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狭叶冬青根插育苗技术



全 文 :狭叶冬青根插育苗技术
何彦峰1 ,2
(1北京林业大学 2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狭叶冬青的根插育苗方法。结果表明 ,粗度 1 ~ 2 cm ,长度16 cm的插穗用 1
号ABT生根粉200 mg/kg溶液浸泡2 h , 愈伤组织形成率达到 74.9%, 萌发新根数 12.9 条 , 比粗度小于1 cm、长度
10 cm 、未经药剂处理插穗分别高出 47.8个百分点和 7.7 条 , 为生产中最佳培养方案。
关键词:狭叶冬青;根插;育苗;愈伤组织
收稿日期:2005-09-28
基金项目: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何彦峰(1965-),男 ,副教授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森林培
育 、森林资源调查教学与科研工作。
  狭叶冬青(Ilex fargesii Franch)属冬青科冬青属 ,
常绿小乔木 ,高达7 m 。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 、四川 、
陕西南部[ 1] ,甘肃秦岭南部有分布[ 2] 。抗寒 、抗旱能
力较强;叶 、花 、果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3] ,是我国北
方地区难得的常绿阔叶绿化树种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
用前景。目前 ,国内未见狭叶冬青繁育技术研究的文
献报道。该研究以腐殖质土为培养基质 ,幼树侧根为
研究对象 ,进行了根插育苗技术研究试验。试验从愈
伤组织形成率 、萌发新根数及覆土对愈伤组织形成的
影响 3个方面 ,对不同粗度 、长度插穗成活率进行了
研究 ,以期筛选出生产上经济实用 ,大量繁殖应用的
最佳培养方案。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实训基
地(E105°53′59″,N34°29′26″),海拔1 160 ~ 1 170 m ,属
于暖温带湿润 、半湿润气候区 , 年降水量平均
531.00 mm ,多集中在 7 ~ 9月 ,年蒸发量1 290.5 mm ,
湿润度 0.41;无霜期185 d ,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0.7℃, ≥10℃积温3 359.5℃,年最高气温 37.2℃,年
最低气温-19.2℃。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见表 1。
表 1 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
质地 pH 值
有机质
%
水解N
/mg·kg -1
速效 P
/mg·kg -1
速效 K
/mg·kg -1
腐殖质 6.9 11.24 85 22 64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插穗来源
插穗采自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E:
106°00′20″,N:34°20′35″)。
2.1.2 处理药剂
1号ABT生根粉 (中国林科院生产)。
2.1.3 扦插基质与插床准备
(1)基质消毒与处理。供试基质采自甘肃林业职
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枯枝落叶层以下的腐熟腐殖质 ,
采回后用粒径3 mm的细筛过筛 ,并加适量复合肥混
匀 ,播前20 d用浓度为 40%福尔马林 ,按50 ml/m2加
水 6 ~ 12 kg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边喷边搅拌 ,然后用
塑料布覆盖 ,播前一周揭去 ,待药味全部散发后 ,即可
作床[ 4] 。
(2)插床准备 。在试验地内 ,按100 cm ×60 cm×
25 cm作插床 ,周围用砖围砌 ,四周用砖铺设步道 ,步
道与床面等高。扦插时先在各苗床内装入基质 ,整平
压实。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粗度 、长度及药剂不同浓度 3 个因素 ,各
因素设3个水平 ,按 L9(34)正交表布置试验[ 5](表 2),
30支小区 。另外 ,为了比较覆土对插穗萌发 、成活的
影响 , 按照相同试验设计 , 试验做了插穗覆土 2 ~
3 cm与不覆土顶端与地面相平的比较试验 。
表 2 狭叶冬青根插正交试验设计因素表
因  素 水  平
1 2 3
插穗粗度(A)/ cm 1.0以下(A 1) 1.0~ 2.0(A 1) 2.0以上(A1)
插穗长度(B)/ cm 10.0(B1) 13.0(B2) 16.0(B3)
ABT生根粉 1号
(C)/mg·kg -1 清水(C1) 100(C2) 200(C3)
2.2.2 插穗采集与处理
2004年 11月 10日 , 树木进入休眠期后 ,采集健
壮幼树侧根作插穗 ,为防止根系失水 ,就地在背风处
剪成长10.0 cm 、13.0 cm和16.0 cm ,上切口平直 ,下切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 19 卷第 6 期 61 
口呈斜面的插穗 ,然后按直径 、长度分级 ,并 20枝扎
成一把 ,装在塑料袋内保湿 。插穗采回后 ,立即用湿
沙贮藏 ,选高 25 ~ 30 cm ,直径约20 cm的花盆 ,先在盆
底铺一层厚约3 cm的碎石 ,然后在其上铺厚约3 cm的
细河沙 ,将插穗立于花盆中央 ,四周及插穗空间填满
细沙 ,上部用细沙覆盖 ,盆口用塑料布扎紧 ,置于深约
60 cm的地窖内贮藏。
2005年 3月 15日 ,将插穗取出 ,用自来水冲去细
沙 ,挑出伤根 ,然后将插穗下切口对齐 ,用 1号 ABT
生根粉 100 和200 mg/kg溶液分别进行浸泡处理 ,浸
泡深度以插穗长度的 1/3为宜 ,浸泡时间为2 h ,以清
水浸泡2 h为对照 。
2.2.3 扦插及管理
按试验设计要求 ,将处理好的插穗在预先准备好
的苗床上 ,按株行距10 cm×20 cm扦插。插后搭设小
型塑料拱棚保温保湿 , 4 月中旬以后 , 用透光率为
50%的黑色遮荫网遮荫 , 5月中旬以后 ,当气温较高
时 ,用透光率 50%的双层遮荫网遮荫 。6月中下旬撤
去小拱棚 ,并注意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2.4 调查方法
2005年 9月 15日 ,在各苗床上随机抽取 10 株 ,
调查插穗顶端形成的愈伤组织及萌发的新根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愈伤组织形成影响
据观察 ,插穗萌芽较慢 ,8月中旬至下旬 ,在插穗
顶端才开始形成愈伤组织 ,由于已接近生长末期 ,试
验只对插穗形成的愈伤组织和萌发新根数进行了调
查 ,根插试验愈伤组织形成率与萌发新根数调查结果
见表 3。
表 3 狭叶冬青根插育苗调查结果


粗度
(A)
长度
(B)
剩余
(el)
药剂处
理(C)
愈伤组织形成率%
不覆土 覆土
萌发新根数/条
不覆土 覆土
1 1 1 1 1 27.1 0 5.2 5.1
2 1 2 2 2 43.6 0 8.5 8.2
3 1 3 3 3 51.1 0 10.6 10.3
4 2 1 2 3 68.8 0 11.2 10.9
5 2 2 3 1 62.4 0 10.9 10.8
6 2 3 1 2 74.9 0 12.9 12.5
7 3 1 3 2 66.3 0 10.8 10.7
8 3 2 1 3 78.8 0 15.1 14.8
9 3 3 2 1 68.5 0 12.2 11.8
  对表 3中愈伤组织形成率资料反正弦变换后进
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插穗愈伤组织形成
率影响均有显著差异 。利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
较(表 4),A3、A2 与 A1 有极显著差异 ,而 A2 、A3 无差
异;B3 、B2 与 B1 有极显著差异 ,而 B2 、B3 无差异;C1 、
C2 与C3 有显著差异 ,而 C2 、C1 无差异 ,由此可以看
出 ,A3B2C3 为最佳组合 ,愈伤组织形成率为 78.8%,
其次为 A2B3C2 ,愈伤组织形成率为 74.9%。但从采
根对母树的影响和经济的角度来看 , 在生产中以
A2B3C2 组合较好 , 即插穗直径 1.0 ~ 2.0 cm , 长度
16.0 cm ,药剂处理100 mg/kg较切合实际 。比粗度小
于1.0 cm、长度10.0 cm和未进行药剂处理的组合愈
伤组织形成率高出 47.8个百分点 。
表 4 狭叶冬青根插育苗愈伤组织形成率多重比较
x i
— x j—
A 1 A2
xi
— xj—
B1 B2
x i
— x j—
C1 C2
A 3
55.96716.438**0.254
B3
53.797 8.805**1.377
C3
53.7336.257*3.733*
A 2
55.71316.184**
B2
52.420 7.428**
C2
50.000 2.524
A 1
39.529
B1
44.992
C1
47.476
 注:LSR0.05=3.148;LSR0.01=7.328。
3.2 不同处理对萌发新根影响
插穗萌芽是成苗的前提 ,而插穗形成愈伤组织则
是萌芽的基础 ,插穗能否萌芽 、成苗还与萌发的新根
有关。故试验对插穗萌发的新根数进行了调查(表
3)。对表中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各因素对萌发新根影
响差异显著 。利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表 5),
与愈伤组织形成率分析结论相符 ,初步可以判断 ,插
穗形成的愈伤组织有萌芽成活的希望。
表 5 狭叶冬青根插育苗生根数多重比较
x i
— x j—
A 1 A2
xi
— xj—
B1 B2
x i
— x j—
C1 C2
A 3
12.700 4.600**1.003
B3
11.900 2.833* 0.400
C3
12.3002.867*1.567*
A 2
11.667 3.567**
B2
11.500 2.433*
C2
10.733 1.300
A 1
8.100
B1
9.067
C1
9.433
 注:LSR0.05=1.353;LSR0.01=3.110 000。
3.3 覆土对愈伤组织形成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插穗覆土对愈伤组织形成有明显
抑制作用。覆土导致插穗顶端以下 1.0 ~ 1.5 cm发生
腐朽 ,腐朽率达 100%,插穗未形成愈伤组织 ,但萌发
的新根数与未覆土无差异。而未覆土插穗则生长正
常 ,这可能是土壤湿度过大导致插穗顶端腐朽的
缘故。
4 结论与讨论
(1)狭叶冬青播种成活率低 ,硬枝 、嫩枝扦插生
技术开发 
62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年第 19 卷第6 期
根困难 ,但根部再生能力较强 ,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
根插繁殖。根插插穗覆土易使穗顶以下 1.0 ~ 1.5 cm
腐朽 ,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而插穗不覆土 ,穗顶与地
面相平则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 ,这可能与土壤湿度过
大有关。
(2)插穗粗度 1.0 ~ 2.0 cm ,长度16.0 cm ,ABT 生
根粉 1号100 mg/kg溶液处理2 h ,愈伤组织形成率为
74.9%,萌发新根数为 12.9 条 , 分别高出粗度小于
1.0 cm 、长度10.0 cm 、未处理插穗 47.8%和 7.7 条。
尽管插穗粗度2.0 cm以上 ,长度16.0 cm , 1号ABT 生
根粉 200mg/kg溶液处理2 h的插穗 ,愈伤组织形成率
更高 ,为 78.8%,萌发的新根数高达 15.1条。但从采
根对母树的影响来看 ,前者为生产中较经济的最佳培
养方案。
(3)1号 ABT 生根粉不同处理浓度对愈伤组织形
成和萌发新根有显著影响 , 两种不同浓度以 200
mg/kg效果最佳。
(4)愈伤组织形成与萌发新根成正比 ,初步可以
判断插穗有成活的可能。
参考文献
[ 1] 任宪威.树木学(北方本)[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5.
[ 2] 安定国.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2002.
[ 3] 陈西仓 ,徐文,李艳.甘肃麦积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J] .中国
林副特产 ,2002(4):12-14.
[ 4] 王先德.园林绿化技术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 5] 数理统计编写组.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通讯地址:741020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路 58 号)
篦子三尖杉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技术
曹基武 刘春林
(中南林学院)
摘 要:篦子三尖杉是我国二级保护树种 ,属古老孑遗植物 , 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由于该树种
生物学习性特殊 ,自然更新困难 , 加之人为破坏 , 从而濒临灭绝。通过对自然资源状况调查研究 , 了解其群落特征 ,
探索了该树种致危的原因。总结了繁殖技术 , 采用低温处理种子试验方法 , 使种子提早1 a发芽。提出了保护篦子
三尖杉种质资源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生物学特性;致危原因;种子休眠
收稿日期:2005-05-16    修回日期:2005-09-14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珍稀树种引种驯化技术研究” 。
作者简介:曹基武(1965-),男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和珍
稀植物培育研究等工作。
  篦子三尖杉(Cepholotaxus oliveri Mast)为三尖杉
科古老孑遗植物 ,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渐危树
种 ,国家定为二级重点保护树种[ 1~ 3] ,它的枝 、叶 、种
子 、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 ,对治疗白血病 、肿瘤病有一
定的疗效。笔者多次深入林区对篦子三尖杉地理分
布和种群现状进行系统地调查 ,在揭示导致濒危的可
能因素的同时 ,开展了繁育技术的研究 。为探讨篦子
三尖杉有效保护途径提出了相应措施 ,为进一步开发
利用该植物 ,提供了科学依据 。
1 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1.1 形态特征
篦子三尖杉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植株高 3 ~
5 m ,树皮灰褐色 ,小枝绿色 ,基部宿存芽鳞 ,通常对
生 。叶条形 ,质硬 ,平展成两列 ,排列紧密 ,通常中部
以上向上微弯 ,长 1.4 ~ 3.0 cm ,宽 3 ~ 4.5 mm ,近无
柄 ,基部心状截形 ,先端凸尖或微凸 ,单脉序 ,中脉不
凸或微隆起 ,下部气孔带白色;花雌雄异株 ,雄花序生
于去年生叶腋 ,6 ~ 8朵聚生 ,圆球形 ,有短总梗 ,每一
雄花有雄蕊 6 ~ 10枚 ,基部各有一广卵形苞片;雌花
序生于小枝基部苞腋 ,具长梗。种子核果状 ,通常单
生或 2 ~ 5个蔟生梗端 ,卵圆形或近球形 ,长约 1.8 ~
2.2 cm ,直径 1.2 ~ 1.8 cm ,顶端中央有小凸尖;成熟
时假种皮淡褐红色或紫红色[ 4] 。
1 .2 地理分布
篦子三尖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北部 、江西东部
和西北部 、广西东部 、湖北西南部 、贵州北部和东南部、
四川东南部和中部 、云南西部和中部及东南部 、湖南省
主要分布于绥宁 、城步 、沅陵 、古丈 、永顺 、东安 、龙山 、桑
植 、慈利 、桃源 、宁乡 、新宁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1~ 4] 。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 19 卷第 6 期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