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农技推广》 2009 年第 10 期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09, Vol. 25. No. 10
蜡烛草(Phleum paniculatum Huds.)俗名假看麦
娘,近年来在周至县小麦田间发生为害愈来愈重,且
呈蔓延加重趋势,在部分麦田已成为优势种杂草,与
小麦争水争肥, 且易滋生病虫, 影响小麦的健壮生
长,对小麦稳产高产造成严重威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面积大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2.9 万
hm2,发生蜡烛草为害的面积有 1.2 万 hm2,为害严
重的有 0.8 万 hm2。 以前蜡烛草害只在马召、四屯
等乡镇的老稻区麦田零星发生,现在除老稻区外,
属下湿地、灌区的乡镇都已普遍发生为害,且呈蔓
延趋势。
1.2 发生程度重 蜡烛草在马召、辛家寨、二曲、侯
家村和四屯等乡镇发生较重。以马召镇为例,发生面
积近 0.2 万 hm2, 密度在 90 株/m2以上的有 0.07 万
hm2,最高密度可达 240株/m2。 部分麦田因蜡烛草发
生为害太重,农民已将麦田改种油菜和春玉米,甚至
闲置不种。
1.3 繁殖能力强 蜡烛草在本县越年生或一年生,
种子繁殖,幼苗越冬。植株较低,为麦田中低层杂草。
植株分蘖力强, 结籽粒小而多, 成熟期较早且易脱
落,难以防除。
2 原因分析
2.1 传播途径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不断扩散蔓
延 一是小麦种子异地引种调种以及机械化收割机
自身带种的农事操作,使其发生范围越来越广泛。二
是播种时麦种杂草清除筛选工作把关不严, 造成蜡
烛草等杂草种子随小麦播种而传播。 三是施用的农
家肥多数未经过腐熟而施入田间, 所带的蜡烛草等
杂草种子也会进入田间继续繁殖为害。
2.2 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防除措施,导致发生越来
越重 一是对蜡烛草的防除,未能抓住冬前 2~4 叶
期草龄小、对除草剂敏感这一最佳施药时期,而是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防除,这时蜡烛草生长已
到 9 叶期以上,植株草龄大,抗药性增强,施药后防
治效果差。 二是防除蜡烛草时施药质量差,主要表
现为用水量偏少。据调查,使用工农-16 型手动喷雾
器每亩药液量为 15~30 kg,3WF-3 型背负式机动喷
雾器每亩药液量为 15 kg,80%农户以 3WF-3 型背
负式机动喷雾器为主要防治器械,喷药难以均匀全
面,且易发生药害,对蜡烛草防除效果也较差。
2.3 人工除草时间偏晚,未做无害化处理 蜡烛草
比小麦植株低,成熟期较早,麦田人工耕锄不仅费工
费时,且拔出时间偏晚,很多草籽落入田间,成为再
次发生为害的来源。另外,将蜡烛草带出田外进行无
害化处理做得不够,而是随意抛散在相邻田头、地埂
和渠道等地方,通过刮风、灌溉等因素蜡烛草又可传
入到田间继续为害。
2.4 对蜡烛草防效较好的麦田除草剂较少 市面
上对蜡烛草防效较好的农药较少, 本县常规防除野
燕麦的 40%野燕枯水剂和 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
剂等除草剂,对蜡烛草防治效果较差。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 各级农技部门应加强
对农户进行麦田杂草防治技术宣传和培训, 倡导使
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麦田除草剂,积极推动麦田
杂草冬前化除工作的开展。
3.2 精选麦种, 使用腐熟的农家肥 播种前严格
筛选麦种,不得将混有蜡烛草等杂草种子的麦种用
来播种。 农家肥施用前经高温堆沤处理,闷死或烧
死混在肥料中的蜡烛草等杂草种子, 方可施入田
中。
3.3 深翻整地,人工耕锄 麦田深翻可使散落在田
间的蜡烛草等杂草种子深埋在土壤中, 在小麦播后
难以萌发出苗。对蜡烛草较少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
至拔节期进行人工耕除,对拔除的蜡(下转第 43 页)
周至县麦田蜡烛草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金平涛 杨宇超 陈 红 周晓辉 尚 韬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周至 710400)
中图分类号:S451.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81X(2009)10-0044-01
·植物保护·
44- -
《中国农技推广》 2009 年第 10 期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09, Vol. 25. No.10
(上接第 44页)烛草要做无害化处理。
3.4 及时施药进行化学防除 提倡冬前蜡烛草 2~
4 叶期施药,早春蜡烛草 5~9 叶期是补充用药时期,
冬前施药要比春后施药的防草效果好且稳定。 在冬
前或春季小麦拔节前,每亩用 30%甲基二磺隆油悬
浮剂 20~30 ml 对水 30~45 kg 进行茎叶喷雾, 喷药
时应混入喷液量 0.2%~0.5%的专用助剂 genapui,增
强药效。应注意遭受涝害、冻害、病害、盐碱害及缺肥
的麦田不能使用,施药后 5天不能大水漫灌麦田,否
则易产生药害。 也可每亩采用 15%炔草酸可湿性粉
剂 20~30 g,对水 30 kg,进行茎叶喷雾。
收稿日期:2009-08-20
·植物保护·
重。 这两种地下害虫在土质疏松、土壤干旱、秸秆还
田的麦田地块发生均偏重, 棉花茬麦田发生较轻。
2008~2009 年, 因这两种害虫为害造成的小麦减产
面积达 2 500 hm2,绝产面积达 200 hm2,产量损失约
为 1 500 t。
2 重发生原因分析
2.1 疏于防治,土壤中虫口基数大 近年来,部分
乡镇的农民疏于防治, 播种时没有进行药剂处理土
壤,也未进行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导致土壤中的地
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和在土壤中化蛹越冬
的害虫虫口基数逐年积累,形成较大的虫口基数。小
麦出苗后也没有及时采取补救防治措施, 从而导致
部分地块虫害发生较重。
2.2 暖冬干旱气候适于发生为害 随着全球暖冬
年份的不断增加,加之 2008 年秋季降雨量小,小麦
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 干旱少雨, 土壤的含水量降
低,田间环境适于地下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3 土质干旱疏松,加重其为害 本县大多数乡镇
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水利条件较差,灌溉不及时,土
壤干旱疏松,尤其是沙壤土、中壤土和秸秆还田的地
块, 更是为地下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营造了有利的田
间生存小环境。
2.4 秸秆还田为地下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近
年来推广的小麦、玉米等秸秆还田技术,使田间土壤
中的有机质不断增加, 为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提
供了丰富的食料。
3 综防措施
3.1 加强监控, 及时预测预警 加强田间调查,及
时掌握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等)的田间发生动
态,准确预测预报发生期及为害盛期,科学制定防
控措施, 及时指导农民在为害前期进行统防统治,
减少损失。
3.2 深翻土地,轮作倒茬 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
等)发生较重的地块,在小麦播种前,要深翻土地,铲
除沟边地头杂草,清洁田园;或与不适于地下害虫发
生和为害的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轮作, 破坏其周年寄
主链,压低田间虫口密度。
3.3 及时浇好越冬水和返青水,杀虫灭蛹 冬季和
早春田间浇水和夏秋季土壤湿度过大均不利于地下
害虫的发生。 因此,针对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等)
常年发生的地块,要及时浇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一方
面创造不适宜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等)发生的田
间小环境,另一方面进行灌药杀虫灭蛹,降低田间虫
口密度。
3.4 药剂防治 在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等)的防
治上,要采用药剂拌种或包衣、土壤处理和喷雾灌根
等全面防治方法。
1) 药剂拌种或包衣。一要进一步加大种子包衣
推广力度。实施小麦良种补贴的地块,要全部实行种
子包衣。 二要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技术。 用 40%甲基
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2%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
(金针虫、蛴螬等)。 病虫混发区域,可再加入 2%戊
唑醇湿拌种剂, 按种子量的 0.15%进行药剂混合包
衣或拌种。
2) 土壤处理。 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注重药剂拌
种或包衣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土壤处理。 于小麦出
苗后和返青前,结合麦田冬季和春季浇水,每亩用
40%毒死蜱乳油或 40%辛硫磷乳油 0.5~1 L,与 20
kg 细土掺合拌匀,制成毒土撒施防治,或者每亩随
水冲施 40%毒死蜱乳油或 40%辛硫磷乳油 2~3 L。
3) 喷雾灌根防治。 在小麦出苗后和返青后,可
选用 40%毒死蜱乳油或 40%辛硫磷乳油 1 000~
1 500倍液,顺垄喷施麦株基部。
收稿日期:2009-08-14
作者简介:高先涛(1970- ),男,农艺师,现任嘉祥县农业局农
技站站长,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技推广工作。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