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的优化



全 文 :书第 44卷 第 8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44 No.8
2016年 8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ug. 2016
1)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702)。
第一作者简介:胡极航,女,1988 年 8 月生,北京林业大学材料
科学与技术学院。E-mail:hujihang88@ bjfu.edu.cn。
通信作者:郭洪武,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E-mail:ghw5052@ 163.com。
收稿日期:2016年 1月 15日。
责任编辑:戴芳天。
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的优化1)
胡极航 范文苗 李黎 郭洪武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 考查了染色温度、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固色剂用量、固色时间、V(单板)∶ V(染液)
7个因素对北美糖槭单板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通过直观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单板上染率和色差的显著因素及
最佳染色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上染率和色差 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
表明:染液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上染率和色差影响显著;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得出的最优染色工艺参数为染
色温度 50~55 ℃、染液质量分数 3.0%、促染剂用量 4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固色时间 75 min、V
(单板)∶ V(染液)= 1 ∶ 40。
关键词 北美糖槭单板;活性艳蓝 X-BR;上染率;色差;最佳工艺参数;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分类号 S781.7
Optimal Dyeing Process for Maple Veneer / /Hu Jihang,Fan Wenmiao,Li Li,Guo Hongwu(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
ty,Beijing 100083,P. R. Chi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6,44(8):68-72.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ye concentration,dyeing temperature and time,dyeing agent,fixing agent and time,liquor
ratio on the dye-uptake and color difference in an orthogonal design,and identified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e-up-
take and color difference by visual mean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We got the optimal processes of dye-uptake and color
difference. We us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to evaluate comprehensively the dye-uptake and color differ-
ence 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yeing parameters of maple. The dye concentration and dyeing temperature had the grea-
test effect on the dye-uptake and color difference. The optimal dyeing process parameters of maple determined by FSE were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50 ℃-55 ℃,the dye concentration of 3%,the dyeing agent of 40 g /L,the dyeing time of 3 h,the
fixing agent of 15 g /L,the fixing time of 75 min,and the volume ratio of veneer and dye of 1 ∶ 40.
Keywords Maple veneer;Brilliant blue X-BR;Dye-uptake;Color difference;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木材染色处理是木质装饰材料品种和应用范围
扩展的重要手段,低质材通过仿染珍贵树木的颜色
和纹理使其视觉效果得以改善,从而提高其经济价
值[1-5]。但是,从木材染色技术研发现状来看,木材
染色专用染料尚未开发,目前主要采用纺织染色用
的酸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以及
活性染料等[6]。其中酸性、直接、阳离子与碱性等
染料的染色工艺较复杂,染色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
大量助剂辅助染色,并且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较弱,结合力不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从纤
维上发生解吸;同时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环保等问题,
上述染料已不再使用或较少使用。而活性染料具有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各项牢度高、实用性强、应用范
围广等优异性能,且它与纤维上的官能团反应后能
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大大提高了染料与纤维之间
的结合力[6-7]。
笔者选用了综合性能优异的活性 X 型染料,开
展了基于模糊数学的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参数的
优化研究。采用 7 因素 4 水平的正交试验,考查了
染色温度、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固
色剂用量、固色时间、V(单板)∶ V(染液)7 个因素
对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通过直观和方差分析得出
了影响单板上染率和色差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
上,利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上染率和色差 2 个评价
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北美糖槭(Acer saccharum)单板:北美进口糖槭
木材刨切而成,气干密度 0.433 g·cm-3,含水率 8%~
12%。规格为 100. 0(长)mm×100. 0(宽)mm×0. 5
mm(厚),每组 20个。
染料:活性艳蓝 X-BR,购自北京市广春染料
厂,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DOI:10.13759/j.cnki.dlxb.2016.08.014
药品:质量分数为 30%的 H2O2 溶液;Na2SiO3·
9H2O、NaCl(促染剂)、Na2CO3(固色剂)购自北京易
秀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蒸馏水实验
室自制。
器材:HHS-8S 电子恒温不锈钢水浴锅,上海南
阳仪器有限公司制造;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CM-
2300d 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
公司 SE营业本部。
1.2 方法
1.2.1 单板漂白
所有试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漂白实验,漂白处
理后再进行染色实验,每组 40个试件。配置质量分
数为 30%的 H2O2 溶液,加入 5 g /L 的 Na2SiO3·
9H2O晶体作为缓冲溶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将单
板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置在恒温水浴锅中,V(单
板)∶ V(过氧化氢液)= 1 ∶ 20,升温至 60 ℃。保持
70 min后取出单板,用蒸馏水冲去单板表面残液,直
至彻底清洗干净,气干至含水率为 8%。
1.2.2 单板染色
将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的主要参数,即染色
温度、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间、固色剂
用量、固色时间和 V(单板)∶ V(染液)选用 L32(4
9)
正交表进行染色试验。正交试验设计见表 1。
表 1 单板染色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染色温度 /℃ 染液质量分数 /% 促染剂用量 / g·L-1 染色时间 /h 固色剂用量 / g·L-1 固色时间 /min V(单板)∶ V(染液)
1 30~35 0.5 20 0.5 10 30 1:15
2 40~45 1.0 30 1.0 15 45 1:20
3 50~55 2.0 40 2.0 20 60 1:30
4 60~65 3.0 50 3.0 25 75 1:40
1.2.3 上染率测定
采用 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
别测试染色后残液与空白对照组染液在最大吸收波
长处的吸光度。用式(1)计算上染率。
Ct =((A0 -At)/A0)×100%。 (1)
式中:C t 为上染率(%);A0、At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染
液和染色后残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1.2.4 色差测定
采用 CM-2300d 全自动色差计测定颜色,利用
CIE L* a* b* 表色系统表征试件的颜色参数,利用色
差(ΔE* )表征木材单板的染色效果。通常来说,
ΔE* 越大,表明单板颜色改变越大,试件着色量越
多,染色效果越好。测定时,每个试样测定 8 个点,
每组测定 5个试样,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ΔE* 的计算公式如下:
ΔE* = (ΔL* )2 +(Δa* )2 +(Δb* )槡 2。 (2)
式中:ΔE* 为试件表面总的颜色变化,即总色差;L*
为明度,数值从 0(黑色)到 100(白色);a* 为红绿色
品指数,正值表示趋向红色,负值表示趋向绿色;b*
为黄蓝色品指数,正值表示趋向黄色,负值表示趋向
蓝色。ΔL* 、Δa* 和 Δb* 分别为处理前后 L* 、a* 和
b* 差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板上染率
2.1.1 上染率极差分析
表 2为单板上染率影响因素的极差分析。当染
色温度升高时,上染率呈增大趋势,且在 60~65 ℃范
围内达到最高。根据扩散原理,染色温度越高,扩散
系数越大,扩散的速度也就越快[7]。活性艳蓝 X-BR
的最佳上染温度是 20~60 ℃,因此正交试验结果与
活性艳蓝 X-BR染料的性能基本吻合。
表 2 单板上染率影响因素的极差分析
极差
上染率
染色温度 染液质量分数 促染剂用量 染色时间 固色剂用量 固色时间 V(单板)∶ V(染液)
K1 0.348 2 0.943 2 0.896 7 0.452 3 0.574 9 0.644 5 0.830 1
K2 0.618 7 0.716 5 0.506 1 0.950 7 0.698 2 0.809 4 0.634 7
K3 0.651 8 0.814 5 0.647 0 0.674 8 0.595 4 0.601 3 0.525 3
K4 1.166 3 0.310 8 0.735 2 0.707 2 0.916 5 0.729 8 0.794 9
k1 0.043 5 0.117 9 0.067 9 0.056 5 0.071 9 0.080 6 0.103 8
k2 0.077 3 0.089 6 0.063 3 0.074 6 0.087 3 0.057 0 0.079 3
k3 0.081 5 0.057 6 0.080 9 0.084 4 0.074 4 0.075 2 0.065 7
k4 0.101 6 0.038 9 0.091 9 0.088 4 0.070 4 0.091 2 0.055 2
R 0.058 1 0.079 1 0.004 6 0.018 1 0.016 9 0.034 3 0.038 1
随着染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上染率呈现下降的
趋势,在染液质量分数为 0.5%时,上染率最大。在
染色过程中,随着染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单位体积
内染料分子的聚集度升高,染料分子之间的相互
96第 8期 胡极航,等: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的优化
作用力大于染料与木材纤维之间的作用力,上染
率也随之下降。因此,当染液质量分数为 0.5%,
上染率最佳。
随着促染剂 NaCl用量的增加,上染率呈现先下
降后上升的趋势。一定量的电解质在染色过程初期
有助于减弱纤维表面与溶液中染料阴离子间负电荷
的斥力,促进了染料与纤维的结合;但电解质使用量
增加,染料的聚集度也随之增加,甚至使染料沉淀,
反而使上染率降低[8]。当电解质继续增加时,溶液
中的 Na+数量增加,能够提高染液中活性染料的活
度,进而使上染率增加。当 NaCl 用量为 50 g /L 时,
上染率达到最佳。
随着染色时间的增加,上染率呈上升趋势。在
染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一方面,活性染料分
子通过木材的轴向管胞和径向纹孔向木材内部充分
渗透;另一方面,染料分子能够与木材纤维充分结
合[9]。当染色时间为 3.0 h时,上染率最佳。
随着固色剂 Na2CO3 用量的增加,上染率总体
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活性染料分子与木材纤
维素在中性介质中,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吸附和渗透;
活性染料分子在碱性介质中能与木材的纤维素发生
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共价键;而碳酸钠在固色过程
中,正好提供反应所需要的碱性环境[10]。此外,Na+
能够提高染液中活性染料的活度,因此适当的
Na2CO3 用量可以提高上染率,但是过量的 Na
+会导
致染料聚集度增加,甚至沉淀,致使上染率下降。当
Na2CO3 用量为 15 g /L时,上染率最佳。
随着固色时间的增加,上染率呈现先下降再上
升的趋势。随着固色时间的延长,染液中活性染料
分子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解,从而导致上染率降
低[11]。但总体上看,固色时间越长,染液中的活性
染料分子与木材纤维素的反应就越充分,继而上染
率提高。当固色时间为 75 min时,上染率最佳。
随着 V(单板)∶ V(染液)的增加,上染率呈下
降的趋势。V(单板)∶ V(染液)小,染料质量分数
高,单板得色较深;但 V(单板)∶ V(染液)太小又会
影响匀染性。当 V(单板)∶ V(染液)= 1 ∶ 15 时,上
染率最佳。
由极差分析判定各因素对上染率影响的主次顺
序为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V(单板)∶ V(染液)、
固色时间、染色时间、固色剂用量、促染剂用量。上
染率最优方案为染色温度 60~65 ℃、染液质量分数
0.5%、促染剂用量 5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固色时间 75 min、V(单板)∶ V(染液)= 1 ∶ 15。
2.1.2 上染率方差分析
由表 3可以看出,在水平 α = 0.1 下,染液质量
分数和染色温度对活性艳蓝 X-BR上染北美糖槭单
板的上染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一致。
表 3 单板上染率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显著性
染色温度 0.013 924 3 0.004 641 7.74 *
染液质量分数 0.029 266 3 0.009 755 16.27 *
促染剂 0.004 039 3 0.001 346 2.25
染色时间 0.004 833 3 0.001 611 2.69
固色剂 0.001 429 3 0.000 476 0.79
固色时间 0.004 926 3 0.001 642 2.74
V(单板)∶ V(染液) 0.010 588 3 0.003 529 5.89
误差 0.005 995 10 0.000 599
总和 0.074 999 31
注:F0.01(3,10)= 6.55;* 表示影响显著。
2.2 单板色差
2.2.1 色差极差分析
表 4为单板色差影响因素的极差分析。由极差
分析可判定各因素影响色差的主次顺序为染液质量
分数、染色温度、染色时间、V(单板)∶ V(染液)、固
色剂用量、促染剂用量与固色时间。得出色差最优
方案为染色温度 50~55 ℃、染液质量分数 3.0%、促
染剂用量 4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
固色时间 75 min、V(单板)∶ V(染液)= 1 ∶ 40。
表 4 单板色差影响因素的极差分析
极差
色差
染色温度 染液质量分数 促染剂用量 染色时间 固色剂用量 固色时间 V(单板)∶ V(染液)
K1 550.938 0 548.768 0 566.384 0 564.428 0 567.174 0 566.108 0 562.870 0
K2 575.548 0 569.048 0 571.230 0 571.140 0 574.728 0 570.790 0 572.870 0
K3 578.614 0 578.266 0 572.560 0 568.376 0 571.228 0 571.860 0 570.380 0
K4 575.942 0 584.960 0 570.868 0 577.098 0 567.912 0 572.284 0 574.922 0
k1 68.867 3 68.596 0 70.798 0 70.553 5 70.896 8 70.763 5 70.358 8
k2 71.943 5 71.131 0 71.403 8 71.392 5 71.841 0 71.348 8 71.608 8
k3 72.326 8 72.283 3 71.570 0 71.047 0 71.403 5 71.482 5 71.297 5
k4 71.992 8 73.120 0 71.358 5 72.137 3 70.989 0 71.535 5 71.865 3
R 3.459 5 4.524 0 0.772 0 1.583 8 0.944 3 0.772 0 1.506 5
2.2.2 色差方差分析
由表 5 可以看出,在水平 α = 0.05 下,染色温
度、染液质量分数对色差的影响十分显著,染色时
间、V(单板)∶ V(染液)对色差的影响较为显著,其
07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4卷
他因素对色差的影响不显著;在水平 α = 0.01 下,染
色温度、染液质量分数对色差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他
因素对色差的影响不显著。
表 5 单板色差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显著性
染色温度 62.922 130 3 20.974 044 23.28 **
染液质量分数 92.945 130 3 30.981 710 34.39 **
促染剂 2.702 992 3 0.900 997 1.00
染色时间 10.636 790 3 3.545 597 3.94 *
固色剂 4.492 068 3 1.497 356 1.66
固色时间 3.022 072 3 1.007 357 1.12
V(单板)∶ V(染液) 10.396 610 3 3.465 535 3.85 *
误差 9.008 745 10 0.900 875
总和 196.126 500 31
注:F0.05(3,10)= 3.71,F0.01(3,10)= 6.55;* 表示影响显著,**表
示影响非常显著。
2.3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优选染色工艺参数
在单板染色工艺优化时,既要考虑上染率的大
小(染料利用率直接影响加工成本),也要考虑色差
大小(直接反映木材的染色效果);因此,以上染率
和色差为目标函数,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
活性染料 X-BR染色北美糖槭单板工艺参数进行综
合评判和优化。
2.3.1 评判与优化矩阵的建立
根据正交试验测得不同染色条件下试件的上染
率和色差,计算各因素同一水平对应的上染率和色
差的平均值(见表 2、表 4)。由于试验实测值为有
量纲的数据,要将有量纲的数据变换成评语登记的
隶属度,称为指标值的模糊化。实现评价指标模糊
化需进行 2步:①满足递增性的条件变换,按模糊数
学理论择大为优的原则,上染率和色差值均是越大
越优,因此无需做递增性变换;②需要对普通数集中
的元素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从而将指标值映射到
[0,1]区间内,使各水平均值模糊化。
以染色温度因素为例,首先计算染色温度 4 个
水平所对应的上染率均值,分别为 k1 = 0.043 5、k2 =
0.077 3、k3 = 0.081 5、k4 = 0.101 6,将 k1—k4 加权平均
处理,即
k1 +k2 +k3 +k4 = 0.303 9;
r11 = k1 /0.303 9= 0.143 2;
r12 = k2 /0.303 9= 0.254 5;
r13 = k3 /0.303 9= 0.268 1;
r14 = k4 /0.303 9= 0.334 2。
假设 7个因素关于上染率和色差 2个指标的总
评语分别用模糊矩阵 R1、R2、R3、R4、R5、R6、R7 表
示,则 r11—r14构成了模糊矩阵 R1 的第一行;按照上
述步骤,对染色温度因素 4 个水平所对应的色差均
值进行模糊化变换,其结果组成矩阵 R1 的第二行。
同理,可求出其他 6 个因素的模糊矩阵。7 个因素
关于上染率和色差 2 个评价指标的模糊矩阵表示
如下:
R1 =
0.143 2 0.254 5 0.268 1 0.334 2
0.241 5 0.252 3 0.253 7 0.252 5[ ] ;
R2 =
0.387 9 0.294 7 0.189 5 0.127 8
0.240 6 0.245 9 0.253 5 0.256 4[ ] ;
R3 =
0.223 3 0.208 2 0.266 1 0.302 4
0.248 3 0.250 4 0.251 0 0.250 3[ ] ;
R4 =
0.186 0 0.245 5 0.277 5 0.290 9
0.247 4 0.250 4 0.249 2 0.253 0[ ] ;
R5 =
0.236 5 0.287 2 0.244 9 0.231 5
0.248 6 0.252 0 0.250 4 0.249 0[ ] ;
R6 =
0.265 1 0.187 4 0.247 3 0.300 2
0.248 2 0.250 2 0.250 7 0.250 9[ ] ;
R7 =
0.341 4 0.261 1 0.216 1 0.181 5
0.246 8 0.251 1 0.250 1 0.252 0[ ] 。
2.3.2 权重向量的确定
权重是指评价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综合评
判的关键在于对各个评判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权
重向量确定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
确定上染率和色差 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实际
染色工艺过程中,上染率和色差对染色效果及染料
利用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是色差。因此,将上染率和色差 2 个评价指标的权
重向量选为 0.2和 0.8。
2.3.3 综合评判与工艺优化
假设权重向量 A=(0.2,0.8),模糊矩阵 B 是综
合评判的结果,则 B1 ={b1,b2,b3,b4}。
b1 =(0.2∧0.125 0)∨(0.8∧0.241 5)= 0.241 5;
b2 =(0.2∧0.222 2)∨(0.8∧0.252 3)= 0.252 3;
b3 =(0.2∧0.234 0)∨(0.8∧0.253 7)= 0.253 7;
b4 =(0.2∧0.418 8)∨(0.8∧0.252 5)= 0.252 5。
然后对 b1—b4 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即可得到各
染色温度上染率和色差 2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判结
果 B1。
B1 ={0.241 5,0.252 3,0.253 7,0.252 5}。
选择 B1 中最大的元素为最优水平,因此最优染
色温度为水平 3,即染色温度为 50~55 ℃时,上染率
和色差 2个综合评价指标为最优。
同理可得染液质量分数、促染剂用量、染色时
间、固色剂用量、固色时间及 V(单板)∶ V(染液)的
最优水平。
2.3.4 多指标综合评判结果
通过对北美糖槭单板上染率和色差值进行模糊
数学的综合评判,可以得出北美糖槭单板的最优染色
工艺参数为染色温度50~55℃、染液质量分数3.0%、促
17第 8期 胡极航,等:北美糖槭单板染色工艺的优化
染剂用量 4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
固色时间 75 min、V(单板)∶ V(染液)= 1 ∶ 40。
3 结论
活性艳蓝 X-BR 上染北美糖槭单板,染液质量
分数和染色温度对单板上染率和色差影响显著。当
上染率作为唯一评价指标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染色
温度 60~65 ℃、染液质量分数 0.5%、促染剂用量 5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固色时间
75 min、V(单板)∶ V(染液)= 1 ∶ 15。当色差作为唯
一评价指标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染色温度 50 ~ 55
℃、染液质量分数 3.0%、促染剂用量 40 g /L、染色时
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固色时间 75 min、V(单
板)∶ V(染液)= 1 ∶ 40。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判定法的结果显示,活性艳
蓝 X-BR上染北美糖槭单板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染色
温度 50~55 ℃、染液质量分数 3.0%、促染剂用量 40
g /L、染色时间 3.0 h、固色剂用量 15 g /L、固色时间
75 min、V(单板)∶ V(染液)= 1 ∶ 40。采用此种恒温
浸染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
色度,可保证木材单板的染色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刘毅,郭洪武,邵灵敏,等.室内环境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过程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0):74-76.
[2] 刘毅,高建民,邵灵敏,等.自然光与人工模拟光辐射染色单板
变色的对应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8):78-81.
[3] 付展,刘毅,邢方如,等.UV 辐射前后乙酰化木材的化学组分
结构变化与微观构造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34
(11):2944-2947.
[4] LIU Yi,SHAO Lingmin,GAO Jianmin,et al. Surface photo-dis-
color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dyed wood veneer exposed to different
wavelength of artificial light[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5,
311:353-361.
[5] LIU Yi,GUO Hongwu,GAO Jianmin,et al. Effect of bleach pre-
treatment on surface discoloration of dyed wood veneer exposed to
artificial light irradiation[J]. BioResources,2015,10(3) :5607-
5619.
[6] 程万里.染料化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20-121.
[7] 宋心远.活性染料近代染色技术及助剂[J].印染助剂,2008,25
(1):1-8.
[8] 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染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67-169.
[9] 曹龙.杨木单板制造科技木方及逆向设计仿珍科技木花纹
[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27-28.
[10] 房宽峻,王建庆.染料应用手册[D].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276-277.
[11] 喻胜飞,刘元,李贤军,等.活性蓝染料与杨木单板染色性能的
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2):96-99,108.

(上接 64页)
3 结论
称质量装置测量精度的二元回归校正方程相关
系数达 0.99,具有较高可信度;据树盘绝干质量、干
燥过程称质量装置的在线检测值,可得含水率的较
精确值。纤维饱和点以下 HYD-B 型木材含水率仪
具较适宜的使用方法:①探针插入木材深度距离上
表面为木材厚度的 1 /2 ~ 2 /3 处时具有较高检测精
度,适宜探针间距为 30 mm,可由含水率检测值求得
适宜探针深度、间距下的含水率较准确值;②较适宜
的探针插入位置为混合材、边材;③材温补偿和介质
温度补偿差异不明显,实际干燥过程中可用方便的
介质温度补偿代替材温补偿。
参 考 文 献
[1] WENGERT E M. New drying technology in the U.S.A[J]. Sympo-
sium on Forest Product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Pretoria,1985,3:1-
13.
[2] 曹军,张佳薇.智能化木材干燥窑的数据采集系统[J].自动化
仪表,2004,25(1):27-29.
[3] 孟庆鑫,刘少刚.木材含水率检测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林业
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36(6):4-7.
[4] 蔡英春,陈广元,艾沐野,等.关于提高称重法木材含水率测算
精度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S1):64-67.
[5] 李超,张明辉,于建芳.利用核磁共振自由感应衰减曲线测定木
材含水率[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34(4):142-145.
[6] 马晓春,梁芳.木材含水分检测方法概述[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37(4):82,84.
[7] 李贤军,蔡智勇,傅峰.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含水率检测的 X
射线扫描方法[J].林业科学,2010,46(2):122-127.
[8] 李新宇,张明辉.利用 X射线衍射法探究木材含水率与结晶度
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2):96-99.
[9] 张佳薇,曹军.基于 FLANN 数据融合的木材含水率检测方法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2):65-68.
[10] 张佳薇.木材含水率测试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
[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73-76.
[11] 周永东.木材含水率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木材工业,
2000,14(5):29-30.
[12] 金照怿,许美琪.电导式木材含水率测定仪的原理与应用[J].
木材工业,2000,14(1):35-37.
[13] 付琼,马玲,涂洪森,等.利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测量木材
含水率的理论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32(3):
34-35.
[14] FU Zongying,ZHAO Jingyao,HUAN Siqi,et al. The variation of
tangenti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caused by shrinkage anisotropy
and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 white birch disks[J]. Holzfors-
chung,2015,69(5) :573-579.
27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