 63.78 78.47 71.42 64.13 60.1
2002 61.78 52.18 45.15 39.23 64.28 74.93 60.35 63.64 68.87 52.15 56.73 69.6
2003 59.67 45.33 56 40.33 52.33 48 64.33 65.33 62 59 67 56.67
表 2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苗木生长观测表
观测内容 萌动期 展叶期 落叶期 生长期(天)
互生叶醉鱼草 4.6 4.6 10.28 205
金叶莸 4.6 4.10 10.28 204
表 3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生长物候观测表
观测内容 开花初期 落花期 果熟期 落果期
互生叶醉鱼草 5.16 6.5 6.29 7.20
金叶莸 7.26 9.14 10.1 10.26
表 4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花期和果期观测表
树种 观测内容 萌动期 生长初期 速生期 生长停止期
互生叶
醉鱼草
时间 5 月 24 日 6 月 20 日 8 月 26 日 9 月 20 日
平均苗高(cm) 43 44 56 58
平均地径(cm) 0.34 0.35 0.49 0.51
金叶莸
时间 5 月 15~24 日 6 月 5 日~6 月 20 日 6 月 21 日~8 月 26 日 9 月 9 日
平均苗高(cm) 21 29 39 40
平均地径(cm) 0.21 0.21 0.34 0.42
2 材料与方法
驯化试验: 金叶莸、 互生叶醉鱼草营养袋苗各
1000 株。 金叶莸从国外引进;互生叶醉鱼草从贺兰
山东麓半荒漠地带筛选。 驯化试验地点在银川市植
物园、平罗沙湖及盐池县灌木园,分别进行金叶莸、互
生叶醉鱼草的生长物候观测、耐寒性、耐旱性试验。
繁殖方法为组织培养和扦插育苗相结合, 筛选
适宜的分化和生根培养基,选择适宜的生根剂浓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驯化栽培物候观测试验
本研究对银川市 2000~2003 年期间气候资料
进行了详细调查(见表 1),并在银川植物园、沙湖、
盐池县进行了栽培观测记录,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
在宁夏物候生长观测记录见表 2~表 4。
从表中可以看出,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的生长
速度以 6月初到 8月下旬较快,在这个阶段,苗高和
地径生长量都分别占到了总生长量的 80%以上;同
时互生叶醉鱼草在土壤干旱、贫瘠的条件下,表现出
了一定的速生性,使品种景观效果得到充分展示。
3.2 宁夏不同立地条件下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生
长试验
试验地点选在银川及周边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化严重
的地带。 不同土壤条件下苗木生长情况调查见表4、表5。
由表 5、表 6 可以看出,通过银川及周边 5 个地
表 1 2000~2003 年宁夏银川市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降雨量及相对湿度
8· ·
园林科技 2009 年第 4期 总第 114 期
(下转第 21页)


全盐含量(‰) pH 值
金叶莸生长情况
株高(cm) 根径粗(cm) 冠幅(cm) 主根长(cm) 主侧根数 均根幅(cm)
1 0.63 8.84 42 2.0 72×66 43 26 38×33
2 0.71 9.11 30 1.9 75×65 35 21 36×31
3 0.64 9.15 29 1.9 71×62 34 23 32×30
4 2.40 8.73 33 2.0 74×65 36 28 30×29
5 1.19 8.86 36 2.0 73×63 40 15 29×37
表 5 金叶莸不同立地条件生长情况表


全盐含量(‰) pH 值
互生叶醉鱼草生长情况
株高(cm) 根径粗(cm) 冠幅(cm) 主根长(cm) 主侧根数 均根幅(cm)
1 0.63 8.84 1.3 2.1 88×76 102 21 153×134
2 0.71 9.11 1.1 2.0 80×74 95 18 147×129
3 0.64 9.15 1.1 2.0 78×70 98 17 137×126
4 2.40 8.73 1.3 2.1 82×74 90 21 150×139
5 1.19 8.86 1.2 2.0 87×77 101 23 151×134
表 6 互生叶醉鱼草(两年生)不同立地条件生长情况表
pH 值 全盐(%)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碱解氮 mg / kg 速磷 mg / kg 速钾 mg / kg
土壤性状 8.62 0.034 0.11 0.028 0.015 1.68 10.67 2.18 49.5
表 7 银川植物园土壤情况测试
方土样的分析研究,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在土壤全
盐含量达到 2.40‰,pH 值达到 9.15 的情况下仍能
正常生长,表现出很强的耐盐碱性。同时通过在银川
植物园的栽培试验观察和对植物园立地条件的测试
分析,得出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有极强的耐瘠薄特
性(见表 6)。
3.3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耐寒性试验
经过 2000~2003 年的连续观察,金叶莸、互生
叶醉鱼草在宁夏冬季极端气温达到-30℃,在无任何
防寒措施的条件下,仍能正常越冬,并且在春季无抽
干现象,表现出极强的耐寒性。
3.4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耐旱性试验
宁夏气候干旱,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年降水量
平均为 180~270 mm 左右,而年蒸发量达 2500 mm。
金叶莸在整个生长季节除了自然降雨只需要灌水
4~5 次,即能正常生长;互生叶醉鱼草原生环境为贺
兰山东麓半荒漠地带,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0.1%以
下,降雨量仅为 180~200 mm,互生叶醉鱼草在定植
水后,自然降雨条件下即能生长。 3 年的试验表明,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都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3.5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通过外植体接种得到无菌外植体: 选取互叶醉
鱼木和金叶莸的嫩枝, 用清水和饱和洗衣粉刷洗干
净。 在无菌工作台上,用 75%的酒精和氯化汞等消
毒 5~8分钟,得到无菌外植体。
分化培养:得到无菌外植体后,通过对基本培养
基、 激素种类和水平的筛选 (主要为 6-BA、NAA、
IAA、2.4-D、玉米素等),选择出分化途径 (丛生芽
型、 叶芽生成型、 胚状体生成型等), 在温度 22~
28℃, 光照强度 3000Lux 条件下筛选适宜的分化和
生根培养基。 使分化系数达到 4以上, 繁殖周期为
30天,试管苗生根率为 95%。
试管苗移栽:炼苗 7~10 天后移栽。 移栽后,进
行温湿度自动化控制 , 前 7 天湿度控制在 85~
100%,温度为 15~25℃,并辅助于遮荫措施。 后期炼
苗逐步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温湿度条件。
半成品苗移栽:试管移栽炼苗,适应自然状态下
大气环境条件后,即可移入成品苗培育基地。移栽过
程不能裸根,带根系基质移入大田,及时灌水。
3.6 金叶莸、互生叶醉鱼草工厂化繁殖技术试验
工厂化容器苗基质生产技术, 采用自动化喷雾
系统控制温湿度,保证充足的光照,使苗木繁殖过程
的养分均衡、充足供应,提供最佳的水、气、光、热,培
育出优质壮苗。 主要繁殖过程是:插穗选取、基质的
配制、基质分装、消毒、激素处理、扦插、自动化温湿
度控制、炼苗、移栽等。
9· ·
园林科技 2009 年第 4期 总第 114 期
(上接第 9页)
容器苗繁育,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效解决容器苗
生长中的根缠绕和空气修根问题, 为苗木的生根创
造良好的微环境。而且苗木移栽定植后无缓苗现象,
当年生长量比裸根苗提高 50%以上。
繁殖过程的基质应提供良好的水肥支撑条件,
有效防止茎腐、根腐等工厂化繁育常见问题,苗木生根
比常规营养袋或苗床繁育生根速度提前 2~5天。 苗木
在扦插后 60天内,苗木高生长达到 40~50cm。
采用自动化喷雾系统控制环境温湿度, 有效将
温湿度控制在苗木生根需要范围之内,均匀喷雾,提
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苗木工厂化繁殖成本。
4 结论
金叶莸、 互生叶醉鱼草在宁夏栽培表现了良好
的耐旱性、 耐寒性和耐土壤瘠薄特性。 目前已在宁
夏的银川、盐池等地以及甘肃、陕西、新疆、北京、天
津等地的沙地上和绿化工程中推广示范, 生长表现
良好,适合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干旱、寒冷地区城市
和道路绿化中推广应用。
采取组织培养结合微型扦插技术进行金叶莸、
互生叶醉鱼草的工厂化繁育, 组织培养分化系数 4
以上,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85%以上。
在温室内利用容器、基质进行扦插工厂化繁殖,可
使繁殖时间由 4~5月延长为全年均可进行, 扦插生根
率 85%,容器苗定植成活率达 90~95%,定植栽培后无
缓苗现象,当年生长量比裸根苗提高 50%以上,具有生
根率高、繁殖速度快、出圃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是金
叶莸、互生叶醉鱼草推广应用的最佳途径。
金叶莸枝叶繁茂, 耐旱性强, 且高生长不超过
60cm,不需大量修剪工作,是代替草坪的一个彩叶
矮灌木树种。
互生叶醉鱼草花期 5 月中旬~6 月上旬, 是西
北、华北、东北干旱、寒冷地区优良园林绿化观花灌
木树种。
社,1982.
[16] Liang B C, Mackenzie A F, Schnitzer M, et al. Manage-
ment-induced chang in labile soil organic matter under
continuous corn in eastern Canadian soils. Biology and fer-
tility of soils, 1998, 26:88~94.
[17]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1999.
[18] 杨瑞卿,汤丽青. 城市土壤的特征及其对城市园林绿化的
影响. 江苏林业科技,2006,33(3):52~54.
[19] 王 岩,沈其荣,史瑞和,等.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45~51.
[20] 薛立,邝立刚,陈红跃,等.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
活性的研究. 土壤学报,2003,40(2):280~285.
[21]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等.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比较 . 土壤学报 ,2008,28 (4):
1552~1557.
[22] 候 鹏,王永军,王空军,等 . 超高产夏玉米田土壤微生物
与土壤酶的动态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 (9):1741~
1746.
[23] Magill Alison H, Aber John D. Variation in soil net miner-
alization rates wit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ddition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0, 32:597~601.
[24] Murwira H K, Kirchmann H, Swift M J. The effect of mois-
ture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cattle manure. Plant and
Soil, 1990, 122:197~199.
[25] Khalil M I, Hossain M B, Schmidhalter U. Carbon and ni-
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upland soils of the sub-
tropics treated with organic materials. Soil biology and bio-
chemistry, 2005, 37:1507~1518.
[26] Rees R M, Parker J P. Filtration increa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micro-
bial activit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5, 37:
2240~2248.
[27]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及其表
征指标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1):56~63.
[28] 韩成卫,李忠佩,刘 丽,等 . 去处溶解性有机质对红壤水
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 (1):107~
113.
[29] 郝瑞军,李忠佩,车玉萍.水分状况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动
态的影响.土壤,2006,38(6):750~754.
[30] Kalbitz K, Solinger S. Controls on the dynamics of dis-
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oils: a review. Soil Science, 2000,
165:277~304.
[31] 骆亦其,周旭辉. 土壤呼吸与环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2] 王光华,金剑,韩晓增,等.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
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6):
1275~1280.
[33] Vasquez-Murrieta M S, Migueles-Garduno I, Franco-Her-
nandez O, et al. C and N mineralizati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in heavy-metal contaminated soil. European jour-
nal of soil biology, 2006, 42:89~98.
[34] 黄昌勇. 土壤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5] 周礼恺. 土壤酶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