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 1月第 6卷第 1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January 2008,Vo6,No1 204
19 d
10·参加上级业务培训每年 60 学时 60÷6 10 d
11·健康教育 (1)出宣传版报 (2)分发宣传材料 (3)妇幼
保健知识讲座每月 1 次每月 1 次每年每村 1 次每次 1 d 每次 2 d
每次 1 d
12 个月×112 个月×21 次×14 村 50 d12·村医例会及培训
每月 1 次(包括查资料、准备讲义及备课等)每次 2 d (妇儿保各 1
d)2 d×12 月 24 d
13·其他临时性工作全年大致 20 d 20 d
总计 531·53
3、结果通过测算, 1 个乡镇卫生院 1 年实际工作时间为 531·5
d,全年工作日为 260 d,若每个乡镇卫生院 2 人(妇、儿保各 1 人),
每个防保人员每年实际工作时间为 265·8 d,防保人员工作时间
占全年工作时间的 102%。
3 讨论与建议
3.1 保证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
3.1.1 根据工作量测算,保证乡镇妇保、儿保医生在现有财政补
助人员全额工资基础上,增加培训、指导、监测和管理等办公经费。
防保人员在业务和经费分配上根据保健工作数量和质量支付报酬,
实施绩效管理,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发放要求及时考核发放。
3.2 为保证人员素质,实行独立招聘、竞聘上岗。
3.3 配备妇儿保专职人员。在保证乡级防保业务人员年人均
经费 8 000 元,法人代表 1 万元的同时,确保乡级卫生院中配备妇
保人员和儿保人员各 1 名,保证乡级妇幼保健工作管理达标。
3.4 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农村妇女、
儿童的保健工作多年来一直划归在卫生行政部门,而实际上完成
此项工作需要政府协调计生、公安部门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共同参
与完成目标。计划生育部门要负责对育龄妇女的摸底造册等工作,
并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每月核对 1次,实施怀孕妇女先建立《孕
产妇保健手册》,后办理《生育证》;公安部门负责查访流动人口
情况,每月配合妇幼保健机构核对流动人口孕产妇数和儿童数,保
证流动孕产妇和儿童进入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
苍耳根盐麸子根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李广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204-02
乳腺增生症虽属良性病,但亦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
且有恶变可能,因此不能忽视对该病的治疗。笔者用盐麸子根苍
耳根汤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症并与逍遥散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相比
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68 例女性乳腺增生患者的病史、查体结果均符合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 例,年龄 30~46 岁,平均 38 岁;对照
组 34 例,年龄 36~44 岁,平均 40 岁,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
比较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盐麸子根和苍耳根(经刮去表层薄皮晒干处理)
150~250g,加水 800ml,煎至 400ml,调酒分 3 次服,并用纱布
包药渣热敷患乳,每日 3 次,每次 5~10min。对照组口服中药逍
遥散 3~9g,每日 3 次[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消失;有效:乳房胀痛减轻,肿
块减小;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疗效比较采用 X2检验,好转时间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 34 例,有效 32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4.12%;对
照组 34 例中,有效 3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88.24%。两组比
较差异无显著性(ρ>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 5.9%。
2.2 两组患者好转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 1。
表 1 两组好转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好转时间(天)
治疗组 34 3.85±0.73
对照组 34 7.33±0.98
注:好转时间 t=3.33,※※ρ<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 1 例服药后出现呕吐、腹痛;对照组有 1 例出现
恶心头昏。上述症状停药后均缓解。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WHO 命名为乳腺良性结构不良,由于病理成
分不同,分为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乳腺囊性增生症
及乳腺腺病。主要是由雌激素分泌过多,孕激素不足,或乳腺组
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所致[2]。中医称之为“乳癖”,认为系因忧
思郁虑,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滞痰凝所致。好发 30~50 岁育
龄妇女。盐麸子根、苍耳根均为苦辛微温之物,均具调中益气,
疏肝解郁,止痛消肿之功效[3]。盐麸子根苍耳根汤是民间常用药
方,药源丰富,易采挖,笔者 3 年多来追踪采集其疗效信息,并
经 34 例患者临床验证,确有良效,不失为价廉效优之汤药。故在
福建省永定县医院(364100)
DOI:10.15912/j.cnki.gocm.2008.02.007
205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 1月第 6卷第 1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January 2008,Vo6,No1
此加以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叶舜宾,等.外科学.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5,321.
[2] 刘影,许常芳,刘波.博兴县妇女乳腺疾病调查.中国乡村医药,
2002,4 :50.
[3] 王锦鸿,史欣德,李缨,等.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
版社,1999,222,556.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常见致病因素
于会春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应被忽略。目前认为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可能有:胃液的消化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滥用药物、饮食无规律、嗜食零食、吸烟、饮酒、遗传、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以及其它慢性疾病的影响。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205-02
消化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
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人,男多于女。
病理形态学变化是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溃疡为主要病变。其
中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为 3:1。胃和十二指肠
同时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约占 5%。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
痛、反酸、嗳气、呕吐等症状,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
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病变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知正常人致溃
疡因素和抗溃疡的保护因素之间处于后者占优势的平衡状态。如
果致溃疡因素增加和(或)抗溃疡的保护因素消弱,则可发生消
化性溃疡。此平衡如长期破坏,溃疡便形成慢性。具体的讲,目
前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胃液的消化作用:研究证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黏膜的自我消化有关。胃酸是由胃壁细胞分泌,正常人
壁细胞总体有一个正常数值(男性约 10 亿,女性约 8 亿)。若此
数值增加,功能旺盛,胃酸分泌增加,故壁细胞总体的增大是致
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的因素是副交感神经
兴奋时其末梢神经所产生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G 细胞)所
分泌的胃泌素和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所产生的组胺。这三种递
质各自与壁细胞膜上相应的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胺受
体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因此这些刺激因素增加时亦构成致
溃疡因素。但是,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有防御屏障功能,由胃黏
膜上皮的脂蛋白及胃黏膜分泌的黏液构成,它可以防止胃酸透过
上皮细胞而损坏胃黏膜。同时胃黏膜分泌的黏液又可以综合胃酸,
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直接接触。当胃黏膜屏障受损时,胃酸中的
氢离子可逆向弥散入胃黏膜,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胃蛋白酶分泌
增多,引起自我消化,尤其以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处氢离子弥
散能力最强,故为溃疡好发部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都没有意
识到消化性溃疡与此细菌有关,所以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一直
以抗酸药为主导,但临床实践却表明,抗胃酸和保护黏膜的药物
其疗效并不佳,经常规治疗后,胃溃疡的复发率在半年以上可达
50%,在两年以上的则高达 95%。但近 10 年来,许多的实验和临
床研究已表明,消化道溃疡的发生都与一种被称为幽门弯曲菌的
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像所有的新事物那样,关于幽门弯曲菌导致
溃疡病发生的理论的诞生亦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最初,溃疡病的
细菌学说很难立足,因为细菌学家们普遍认为,由于胃内的酸性
环境,黏液层及其他因素,细菌不可能有生存条件。但到了 1982
年,一个偶然的科学机遇使这一研究有了突破。当时,澳大利亚
医生马歇尔从许多溃疡病患者的活检组织中发现了一种具弯曲形
状的细菌,并试图培养出这种细菌,但屡试屡败,他十分苦恼。
恰在那时,他所在的医院暴发了一场金葡菌感染,使医院细菌室
忙于应付金葡菌感染,而忽略了他的细菌培养基,结果使得他的
细菌培养基在孵箱里比通常时间多搁了三天。殊不知,正是这一
意外的耽延却使马歇尔把细菌成功地培养了出来。马歇尔命名这
种细菌为幽门弯曲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幽门弯曲菌含有一种
高活性的酶--尿素酶,此酶可将体内的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
这一过程是降低酸度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得幽门弯曲菌在胃内的
酸性环境中得以生存。1983 年,马歇尔大胆地提出了卓有见地的
新理论,认为溃疡病的发生与他发现的新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这一新理论提出之后,便被日益增多的研究报告所证明。在胃溃
疡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 70%~90%,在十二指肠溃疡患
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高达 95%~100%。所以,凡有幽门螺
旋杆菌感染的溃疡,均需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才可能根治。此杆
菌可损伤胃黏膜,降低黏膜屏障功能,促使胃泌素分泌增多,胃
酸增多。
精神心理因素: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青年在过度劳累、终日
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
明,初为消化性溃疡或复发的病人中,约有 60%—84%的人出现前
一周受过严重的生活刺激,例如丧偶、离婚、人际关系紧张、事
业失败、突发灾害等负性生活事件,致使病人产生焦虑、抑制的
情绪反应及心理应激而诱发溃疡。此外,某些经常处于精神高度
紧张的职业人群,如汽车司机、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等,以及某些
辽宁省铁岭市卫生学校(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