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地板栗低产林改造及增产途径试验



全 文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55 








 






山地板栗低产林改造及增产途径试验*
黄 河 潘 斌 梁玖华
(铜仁市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所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 通过对低产栗林的本底调查和成因分析,划分出4种
低产林类型,分别选择不同改造方式开展品种更新、密度调整、
树体改造和林分扶壮等综合技术措施应用,改造规模35hm2。
改造后第5~7a年栗实均产量达2 046kg/hm2,是改造前的
3~6倍,其中新造更新类型单产1 974kg/hm2,换接改造类型
单产2 119.5kg/hm2,实现了栗林丰产稳产和优质丰收,栗林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词] 板栗 低产林 改造 增产途径
铜仁市属我国西南板栗适生区,在农村广大山区板栗已是
普遍栽种的经果林之一。由于经营意识和投入力度缺乏,栗林
平均每公顷产量不到450kg,致使大量的栗林未能达到预期的
产量目标和效益回报,是目前我市板栗人工林普遍存在的问
题。为此,我们借鉴外来成果技术和板栗科研多年积累,针对
板栗生产现状,分析总结人工栗林低产原因,探索应用改良措
施和增产途径,建立栗林低产改造试验示范林,以期发挥辐射
带动作用,改变栗林低产低效局面。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碧江区西南部桐木坪乡卜口村,海拔326~602
m,属中亚热带低山地貌。坡度15~23°,栗林地类主要是山地
退耕农地和部分荒山荒地,地形破碎,岩石出露占17%,土壤主
要是碳酸岩类上发育形成的黄壤、黄红壤,pH值5.0~6.2,土
层厚度51~110cm,有机质含量0.65~1.02g/kg,速效 N
14.7~58.8mg/kg,速效P 2.5~5.0mg/kg,速效 K 22.5~
150mg/kg,水热条件好,是铜仁市传统的栗子产区。本地现有
200余hm2人工栗林中,只栽不管现象普遍,萌发枝形成植株较
多,品种不清,荒芜现象严重,结果年限推延,部分过密林分,产
量提早退化,林分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群众增收目的,生产
经营积极性严重受挫,大多栗林成为低产低效林分。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种源材料
选用1年生嫁接苗或结果健壮穗条,进行栽植或换接。主
栽品种为九家种、玉屏大板栗早熟类型(约占85%),尖顶油栗、
青扎、玉迟及原有结实良好保留植株作为对比或授粉品种参与
配置。
2.2 林分类型与改造方法
根据当地板栗人工林低产成因本底调查结果显示,低产林
分主要类型组成(表1),改造方法对应不同类型,分别采用品种
换接、植株选择保留、林地补植、疏伐和更新改造方式完成原有
栗园改造35hm2。
表1 栗林类型划分及主要改造方式
序号 栗林类型 种苗类型 树龄/a 生长势 现存密度/(株/hm2) 经营状况 产量/(kg/hm2) 比重/% 改造方式
Ⅰ 半荒芜林分 嫁接、实生 3~8 弱 750~1 050 差 300  35 换接、选留
Ⅱ 混杂林分 实生、嫁接 3~7 中 300~900 较好 450  12 换接、补植、选留
Ⅲ 过密林分 嫁接 7~8 中 1 050~1 650 较好 750  7 疏伐、换接、选留
Ⅳ 荒芜未成林分 多实生 1~6 弱 75~225 差 无 46 新造更新
2.3 增产途径技术措施
2.3.1 高接换种 换接品种主要有九家种、青扎等,换接对象
为Ⅰ-Ⅲ类型。选择移栽未成活苗萌发植株、实生移植苗或低
产品种进行改接换头改造。砧木粗度2~5cm,保留杆高0.5
~1.5m,分单头或多头改接;换方法有劈接、插皮接和腹接3
种。嫁接时间是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年4月初对未成
活株用插皮接补接。
2.3.2 新造补植 栗林类型Ⅳ全部为更新改造,新造栗林按
*铜仁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 [2008]24号。
作者简介:黄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良种选育及技
术推广工作。
株行距3m×4m,水平带排列,不同品种混合配置。栗林类型
Ⅱ补植部分技术措施与新造相同,补植后林分密度达到750~
900株/hm2。定植穴规格60cm×60cm×50cm,每穴施用过
磷酸钙1.5kg或农家肥5~8kg,新植苗木于3月初定植完毕。
2.3.3 密度调整 针对类型Ⅲ林分,根据伐密留优的原则,每
公顷均匀保留600株,50%植株进行了切干改良换接。
2.3.4 树体管理 造林或改接后1~2a内,主要加强抹芽除
萌,保证有效枝的正常生长。对徒长枝或生长过旺的营养枝,
截短修剪,培育骨干枝,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和树形。除萌抹
芽时间为4-7月;整形修剪时间11-12月。
2.3.5 土壤管理 措施有垦复、除草、追肥和林农间种等几种
DOI:10.13456/j.cnki.lykt.2013.09.039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56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方式。其中垦复、除草、追肥每年各一次。追肥在4-6月进
行,以复合肥为主,加以埋青培肥,用量是0.2~0.5kg/株,按
树龄大小梯次增加;林农间种在1~5a间开展,品种有花生、辣
椒、西瓜、南瓜等,间种面积占40%。为减缓水土流失,根据自
然地形修筑护坡坎或台阶地。
2.3.6 病虫害控制 据产地病虫害调查,造成当地栗林危害
的主要种类有:栗瘿蜂、桃蛀螟、栗实象等,控防措施以人工防
治为主。栗瘿蜂防治在虫瘿形成初期的5月人工摘除,栗实害
虫防治是在采收后及时清理林内残留果球,集中烧毁,阻止幼
虫入土越冬。
2.4 调查测定方法
改造试验前对产地栗林进行生长状况和结实产量调查,改
造后在不同类型林分中设置3个固定观测样地和样株,每个样
地样株数15株,逐年在果期和年末作结实产量和长势状况调
查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分改造后结实产量比较
栗林改造后的林分主要由嫁接苗新造和换接补植二种类
型组成,以更替原有低产低效林分。新造类型3a后生长迅速,
4a挂果并有部分栗实收,5a进入大量结实期(表2);改头换接
林分根系发达,成活后新梢抽生与冠形的形成极快,第3年即
可恢复较好的产量,比新造类型林分提早1~2a进入盛产期,
丰产效果十分明显,林分郁闭进程也提前2a以上。
表2 不同林分类型生长结实年际变化
林分类型 树龄/a 冠幅/m2 郁闭度 挂果数(蓬/株) 产量(蓬/m2) 产量(kg/株) 产量(kg/hm2) 3a平均(kg/hm2)

3  2.1  0.18 初果 - - -
4  4.0  0.34  26.2  6.6  0.78  658.5
5  6.9  0.58  46.6  6.5  1.39  1 170
6  8.2  0.69  63.2  7.7  1.9  1 587
7  8.9  0.75  126.1  14.2  3.8  3 463.5
1 974.0
Ⅰ、Ⅱ、Ⅲ
2  2.6  0.22 初果 - - -
3  3.7  0.31  29.2  7.9  0.87  733.5
4  7.3  0.61  112.5  15.4  3.4  2 826
5  9.2  0.77  48.6  5.3  1.5  1 221
6  10.6  0.89  92.0  8.7  2.8  2 310
2 119.5
近3a的林分结果平均产量为2 046kg/hm2,其中新造林
分1 974kg/hm2,换接林分2 119.5kg/hm2。从几年的结实状
况看,新造林类型不论是树体生长或是结实量呈稳步上升期,
换接类型林分在4a大量结实后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产量差
幅达到131.4%~89.2%;单株单位(冠幅)最高结实产量是新
造林第7年的0.42kg/m2和换接林分第4年的0.46kg/m2;最
高年份产量达到2 737.5kg/hm2。
3.2 不同品种生长结实特性
引入的九家、青扎、尖顶油栗、玉屏大板栗类型等板栗良
种,经过4a的观测评定,表现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
早实丰产性显著,适宜在本地栽植发展。
从早期生长结实性状调查(表3)比较,几个品种表现均较
稳定,保持了原有的丰产、优质的特性。单株产量:九家种>玉
早>青扎>玉迟>尖顶;按冠幅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九家种>
青扎>玉早>尖顶>玉迟。由此看出,九家种不仅早期丰产性
状最好,后期生产潜力也明显好于其它品种。
3.3 林分与树体结构调整试验
栗树在自然状况下都有明显的外围表面结实现象,林分的
产量是由单株个体与单株数量所决定的。
表3不同品种生长结实性状比较
品种 原产地
树龄
/a
冠幅
/m2
产量
/(kg/m2)
产量
/(kg/株)
成熟期
/(月、日)
九家种 江苏 7  7.6  0.49  3.72  9、20—25
玉早 玉屏 7  9.2  0.34  3.12  9、10—20
青扎 江苏 7  8.3  0.35  2.90  9、20—30
玉迟 玉屏 7  8.9  0.29  2.60  10、5—15
尖顶油 山东 7  8.1  0.31  2.51  9、20—25
不同时期合理的密度结构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促进结
实面的增加。类型Ⅲ林分改造前,由于初植密度和栽植品种的
差异,林分在结实期过早郁闭(密度达1 350~1 500株/hm2),
上部枝条交叉重叠,内部空膛,结果枝外延,产量不到750
kg/hm2。通过疏密间伐,改接换头,保留少数树形结实较好的
植株,调整后密度600~1 050株/hm2。改接方法以插皮接最
好,成活率达92%,比传统的劈接和切腹接高出40%,是主要的
推广方法;改造调整2a后,树势恢复,进入盛产期,产量达到1
500~2 250kg/hm2,是改造前的2~3倍。
幼树整形修剪,一般只在第1~3a间进行,围绕定干、主枝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57 








 






骨架培养和徒长枝的回缩修剪等,4a后树冠高生长较快,树形
修剪不好掌握,难度也大,基本放任生长,一定时期内林分产量
维持较高水平。
3.4 林分扶壮经营效果
栗林分扶壮管理措施是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林分正常生长
结实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土壤垦复、林地施肥和林农间作3
种方式。表4表明,垦复+施肥方式效果最好,2a平均单产
1 437kg/hm2,比间种+施肥方式单产提高17.6%,是对照林
分的3倍;对照林地只进行施肥和培蔸,土壤较为板结,不利于
根系扩展和冠形的生长,单产仅474kg/hm2。
林地间种在1~5a间林中空地进行,起到以耕代抚作用,
栗林平均单产1 221kg/hm2,丰产效果明显并有部分间种收
益,平均每公顷间种效益1 800~3 000元。
表4 林分不同经营措施生长结实比较
管抚措施 林分类型 品种 树龄/a 树高/m 树冠/m2 郁闭度 单株挂果/蓬 单产(kg/hm2) 均值
垦复施肥 新造 九家
5  2.2  6.1  0.52  52.3  1 314
6  2.9  7.6  0.64  62.1  1 560
1 437
间种施肥 新造 九家
5  2.4  6.3  0.53  41.0  1 030.5
6  3.1  7.7  0.65  56.2  1 411.5
1 221
对照(施肥) 新造 九家
5  1.7  4.2  0.35  11.5  289.5
6  2.2  4.8  0.40  26.2  658.5
474
3.5 经济效益分析
自2005年林分改造来,栗林进入盛产期,每公顷收益达
0.928 1万元(表5),是改造前的7.7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表5 改造后与改造前经济效益比较
低产林
改造
常年产量
(kg/hm2)
年均经营成本
(元/hm2)
市场价
(元/kg)
产值(元
/hm2)
经济效益
(元/hm2)
增收
(元/hm2)
改造后 2 046.8  3 000  6  12 281  9 281  8 081
改造前 330  450  5  1 650  1 200
4 结果讨论
板栗低产林在我区生产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
的原因大都相同,主要表现在经营意识和经营水平缺乏,重栽
植轻管理,导致栗林产量极低,群众积极性受挫。开展低产林
改造和增产途径应用,不论是品种资源或技术方法上,目前国
内都有较多的技术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其根本途径仍是“良
种+良法”。选用良种具有可靠性好,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经
营措施简明实用,易于群众接受,是实现低产栗林改造的有效
途径。
通过新造栗林和换头改接的多年观察测定,引进良种的优
良性状与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证明。特别是九家种表现在树
体结构紧凑,发枝粗壮,易分化结果母枝,颗粒均匀,出籽率高,
早实丰产性状突出,生产潜力大,优于本地良种,适合山地密植
栽培。
栗林的改造和经营是一个持续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其长
期性和必要性要有一个正确认识。针对不同时期的林分和树
体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良,其目的就是培育林分合理的群
体结构,维持林分较长的丰产收益期和土地利用率。
低产林改造从栽植品种更新、密度调整、树体改造、林分扶
壮等综合技术措施入手,实现了栗林的优质丰产丰收,近三年
的平均产量达到2 040kg/hm2,为改造前的3~7倍;经济效益
十分明显,投入产出比达1∶7,实现了预期计划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国高 .板栗早实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1-197.
[2] 黄 河,潘博渊,谭方友 .板栗不同栽植密度生长结实效应研究
[J].经济林研究,2001,19(1):26-28.
[3] 肖正东,宣善平 .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5,
13(1):29-31.
[4] 曾 林,李桂荣,李永明,等 .野生板栗林改造技术[J].经济林研
究,1995,13(4):51-53.
[5] 耿玉韬 .板栗优质高产途径及其技术措施研究[J].经济林研究,
1992,10(2):15-20.
[6] 柳 鎏,蔡剑华,张宇和 .板栗(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