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新优势



全 文 :第 35卷 第 12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35 No.12
2007年 12月 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 Dec.2007
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新优势
袁畅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 100080)
  摘 要 东北森林区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是我国最为集中的原始森林区之一 , 屏障着西北利亚的寒
冷气流与风沙流 ,涵养着东北地区的水资源, 影响着大气环境向降雨多的方向循环 ,是祖国北方的生态防线 , 具有森
林生态服务 、森林物种多样 、林产工业品丰富的优势。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恢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 、建造新的森林 ,
扩大东北森林区的区域面积 ,持续提高东北森林区的生产能力 ,用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满足社会对森林的多需求, 实行
多目标综合经营模式 ,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促使东北森林区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东北森林区;森林多功能;多目标经营
分类号 TQ351SuperiorityofForestResourcesinNortheastChina/YuanChangyan(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07, 35(12).-65 ~ 67TheNortheastForestRegionisoneoftheareasfullofplentyprimitiveforestsinChinawithvastdimension, variedclimateandcomplicatedtopography, whichobstructsthecoldairflowandsand-windflowfromgoingintothenortheastare-a.ItisanecologicallineofdefenseinNortheastChinaduetoitsconservationofwaterresources, havingthesuperioritiesof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 higherspeciesdiversityandabundantforestproducts.Therefore, itisveryimportanttopro-tectthecurrentforestresources, restorehighlydamagedecosystems, conductafforestationactivities, enlargetheareaofnortheastforestregionandheightentheproductionabilityofforestsinordertomeetthesocialneed.Theeconomicbene-fits, ecologicalbenefitsandsocialbenefitsofthenortheastforestregioncouldberealizedthoughadoptingmultipurposemanagementmodesandtakingasustainabledevelopmentroadbybuldingupcycleeconomy.Keywords Northeastforestregion;Multifunctionforests;Multipurposemanagement
  东北林区是指黑龙江、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的
有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36′~ 135°30′, 北纬 47°30′~
53°20′。总面积约 60×104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6.3%。本地
区地跨温带与寒温带 ,气候多样 , 地势起伏 ,是中国最北的森林
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以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
niRupr.)、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红松
(Pinuskoraiensis)、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云杉(Picea
asperata)、越桔(Vacciniumvitis-idaeaLinn.)、山杨(Populus
davidianaDode)、黑桦(BetuladahuricaPal.)等树种为建种群
的森林生物植被群落复合体。林内物种资源丰富 ,品种多样 ,
人类从事森林经济活动的历史悠久 ,在 20世纪 50 ~ 60年代 ,
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 发挥了
重要的物质基地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
进 ,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进入全
面建设小康阶段 , 对森林资源的主导需求发生了质的转变。
社会经济可持续全面发展更依赖于森林资源及森林环境的支
撑 , 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及其森林环境的优势越显突出。
1 森林资源优势
生态功能优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 , 引发了对森
林资源的重新定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 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 , 是重要的社会
公益事业 , 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与促进
经济建设的双重使命 。保护森林 ,发展林业 , 已经成为社会各
阶层的普遍愿望。林业经济不仅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经济 , 同时也是从事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向社会提供森林生
态产品服务的重要行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对生态环境改
善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迫切 、越来越多样 , 生态产品需求
已经取代林产品需求成为社会对森林的主导需求。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为集中的原始森林资源区之一 , 屏障
作者简介:袁畅彦 ,男 , 1983年 7月生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年 3月 29日。
责任编辑:潘 华。
着西北利亚的寒冷气流与风沙流。一条疏透结构的林带 , 迎风
面防风可达林带高度的 3 ~ 5倍 , 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 25
倍 ,在此范围内 , 风速减低 20% ~ 30%, 1hm2森林每年能吸收
二氧化硫 700多 kg,可明显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 , 噪声经过 30
m宽的林带 ,可降低 6 ~ 8dB;涵养着东北林区的水系与水资
源。林地降水约有 65%被林冠截留或蒸发 , 35%变为地下水,
森林在雨季削弱洪峰流量 ,延缓洪峰到来 , 延长经流的输出 , 在
旱季可增加枯水流量, 缩短枯水期, 达到 “削洪补枯”的调控作
用;影响着大气环流向降雨多的方向循环 , 防护着松华江 、嫩
江 、西辽河流域的农牧业、工矿业生产 ,保持着该地区的水土不
流失。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 0.05t, 无林地为 2.22t, 相
差 44倍, 22cm的表土层被雨水冲走 ,有林地需要 57 700a, 裸
地仅需 18a[ 1] 。这样大尺度的气候影响 , 不仅只涉及本地区,
还会波及到更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因此 ,人们把东北森林区称
为祖国的北方生态防线 , 屏障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1.1 生态服务优势
游憩服务: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 二次大战后在世界许多
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 ,不仅是东北地区调整
经济结构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劳动力就业和换岗的重
要措施, 也是保持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森林
能净化空气 、减轻和治理污染 、陶冶情操 ,满足人类身心健康和
精神享受的功能 ,森林资源的游憩价值逐渐被广泛应用。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生机盎然 、清新纯净的优美环境。
人们可以在森林内开展各种游憩休闲娱乐活动 , 或对弈 、或散
步 、或品茶 、或小憩 、或听蝉鸣鸟叫和松涛泉音。在这里可以
静心地平复浮躁的心绪 , 可以涤荡布满世谷的灵魂 ,可以平等
地用心与人 、与各类生命真诚交流。 这种环境有益于人格的
完美 ,有益于心智的充实 ,是人们紧张 、繁忙 、身心疲劳后理想
的 “放松” 、“充电”的宝地 [ 2] 。
疗养保健服务:人的健康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阳光 、
空气 、水 、环境是健康的 4大要素。清洁优美 、宁静的环境 , 不
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还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和工
作效率。在人们的视野中有 25%的绿色时 , 人的精神就会感
到舒畅 , 舒适愉快感骤然提高。有人统计 ,在同样条件下 , 居住
在山森旷野的人要比居住在城市的人多 5a寿命。世界 3个著
DOI :10.13759/j.cnki.dlxb.2007.12.029
名的长寿村, 一个在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 , 一个在俄罗斯的高
加索 ,另一个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南部 ,尽管地域不同 ,但不是
高山环绕 ,绿树成荫 , 鸟语花香 ,就是村中树木通直高大 , 树冠
茂密。树叶稀疏的维尔柯树光合作用特别强 ,能制造大量的氧
气 ,使村中空气特别新鲜 ,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几乎不患肺病和
心脏病 ,甚至还有一些患了肺病和心脏病的外地人 ,只要在这
些村庄住上一段时间 ,病情就会自然减轻或好转 [ 3-5] 。
由于森林环境的游憩 、休闲 、疗养 、保健服务日益受到人
们的青睐 , 森林浴和森林医院应运而生。 东北林区不但完全
具备这些条件 , 而且还有其高纬度 、多气候 、多景观的森林资
源优势 ,开展这方面的森林生态服务 ,必将形成新型的产业链
群 ,转移林区剩余劳动力 ,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物种资源优势
东北森林区复杂的地形 、多样的气候 、复合的森林类型 ,
保护和繁衍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调查统
计 ,大兴安岭林区维管束以上植物 4 000多种 , 初步调查 , 有
经济开发价植的植物 124科 、644种 [ 6] (见表 1、表 2)。
表 1 大兴安岭林区主要经济植物物种
序号 群落类型 面积 /万 hm2
占林区总
面积 /% 物    种
1 兴安落叶松林 479.8 45.0 兴安杜鹃 、宽叶杜香 、刺玫 、珍珠梅 、沙参 、越桔 、老鹳草、地榆 、贝加尔野豌豆 、红花鹿蹄草 、林问荆 、
柳兰 、蕨 、二叶舞鹤草 、开山悬钩子 、北悬钩子 、假升麻、大花杓兰 、歪头菜 、矮山薰豆 、偃松 、斑花杓兰
2 白桦林 229.8 21.6 刺玫 、兴安杜鹃 、珍珠梅 、越桔 、大叶柴胡 、沙参 、铃兰 、蕨 、地榆 、兴安老颧草 、北野豌豆 、托盘 、北悬钩
子 、缬草 、杓兰 、大花银莲花 、矮山薰豆
3 樟子松林 11.9 1.1 兴安杜鹃 、越桔 、地榆 、柳兰 、沙参 、裂叶蒿 、北悬钩子 、矮山薰豆
4 山杨林 17.2 1.6 刺玫 、沙参 、兴安杜鹃 、东方草莓 、大叶野薰豌豆 、柳兰、轮叶沙参 、贝加尔坚豌豆 、地榆
5 黑桦林 12.8 1.2 胡枝子 、榛子 、苍术 、沙参 、白头翁 、大叶野豌豆 、黄芩 、兴安柴胡 、窄叶蓝盆花 、斑叶堇菜 、贝母
6 蒙古栎林 43.2 4.1 胡枝子 、沙参 、玉竹 、掌叶白头翁 、斑叶堇菜 、大叶野豌豆 、广布野豌豆 、铃兰 、山杏 、芍药 、木耳 、猴头
7 沿岸杨柳林 3.1 0.3 红瑞木 、稠李 、山荆子 、山里红 、珍珠梅 、柳叶绣线菊 、地榆 、刺玫 、狭叶荨麻 、蚊子草 、尖萼耧头菜 、牛
防风 、东方草莓 、水葡萄茶簏 、楔叶茶麓 、水蒿 、麻叶千里光
8 僵松矮曲林 3.8 0.3 偃松 、兴安园柏 、岩高兰 、闪安刺柏 、小花耧斗菜 、岩罂栗
9 榛子灌丛 1.1 0.1 榛子 、胡枝子 、地榆 、黄芪 、轮叶沙参 、委陵菜 、大叶野豌豆 、展枝唐权草
10 山地杂草草甸 72.3 6.8 地榆 、毛蕊老鹳草 、蓬子菜 、轮叶婆婆纳 、山野豌豆 、、细叶白头翁 、野火球 、野百合 、广布野豌豆 、火绒
草 、兴安石竹 、狗哇花 、山柳菊
11 五花草甸 14.9 1.4 山荆子 、刺玫 、大叶章 、毛百合 、黄花菜 、蚊子草 、草乌头、细叶沙参 、蓬子菜 、箭头 、唐松草 、轮叶婆婆
纳 、聚花风铃草 、酸模 、柳兰 、缬草 、窄叶蓝盆花 、块根老鹳草 、白藓芍药 、败酱 、蒲公英
12 草甸草原 6.0 0.6 黄芩 、兔毛蒿 、山杏 、百里香 、细叶白头翁 、细叶紫胡 、狼毒大戟 、断肠草 、桔梗射干鸢尾 、山葱 、黄花
菜 、蒙古山萝卜 、委陵菜 、细百合 、野亚麻 、龙胆
13 沼泽草甸及柴 57.6 0.4 小叶章 、乌拉草 、小白花地榆 、山岩黄芪 、驴蹄草 、白毛羊胡子草 、越桔 、细叶杜香小叶杜鹃 、金老梅 、
桦灌丛 毛蒿豆
14 湿草地 9.8 0.9 地榆 、灰背老鹳草 、毛百合 、草乌头 、走马芹 、蒲公英 、毛莨 、毛水苏 、长柱金丝桃 、蹄叶吾 、草玉梅 、黎
芦 、三花龙胆 、龙胆 、黄花菜 、缬草
15 路旁及居民区 狭叶青蒿 、苋 、地肤 、猪毛菜 、风花菜 、葶苈 、荠菜 、益母草 、块根老鹳草 、蒲公英 、平车前 、播娘蒿 、香
芹 、宽叶打碗花 、毛南芥
  生态多样性:东北森林区横跨 16个纬度 、纵越 6个经度 、
海拔升降千余米 , 从西到东分布草原稀树型 、阔叶森林型和针
叶森林型植被群落 , 森林群落内外相嵌分部有众多的湖泊 、草
甸湿地 、沙漠(地)、农田 , 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多
样 , 地面界质多样 ,生产能力多样 , 适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
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景观多样性:多样的物种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 ,
表现出景观在空间结构 、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和
差异 , 景美度很高。斑块多 、廊道成网 、基质盖度大 ,是人类观
赏自然 、回归自然 、休神养心的稀缺景观资源。
1.3 森林产品优势
木材生产优势:东北森林区有着生产供应木材的悠久历
史 , 有曾经一度重产业 、轻生态的沉痛教训和宝贵经验。现代
森林功能的主导需求虽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 但也绝不能放松
森林产业的发展。木材作为世界公认的 4大原材料之一 , 用
途非常广泛 , 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目
前 ,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对木材及其林产品的需求
量很大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和 “回归自然 ”时尚的
越来越深入人心 , 这种需求还会越来越大。我国现在的商品
木材产量每年只有 6×108 ~ 7×108m3 ,每年实际消耗量却在
2亿 m3以上。如此庞大的消费数字 ,仅靠国际市场是不现实
的 , 靠其它材料代替也是有限的。东北森林区只要合理规划 、
科学经营 、抚育管理 , 选择一些生产条件比较好的林地 ,用高
投入 、高产出 、定向培育 、集约经营的方法 , 有计划 、有目的地
建立一批用材林或速生丰产林基地 , 完全可以向社会生产大
批优质木材 , 充分保持和发挥东北林区的木材生产供应优势 ,
继续为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做出贡献。
林产品优势:森林除产出木材之外 ,还可产出上千种其他
产品 ,如果 、汁 、纤维 、胶 、纸及栖息在森林中的动物与动物提
供的系列产品 , 其中不少产品都是不可替代的。由于森林资
源有限 , 我国人均木材 、纸制品 、果品的消费量分别只有世界
平均水平的 17.6%、35.5%和 49.7%。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 ,带来对林产品的需求量是巨大而持续的 ,建筑装修用材
大都是林产工业产品。 2004年我国家具产值达 2 730亿美
元 ,比上年增加 35.15%, 2004年家具出口 103.53亿美元 , 比
上年增长 39.3%。全球家具销量第一的瑞典宜家家具公司
将其采购中心从新加坡转移到我国 , 已在哈尔滨 、青岛 、广州 、
云南和上海设立了 5个采购点。 美 、日等国家一些家具采购
团及欧洲数千独立零售商已经开始从我国进口家具 , 美 、日 、
意纷纷在中国设厂。一句话 , 森林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 ,东北
森林区林产工业的产量 、市场辐射面 、企业规模 、装备水平 、工
艺技术 、管理理念 、产品质量 、品牌建设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
影响 ,只要把资源基地建设好 ,研发自主知识产权 ,林产工业
领先优势仍然会迸发出灿烂的光环 [ 7] 。
2 森林资源优势的持续开发利用
进入 21世纪 , 中国林业又进行了新一轮生产力布局的重
大调整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将林业建设整合为天然林保护工
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
工程 、京津风沙治理工程 、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
程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其中 3项重点建设
工程将在东北森林区展开 ,东北森林区迎来了森林建设与发
66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5卷
展的最好历史机遇与挑战。
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根据现有森林资源存在状态 、森林生
物群落特性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 及大提高林地再生产力。根
据森林斑块和具体的生态位作用 ,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 , 形成
更趋和谐 、协调 、高效运转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质林型。
修复退化森林资源: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 , 投入附加能
量 , 利用森林植被的天然恢复能力 ,促使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物
流的良性循环和能流的高效运转 ,驱除有害生物的入侵 , 及时
预防病虫害发生 , 设置自然保护区 , 配置关键建群树种链 , 逆
转森林退化颓势 , 使退化生态系统朝着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
系统健康有序演替。
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在现有林地边缘地区,通过政策调整,调
动各种社会力量培育新的森林。实施谁造林谁拥有 、谁受益的林
权管理方式 ,提供必要的营林补贴,信贷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
措施和物质措施使森林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营造更大面积的森
林 ,在更大尺度的空间范围发挥森林资源的地带效应。
表 2 大兴安岭森林区经济植物主要用途
序号 用途型 利用部位 物    种
1 木材植物 树干 、枝 兴安落叶松 、白桦 、樟子松 、山杨
2 药用植物 全株或部分 百合科 、兰科 、松科 、柏科 、石松科 、卷柏科 、木贼科
3 食用植物 整株或部分 森林蔬菜 、野果 、食用菌
4 纤维植物 嫩枝 、树皮 、木质部 、根 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山杨 、白桦 、黑桦 、柳树 、甜杨 、大小叶章 、芦苇马蔺 、香蒲
5 油料植物 果实 、种子 、核仁 榛子 、偃松 、西伯利亚杏 、樟子松 、落叶松 、榆树 、蒙古栎
6 淀粉及酿造植物 种子 、果实 、根茎 蒙古栎 、珠芽蓼 、皱叶酸模 、毛百合、渥丹 、玉竹 、黄精 、地榆
7 染料植物 皮 、根、果实 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白桦 、黑桦 、山杨 、蒙古栎 、地榆 、龙芽草 、鹅绒委陵菜 、老鹳
草 、唐松草
8 芳香植物 含芳香油部分 冷蒿 、蒙古蒿 、狭叶青蒿 、牡蒿 、大籽蒿 、狭叶杜香 、宽叶杜香 、小叶杜鹃 、兴安杜
鹃 、霍香 、香青兰 、多裂叶荆芥 、黄芩、薄荷 、百里香 、兴安圆柏 、兴安刺柏
9 饲料植物 全株或部分 山野豌豆 、歪头菜 、山薰豆 、野火球、草木樨 、唐松草 、风花菜 、羊草 、看麦娘 、野燕
麦 、狗尾草 、蒲公英 、山苦菜
10 色素 、维生素 、蛋白质类植物 果实 、皮 刺玫蔷薇 、番茄 、桔子 、山楂 、蓝靛果、忍冬
11 农药植物 果实 、皮 、汁 水蓼 、白屈菜 、白头翁 、苦参 、藜芦 、狼毒大戟 、狼毒 、蛇床
12 树脂植物 分泌物 樟子松 、偃松 、兴安落叶松
13 蜜源植物 相关部分分泌物 毛百合 、金莲花 、马蔺 、钻天柳 、粉枝柳 、大黄柳 、毛莨 、芍药 、野火球 、蒲公英 、旋复
花 、柳叶绣线菊 、珍珠梅 、山荆子 、刺玫蔷薇 、黄芩
14 观赏植物 花 、果、叶 、形 樟子松 、芍药 、毛百合 、偃松 、红瑞木、薄荷 、铃兰 、波叶大黄 、茶条槭 、山荆子 、山里
红 、接骨木
15 饮料植物 果 、叶、液 笃斯越桔 、越桔 、东方草莓 、黄芪 、茶条槭 、桦树
  注:资料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
  用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需求:社会对
森林资源的需求是多样的 , 如木材及木材产品 、水 、食物 、药
材 、燃料 、住所 、就业 、游憩 、野生动物生境 、景观多样 、保护水
土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吸碳制氧 、消烟除尘 、隔音消声 、杀灭
细菌 、美化环境 、休神养心等等 。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多目标
经营 , 走循环经济之路 ,才能用森林资源的多样性满足社会对
森林的多需求 [ 8] 。但是长期以来 , 人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
识 , 森林资源发展的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割离开来 , 走了一条
单目经营的路 , 刚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 、重产业轻生态的旧
模式下摆脱出来 , 防止在步入只重生态建设 , 忽视产业发展的
误区。要借鉴世界林业 “ 3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多功能
主导利用模式”和 “多效益综合经济模式”的经验 , 以满足社
会多种需求为目的 , 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多种目标统一起
来 , 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 ,使森林的 3大效益能够得到协调发
展 , 使东北森林区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 使祖国北方的生
态防线更加巩固 , 经济更加发展 ,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 东北林
区率先实现高级小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 1]  王长富.生态林业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途 [ J] .辽宁林业科技 ,
1989, 18(1):19-25.
[ 2]  但新求 ,周光辉.对森林旅游及其特点的认识 [ J].中南林业调
查规划 , 1994, 2:66-68.
[ 3]  陈应发.美国的森林游憩 [ J].山东林业科技, 1994, 19(1):103-105.
[ 4]  叶德译.美国森林旅游法规综述 [ J] .国外林业 , 1994, 24(1):20-21.
[ 5]  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游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
[ 6]  刘绍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经济植物 [ M] .哈尔滨:东北
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99:154-159.
[ 7]  张森林.中国林产工业的发展前景 [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 2006, 30(2):1-4.
[ 8]  蒋建平 ,刘震.生态林业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J] .河南农业大学
学报 , 1992, 12(6):21-24.
  《林业调查规划》 1976年创刊 ,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
技刊物。被全国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林业核心期刊 、首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
立足西部 、面向全国 ,开辟了森林经理 、“ 3S”技术 、森林资源管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建设 、自然保护区建设 、营造林技术 、种
苗建设 、森林旅游 、园林设计 、林产业开发 、病虫害防治 、社会林业 、专家论坛等栏目。本刊以技术性 、实用性 、创新性为原则 , 具
有较强的指导性 、知识性和可读性 , 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 、科研 、教学的科技工作者 、领导和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
本刊为双月刊 , A4开本 ,每期 160页码 ,每单月底出刊。国际刊号 ISSN1671-3168,国内统一刊号 CN53 -1172/S。每期
定价 10元 , 全年 60元;增刊 2期 , 500多页码 , 全年 40元;共计 100元。由编辑部自办发行 , 订阅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邮局或银行
汇款。欢迎广大读者 、作者踊跃投稿 ,展示自己才华 ,欢迎社会各界刊登广告 、展示形象。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 289号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调查规划》编辑部  邮 编:650051
银行户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开户银行:昆明市农行双龙支行
帐  号:029101040002050     电话:(0871)3318347;3332538    传 真:(0871)3318347
E-mail:ynfip@vip.163.com     http://lydcgh.periodicals.net.cn/   联系人:许春霞
67第 12期                袁畅彦: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新优势