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分类中微形态学的新证据



全 文 :真 菌 学 报 10( ;) : 2 3 6一 32 5 , 1 9 9 1
A e t a M yc
o l o忿 iC a S i o i e a
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分类中微形态学的新证据
姜 玉 梅 魏 江 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8。 )
摘要 虽然网脊石耳与网脊平盘石耳因各自具不同类型子囊盘而彼此易于区别 , 但是 , 由于
它们的子囊盘极为少见 , 而且二者的叶状体上表面都具有明显的网状褶皱 , 因而在实际分类
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 。 本文作者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进行对比研究时 , 为该两种地衣的分类
从微形态学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 。
关键词 网脊石耳 ; 网脊平盘石耳 ;微形态学
在 s hc o lan d e r ( 19 3 4 ) 发现石耳科地衣具有不同类型的子囊盘以前 , 凡上表面具有
明显的网状褶皱而下表面为暗色的叶状石耳都被作为网脊石 耳 ( u o ib il ` 。 ; i 。 d 。 ` “ : s 。 ; 。
( iV l
.
) A
.
az hl br
.
) 予以对待 。 实际上 , 网脊石耳的子囊盘为柱盘型 (盘面具不规则 裂
隙或柱状突起或亚脑纹形褶皱 ) , 而网脊平盘石耳 ( U m厉 il c 。 ; ia l y o ge i S o ho l . ) 的子囊
盘为平盘型 (盘面平坦光滑 ) 。 根据这一特征 , S c ho l a dn er ( 1 9 3 4 ) 将后者作为新种加 以
描述。 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在子囊盘类型方面极易区分 , 而且分别属于柱盘 亚 属
( o m p h
a l o d i s e u s ) 和平盘亚属 ( A g y r o p h o r a ) 。 但是 , 由于该二种石耳的子囊盘极少发
育 ,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见到的几乎全是不具子囊盘的叶状体 。 这些叶状体的上表
面都具有明显的网状褶皱 , 暗色的下表面通常都无假根及微瘤状突起 , 因而往往难以区
分 , 造成分类工作的极大困难 。 本文作者试图从微形态学方面为解决这一困难提供新的
证据 。
材料 与方 法
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的材料为借自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标本室 保 存 的 由 K 一 K a lb 及 G . PI 。
b s t 于 1 , 7 6年 s 月 3 1 日采自土耳其的网脊石耳和 p a u l G e l t i n g 于 1 9 5 3年 6 月 1 2 日采自格陵 兰的
网脊平盘石耳 。
用于解剖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为 .T E . H “ “ se l or t 于 1 9 4 8年 8月 4 日采自瑞典和 ve z da 的标本集
( L i
e h
.
s e l e c t i E x s
.
)
n o
.
14 6 0 ; K
.
K a l b 及 G . p l o b s t 于 一9 7 6年 s 月 3 1 日采自土耳其 ( s ! ) 的以及胡
玉深于 1 9 8 0年 7 月 1 2 日采自中国吉林长白 ILJ ( H M A s一 L ! ) 的网脊石耳 。 T . E . H a : s e l r o t 于 1 9 4 9
年 7 月 2 9 日采自瑞典 , s , e n A h l n e r 于 1 9 4 9 年 8 月 2 3 日采 自挪 威 , p a u l G e l , i n g ( n 0 . 9 ) 于 1 9 5 3
年 6 月 12 日采自格陵兰 ( s ! ) , 以及马启明 、 宗毓臣于 1 9 6 3 年 7 月 ” 日采自中国陕西太白山 ( H M A S -
L !) 的网脊平盘石耳 。
取上列供试地衣标本各一小块 ,用 D J一 1 导电胶粘于样品台上 , 置于 D M 一 3 0 0 A 型镀膜机内喷金 。
样品的观察是在日立 s 一 , 7 0 扫描电镜和 O P T o N 解剖显微镜下进行的 。
一9 9 0一 0 6一 0 3 收稿。
抹研究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科研基金项 目。
本文的解剖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照片分别由苑兰翠 、董光军同志拍摄 , 在此一并致谢 。
DOI : 10. 13346 /j . mycosystema . 1991. 04. 011
4 期 姜玉梅等: 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分类中微形态学的新证据
结 果 与 讨 论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网脊石耳的观察结果为: 叶状体上表面网状褶皱越靠近叶状体 中
央者越明显 ,越远离中央者越微弱 , 直至消失 ; 网状褶皱的棱脊与叶状体表面相接处所形
成的角度通常大于直角 ;脊部无明显棱角 , 比较钝园 ( w ie & iJ an g , 19 8 ;8 图版 I一 2 ) ;叶
状体上表面暗灰 色. , 并往往呈橄榄褐色色度 ( w ie & iJ an g , 19 8 8 ) ; 叶体分生抱子 ( t ha
n 。 。 on 记 i a ~ ht al lo sP or e s ) 呈极微薄的黑褐色粉层 , 布满于地衣体的下表面及上表面裂
隙处 (图版 I一 1 ) 。
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为 : 叶状体上表面龟裂区块粗糙疏松而 裂 隙 明 显 (图版
( I
一 3 )

在对网脊平盘石耳进行解剖显微镜观察时的结果为 : 叶状体上表面网状褶皱从叶状
体中央直至边缘都比较明显 ; 网状褶皱的棱脊与叶状体表面相接处所形成的角度几乎成
直角 , 脊部的棱角尖锐 ( w ie & iJ an g , 19 8 8 , 图版 I一 , ) ; 叶状体上表面暗灰色至 黑 灰
色 , 无橄榄褐色色度 ( w ie & iJ a o g , 1 9 8 8 ) ; 叶体分生抱子呈极微薄的乌黑色粉层 , 布满
于地衣体的下表面中央 ,仅叶缘处往往呈一环形裸露狭带 (图版 I一 4 ) 。
在扫描 电镜下观察的结果为 : 叶状体上表面龟裂区块小而致密 ,裂隙微弱 , 但是又有
明显而深长的裂隙将致密微小的区块型表面划为更大的区块 (图版 l一 6 ) 。
此外 , 在分布学上 , 网脊石耳为世界广布种 , 而网脊平盘石耳则为北极高山种 。
根据对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微形态进行 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虽然 s hc 。 l an de r ( 19 3 4 ) 发表网脊平盘石耳新种时只是根据它所具有的平盘子实体
使之与网脊石耳相区别 , 但是 , 根据本文所进行的微形态学比较研究表明 , 该两种地衣不
仅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子囊盘 , 而且各自又伴随着一系列与之相应的上述多种微形态特
征 , 从而使我们得出这样一条结论 : 种以上的分类单位的存在往往建立在一系列或一组
特征的基础之上 ( W e i , 19 6 6 ; w e i & J i a n g , 19 8 9 ) 。 如果说在实践中有的物种只根 据
某一种特征与其它物种相区别 , 实际上肯定还会有一系列或一组其它特征相伴随 。 因为
可见的一系列或一组宏观及微观特征 ,都是物种的基因型性状所表达出来的表型性状 , 因
此 , 应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该物种进行仔细研究 , 以期发现其它特征 。
参 考 文 献
S e h o l a n d
e r P F ( 1 93 4 ) o n t h
e a P o t万e e i a i n t h e l i e h e n f a m i l y U m b i l i c a r i a c e a e , N y l M a g N a t二 r o id 75 : 1一3 1
(w
e i J )C 魏江春 ( 1 9 6 6 )疤脐衣属一新亚属。 植物分类学报 11 ( 1) : 1
W
o
i J q J i
a n g Y M ( l 夕8 6 ) A c o n sP e e r u s o f : h e U D 〕 bi l i e a r i a c o a e i n hC i n
a
. 对厂。 `产了e , a l : 73
W e i J几 J i a n g Y M ( 1 9 8 9) T h e s t a t u s o f r h e g e n u s L l a , o a D o d g e a n d t h e d e l im i t a t i o n o f t h e g e n e r a i n r h e
U m bi l i c a
r
i a
e c a e ( A s c o m y e o r i n a )
.
M夕c o s夕: : e二 a Z : 13 5一 1 50
, .J1FJ,J,1内`ù`d.护.`r.Lr.rt
2 8 3 真 菌 学 报 1 0卷
N EWM IC R OM P H O R O L OG I C EV DI EC N ES F C O R LA S S IF ICA
-
I T N O OF U似 rBI I LCA RIA D EC U.S S A TA A D N
U. LY NG I E
J A I Ne Y u

M I E W
E i
( I
, , t i z
: ` z e o
j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A c
a
d亡仍 i a
J x A N e
一 e H u N *
5 1
,
f
c a , B o i f i。 君 10 0 0 8 0)
A B S T R A C T I t 15 d i f f i e u i r 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 be t w e e n U叨 bi l i c a r i a d e c u s : a : a a n d U . 艺夕” -
g e i b e e a u s e o f l a e k in g a P o t h e e i u m w h i e h 15 v e r y
r a r e i n t h e t w o s Pe e i e s
.
S o m e n ew m i e r o m o r
-
P h o l o g i e e v i d e n c e s f o r t h e c l a s s i f i e a t i o n o f t h e tw
o s P e e i e s o b t a i n e d b y D i s s e c t i n g m i e r o s e o P合
a n d S e a n n i n g 一 e le e t r o n m i e r o s c oP e
a r e g i v e n i n t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
K E Y W O R D S U m b i l ic
a r ia d e c “ s 了a ` a . U . l夕n g e i ; n e w m i e r o m o p h o l o g i e e v id e n e e s
图 版 说 明
1
. 网脊石耳下表面 (比例尺每格为 1m m ) ; 2 . 网脊石耳上表面 (比例尺每格为 l m m ) ; 3 . 网脊石耳上表
面 (扫描电镜 ) ; 4 . 网脊平盘石耳下表面 (比例尺每格为 1m m ) ; , . 网脊平盘石耳上表面 (比例尺每格为 l
m m ) ; ` . 网脊平盘石耳上表面 (扫描电镜 )。
1
.
l o w e r s u r f a e e o f U m b i l i c a r i a d e c u 了 s a t a , s e a l e i n m m ; 2
.
u P P e r s u r f a e e o f U
.
d e c u s ` a 考a ,
s e a l e i n xn m ; 3
.
u P P e r s u r f a c e o f U
.
d e c “ s t a 了a ( S E M ) ; 4
.
l o w e r s u r f a c e o f U
.
l y n g o f
,
s e a l 。
i n m m ; 5
.
u P p e r s u r f a c e o f U
.
l y ” 君` i , s c a l e i n m m ; 6 . u p p e r s u r f a c e o f U . l y , 9 0 1 ( s E M )
接 3 3 1页 。
刘克均等 : 芦笋茎桔病病原菌的订正
参 考 文 献
a s p a r a g i S a e e
.
K o
r e a o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 t P r o 了ec r i o , 2 0 ( 2) : 8 3一 8 6
K h e sw a l l a K F ( 1 93 6 ) A P h o m
a
d i s e a s e o f a s P a
r a g u s
.
I耐 i a o J口“ r o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S i e , c e 6 ( 3 ) : 8 00一
8 0 2
5 0五1 H S , U l l a s a B A , So k h i 5 5 ( 1 9 75 ) S t e m b l i g h t o f A s p a r a g p u s o f f i e i n a l i s e a u s e d b y p h o m o p s i s a s p a r a g i
( S a
e e
.
) B u l ba k C二 r r e
, t s c i。 , c e I n d i a 4 4( 19 ) : 7 2 2一 7 23
T a n a k : K
,
T s u e h id a S
,
N a n a k a F ( 1 9 8 8) S t u d i e s o n s t
e
m b l ig h t o f a s p a
r a g u s e a u s e d b y p h o m a a s Pa r a g i
S a e e a r d o 还 S a g a P r e f e e t u r e P r o e e e d i n g o f t h e A s s o c i a r i o n f o r P l a n t P r o t e e t i o n o f K y u s五u 3 3 : 6 6一 70匡开源 ,史士英 ( 1 9 8 7 )芦笋茎枯症的病原试验《 上海农业学报 》 1 , 8 7 , 3 ( 3 ) , 9一 63
, .J飞esJ,一ójr.LF.L
[尸厂广
* W e a r e g r a t e f u l t o P r o f e s s o r N
.
L u n d q u i s t ( S ) f
o r 10 a n o n S P e c i m e n s
姜玉梅等 : 网脊石耳及网脊平盘石耳分类中微形态学的新证据·
JI A NGY
u 一 me i at a l
.
: Ne wmc i ro mo rpho lo giv e e i de ne e s fo r
e a l s si fc i at io no fU 动b i i lc a ri ae dc 翻` sat a 及U . Iv ” 刀诏i
图版 I
P 恤t 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