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 / 方杰
我生在江南水乡江苏常熟 。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
弱冠之年来浙 , 在抗日战争时四处流浪 , 浪费了我宝
贵的青春
绍兴解放了 , 我也获得了新生 。 1951 年我有幸奉
命筹建绍兴鲁迅纪念馆 , 并于 19 53年建馆对外开放 。
如今五十余年过去了 , 回顾筹建时 , 各级领导正确的
指示 , 鲁迅亲友们的无私贡献 , 专家学者热情的指
导 , 以及文艺界著名人士频频来访 , 深人体验生活 ,
塑造鲁迅光辉形象 , 学习 、 宣传先生精神 。 他们的言
传身教 , 既奠定 了建馆基石 , 又对我毕生思想 、
作 , 影响感受甚深 。
刘少奇 “我们共产党人 , 都应该
以鲁迅为榜样 , 做人民大众的
`牛 ’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区公安处长马达陪同参观 。
又据 , 当时任市公安局长的刘邦俊同志回忆 ,
19 52 年2月的一天 , 刘少奇到浙江绍兴视察 。 来到鲁迅
故居 、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 在东 昌坊口 , 刘少奇从车
上下来 , 头戴顶黑色便帽 , 身穿灰色中山装 , 脸露慈
祥笑容 , 比王光美高半个头 , 身材魁伟 , 一头银发 ,
神采奕奕 , 令人肃然起敬 。 进人纪念馆 , 详细察看了
陈列资料实物 。 从故居出来 , 笑着对随行的省委领导
吟诵着鲁迅的两句诗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
子牛 ” , 说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 “ 我们共产党
人 , 都应该以鲁迅为榜样 , 做人民大众的 `牛 ’ , 鞠
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 后来到三味书屋 , 询问是哪三
味 ?随行者不知其意 。 管理员答 “ 三味取 自 `读经味如
稻粱 , 读史味如肴撰 , 读诸子百家 , 味如醛酸 。 ” 他
三味书屋
195 1年 ,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 , 在鲁迅文化馆筹建
鲁迅纪念馆 。 一天接到领导通知 , 说有中央领导来视
察 , 大家不要离开办公室 。 记得刘少奇 同志夫妇从后
面百草园出来 , 两人穿的都是灰色的衣服 。 我们找来
两张旧藤椅放在图书阅览室 , 他们也没有休息 , 片刻
之间就往外走去
据 《绍兴鲁迅纪念馆大事记》 : 19 51 年 12 月 , 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 中央人民
政府副主席刘少奇 , 在浙江省委 书记谭启龙等陪同
下 , 专程来绍视察鲁迅故居 , 看了文物陈列室等处
并指示 “地面较潮湿 , 要注意保管 (文物 )” , 绍兴专
〕 一 . . 碑、 凡 月二 J 日` ` , , 礴十 月 . , , .】
说 “ 小时候 , 我也念私垫 , 背四书五经 ” , “ 背不出
可要挨尺子的呢 。 ” 还和王光美同志一起看了鲁迅桌
子上刻的 “ 早” 字 。 在这里 , 他追忆往事 , 对王光美
说 , 小时候不仅读课堂上的书 , 课余还找书读 。 九岁
那年 , 常到碳子冲一山之隔的首小冲找一个叫周视三
的同学借书读 。 在滴水成冰的大冷天 , 看书人了迷 ,
被炭火烤着棉褂 , 却还不知 。 同学因此叫他 “ 小书
柜 ” , 这个雅号在刘氏族中传开了 。
我和刘邦俊同志 , 由于常常共同做接待工作 , 十
分熟悉 。 至于接待时间 , 推算起来 , 应是 195 1年 12 月
比较确切 。 因为 19 52 年 2月开始 “ 三反 ” 。 我和其他接
待人员再三回忆 , 195 2年是太迟了一点 。
19 52 年 5月 16 日 , 上海市市长陈毅及中央劳动部部
长李立三夫妇一行 2 0 余人来绍兴视察 。 看了鲁迅故
居 、 三味书屋等处 。 接待中我向他们汇报筹建鲁迅纪
念馆情况后 , 陈毅同志嘱咐说 : “将三味书屋好好保
管 , 桂花树照 旧栽植 。 ” 并指示要 “ 常常开放 , 扩大
宜传效果 , 使大家多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
神 。 ” 当时正好展出绍兴的历史文物 (设在办公室对面
二间内 ) 。 当我向他汇报最近刚收集到的一件唐代莲瓣
小盖缸 , 内藏开元通宝一枚时 , 他仔细接过去看了一
会便对我说 : “绍兴的历史文物不少 , 要好好宜传保
护 , 这是国家的宝贝 。 ”
另据罗哲文先生回忆 , 当 1951 年颁布 《文物保护
暂行条例》 和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 , 副总理
陈毅主持会议 。 他曾风趣地说 :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
文明古国 , 国家重点文物才 180 处 , 太少了 。 我主持通
百草园
过了 , 心中有愧 。 后来经解释说只是第一批 , 将来经
过调查研究评审 , 还有很多批要公布 , 他才放心了 。
这次会议上 , 陈毅同志有句名言 , “ 绝对不允许对文
物本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至今仍在老一辈文物工
作者中传为佳话 。
郑 振 铎 和 王 冶 秋
19 51 年4月间 , 郑振铎以文化部文物局局长 、 考古
所所长 、 全国政协文教组组长的身份 , 由端毅同志陪
同来浙江各地视察文物 、 图书保管情况。 我初见到他
较深的印象是 : 个子很高大 、 很魁梧 , 高度近视眼 ,
声音也很宏亮 , 很容易亲近说话 。 当我汇报到在周家
老台门大厅内有太平天国壁画 , 不久前 , 西北角屋漏
坍塌 , 壁画受到点损失 。 他一听就要去看 。 当他看到
之后立即说 , 你们马上打一个报告 , 直接寄给我 , 马
上给你们拨钱修复 。 后来果然在 8月份由华东文化部拨
给专款 39 0 万元(旧币 )。 即刻动工 , 12 月结束 , 修复了
台门斗 、 厅堂 , 使老台门保持了原貌 。 当时找的是泥
工老师傅叫马和尚 。 大厅修复后二十年没有再漏过 。
当时的郑振铎身为领导 、 专家 , 轻出简从 , 也不惊动
当地领导 , 不受宴请 , 由他付钱找了我一同去荣禄春
饭店用餐 。 席间谈话已记忆不起 , 唯有一句话 , 使我
终身受益 , 他说 : “我最怕见到或听到文物古迹修复
之后焕然一新 。 ” 语意至深 , 终生难忘 。 我还听他在
浙江省图书馆作报告提到 , 文物干部的 目标 , 应该是
先 “ 博” 后 “ 专 ” 。 专家很多 , 你们要请教真正的专
中国文化遗产 2“ 娜年第 4 期巧
家 。 他还提倡 , 文物干部不应该私自收藏文物 。 这对
我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
第二次接待他是 19 56 年4月 13 日 , 当时他是文化部
副部长 , 视察了鲁迅故居 、 三味书屋 、 陈列室和老台
「1 。 指示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应有机的联系 , 应介绍香
迅在故乡的生活及对其影响 , 应恢复新台门西边的二
扇石库门 , 百草园应保持原貌 , 园外可搞绿化并对外
开放 。 另外老台门应收购并妥善保护 , 都昌坊 口应保
持原状 , 三味书屋的书籍等要加强保管 。 五十多年过
去了 , 经过历史的考验 , 这都是完全正确的 。 ”
见到王冶秋同志是在 19 51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 他
是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同志 , 又与鲁迅生前有特殊关
系 。 领导通知说他要来看鲁迅故居 , 我下午开始就没
有离开办公室 , 一直等着 。 直到天黑 , 一个身材魁梧
的人披着一件黑色的棉大衣 , 最注 目的是鼻梁中贴着
一块白纱布 。 没有秘书 、 警卫 , 只有一个司机随同 。
坐定后 , 闻说在杭州来绍兴途中撞了车 , 被吉普车的
挡风玻璃刺伤 了 , 在医院简单包扎上纱布后来到故居
的 。 他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第二天的 日程 。 行程很急 ,
好象在杭州开会利用间隙时间来绍兴的 。 他很认真地
听我汇报了筹建纪念馆情况 , 同时掌灯去故居察看了
一遍 , 连说好好保护 , 仔细调查 。 约定明天陪他去禹
陵 。 第二天一 早 , 吉普车开过大街在新华书店门口熄
火了 , 就下车来推 , 还是发动不起来。 他说借个自行
车他自己去禹陵 , 车由司机修理 。 我因为未吃早饭 ,
并且劳累过度 , 竟晕倒了 , 好在新华书店的同志扶我
进店喝 T 水 , 休息了一会 , 王冶秋同志已经独自去远
了 。 19 52年 12 月 28 日 , 王冶秋以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
管理局长的身份来鲁迅故居视察工作 。 他详细了解筹
上世纪 5O年代周建人 (左四 ) 及夫人王甄玉 (左三 } . 许钦文 (右四 )
在 . 迅故居新台门内四季桂前留影
1 95 6年 10 月 , 1日许广平及周海奥夫妇在四季桂前
建情况 , 指示 : “纪念馆征集文物应当以搜集当年故
居遗物及当时情况为主 , 对一般历史文物也应详细调
查 , 全面搜集后再作整理 。 ”
黎明市长 “特许不填 ” 张马河
上世纪50 年代正当绍兴鲁迅纪念馆筹建开始 , 凡
事总是起头难 , 除了找寻有关鲁迅的资料 、 作品 、 日
记等和专家指导 、 鲁迅亲友及兄弟馆帮助之外 , 至关
重要的是与市 (县 )主要领导的具体指导帮助分不开 。 当
时绍兴市领导先后有黎明 、 王佃 阁 、 张北辰 、 蔡守
明 、 王职甫 、 江浩等 。 印象最深的是黎市长 , 也称他
黎政委 , 个子不高 , 独来独往 , 不带秘书随从人员 ,
不拘礼仪 , 随问随答 , 随时就走进纪念馆陈列厅找
我 , 或进人办公室 。 问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 , 如 : 今
天有多少人参观 , 反映如何 ?周围群众有什 么反映意
见 ?你们工作有什么 困难等等 。 有些当面就指示解决
了 , 有的他回去后带信或电话来作些指示 。 此外 , 经
常要我陪他看些有关名胜古迹和城市建设的地方 . 征
求我的意见 、 看法 , 或者告诉我这里要造什么路 、 置
什么厂 、 环境变化情况 。
有一件事情 , 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 也是绍兴市民
永远不要忘记的 。 那时正当大兴填河之风 , 为了纪念
馆前面的一条张马河 , 黎市长不知多少次亲 自来纪念
馆吸收反映 , 提出填河的各种方案 , 征求我意见 。 先
是一定要填没 , 后来是河面加石板盖起来 , 再次是填
平之后 , 下面做大涵洞 。 我几次建议 , 这条河与纪念
鲁迅的关系 , 河与环境的历史 , 以及鲁迅文章中提到
的小船埠头 , 和通 向外婆家安桥头 , 小舅父家皇甫
庄 , 小皋埠的童年生活环境的纪念意义等不止一次 。
中国文化遗产 2“ 坏年策 4 期6夕
最后 , 黎市长考虑到鲁迅纪念环境的重大关系与重要
意义 , 决定 “特许不填 ” 张马河 , 保持原貌 。 这个具
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 是真正的 “政绩” , 利在当代 ,
功在千秋 。 其余几位领导如王佃阁 、 张北辰 、 蔡守
明 、 王贩甫 、 江浩等 , 都能深人群众 , 听取意见 , 避
免许多不应损失的损失和建设性破坏 。 我个人体会 ,
50 年代的领导作风 , 军政领导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
者 。 一句话 , “ 群众路线” 贯穿到当时的地委专署领
导 。
接待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周建人
195 2年 10 月 19 日 , 刚举行过绍兴市 、 县文教界纪
念鲁迅逝世十六周年 , 近千人出席大会 。 相隔一个
月 , 1 1月 1 9 日 , 迎来 了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夫人许广
平 。 许广平等一行 10 余位委员来视察。 许广平同志向
我们谈了北京筹建鲁迅博物馆情况 , 并应邀为纪念馆
题词 。 这是对我们绍兴鲁迅纪念馆筹建中的一个极大
的鼓励 。 应该说这是她第二次来鲁迅家乡了 。 第一次
是在解放前夕 , 由周建人陪同来找鲁迅故居 。 因为故
居 已经换了主人 , 当时被伪法院占着 , 吃了 “ 闭门
羹 ” 。 走过石板路 , 沾 了一裤角的泥水 , 印象是可想
而知了 , 当时也没有人接待他们 , 只是从后来写的回
忆文章里得知她第一次回家的情形 。
同年 12 月 28 日 , 王冶秋来绍视察时 , 转交给我们
由她托带的一件鲁迅遗物— 长庆寺龙师傅赠给鲁迅的铸有 “三宝弟子法名长根 ” 的银八卦 。 19 5 3年 l 月 4
每迅故居
日 , 又收到她寄赠的 《绍兴存件及付款簿》 一册 。 这
是 191 9年鲁迅举家北迁时 , 由周建人同志记录的在绍
兴家具寄存 、 出售的情况 。 这一本小簿子 , 为纪念馆
收集鲁迅先生家里的家具 、 实物奠定了基础 。 后来 ,
又按图索骥 , 从张梓生家中取回 当年鲁迅家存的三箱
书 , 其中有鲁迅南京求学时手抄本 。 《开方 》 、 《开
方提要 》 、 《几何学 》 、 《八线 》 等 , 手迹端正 , 毛
边纸 , 纸制订的课本 , 还有批注的 《花镜》 等。
我第二次接待许广平同志是在 19 56 年 10 月 10 日 ,
她偕同海婴夫妇及章川岛来馆访问视察后 , 题词 :
“ 在我们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候 , 看到增加了不少新
的内容和更完备的布置 , 从这里 , 证明有关的各方给
予纪念馆的积极支持 , 也就是人民热爱 自己兄弟为人
民做过工作的具体答复 。 ” 同时我还为她一家人在四
季桂树下留了影 。 第二天 , 南斯拉夫著作家依 · 安得
利奇和非 · 孔巴多维奇在绍兴纪念馆新陈列厅里 , 红
, 9 54年鲁迅亲友座谈会后留影 。 从左至右 .
前排 : 陶冶公 周冠五 周梅卿 黎明 王贩甫
后排 莫御之 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 王佃阁 陈一鹅
中国文化遗产 2 .为叼 年第 4期
. 迅先生好友内山完造 , 9 56年 , 1月 2 日专程前来盼仰 t 迅故居 . 在纪念
馆贵宾接待室题词
木屏风上写有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的语录前 , 向
许广平敬献了鲜花 , 我拍摄了这个珍贵的一瞬间 。
周建人夫妇来馆视察大约是50 年代初 (可能是 19 52
年) 。 他们询问了故居的收购和修复打算 。 他谈了新台
「1的情况 , 和故居的位置 , 以及老台门 、 过桥台门的
关系 , 比较关心故居的复原 。 当我汇报正在抓紧故居
复原工作情况并准备制图 、 制作模型 , 待做成后再做
鉴定 。 他欣然答应 。 195 4年5月 14 日黎明市长陪同他再
次来馆视察 。 建老对故居 (两楼两底 )修复表示满意 , 并
谈了周家房族改变经过 , 以及鲁迅出生的房屋 。 19 5 5
年 12 月 2 7 日王副市长告知建老询问故居模型有否完
成 , 即电告已完工待审 。
关于四季桂 , 这是唯一的一株留存在新台门的花
木 (并非鲁迅手植 ) 。 1952 年 6月24 日 , 在树根部发现有
白蚁 , 枝干横倒 , 树叶稀少 , 请人民公园童师傅来治
理 , 并不见效 。 随即报告建老 , 并上报省文化局转报
中央文化部 , 请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农大协助
治理 。 浙江农学院唐觉教授等4人来馆治理。 在那里 ,
我们掘出斗大的蚁巢一个 , 并喷药 , 观察治理 。 保全
了这一珍贵的遗迹 。
陈列布置工作由他始终负责 。 堂叔周梅卿和鲁迅在三
味书屋同学 , 当时情景一清二楚 。 还有几个同学 , 大
家帮忙找课桌 、 搬椅子 , 亲自动手布置陈列 , 捐献实
物 。 寿镜吾老师的长孙寿积明先生 , 无偿捐献出三味
书屋 (书房部分 )和寿老先生照片 、 手稿 、 书籍 , 补种在
后园的二株桂花树 , 以及刻着 “ 早 ” 字的鲁迅用的课
桌等 。 为筹建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 , 要我住进 了他家
的柴间屋 。 我动员周冠五先生写回忆房族的史料 , 开
始他还有顾忌 (因为还有其他亲友在世 ) , 后来终于写成
出版 , 对研究鲁迅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 。 陶冶公是鲁
迅的朋友 、 同乡、 同事 , 无偿贡献出鲁迅先生的手迹
(名片 ) , 讲述鲁迅故事等等。 另外有二位工友值得一提
的 , 一位是王鹤照 (招 ) , 他是周冠五介绍 , 我请示领导
同意 , 找来在纪念馆工作。 由他介绍 , 找到了闰土原
型章运水的孙子章张贵 (即章贵 ) 。 王鹤照是鲁老太太
(鲁迅母亲 )身边的小工友 , 他工作到鲁迅全家迁北京 ,
才留在绍兴 , 熟知鲁迅家中情况 。 后来 , 我到他在嘉
兴酱园工作的地方 , 把他找回来 , 提供了新台门鲁迅
故居的具体情况 , 我和他花三年时间摸清情况 , 画出
平面图 , 指导老木工章德意做好木质房屋模型 。 他忠
心耿耿在纪念馆工作 , 直到 “ 文革 ” 期间去世。
外宾中也有二位值得一提 , 一位是内山完造 , 鲁
迅先生好友 , 他 1956 年来专访 , 把每件文物说明仔仔
细细看了又看 , 问了又问 , 所到之处 , 留连忘返 。 第
二位是捷克斯洛伐克诗人 , 东方文学专家克列布索
娃 , 她二次来访 , 流露出对鲁迅的感情是可以用 “ 敬
仰 ” 二字概括 。 当我把纪念品一个精致红木盒装的
“ 金不换 ” 毛笔赠送给她的时候 , 她那激动的感情 ,
难以言表 , 只记住她一句话 , “这一枝笔将伴我终
生 , 永远放在我的书桌上 , 鼓励我工作的勇气 。 ” .
捷克诗人克列布索娃甘两次来访 手持礼物 “ 金不换 “ 毛笔在故居内四
季桂前留影 . 19 56年 1 1月2 5日摄
鲁 迅 的 亲 友 和 故 交
在 50年代筹备鲁迅纪念馆过程中 , 我接触的鲁迅
亲友大部分现已过世 , 想起他们对筹建工作的支持帮
助 , 一是竭尽全力 , 二是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 三是
无偿捐赠 、 无私贡献 。 鲁迅纪念馆之所以有今天的墓
础 , 应该 “ 饮水思源 ” , 勿忘故人。
举几个例子便可知道 , 当年鲁迅学生王铎中先
生 , 介绍府中学堂鲁迅工作室 (前半间办公 , 后半间住
宿 ) 。 王铎中先生虽然年纪大了 , 但他的记忆很清楚 ,
中圈文化遗产 2 . 叼 年匆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